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沂,字宗魯,后改字魯南,號石亭,因好蘇詩,又號小坡,浙江省鄞縣人,后徙家今江蘇省南京市。陳沂生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十三(1518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年間,出為江西參議,又任山東參政和提學使,后以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陳沂善詩工畫,尤擅隸篆,為當時“金陵三俊”之一,著有《維禎錄》、《金陵古今圖考》、《遂初齋集》、《石亭集》等。陳沂任職山東時,曾遍游嶗山,留下了許多詩文,至今在嶗山的許多景點仍可見他的勒石題刻。清嘉靖十二年(1533年),陳沂游嶗山時曾撰寫《鰲山記》(又名《勞山記》),記述了五日之游程,對嶗山各處景觀介紹頗詳。
“1958年,陳人誥”
華樓疊石之下,西側,有石刻一片。其內容是道士云巖子劉志堅刻錄的洞明真人和北七真之一劉長生的詩句。
第一首:“洞明真人作。 臨真境戒自心空,和氣周流滿行功。興即痛今青嶂里,倦時高臥白云中。”
洞明真人祁志誠曾賜劉志堅“云巖”為號,他可能是劉志堅的師父之一。
洞明真人,名祁志誠(1219年-1293年),字信甫,號洞明子。金元時鈞州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元史》有傳。在赤城縣金閣山下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道觀——崇真觀,它的創(chuàng)建者就是“元門掌教”、“存神應化洞明真人”祁志誠。
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元兵攻進河南,14歲的祁志誠被虜,和他一起被虜?shù)陌儆嗳硕荚鈿⒙荆挥兴掖嫦聛?,兵返到太原時,祁縣姓強的一個大族把他收為養(yǎng)子,并讓他從師就學。等到該成家的時候,祁志誠卻拒不婚娶,他說:“我生逢亂世,遠離親戚,白刃之下幸存下來,形如槁木,心同死灰,已不想像常人那樣生活了,我要將息情絕,入山學道。你們的撫養(yǎng)之恩,我有生之年定會報答?!别B(yǎng)父看祁志誠志向已定,也就不再勉強。
當時全真教盛行,祁志誠聽說宋披云(即宋德方)正在太原西龍山傳道,就趕去拜他為師,宋披云給他賜號洞明子,并向他傳授全真教的教義。全真教是金代王重陽創(chuàng)立的道教宗派,丘處機將其發(fā)揚光大。祁志誠苦修苦學,并立志要像丘處機那樣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到蒙古兵聚居的地方傳道,感化他們放下屠刀,使更多像自己這樣的無辜百姓免遭殺戮。他選擇了元兵往來最頻繁的赤城云州,這是元上都到大都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丘處機多次到過的地方。蒙古海迷失后稱制二年(1250年),祁志誠出居庸關到云州,建了一個簡易的道觀樂全庵住了下來,開始了他在赤城45年的修行傳道歷程。祁志誠著《西云集》三卷傳于世,其中有“閑把一瓢盛海月,常垂兩袖舞天風”之句,足見其既為方外之人,也是飽學之士。
第二首:“長生師父作。 貪茍衣食不故前,呈千空惺惺憐。利少解多知依不,得行不得濕空。萬物不省,本性不知所往奔蕩空。萬物不省,性體虛空郝達空。萬物不省,性知性神趕神安頭空。萬物不省,知端得下手處不知動凈,半路里見影界執(zhí)省,便了過不去頑空。萬物浮昧,有清有凈,貪有愛有染有省,難推憐利六道輪回空。萬物不省,心情意凈,性停命住,來往分曉,神坐端然,明明照破,綿綿無間斷,為之真空?!?/span>
后綴:“書劉志德 大德四年二月初十日 云巖子上石 匠人曲道明”。
劉長生真人劉處玄(1147-1203-57歲)金朝東萊(今山東省)人。字通玄,又字道妙,號長生子。大定九年(1169-23歲)師事王重陽,重陽仙逝后,獨遁于洛京間。遷居云溪之濱門,煉性于塵埃之中。大定二十八年(1188-42歲)主醮于昌陽,立壇禱雨,皆有征驗。后主東州醮壇。承安三年(1198-52 歲)金章宗召見,待之以禮。四年(1199-53歲)乞請還山。章宗賜名“靈虛”。泰和三年(1203-57歲)仙逝于武官靈虛觀,為全真道隨山派創(chuàng)立者。至元六年(1269)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世稱“長生真人”,為全真北七真之一。著作有《仙樂集》、《道德經(jīng)注》、《陰符經(jīng)注》、《至真語錄》、《黃庭經(jīng)注》。
華樓疊石下面巨石上,嶗山區(qū)政府立有石碑。
摩崖上,這個亂刻挺有意思。是附近宮家村一位枝姓村民所刻留念,枝姓很少。1975年,他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