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接觸《父母的覺醒》之前,從沒想過為人父母者會有那么多的講究。正向作者所說,許多人以為烹飪、做家務、接送孩子等具體的養(yǎng)育職責就等同于和孩子共同生活在當下,我也一直這么認為。殊不知,這些具體的養(yǎng)育職責只是在物質、身邊和心智上滿足了孩子,離對孩子進行“精神喂養(yǎng)”還差得遠呢。 好多父母甚至不會認為孩子需要被觀察、理解和接納——他們覺得聽話乖巧的才是好孩子,叛逆的、犯錯的就是問題兒童,應該被批評被懲罰,以強制他們走上“正軌”。但是本書告訴我們,以為人父母的優(yōu)越感和自負感來評判孩子的對錯是不可取的,更是不覺醒的行為。面對孩子的一切行為,我們首先應該弄清楚其動機。如何弄清行為背后的動機?這就需要家長努力發(fā)現(xiàn)孩子的本真。 然而,根據(jù)本書的理論,不能發(fā)現(xiàn)和接納自己本真的父母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孩子的本真。所以,作者在一開始就強調(diào)了父母認識真實自我的重要性。真實自我的把握尤其需要拋開自負感——不能因為我們是成年人就忽視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這一事實。孩子雖小,但是卻能表現(xiàn)出最本質的自我:他們富有想象力、能夠輕易原諒別人、清楚知道自身需求并直接表達出來、從不將外界的評價當做行為的標準……這一切都是身為成年人的父母應該學習的。 之所以說父母不覺醒,是因為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肯丟下自負感。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由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并由自己親手撫養(yǎng),所以孩子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行事做人。如果遇到教養(yǎng)難題,這些父母就會根據(jù)自己被教養(yǎng)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來尋求解決之道。而我們知道,上一輩延續(xù)下來的教養(yǎng)習慣有好有壞,根本不可能適應每個獨特的孩子。所以在無形之中,強勢的父母就將孩子的個性壓抑了,父母的武斷和自負往往造成了孩子童年的不快樂,并影響他們的一生。 更嚴重的是,有些父母在幼年時期受到了心理創(chuàng)傷,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便會不自覺地將童年際遇投射到孩子身上。一直以來的心理創(chuàng)痛使他們無法無法喚起自己的真性情,更無法擁抱真實的自己。這樣的父母自然也不會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自己。因為他們本人從來沒有體驗過自由為何物,所以也不會想到讓孩子體驗自由。這類父母不相信真實自我的存在,所以既不善于約束孩子,也不善于包容孩子。他們孩子要么被寵壞、要么被過分限制自由??傊?,不能圓滿地生活和享受人生。 那么,做覺醒的父母是否就意味著對孩子無限地包容和接納,而不予以管理和約束呢?也不是。本書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孩子需要從兩方面進行:認識自己、表達自己很重要,理解和接納他人也很重要。這樣,孩子才能夠在發(fā)展自我的同時,與周圍世界建立準確的聯(lián)系并健康成長。所以,對于覺醒的父母來說,接納孩子的真實自我是必要的,為孩子設置行為底線也是極必要的。 父母的覺醒,將會讓教養(yǎng)孩子成為一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旅程。愿所有父母都覺醒,愿所有孩子都能在成長旅途中樂在其中。 |
|
來自: youbam0619 >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