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湖南干巖頭村 干巖頭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富家橋鎮(zhèn),以其具有較高文化價值且保留完整的周敦頤后裔居住的周家大院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干巖頭村各種特產(chǎn)名目繁多,竹、竹筍制品產(chǎn)業(yè)頗具規(guī)模,異蛇產(chǎn)業(yè)獨一無二,當?shù)靥厣碾u、鴨、田螺、肉制品小吃聞名遐邇。 干巖頭村座落在三面青山的環(huán)抱之中,村后的群山疊綠鋪翠,一座座山巒連綿起伏,形狀極像鋸子,村子的左邊(北面)一座大山青石裸露著鋪下來,整個村子就像座落在一把太師椅上,明朝戶部尚書周希圣、晚清重臣周崇傅就是這座周家大院的驕傲,周崇傅用了四句話來形容干巖頭的地形與地勢:"左邊青石掛板,右邊雙鳳朝陽;門前二龍相匯,屋后鋸子朝天。" 境內(nèi)有保存較完好的6個明清古建筑院落,每個院落相隔200至300米,互不相通,自成一體。院落皆背倚青山、面臨小河,其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是清同治年間任翰林院編修的周崇傅所建。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和文物價值。 干巖頭的古民居群由六個大型宅院組成,村口立有一碑,碑上“干巖翰林多頂子,明末清初留古績”格外醒目。據(jù)有關資料介紹,干巖頭古民居群是明代景泰(1450-1457年)到清光緒年間(1875-1909年)相繼建成。 干巖頭村雖然不是統(tǒng)一布局設置,但建筑風格卻非常相似,每個宅院都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宅院的建式都是“一顆印”的結(jié)構(gòu)形式,按一正兩排側(cè)(橫)或一正三排側(cè)(橫)屋的結(jié)構(gòu)布局。六個院落中最有名的當屬“尚書府”,保存得最好的當屬周崇傅故居了。 周崇傅是周希圣的第十五代孫。他生于1830年,卒于1892年,系清末湘軍負責后勤給養(yǎng)的主要將領之一。光緒八年之后,隨左宗棠出鎮(zhèn)兩江整飭綱,“處鹽場腥膻之區(qū),絲毫無所沾染”,可見其為政清廉。其故居是周崇傅回永州時開始修建的。宅院坐西朝東,結(jié)構(gòu)四進正屋,北邊是三排側(cè)(橫)三棟屋,南邊是二排側(cè)(橫)三棟屋和花園,正大門樓上有一對聯(lián):"石蘊玉而山輝,水含珠而淵媚。”道出了該院落的文化底蘊。 千巖頭村后山的脊背上聳立著一座奇石。巖高50多米,巖腳周長30余米,上粗下細,似一把巨傘撐于廣宇。巖腳可供百余人躲雨,當?shù)厝朔Q其為雨傘巖。雨傘巖西側(cè)100多米處山梁上有三座巨石,排列有序,略呈犬牙交錯狀,巖高40米到70米不等,叫隱師巖。從北側(cè)遠眺,雨傘巖與隱師巖渾然一體,酷似一駱駝負薪而行。 現(xiàn)在澗巖頭的“新院子”,訛傳是周崇傅的故居,實是周崇傅后裔之居。這個占地30畝的長方形的院落:灰墻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顯示了建房主人昔日的富有和榮耀! |
|
來自: 獵鷹個人圖書館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