北周帝國:絕世天驕之江湖天下 555年,突厥木桿可汗消滅了柔然汗國的殘余勢力,后又東敗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諸國;突厥成為北方唯一的強大國家,吞并粟特人地區(qū),西與波斯薩珊王朝和信奉佛教的白匈奴建立的嚈噠汗國接壤。 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quán)的宇文泰死后,長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 557年初,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孝閔帝),國號周,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史稱北周。 557年九月,宇文護殺趙貴(滿門抄斬),罷了獨孤信的官,后孤獨信也被賜死;宇文覺被廢,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明帝)。 560年,權(quán)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宇文護立時為大司空、魯國公的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 563年,突厥木桿可汗集結(jié)精騎10萬,會合北周大將楊忠所率步騎 1萬,進攻北齊重鎮(zhèn)晉陽(今太原西南);時遇大雪,至次年正月不克,遂縱兵大掠而還。 572年,宇文邕誅殺宇文護,把大權(quán)收歸己有之后,始親自處理國務(wù)。 573年十二月,宇文邕召集道士、僧侶、百官再次討 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詔“斷佛、道二教,經(jīng)像悉毀,罷沙門、道士,并令還民。并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币粫r間,北周境內(nèi)“融佛焚經(jīng),驅(qū)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 574年到578年,宇文邕下令“毀破前代關(guān)山西東數(shù)百年來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掃地悉盡。融刮圣容,焚燒經(jīng)典。八州寺廟,出四十千,盡賜王公,充為第宅。三方釋子,滅三百萬,皆復(fù)軍民,還歸編戶。” 宇文邕親政:一是經(jīng)過滅佛,國家經(jīng)濟勢力增長;二是吸收均田上廣大漢族農(nóng)民充當府兵,擴大了府兵隊伍,軍事優(yōu)勢形成;三是北與突厥和親,南和陳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 宇文邕三戰(zhàn)滅北齊 575年七月至九月,河陰之戰(zhàn),周武帝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為后三軍總管。楊堅、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并進。周武帝自率大軍六萬,直指河陰。周軍進入北齊境內(nèi),紀律嚴明,“禁伐樹踐稼,犯者皆斬”。頗得民心。不久,周武帝所部順利攻下了河陰城(今河南孟津縣東)。齊王憲部拔武濟,進圍洛口,攻下了東、西二城。周軍包圍中城(今河南孟縣西南)達二十天,久攻不下。周武帝自率所部攻金墉城不克。九月,齊右丞相高阿那肱從晉陽率大軍援救河陽,周武帝得了急病,只得退兵。 576年十月至十二月,平陽之戰(zhàn),北周再次出兵伐齊。此次伐齊,周武帝集中了十四萬五千兵力,改變了前次進軍路線,親自率部直攻晉州。他對群臣解釋此舉意圖時說:“前出河外,直為拊背,未扼其喉。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zhèn)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巢穴,混同文軌”。周軍以越王盛、杞公亮、隨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儉、大將軍寶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憲、陳王純?yōu)榍败姟?b>十月下旬,周軍主力進抵平陽城下,北齊晉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平陽為晉陽門戶,在軍事上具有重大意義。周武帝接受了上次伐齊失敗的教訓,派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安定梁士彥為晉州刺史,留精兵一萬鎮(zhèn)守平陽城。十一月,齊帝高緯率援軍至平陽。宇文邕見齊軍兵盛,引軍西還以避其鋒。北周諸將皆認為不可撤軍,宇文邕權(quán)衡利弊得失后,將主力撤出晉州,留兵一萬,命梁士彥堅守。齊軍追擊西撤的周軍,周軍后衛(wèi)宇文憲、宇文忻等,在阻擊中斬齊驍將賀蘭豹子等,齊師乃退。宇文邕命宇文憲率軍6萬屯于涑川(今山西西南部黃河支流涑水河),聲援平陽,并留諸軍于河東,自返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周軍退走后,齊軍包圍平陽,晝夜攻之,梁士彥激勵將士奮勇抵抗,以一當百,多方固守,擊退齊師。宇文邕回長安后,得知北齊軍攻平陽甚急,又率軍赴救。十二月,宇文邕復(fù)至平陽。周軍集結(jié)約8萬人,近城列陣,東西20余里。周軍奮力進擊,大敗北齊援軍,斬萬余人,齊后主敗退晉陽,周軍乘勝向晉陽進軍。 577年正月,鄴之戰(zhàn),高恒從鄴城出逃濟州。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北齊軍戰(zhàn)敗。高緯率百騎東走。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恒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禪位于任城王高湝,高緯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恒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恒率十余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村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俘北齊任成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隨后,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tǒng)一北方,從此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結(jié)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jù)局面,使人民免受戰(zhàn)爭苦難,得以重建家園,恢復(fù)生產(chǎn),從而促進了整個北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和發(fā)展,為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578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宇文赟即位,楊堅的長女被聘為后妃,楊堅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578年,宇文赟帝座剛剛坐穩(wěn),馬上就誅殺了他的叔父、功高德茂的齊王宇文憲(宇文憲和宇文護關(guān)系很好,打敗過北齊名將斛律明月、高長恭等人,威勢漸隆;又俘虜北齊最能打仗的宗室安德王高延宗、任成王高諧以及廣寧王高孝珩等,可以說是北周王朝平滅北齊的頭等功臣)。宇文憲時年35歲,所生六子,除長子宇文貴先前病死,其余五子一并伏誅。宇文赟時年已二十,青春正盛,乾綱獨攬,馬上以無名之罪冤殺這位仁德善戰(zhàn)的叔父,頓時大失天下所望。 579年,宇文赟宣帝禪位於長子宇文衍,任命楊堅為丞相;宇文赟自稱天元皇帝,楊麗華為天元皇后,住處稱為“天臺”,對臣下自稱為“天”。大臣朝見時,必須事先吃齋三天、凈身一天。又於全國大選美女,以充實后宮,大將軍陳山提的第八女陳月儀,儀同元晟的第二女元樂尚最受寵愛。楊堅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北周朝政;楊堅當上丞相以后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quán)的計劃,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到長安,雍州牧畢王賢及趙、陳等五王一起被楊堅殺掉,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580年五月,宇文赟病死,楊堅以宣帝后父的地位,聯(lián)絡(luò)典掌機密的近臣漢世族地主鄭譯、劉昉等,假稱受遺詔輔政;時宣帝子靜帝宇文闡繼位,年僅8歲。楊堅自任大丞相、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至此,北周的國家最高權(quán)力,實際落入楊堅手中。 楊堅為預(yù)防北周宗室生變,穩(wěn)固其統(tǒng)治權(quán)力,以千金公主將嫁于突厥為辭,詔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惇召尉遲迥入朝;并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取代尉遲迥。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quán)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七月,青州總管尉遲勤(尉遲迥弟之子)從尉遲迥反楊堅。尉遲迥所統(tǒng)相、衛(wèi)、黎、沼、貝、趙、冀、瀛、滄及勤所統(tǒng)青、齊、膠、光、莒等州(均屬今山東)皆從之,有眾數(shù)十萬。滎州刺史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徐州總管司錄席毗羅等,皆據(jù)州響應(yīng);懷縣永橋鎮(zhèn)將紇豆陵惠以城降尉遲迥。整個山東(太行山以東)除沂州外,幾乎都為尉遲迥控制。尉遲迥遣兵分路進攻,陷鉅鹿、建州、潞州、東郡、曹州、亳州、永州等地;同時質(zhì)其子于江南陳朝,以請援;并派人出使并州,欲招降上柱國、總管李穆,遭到拒絕。 580年七月十日,楊堅調(diào)發(fā)關(guān)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隴西公李詢?yōu)樵獛涢L史,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xiāng)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等為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 580年八月,鄴城之戰(zhàn),北周上柱國韋孝寬率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平定相州總管尉遲迥叛亂。十七日,楊堅所派監(jiān)軍高颎到達前線,遂令于沁水架橋,發(fā)起進攻。孝寬軍奮勇進擊,大敗尉遲惇軍,尉遲惇單騎逃往鄴城。孝寬軍乘勝疾追,直到鄴城南。尉遲迥父子集中全部兵力13萬人在城南布陣,以阻止孝寬軍進攻,尉遲勤也率軍援鄴,已有3000騎兵到達。孝寬督軍進攻,尉遲迥率部力戰(zhàn),孝寬軍初戰(zhàn)不利。時有數(shù)萬士民觀戰(zhàn),孝寬軍即以箭射觀者,制造混亂,然后乘亂反擊,大敗迥軍。尉遲迥等退守北城,韋孝寬軍破城而入,尉遲迥計窮自殺。 尉遲勤等向青州潰逃,被大將軍郭衍部追獲。同月,楊素軍也在石濟(今河南延津東北)擊敗宇文胄軍,斬宇文胄。與此同時,楊堅命河南道行軍總管于仲文率軍8000人,自洛陽東進,大敗尉遲迥部將檀讓部于梁郡蓼堤(今河南商丘境),進占梁郡(今河南商丘南)、曹州、城武(今屬山東)等城,然后計破金鄉(xiāng),伏殲檀讓、席毗羅等部10余萬,俘檀讓,斬席毗羅。隨后,韋孝寬分兵進擊關(guān)東各地降附尉遲迥的勢力,徹底平定了尉遲迥之亂。戰(zhàn)中,鄖州(治安陸,今屬湖北)總管司馬消難、益州(治蜀郡,今成都市)總管王謙先后舉兵響應(yīng)尉遲迥,反對楊堅。楊堅適時命柱國王誼、梁睿各為行軍元帥,分別率軍攻討,均獲勝利。 581年,佗缽可汗死,沙缽略可汗立;貴族爭繼承權(quán)發(fā)生糾紛,沙缽略只好使庵邏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與貪汗可汗并稱四可汗。 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北周亡。 587年,隋文帝征后梁皇帝蕭琮至長安,并派兵進據(jù)江陵,廢掉梁國(西梁為南梁武帝蕭衍之孫蕭詧所建,初都襄陽,后遷江陵,前后三個皇帝,共三十三年;后梁實際上是北朝西魏、北周、隋的附庸;西魏、北周、隋都曾在江陵設(shè)置總管,以監(jiān)統(tǒng)其國)。 588年十月,隋設(shè)淮南行臺省于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全面負責滅陳的戰(zhàn)役。不久,又以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出永安,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蘄州刺史王世積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各路隋軍共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楊廣節(jié)度。東自海,西至巴蜀,向陳發(fā)動了全面進攻。 589年正月,賀若弼、韓擒虎先后渡江。當時,建康尚有陳軍十余萬人,但由于陳叔寶怯懦無能,也不懂軍事,唯日夜啼哭,把一切大權(quán)交給嫉賢妒能的施文慶,有才能的文官武將不能發(fā)揮作用,致使隋軍很快攻下建康。陳叔寶與其愛妃張麗華跳入枯井,后被隋軍所俘。長江上游的陳軍知大勢已去,也都解甲投降。至此,陳朝滅亡,全國統(tǒng)一。 590年,陳舊境自長江南岸到泉州(治福建晉江縣)再南到嶺南,士族和土豪到處起兵叛變。首領(lǐng)有的自稱皇帝,有的自稱大都督,聚眾多至數(shù)萬,少也有幾千,攻陷州縣,殺害地方官,甚至抽腸割肉,發(fā)泄破落地主的野蠻性。隋文帝遣大將楊素率兵討伐,先攻下京口,繼續(xù)進兵掃蕩,一路入山區(qū),一路沿海岸,擊破各地叛軍,最后克復(fù)泉州,江南兵亂迅速消滅。嶺南少數(shù)族豪酋紛紛起事,圍攻廣州,裴矩率兵三千,會同高涼郡(治安寧,廣東陽江縣西)洗夫人,安撫嶺南諸豪酋。隋用兵不過數(shù)月,陳舊境全部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