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49年前后的韓國首都漢城(首爾)街頭商販。如果沒有墻上的韓語,我們或許真的會誤以為這是中國某地街頭。 這一張也是漢城(首爾)街頭小販,是不是很難看出和同時期中國街頭的差別? 圖為漢城(首爾)街頭店鋪,滿滿的中國漢字,足可說明幾千年的漢文化對韓國歷史影響之深。 事實上,直到1446年,朝鮮世宗大王在位期間,整個朝鮮半島才開始使用自己的“朝鮮文”,而此前中國漢字是唯一的書寫文字。 即使半島全面啟用了“朝鮮文”作為自己的文字,但由于深受中國幾千年歷史的影響,韓國官方書寫中仍不可避免的夾帶一些漢字。圖為韓國要北進統(tǒng)一朝鮮半島的標語。即使不懂韓文的人也可能很輕易的看懂標語的意思。 為了去除中國化影響,韓國在1948年將漢城改稱韓語固有詞首爾,即首都的意思。并在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使“朝鮮文”更趨近于所謂純正。 不過,韓國國內對于廢除漢字始終持一種極為矛盾的心理,廢除漢字,意味著他自身的歷史無法傳承,更嚴重的是,韓文是拼音文字,遇到同音異意,內容會無法辨讀,為了區(qū)別,只好將辭匯詞匯更改為表意句,如桌子被叫做:有高度可供人於其上作業(yè)的平臺。 各位童鞋們,學習到了嗎? Save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