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沒有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也沒有梅妻鶴子、采菊東籬、泛舟湖海的閑情雅致。但每天忙碌不堪的我依然有“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幽僻,仍然有“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的胸壑,甚至,推窗而望,依然有著一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閑散自在。 沒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沒有莊生夢蝶的物我齊一,也沒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豁然開悟。但沉溺于悲愁哀轉(zhuǎn)中的我仍然有著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心性,仍然向往“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的世俗逍遙,甚至,掩門靜思,依然有著一種“永日蕭然坐,澄心萬慮忘”的禪心意趣。 不是道家,也非佛家,我有著割舍不斷的煩憂;不是高山野人,不是海島孤客,我寂然的身影迎來朝陽送走晚霞;不是嚴(yán)子陵,也非林和靖,更非陶淵明,沒有接輿的狂放,沒有劉伶的終日病酒,也沒有王維的山情水意,我普通得如同一棵春草,平凡得仿佛一脈清流,我很乏味,更顯木訥,全然沒有隱士的風(fēng)骨。
但我仍然會在某些必然的時空,褪下世俗的面具,卸下沉重的偽裝,忘卻煩瑣的柴米油鹽、酒宴觥籌,回歸到一個本真的我,一種本源的生活中去。那是另一種隱居,是一種靈魂存在的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是的,在無可奈何的現(xiàn)實中,我有我自得其樂的人間“逍遙游”。 在辦公室里,我是那“沉默的絕少數(shù)”,這和我寡言的性格相關(guān),更和我工作的方式和工作上的教訓(xùn)有關(guān)。今年我給自己的座右銘是:“言所當(dāng)言,行所當(dāng)行,止所當(dāng)止”,簡而言之就是“慎言”、“慎行”和“慎處”,要收束為一個字,那就是“慎”。 我把慎言放在首位,因為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吃過“禍從口出”的虧,所以今年我給自己下了“封口令”:該多講時就少講、精講,該少講時就基本不講,該不講時就絕對不講。為了更專心地工作,也為了更“惜語如金”,很多時候我都是帶著耳塞工作,聽聽舒緩的音樂。這樣既可以舒緩情緒,減少壓力,又可以人為地和其他同事隔絕開來,工作、減壓、娛樂三不誤,豈不美哉?何況我的位置在辦公室的“邊疆”,地處偏僻,而且“幅員遼闊”,我可以天然地少受滋擾,也可以更專心地工作或更放肆地胡思亂想、“胡作非為”,比如,積極性地怠工,在一首歌或一篇撩人心弦的文章里駐思良久,久久不愿抽身而出。 這是我的第一種隱居方式,是我在工作上的隱居,我把它稱為“靜隱”。
一般而言,我盡量不把工作帶回家里。或者說,我厭惡無休無止的工作玷污了我的精神世界。工作是外在的,物質(zhì)性的,而讀書卻是內(nèi)在的,是精神性的。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rèn)為,過多的、無止休的工作對我的靈魂是一種滋擾,對我的心靈是一種污染,對我的精神是一種傷害。 所以,下班以后,那個工作中的我就進入了假死狀態(tài),或者說,家中的我和工作中的我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一個是隱形的,一個是現(xiàn)形的;一個是陰性的,一個是陽性的;一個是靜若處子,一個是動若脫兔;一個是安安靜靜,一個是風(fēng)風(fēng)火火;一個是墳?zāi)沟氖刈o者,一個是迷途的引航人……這種落差的巨大有時也會令我覺得不可思議,以致于我老是懷疑自己有病,甚至是雙重人格或人格分裂。 只有書,只有不知疲倦的閱讀使我感到安然、暢然和怡然。于是,慢慢的,閱讀就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再慢慢的,就變成了一種存在的標(biāo)識。也只有在書中的世界,在那些墨香浮動的語言阡陌間,我的靈魂才得到安撫,得到救助和指引。當(dāng)然,有時閱讀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墮落,因為它給你陽光的同時也會給你黑暗,它會把你擺渡到天堂也會把你推向地獄,它會讓你滿懷希望也會讓你徹底絕望,它會讓你頓悟也會讓你迷惑,它會讓你變得樂觀也會讓你墜入虛無。 但不管如何,我很享受這種慢慢變成常態(tài)的一個人的生活,很享受在書中醉生夢死、執(zhí)迷不悟或破繭成蝶、涅槃重生。有時我會想,如果有朝一日,“焚書坑儒”的文化災(zāi)難再發(fā)生一次,或者,書籍出于某種極其罕見的原因必須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那我的生命也許就真的凋零了。書,就像是一個嘴含罌粟的秘密情人,那種致命的誘惑我根本無法拒絕,那就只能一直幸福地沉淪。 文/轉(zhuǎn)自余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