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幾年前,我到湖南開學(xué)術(shù)討論會,認識了一位年輕的朋友。 他對我總是恭敬地以老師相稱,我對他的才華確也欣賞有加。他 在一個行政部門工作,現(xiàn)在大概是個什么級別我并不清楚,也不 在意。不過,我知道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意于仕途,而是一心 向?qū)W,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心無旁騖,淡泊又執(zhí)著地做著他 的文化之夢。說他淡泊,是因為他并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什么專 家;說他執(zhí)著,是因為他多年來一直鐘情于支撐著我們精神家園 的傳統(tǒng)文化。他很愛讀書,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在國學(xué)方面,也 有一定基礎(chǔ),尤其是對國粹楹聯(lián)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出版 過好幾本著作。其中《中國楹聯(lián)史》,堪稱我國首部楹聯(lián)文學(xué)發(fā)展 的通史性專著,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近日,他打來電話,告訴我 又準備出新書,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幽默趣味詩詞”方面的,令我再次感 慨和欣慰。 這就是本書的作者傅小松。 他要我為這本即將新出的書寫幾句話,我便痛快地答應(yīng)了。 并不是因為我對“幽默趣味詩詞”有研究,而是我覺得作為他的朋 友有這份責(zé)任。 眾所周知,幽默趣味詩詞,或稱“打油詩”,古已有之。這類詩 歌盡管在中國詩歌發(fā)展歷史上不占主流,但它卻以幽默諧趣的 “打油”風(fēng)格,為社會各階層人士喜愛,故千百年來一直綿延不絕, 甚至可以說是長盛不衰。記得有人說過:思想和文藝上的旁門往 往比正統(tǒng)更有意思,因為它更有勇氣和生命。我相信,這一看法 用來評價“打油詩”亦是很合適的。許多精彩的“打油詩”,確乎比 一些正統(tǒng)的詩歌更有味道。因此,好的幽默趣味詩詞,不僅流傳 眾口,而且也大量記載在歷代的詩話、筆記、野史之中。已故的上 海師大教授胡山源先生,曾于上世紀30年代編過一本《幽默詩 話》,可能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有關(guān)幽默趣味詩歌的專門詩話著作。 近年來,我國出版界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打油詩”熱,幽默詩話 類著作已出版約10余種。如劉信今、劉曉娟編著的《中國名人打 油詩三百首趣談》,楊光治的《野詩談趣》,劉玉霖的《詩海趣話》, 蓋國梁選編的《趣味詩三百首》以及吳澤順著的《絕妙歪詩》等。 和同類書籍相比較,我認為傅小松同志的這部書稿,至少有 下面幾個特色: 一是,包括內(nèi)容更加全面。由古迄今,舉凡各類著名的幽默、 諷刺、戲謔、滑稽的趣詩、野詩、奇詩、歪詩,大多收錄其中。更有 不少“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絕妙“打油詩”,由于編著者的慧眼發(fā) 掘,始得以“重見天日”。 二是,編排體例更加合理。全書分為幽默篇、諷刺篇、戲謔 篇、智巧篇、哲理篇、滑稽篇六個部分。對其詩,言背景,敘本事, 談詩趣,以詩話的形式娓娓道來,饒有趣味,引人入勝。 三是,寫作態(tài)度更加謹嚴。“打油詩”流播于眾口,難免出現(xiàn) 一些謬誤。有些書籍不辨真?zhèn)?,以訛傳訛,或者簡單地冠以“?jù) 說”、“傳說”了事。這本書沒有這樣做。它在資料的鉤稽貫串、搜 輯考證上,是下了相當?shù)墓し虻?。從尋找最原始的第一手資料入 手,每一篇詩話,作者都力求做到詩有所據(jù),事有所本。這是不容 易的。 四是,文化內(nèi)涵更加突出。該書不只局限于資料的收集和整 理,同時也很注重對之進行理論的探討和文化的燭照。作者自序 《諧趣詩歌漫談),洋洋近萬言,對各類諧趣詩歌作了比較深入和 全面的論述,可謂一篇頗有價值的學(xué)術(shù)論文??梢哉f,這本書,首 先是以可讀性、趣味性見長,同時也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學(xué)術(shù) 價值。 我很喜歡這本飽含幽默和智慧的書;我相信廣大的讀者也會 喜歡它。 2005年3月7日 于北京大學(xué)藍旗營寓所 (董學(xué)文。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拔胡”的故事 “拔貢”是把秀才中的優(yōu)秀人才經(jīng)過考試選拔為國子監(jiān)生員, 依清代科舉制度,每十二年由各省學(xué)政考選品學(xué)兼優(yōu)的生員(秀 才)保送入京,也就是貢人國子監(jiān),謂之“拔貢”。清代一位老秀才 參加“拔貢”考試,他怕主考官嫌自己兩鬢斑白,須如銀絲,難以選 中,便忍痛將自己滿面絡(luò)腮胡子拔光,結(jié)果仍未考中,遂作《拔胡 詩》一首: 未拔貢兮先拔胡,貢未拔兮胡已無。 早知拔胡不拔貢,不如不貢不拔胡。 這位老秀才心痛的當然不是“胡子”,而是自己功名無望,只 能窮斷背梁、老死林下了。“不貢”,不參加“拔貢”考試。 清制規(guī)定:童子試除筆試外,還要“當堂提復(fù)”(相當于面試)。 某人年近半百,尚在為童子試“拼搏”,擔(dān)心面試通不過,便剃去了 胡須,假充年輕,結(jié)果仍被淘汰。友人戲改唐人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 書》作詩日: 老大離鄉(xiāng)少小回,鄉(xiāng)音未改嘴毛摧。 老妻相見不相識,笑問JbJ,,k何處來? 又有一個關(guān)于胡子的有趣故事,說是清代一位書生參加縣 試,預(yù)先辦好了證件。由于當時沒有照相技術(shù),證件上只用文字 記述考生的年齡、性別、面部特征等。該考生證件上有“微須”二 字,即“稍微有些胡子”的意思。但是,這個考生辦好證件后,一時 粗心,把胡子刮掉了??荚囬T前,監(jiān)考人員檢查證件,發(fā)現(xiàn)他沒有 胡子,便說他是冒充的,不讓進。這位考生自恃文言功底深厚,便 狡辯說:“微須的‘微,其意為‘無’,‘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 《岳陽樓記》中句子)中便是此意。由此而論,微須即是無須?!辈?/p> 想監(jiān)考人員更是“見多識廣”,當即斥責(zé)他“胡說”,并反問道: “‘孔子微服過宋’,難道是‘赤身裸體’過宋嗎?”書生啞口無言, 悻悻而去,只好自認倒霉。 教讀之苦 清末徐珂《清稗類鈔》上說,鄭板橋未第時曾當過塾師。曾有 自嘲詩云: 教讀原來是下流,傍人門戶過春秋。 半饑半飽清閑客,無鎖無枷自在囚。 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子弟結(jié)冤仇。 而今幸作青云客,遮卻當年一半羞。 此詩回憶自己的塾師生涯,認為它是一種下流苦差。具體說 來有幾苦:寄人籬下、傍人門戶,一也;半饑半飽、生活清貧,二也; 受人約束、不得自由,三也;寬嚴不得,左右為難,四也。這幾條, 確實也件件是事實。 · 視死如歸 清乾嘉年間有一位著名學(xué)者,名叫洪亮吉,他寫過一篇《治平 篇》,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專論人口問題的文章,比英國經(jīng)濟學(xué)家馬 爾薩斯《人口論》的發(fā)表早五年。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曾上書 嘉慶皇帝,指責(zé)內(nèi)外大臣貪贓枉法,熒惑圣聽,幾遭殺身之禍,后 被謫戍伊犁。他人獄時朝廷原計劃是將他處死,親友們到獄中探 視他,無不感傷痛哭。洪亮吉談笑自若,反而安慰親友們,并口占 一絕,末兩句是: 丈夫自信頭顱好,須為朝廷吃一刀。 這兩句詩寫視死如歸,又頗為幽默諧謔。親友聞之,竟個個 破涕為笑。此事載清代倪鴻的《桐陰清話》。 雛雞送禮 清獨逸窩退士《笑笑錄》上說,紹興有個叫王少翁的人,非常 小氣,過年把一只雛雞作為禮物送給塾師,塾師見了又好氣又好 笑,把雛雞給退了回來,并作詩一首: 昨日蒙君賜只雞,可憐離母未多時。 勸君莫把牛刀試,留取籠中作畫眉。 塾師可謂幽默詼諧。他調(diào)侃道:這么小的一只雞,怎么忍心 大開殺戒呢!還是把它關(guān)到籠子里,當成一只畫眉鳥吧! |
|
來自: 劉溝村圖書館 > 《文學(xué)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