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和煦的春風,順著蘇州五愛巷走,伴著些許的穿越感,來到李晶的團扇工作室——嗜閑居。嗜閑居的位置是極好的,以蘇州名園“藝圃”為鄰,昔日織造局為友?!斑x擇蘇州,一則這里工藝齊全,團扇需要許多手藝人共同制作,這里可以找到各種師傅;一則蘇州非常宜居,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氛圍好、城市規(guī)劃得很好?!?/span> “嗜閑居”典出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余嗜閑,雅好古,稽古之學,唐虞之訓;好古敏求,宣尼之教也。”閑是李晶的嗜好,亦是其設計的團扇之靈魂。團扇乃閑人把玩之閑物,屬手工藝品,首要追求美,實用次之。
制扇人李晶,八五后,設計師,手藝人。因為喜愛團扇,市面上又買不到自己滿意的,他便開始自己做。初做時,尚在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讀研,至今三年有余。雖從不宣傳聲張,然好友口口相傳,以致各路媒體爭相報導,不乏電視臺、雜志、自媒體。劉雯拍照時,《時尚芭莎》找到了他;《偶像來了》劇組想給各女神添些特色小道具時,也找到了他。圈內(nèi)慢慢有了“買團扇,找李晶”的說法。 那么,團扇為何物?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團扇是女子使用的,其實不然。團扇又稱宮扇、紈扇,起源于中國,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當時稱為“障扇”,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亦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西漢以后,扇子開始用來取涼。東漢時,羽扇改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后來,團扇成為文人的寵兒,藝術表達的載體,男女皆用。
李晶為何會如此著迷于團扇呢?團扇有很深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我們可以在古人的畫中看到士大夫、仕女執(zhí)扇,宋畫小品中許多都是團扇扇面,精美絕倫。團扇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工藝的集大成者,絲織品工藝、家具工藝在它身上都有用武之地,給予了它很大的可能性和變化空間。 團扇通常由扇骨、扇柄、扇面、流蘇和其他配飾組成,每一部分的材質(zhì)、工藝都迥然不同。
扇柄主要使用的材質(zhì)為:竹、木、牙、角。最受歡迎的自然是竹。竹品類繁多,通常選用名貴的湘妃竹、梅鹿竹、鳳眼竹以及自古文人就定其格為雅的紫竹、玉竹。選材時,考量的不僅是材料自身的價值,還有其文化內(nèi)涵。精心挑選竹材后,采用整竹烘烤工藝,將竹烘成各種形態(tài):圓形、腰圓形、海棠形、梅花形、菱花形、菊花形、八角形、秋梨形、芭蕉形、梧葉形、十六棱形。 木多選用較為珍貴的紅酸枝、紫檀、黃花梨。而象牙、虬角,現(xiàn)代會比較少,一般會用一些收來的老物件重新設計制作。由于材質(zhì)豐富,涉及到的工藝自然也就更多了,比如大漆、雕、刻、烙花、鑲嵌。
扇面以絲織品為主,包括緙絲、刺繡、絹面、綾、羅、綢、紗、宋錦。雖然都屬于絲織品,但差別非常之大,各有各的特質(zhì)。 李晶在絲織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所謂實踐出真知,最初他拿設計稿找?guī)煾抵谱鳎龀鰜淼某善?,有時非常丑。于是他一邊與師傅交流,一邊自己認真總結(jié)反思問題出在哪里。有時候,出來的效果不錯,但成本又太高,就再學習再研究。他戲說為此交了不少的學費,然而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時至今日,他對各絲織工藝已是然于胸,師傅們忽悠不了他,而且因為他懂,他給師傅們提的建議,大家都會很聽得進去。設計師對生產(chǎn)工藝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這不但有助于自己做設計,而且可以讓自己更好地與師傅溝通,讓設計快速且完美地落地。
除了研習手工藝,他還收了許多老繡片。一則是養(yǎng)眼睛,提高審美。“看這幅刺繡,一眼就能知道是民間的,顏色很艷麗,大紅大綠的,但配在一起還挺好看的。做這件作品的,可能是位農(nóng)家小姑娘,沒讀過書,不識字,也不懂美學。但那時人的審美,是母輩口傳心授的,有傳承、也有環(huán)境在,制作的過程中,大家會互相討論,如何做才是比較美的,所以出來的東西看著還挺有味道的?!崩罹闷鹨环汤C如是說。 二來可以透過老繡片研究過去人的表現(xiàn)手法,他說:“同樣是蝴蝶,刺繡的表現(xiàn)手法和畫就會不一樣,因為有些效果它是表達不出來的。所以在顏色、形態(tài)方面都要調(diào)整。不同的刺繡,表現(xiàn)手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勾勒外形,有的是繡塊面顏色,有的是繡有豐富層次的漸變顏色。什么是好的刺繡?就是用最適合該刺繡特性的表現(xiàn)手法將圖案表現(xiàn)出來。根據(jù)這個原則,我做過一個有意思的設計。同一幅菊花畫面,我用三種工藝做了三把團扇。一把是手繪效果,就是在裱好的娟上直接畫圖;一把是用刺繡表現(xiàn),在這過程中,我把顏色做了調(diào)整,因為刺繡本身就有豐富的肌理,顏色再多,效果反而不好;最后一把是用銀鏨刻工藝,我把大部分葉子都舍去了,讓整個畫面更加明朗?!?/span> > 扇子制作過程(安裝扇檔) > 扇柄嵌銀片裝飾 看老繡片還能體會文化內(nèi)涵,他又說:“這只蝙蝠嘴里叼了銅錢,寓意福到眼前;這里的桂花,有金玉滿堂、蟾宮折桂之意;這兒的鹿,有高官厚祿之意。”如果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什么了解,想來看這畫面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了;如果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什么研究,那么在自己創(chuàng)作設計時,很多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元素,也就沒有辦法活用了。”
在諸多絲織工藝中,李晶做緙絲為多。緙絲又稱“刻絲”,是漢族傳統(tǒng)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極具欣賞性。緙絲采用“通經(jīng)斷緯”的織法,使得它成為唯一不能被機器替代的絲織品工藝。宋徽宗趙佶曾在《碧桃蝶雀圖》上題是: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緙絲難,要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可見緙絲工藝之難,故自古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以示其珍貴。 李晶說:“緙絲在織之前需要配線,顏色越多越復雜。我的設計通常追求效果好,而不是過于求細。做得細不代表藝術價值高。為了提高工人效率,我會讓他把同樣一幅圖案一下子做上十個或二十個,這樣,他只需要配一次線,而且織了幾幅熟練了,速度也就更快了。” > 各種老材質(zhì)團扇柄 待扇面、扇骨、扇柄都做好,李晶就要開始裱框了。包邊沿襲過去,用的是宋錦。整把扇子大體完成,還需要加流蘇。說到這小小的流蘇,又是十分考究的。李晶是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一個小小的流蘇,他分了兩個地方做。一位師傅專打中國結(jié),一位師傅做回龍須。流蘇一般有兩種:纏頭流蘇和勾頭流蘇,制作工藝流程也是相當復雜的。 完成一把團扇,需要經(jīng)許多擅長不同工藝師傅之手。李晶說:“我希望通過扇子,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漸漸被遺忘或不為人了解的手工藝,這樣有助于傳承和保護手工藝。如今的師傅們許多是工匠,他們的審美并不高,或者說,他們的審美已經(jīng)不符合如今的時代了。作為設計師,我們有教化平民審美的職責。之前我做了把摹古團扇:宮廷牡丹。畫面色彩比較多,用緙絲做很費工,像這樣的扇面,我肯定會給它配上極好的扇骨和扇柄,這樣才配得上它宮廷的氣質(zhì)。如果用差扇骨來配這扇面,就會顯得不倫不類的?!?/span> > 各種老材質(zhì)團扇柄 李晶一直都愛好收些古玩雜件,諸如老銀、點翠等,基于這些古物,他會做一些設計?!拔沂樟艘粭l七、八十年代的素腰帶,黑色捻金線手織而成,素素的,但很細致,讓人聯(lián)想到過去折扇扇面灑金的效果。于是我想把它用來做扇面,我找來之前收的點翠重新設計做扇檔(扇骨和扇柄連接處的裝飾)。用失蠟澆鑄的方法,將銀制作出想要的造型。過去銀是不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對于銀而言,可以說我嘗試用了新工藝,再加上老的點翠,新老結(jié)合,給人的感覺依舊是古典的,我覺得這樣很好。扇面我沒有再加任何的裝飾,整把團扇的亮點在于扇擋,所以就沒有必要畫蛇添足了?!?/span>
李晶說“雖然我做的是傳統(tǒng)的團扇,但我不會狹隘地說只有傳統(tǒng)的、中國的才是好的、美的。有人會喜歡無印良品,有人會喜歡巴洛克,美國的設計風格和歐洲的是不一樣的,日本現(xiàn)在的審美與過去的也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美的就是好的。我希望我設計的團扇是美的,是符合現(xiàn)在人審美的,當然,并不是說我的設計風格要多么現(xiàn)代,而是我的團扇,供現(xiàn)代人使用或者放置在他們生活的空間里,不會有違和感?!?/span> 本文為藝術與設計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
|
來自: 孟龍文齋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