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定窯劃花八棱大盌 定窯是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且是其中唯一的白瓷名窯,其名氣甚至超過了之前的白瓷名窯——邢窯。元朝劉祁在《歸潛志》中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道出了定窯白瓷的知名度和普及度。定窯窯址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和東、西燕川村,創(chuàng)燒于唐代。唐代時被稱為曲陽窯,因為曲陽縣歸定州管轄,所以在宋代被稱為定窯,宋代是定窯的黃金時期。 天津博物館中珍藏著一件定窯白釉印牡丹花紋盤。據(jù)天津文博院研究館員劉渤介紹,這件瓷盤高5厘米、口徑20.5厘米、足徑13厘米,敞口、弧形壁、圈足略小,盤外壁有自然流淌的“淚痕”,是宋代定窯白瓷的代表作。宋代的定窯瓷器,胎質薄而輕,施釉極薄,釉色潔白晶瑩,很多積釉的形狀好像淚痕,被稱為“蠟淚痕”。天津博物館的這件藏品,盤外壁即有自然流淌的“淚痕”。 定窯的歷史,要從唐代的曲陽窯說起。 唐代時,最著名的白瓷名窯是邢窯。那時的定窯產品,無論質量還是工藝水平都不如邢窯。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茶甌》一詩,他在詩中說,若能得到邢窯的茶甌(即茶杯)用來飲茶,其樂趣賽過神仙。那時定窯的瓷器還比較粗糙,產品以碗和盤為主,而且并非以燒制白瓷為主。比如定窯的碗,碗里施白釉,但是外面卻用青黃釉,實際上處于由青瓷向白瓷過渡的階段。直到唐代后期,定窯才主要燒制白瓷,工藝也越發(fā)精致。唐代后期的定窯白瓷,胎質潔白細膩,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已經相當精致。五代時期,定窯白瓷的器壁比唐代時更為輕薄。 唐代和五代時期,定窯釉色為純白或者白中閃青,但是宋代的定窯釉色卻是閃著黃色調的象牙白。之所以有這種變化,是因為唐和五代的定窯瓷器是用“還原焰”燒制而成的,白瓷胎釉中未被除盡的鐵分子在還原氣氛中呈現(xiàn)青色,而宋代的定窯瓷器是用“氧化焰”燒制而成的,鐵分子在氧化氣氛中閃“黃色”。劉渤說,這件器物通體施牙白色釉,是宋代定窯瓷器的典型釉色。 此時,邢窯白瓷在釉色上已經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而且,與邢窯瓷器相比,定窯瓷器的裝飾手法更為多樣,如陸羽在《茶經》中稱邢窯瓷器“類銀”、“類雪”,而蘇東坡在描述定窯瓷器時稱“定州花瓷琢紅玉”,一個“琢”字,反映的即是定窯的裝飾手法。就這樣,邢窯不得不退出了歷史舞臺,定窯代替它成為了著名的白瓷窯。 宋代的定窯瓷器,胎質薄而輕,施釉極薄,釉色潔白晶瑩,很多積釉的形狀好像淚痕,被稱為“蠟淚痕”。天津博物館的這件藏品,盤外壁即有自然流淌的“淚痕”。 中國歷史上的瓷窯,大多兼燒“色釉”瓷,定窯也不例外。劉渤說,定窯燒制品種以白釉瓷器為主,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等,又稱“黑定”、“紫定”、“綠定”。“紫定”的釉色為帶有美麗光澤的醬色,有內白外紫和內外全紫兩種,“黑定”與之類似。這兩種定瓷的胎土極為潔白細潤,與深色的釉色相映襯。關于“紫定”和“黑定”的價值,甚至有人認為其高于“白定”。明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價高于白定?!?/p> 宋朝時,定窯生產的“色釉”瓷,甚至還曾經被當做禮物送給后妃。宋代邵伯溫在其記錄北宋軼事的《聞見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日,宋仁宗到張貴妃的宮殿中去,看到了“定州紅瓷器”。仁宗奇怪地問:“你怎么得到的?”張貴妃回答說:“是王拱辰獻給我的?!比首诼犕甏笈?,生氣地對張貴妃說:“我曾經提醒過你們,不能接受臣僚送的禮物,你為什么不聽?”怒火中燒,仁宗拿著斧子將那瓷器砸碎。張貴妃又羞愧又害怕,不斷地謝罪,好久才得到仁宗的原諒。雖然邵伯溫文中并未細致地描述那件“定州紅瓷器”,但既然大臣能用它來討好后妃,其價值一定不低。另外,蘇東坡還有詩云“定州花瓷琢紅玉”,引得后人對“定州紅瓷”浮想不已。 “定窯盤、碗多鑲以金、銀、銅口,稱之為金扣、銀扣、銅扣,既掩蓋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還是不同身份的人物享受不同級別的瓷器的象征?!睋?jù)劉渤介紹,定窯瓷器的一大特點就是口沿處往往無釉,這是采用覆燒工藝所致。所謂的覆燒工藝,就是把碗、盤一類圓形器物反扣在窯具上入窯焙燒。 “起初定窯是一個匣缽內正燒一件器物,后來發(fā)展成一摞匣缽燒一組器物。采用覆燒法后,是墊圈組合式匣缽,可以燒十幾件甚至幾十件的盤或碗,大大地節(jié)省了窯位,增加了產量,節(jié)省了燃料,降低了成本。這一燒造工藝還在宋室南遷后,傳到了江西景德鎮(zhèn)窯?!眲⒉痴f。 然而,這種覆燒工藝也有其局限性。在燒制之前,為了防止器口的釉粘在窯具上,要將器口的釉鏇去一圈,所以出窯后的產品口部都沒有釉,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芒口”??诓坑忻⒌拇善?,既不美觀,還影響其實用功能?!岸ǜG盤、碗多鑲以金、銀、銅口,稱之為“金扣、銀扣、銅扣”,既掩蓋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還是不同身份的人物享受不同級別的瓷器的象征?!眲⒉痴f,這種工藝使定窯瓷器產生了一種富麗堂皇的美感。天津博物館中珍藏的這件定窯瓷盤,口緣處鑲銅口。 定窯在當時雖然是民窯,但也為當時的宮廷和官府提供大量瓷器,這些瓷器被稱為貢瓷或者“官府定燒瓷”。由于定窯名聲在外,引來不少仿效者,于是在古董行業(yè)內出現(xiàn)了“北定”“南定”“土定”“新定”之分。南宋時,政治中心南移,定窯也日趨衰落,到元代最終消失。 “定窯早期多是浮雕蓮瓣紋,中期以后是劃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為著名。館內的這件藏品,其印花紋飾取材于定州緙絲,印模則受定州石刻技法的影響,因而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北彼螘r期的定窯瓷器,裝飾以刻花、劃花為主,還有模印貼花、鏤雕、浮雕等,后來則開始以印花為主,尤其是在碗、盤等圓器的內部。印花的線條優(yōu)美,茂密有序而又層次分明且紋飾多樣,如花卉、禽鳥、云龍和嬰戲等,其中以花卉最為常見,嬰戲紋最為少見且相當精美。 嬰戲紋分為“嬰戲蓮花”、“嬰戲牡丹”、“嬰戲三果”等,其中“嬰戲三果”為定窯所獨創(chuàng)?!叭狈謩e為壽桃、石榴和琵琶,三個沒穿衣服的嬰孩,一個騎在樹枝上,一個坐在樹枝上,一個站在樹枝上,都拽著樹枝和三個果實間隔排列,十分可愛。 花卉紋飾中,以牡丹、蓮花紋比較多見,其次是菊花紋,布局講究對稱,采用纏枝、轉枝、折枝等形式,裝飾性極強。天津博物館中收藏的定窯瓷盤,盤中正是以印花作為裝飾。 “定窯早期多是浮雕蓮瓣紋,中期以后是劃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為著名。館內的這件藏品,其印花紋飾取材于定州緙絲,印模則受定州石刻技法的影響,因而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瓷盤口沿內印有一周回紋裝飾帶,盤中印滿折枝牡丹花紋。牡丹是富貴花,國色天香,寓意富貴滿堂,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裝飾紋樣,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此盤構圖布局嚴謹,宛如定州緙絲的織錦圖案,印花紋飾生動、自然,顯示出制瓷工匠制作盤模的高超雕刻技法,是宋代定窯白瓷的代表作。”劉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