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區(qū)別其他畫種的富于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屬于中國畫的形式美之一。正如油畫中的明暗與色彩,版畫中的刀法一樣,個性語言越強,其特點也就越突出。所謂筆,是指筆的起落、行停、轉折、提按、收放等法度,如起筆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行筆中的快慢、轉折、頓挫、起落及散鋒與聚鋒。收筆時的回鋒與露鋒等等。通常說的“見筆”就是指在造型上留下用筆的“痕跡”,這種“筆”是經(jīng)過精心提煉和高度概括的,并能充分表現(xiàn)對象的“筆”。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等都是最好的例證,做到筆筆意足筆精。不見筆的畫就是“涂”、“抹”和“描”。墨是指墨色的變化,不能死墨一塊,象木刻那樣,而是要有干、濕、濃、淡的墨彩,這樣筆有情,墨有趣,中國畫的特點也就突出來了。
2、執(zhí)筆的方法是什么?
中國畫的執(zhí)筆方法與書法基本相似,如書法中的“拔登法”。一般說執(zhí)筆通??磕粗概c食指把筆夾住,以中指與無名指為右下方與左上方,進一步把筆固定在手中,小指只起輔助作用,但手心一定要空,這樣使起筆來方可運用自如。但作畫的執(zhí)筆不一定象書法那么嚴格,因畫面需要更多的筆法變化,固定一種執(zhí)筆方法是不可取的,執(zhí)筆的關鍵在于根據(jù)需要靈活自如地加以變化。怎樣能出效果就可怎樣執(zhí)筆,不必被某種方法所束縛。
3、筆墨的關系如何?掌握筆墨的關鍵是什么?
筆與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關系。墨色的變化是通過運筆來達到的,因此,說筆是筆墨的靈魂。筆觸的變化重要于墨色的變化,只有墨色的變化而無筆,則會顯得軟弱無力。相反,有筆而墨色的變化較少,(當然沒有墨的變化也不行)畫面 仍不失其神韻。如潘天壽的焦墨畫,他的筆法樸實、渾厚。似有千斤之力。而墨則只要大的變化,而不求細小的差異,給人以深沉大方的感覺,表現(xiàn)出畫家心胸的寬闊。如果只有一種筆法,畫面就顯得單調(diào)無味了。所以筆墨重要在筆。那么掌握筆墨的關鍵在哪里呢?一是筆里所含的水分多少,二是行筆速度的快慢。水分多行筆的速度就應適當快一些,以減少宣紙的吸水時間。相反,如果筆里水分少,行筆快就容易出現(xiàn)飛白,就要適當放慢行筆速度,以增加宣紙吸水時間。這樣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一筆墨從濕到干方有變化,不要換墨太勤。筆的功力和掌握墨色變化,還要靠平時的訓練和刻苦的磨練才能達到。通過水分的多少與用筆的快慢,使筆與墨巧妙配合,以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如辛辣、深厚、秀麗、挺拔、粗放、圓潤、秀潔、淡雅、古樸、恬靜等等。
4、筆鋒的運用都有哪些方法?
筆鋒的運用通常有中鋒、側鋒、散鋒 (也稱開花筆)和逆鋒。所謂中鋒,就是筆管垂直紙面所畫的線,但中鋒也不一定都是直的,只要筆尖不出墨線,都可稱為中鋒,中鋒的效果圓渾但較為光滑,適用于工筆的輪廓線。側鋒是筆管倒向一側筆鋒露在側面。側鋒的線毛和澀,適用于表現(xiàn)粗糙的內(nèi)容,如樹干的枝干等。散鋒是在色盤或紙上把筆鋒捻開,呈多鋒狀,這樣一筆下去,就有很多粗細不勻的筆鋒,適于表現(xiàn)樹干和粗糙的石頭等。逆鋒是筆逆行而上,減少了紙吸水的機會,容易出現(xiàn)飛白,表現(xiàn)出毛的線條,適于表現(xiàn)樹干等。還有拖筆和臥筆,這兩種用筆方法近似,拖筆,筆管倒向筆要行進的方向,然后向前拉動筆管,筆鋒順力而行,這種線條流利光潔,宜于表現(xiàn)柳條,昆蟲的長須,較長的草和水紋等。臥筆的行筆方向和筆管倒臥的方向呈丁字形,筆鋒、筆肚、筆根,橫臥在紙上,能畫出較寬的線條,(也可稱面),是畫花、葉常用的筆法。以上幾種筆鋒的運用,在繪畫過程中并不是單一用的,而是穿插綜合使用,目的在于表現(xiàn)對不同物象的感受。
5、用筆有哪些常使用的表現(xiàn)方法?
一支筆如同一盒木刻刀子,而不是一把錐子,它是可表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繪畫效果,問題在善于使用。用筆都有哪些表現(xiàn)手法呢?其一是勾法:勾法是中國畫造型的基礎,是任何中國畫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也是構成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手段。一副作品不能沒有勾的部分,不論工筆、半寫意和寫意,都是如此。勾法作為一種重要表現(xiàn)手法,可獨立而成“白描”,同時也能和皴、擦、點、染結合表現(xiàn)形象。不過工筆的勾和寫意的勾并不相同。工筆的勾是“楷勾”,大部分用中鋒。寫意的勾是“草勾“,大部分用側鋒和逆鋒,有時也用中鋒。各種畫科都有勾,只是分量不同,各有側重而已。工筆畫多勾染。無論哪種勾法都要根據(jù)不同形象和質(zhì)感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表現(xiàn)毛與光、粗與細、虛與實、蒼與潤、曲與直、枯與濕、暢與澀、刻與渾等效果。
其二是皴法:皴是指表現(xiàn)樹皮和石的皺紋而言的。皴有皴折,皴裂之意。皴法的出現(xiàn)是畫法的一種發(fā)展與進步,早期的山水畫(隋朝以前)并無皴法。皴大量見于元代,這是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調(diào)走向豐富的標志之一。使繪畫的美感更豐富,更熾熱了。同時也增加了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力。皴能表現(xiàn)山石,樹木的質(zhì)感和陰陽凹凸,這是單純的勾法所難以勝任的。皴一般都用側鋒,逆鋒或散鋒開花筆。皴要求“見筆”,可以有面有線,有長線和短線,曲線和直線,虛線和實線,單線和復線等,根據(jù)不同的形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靈活運用,切莫教條。其三是擦:擦一般都和皴同時進行,擦因用筆根,因此不要求見筆。擦只補充勾與皴之不足,使形象增強質(zhì)感和立體感,擦因無筆不能單獨成立,但畫無擦則不毛。其四是點:點法是以面造型的方法,這種技法是隨著寫意畫的出現(xiàn),發(fā)展而逐漸豐富起來的,在大寫意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點有點厾和點染之分。工筆畫叫點染,寫意畫叫點厾。點的方法很多,運用時全依物形而定。由于客觀存在的形象很豐富,因此要求點法也相應多樣。如直點與橫點,藏鋒點與露鋒點,大點與小點,圓點與方點,聚鋒點與散鋒點,快點與慢點等等。同時還有些點法參差著一些動作,如戳點、揉點和絲點燈。寫意畫的點厾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主副筆的配合,要意在筆先,主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不理想或需要加工,可用副筆找補。二是放與收并用,放而不收,易放肆;收而不放,易拘謹。如吳昌碩的菊花,就是收與放并用,勾花點葉。點用放以取勢,勾用收以取細。三是點要準、狠、整。點的準確有力,嚴整,至于工筆的沒骨點染,則是另一種。越細越象染,越粗近似點。其五是染法:染法是為補充勾、皴、擦、點效果的不足,或不豐富而采用的方法。它可起到進一步表現(xiàn)質(zhì)感,統(tǒng)一畫面調(diào)子的作用。染一般有積染-----多次染法,如由淡到深,第一遍干后再染第二遍;分染,是把顏色分解的染法,一般分染可以見筆。罩染是在第一層分染以后,再染第二層顏色,一般罩染都是平涂,不須見筆。工筆畫的染只是分染可以見筆。但寫意畫的染,一般都要求見筆,而且染的遍數(shù)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