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在一個玩家的手里,它就不是一件飾品,而是一件與其同呼吸共命運的伙伴,常言道:人養(yǎng)玉、玉養(yǎng)人。按中國人的邏輯思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和一件玉器(包括但不限于和田玉)長期的磨合相處,那么,這個人和這塊玉大致可以分為一類,至少他們由內而外表達給他人的感覺是一一致的。這就是玉石的“品”,同時也是人的“品”。 經營玉器是一門藝術,且是更重品行的藝術,其實在同行交流中,且看每個店鋪產品的風格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這位經營者的藝術造詣,是精致、是大氣、是豪放或是靜雅,從產品和陳列基本一眼就能讀出一二?;蛟S各位朋友覺得這有點玄乎,但是如果老板聽到你對他的分析,更多的是認同,作為資深玩家,應該有不少的朋友有過類似的經歷吧?。ㄓ羞^類似經歷的請留言)這里我們并不是沒有依據的胡說八道,而是通過經營者的點滴行動和他的喜好而得出其大致心理。 通過玉“品”品人“品”,這種“品”即是認可,而對于中國人的生意經來說“先做朋友、再做生意”,以玉見人、以人見性、以性見玉,這種奪他人之所愛,即是人與玉,玉與人,人與人的緣分,更是“品”味相投的極致體現。玉石的買賣,更多講的就是這種緣分,因為這個相同的“品”味,一塊玉才會多次在玩家手里轉手,那時候,轉手已經不是買賣,是一種“品”的境界,“品”的臭味相同(請容我用詞不適,但是我更喜歡這個詞的直接恰當不做作)這就是我的境界。至于我的“品”,先來品品我的和田玉吧! 每件和田玉玉器,從外觀、玉質、特性都能道出其“品”質所在,一個玉石玩家,每天“品”的就是這種精神,活的即是這種態(tài)度,久而久之,玉石玩家、經營者、愛好者因為“品”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形成了自己的規(guī)則,形成了“品”字文化。 一個重“品”的圈子,更懂“品”的珍惜!“品”一柱清香,清風徐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