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淑萍 在闌干瀚海,阡陌縱橫的蒼穹下,人與自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他們在各自存在的空間之內(nèi),通過不斷的征服,改變,改變,征服,最終達成相互的和諧。 在長風(fēng)朔雪,綽野亙古的華年里,人與他人,也是既相互牽制本性,又相互汲取營養(yǎng),最終以達成彼此生存的平衡。 而人與自己更也一樣,在生命本身與生活的息息相融中,總是通過不同的情緒變化來調(diào)節(jié)內(nèi)心的適度,以使身與心最后達成相互的統(tǒng)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狀態(tài)和質(zhì)量,有自己在不同的人生段落中不同的靈魂歸宿,因而也就有了生活中人對情感和內(nèi)心更多的感知,其最具體的感受莫過于痛苦與幸福二字。 那么,痛苦與幸福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怎么去丈量,用什么去丈量。是一生的遙遠,還是瞬間的逆轉(zhuǎn)。也許,它只是一個角度,只是一個轉(zhuǎn)身;也許,是一次沉思,是一次回眸;或者,是夢醒時分,是突然消逝。 常常揣摩著痛苦與幸福兩端的秘密,我在想:人活著,如果不是神話那就是傳奇,但為什么內(nèi)心會有如此復(fù)雜的的情結(jié)?會有“喜、怒、哀、樂、悲、傷”等等離奇的情緒?為什么有的人在痛苦中幸福著?有的人在幸福中痛苦著 ? 也許,三生太遠,今生太短,不經(jīng)意這月兒又彎彎。 纖光暈染,殘風(fēng)蒲扇,目光的距離總是太淺,遲疑的語言理不清答案。 蒼顏細(xì)柳,蒹葭芳草,都是不朽的歲月,我亦在你的世界里用無數(shù)個未知去觸摸內(nèi)心的無知。 有一位大公司的CEO說:“ 我很有錢,為什么我還這么痛苦?” 也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但你最終可知:人性的真理永遠都比答案更接近現(xiàn)實。 如果有人回答說是本能,我信,因為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思維有語言的綜合體, 情緒更多是人性的復(fù)雜因了世事的復(fù)雜而碰撞的感覺。 說是信仰,我也信,因為每一種信仰里,總會有你目光無法觸摸的高度和深度使你迷惘。 也許,就像有些人喜歡問:我是誰,我為什么活著? 有些人喜歡問:同樣都是人,為什么有的人善良,有的人惡毒?有的人漂亮,有的人普通?有的人富,有的人窮? 而這人類的奧秘,有些需要哲學(xué)來解釋,有些需要生活來回答,有些需要科學(xué)來闡述。就像你時而幸福時而痛苦,他時而快樂時而憂愁。而所有的存在都是活在自己的對立面里,沒有痛苦,就沒有幸福,同樣,沒有幸福,就沒有痛苦。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哪一種感覺此刻存在的合理,哪一種感覺彼時失去的合情。因為,它們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既是彼此的對立又是彼此的值得,缺少了一,也就沒有了二。 如果沒有痛苦,幸福會是什么滋味,如果沒有幸福,痛苦又是什么顏色。其實,人的情緒一半來自外界生活的干擾和刺激,一半來自自己身心的氣度和胸襟。 靈魂之上,幸福之中,痛苦之下,一次次的認(rèn)知,便是天下的道理。 我們用痛苦丈量幸福,幸福就浸滿了花香;用幸福丈量痛苦,痛苦就如同寒霜的冰涼。而人,恰恰就是在理解了幸福中懂得了感恩,在理解了痛苦中,學(xué)會了生活。 你以為,天天以智慧的語言普羅眾生的智者,就真的是一個精神和靈魂并存的巨人?你以為一個通透了世間所有真理和法則的哲學(xué)家,真能超越自我而把生活里的苦難視為纖塵糞土?你以為一個口口聲聲說看破紅塵放下欲念的達人會真的心如止水?你以為那菩提樹上飄逸的都是蓮花的芳香,木魚敲響的都是佛陀的經(jīng)誦? 千千闕歌,琴瑟鳴和,弦外之音世人又懂了幾多。 只是覺得,所有這一切,也許只是人類本身與靈魂以外的那個世界所交付的一種使命,為了彼此的需要,為了彼此的價值?;蛘?,像人們常常感受的痛苦和幸福一樣,它們各自的存在,都是彼此的相依,都是彼此的值得。 作者:張淑萍,寧夏隆德縣人,一個常常喜歡用文字感嘆人生的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