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開始,身邊總有那么一些人,你覺得他們比你玩的還瘋,可是考試時卻把你甩的遠遠的。真的是天資聰穎,或者是多了什么經(jīng)驗?智力很難界定,總會有些人看上去很聰明,但實際上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倒是會不會有一些有用的經(jīng)驗,便于我們實際操作,去改變我們學習的狀態(tài)。 之前讀過的一本《如何高效學習》,內容確實有干貨,最明顯的作用是在背單詞時,有意識的嘗試其中的方法來記憶單詞,發(fā)現(xiàn)真的記得更牢。 首先,介紹下作者: 封面
每個人都想學習的更有效率,“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技巧,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去應用,大多數(shù)人則是在無意識的死記硬背,重復的進行機械記憶,記得了也會很快忘記,因為知識根本不屬于你。在斯科特·楊的書中,他把不同的策略綜合在一起,形成了整體性學習(holistic learning)。之所以稱為整體性學習,是因為它教你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記憶一些事實,記憶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我們要全面地認識學習。高智商者并不認為學科之間的界限那么清晰,他們喜歡將知識視為整體,也容易將所學的知識與其它的知識相聯(lián)系。 整體性學習分為兩部分:
整體性學習策略 整體性學習基于三種主要觀點: 三種基本觀點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學習順序 這些理論聽起來非常不錯吧,不過你一定會問如何拓展?如何創(chuàng)造模型?其實在整體性學習技術中有很多這些理論的具體操作方式。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并不一定就是上圖的線性順序,步驟間可以往返,跳躍。可以在拓展測試后再次獲取理解信息,再次獲取的目的性更強,獲取的信息也更有效。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通過多多練習來改進,逐漸形成在即的學習策略。 大多數(shù)學科的學習過程是類似的,問題是不同學科的知識并不相同,不同的知識又有不同的結構類型。我們不能用同一種方式處理不同類型的信息,根據(jù)斯科特的分類,信息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學習一個新問題時,可以有意識的將問題分類,確定信息的類型后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有利的技術,提前預料可能產(chǎn)生的困難。當發(fā)現(xiàn)所學的東西枯燥時,一定要嘗試與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關聯(lián),學習編程時,保持對技術內在的探索,而不是僅僅記憶冷冰冰的符號;學習歷史時,可以讀到那么多鮮活的人物故事,而不僅僅是年代大事表;讀醫(yī)學時,想到的是活生生的病人。 整體性學習強迫你以不同的視角看待目前所學的學科和問題,任何知識都可以是很有趣的,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人正在研究你認為無趣的東西,嘗試去找出其中的樂趣,這與我們另外一個話題也有關,如何找到學習的目標。只要你有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有實用價值,如果你能找到知識在你生活中的實用價值,知識就與你產(chǎn)生緊密的聯(lián)系。 很多人學習編程僅僅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當然更多的人以編程謀生(比如我),自然就與自己產(chǎn)生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學習會計學,當我打算自己建立小公司時,會計學知識就很需要,我也許可以請一個會計,但如果我開公司,沒有什么比我自己更懂更好了,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掌握高效學習方法,不然還是應該把重心放在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上。 整體性學習技術 在整體性學習技術中,斯科特在閱讀大量改善學習習慣的技術后,將其歸類成四個方面: 學習技術 A) 獲取知識 指讀法 快速閱讀
筆記流
筆記流示意(取自網(wǎng)絡,侵刪) 記筆記是為了更好理解所學內容 ,如果忘記這一點,筆記記得再漂亮,思維導圖畫的再漂亮,也是本末倒置 B) 聯(lián)系觀點 比喻法 可以按照以下三個簡單步驟來找出一個比喻:
內在化 內在化 圖表法
C) 隨意信息的處理 聯(lián)想法 想象要大膽一點,比如看《中國合伙人》,黃曉明用“俺不能死”來記憶
聯(lián)想法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點:
掛鉤法 掛鉤法不是將觀點互相聯(lián)系在一起,而是將每一個觀點與特殊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 掛鉤法 信息壓縮技術 減少信息容量,尋找邏輯關系
D) 知識的延伸 實際應用
模型糾錯 模型糾錯實際就是實踐的代名詞:不斷的練習和實踐
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費曼技巧】 這個技巧的靈感,源于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自傳里,他提到曾糾結于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費曼技巧,亦同此理。對付一個知識枝節(jié)繁雜如發(fā)絲、富有內涵的想法,應該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識塊,再逐個對付,你最終能填補所有的知識缺口,否則,這些缺口將阻撓你理解這個想法。 費曼技巧很簡單: 1.拿張白紙; 2.在白紙頂部寫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過程; 3.用你自己的話解釋它,就像你在教給別人這個想法。 最要緊的是,對一個想法分而化之,雖然可能重復解釋某些已經(jīng)弄懂的知識點。但你最終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無法再解釋清楚。那里正是你需要填補的知識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你可以查課本、問老師、或到互聯(lián)網(wǎng)搜尋答案。通常來說,一旦你精準地定義了你的不解或誤解,找到確切的答案則相對而言更輕松。 除了整體性學習策略和技術,書中還提到超越整體性學習,如何高效率完成學習,如何實現(xiàn)自我教育。有空的話還是親自拜讀這本書為好,總會和我一樣有所收獲。 我的收獲:
封面和指讀的圖取自書本,其余為自己繪制,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樹說(簡書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