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和甘肅省天水市人民政府邀請,開封學者韓鵬應(yīng)邀赴甘肅天水,參加了“2016中華伏羲文化主題研討會”,并作了大會發(fā)言。 開封學者韓鵬在大會發(fā)言 會后,參會的一些專家學者希望韓鵬能將發(fā)言稿整理成文,以便于大家研究和交流。為此,現(xiàn)將韓鵬整理后的發(fā)言稿發(fā)布如下: 中國人文歷史始于伏羲八卦文化
許多人對于伏羲是誰、生活在什么時期,感到迷惑。由于古人在解釋這一創(chuàng)世文化時所站角度和出發(fā)點以及歷史年代不同,也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使不少現(xiàn)代人難以讀懂,更不易理解。 我們認為,“伏羲”一詞具有古人解釋華夏民族創(chuàng)世觀的綜合性人文內(nèi)涵。 伏羲八卦與文字含義對應(yīng)圖 一般地講,伏羲是指東皇太一、天皇北極。而“北極”星,也稱太一星、泰一星、太極星,等等。伏羲、或太極,從歷史演變而言,是指從無極到太極的人文發(fā)展成果;從人類認識而言,是指從混沌、朦朧到育化、開明的一大主觀、思維飛躍;從八卦理數(shù)而言,是指從無極、混沌之0到太極、陰陽合1的聚集過程;從天上星象而言,是指紫薇垣中央的天皇、天帝、天王、太一、泰一,等等;從地上山形而言,是指伏羲山、黃柏山、太一山、泰(一)山、昆侖山,等等;從人文先祖而言,是指居住在太極陰陽之陽、四象東方、春季、青龍方位的三皇之首——天皇,又稱東皇、太皓、太皞、太昊、龍師,等等。 這種以大自然存在的天象、地形,比擬人文始祖的方法,正是原始社會的古人運用象形、唯物、辯證世界觀,表述自己創(chuàng)世方法論的聰明、智慧之舉。 北(太)極星位置圖 由于華夏民族把青龍氏伏羲當作人文始祖,故自稱為“東方龍的傳人”,實際是指伏羲青龍氏的子孫。 通常情況下,伏羲被華夏民族稱之為“人文始祖”,而不是稱作“始祖”,其原因在于伏羲肇始了太極八卦,而太極八卦便是華夏文字、文化、文明起源的象征,故稱伏羲為人文始祖。從進化論而言,伏羲的父系是雷神、母系是華胥,伏羲僅僅是人類傳承和進化的過程和階段。所以,華夏民族才把伏羲認作是華夏民族的文化開創(chuàng)者和人文始祖。 由于伏羲太極八卦肇始在無極、混沌時期,此時華夏民族的思維尚未進化到開明的程度,人們主觀、思維中的天地、陰陽,即太極觀尚未形成,古人也稱其為“先天”時期,也就是華夏先民主觀、思維處于無極、混沌時期。而伏羲正是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造了太極八卦文化,它就像茫茫大海中指引華夏先民前進的光明燈塔,為華夏先民的生存、繁衍和發(fā)展提供了認識客觀、適應(yīng)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所以,古人也稱伏羲八卦文化為“先天”八卦,而稱數(shù)千年之后周文王創(chuàng)造的八卦文化為“后天”八卦。搞不清兩者的歷史、地理、內(nèi)涵的本質(zhì)差異,必然會失去研究華夏歷史、地理、內(nèi)涵等方面的客觀依據(jù),而誤入歷史、地理、文化發(fā)源地與傳承地難以區(qū)分的迷途。 華夏先民稱伏羲為人文始祖,是對伏羲肇始太極八卦的歷史定位,而伏羲一畫開天之畫,是文字之畫、文化之畫、文明之畫;伏羲一畫開天之天,也是文字之天、文化之天、文明之天。由此,華夏民族第一次實現(xiàn)了客觀、自然天地,與主觀、人文天地在認識上的有機統(tǒng)一。這正是華夏民族把伏羲當作開天辟地盤古的歷史原因和象形比擬。 伏羲一畫(太極)開天圖 伏羲作為華夏民族文字、文化、文明的創(chuàng)始者,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讀和理解: 一是伏羲是華夏民族符合文字和理數(shù)文字的創(chuàng)始人。 中國文字歷來包含有符號文字、理數(shù)文字、象形文字等。而在伏羲太極八卦中,既包含著天象地形圖畫,也包含著符合文字、理數(shù)文字。古代把“字”稱作“書”,所以,伏羲太極八卦也稱“河圖洛書”、“龍圖龜書”、“陽圖陰書”等等。 在伏羲太極八卦中,符號文字、理數(shù)文字具有文字的本質(zhì)內(nèi)涵。如“乾”,代表著文字“九”、“天”、“南”、“河”、“龍”、“陽”、“圖”等含義;再如“坤”,代表著文字“一”、“地”、“北”、“洛”、“龜”、“陰”、“書”等含義。直到如今,許多人對伏羲肇始華夏民族文字缺乏應(yīng)有的認識,自然也無法把伏羲創(chuàng)世觀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伏羲八卦對應(yīng)文字含義圖 漢字由“一”開始,可謂“一畫開字”。漢字不僅是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而且更是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因它源于八卦,故具有八卦之象的全息功能。 到了炎帝、黃帝的史官倉頡時期,繼承和發(fā)展了伏羲效法自然的象形世界觀和實踐方法論,創(chuàng)造出了比伏羲符號文字更高一級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存世“二十八字”。公元992年,被北宋宋太宗趙光義組織編集刊印的《淳化閣帖》命名為“倉頡書”,為后人世代傳承。 遺憾地是,至今許多歷史文化大家要么一無所知,要么不予認可,更不用說客觀、歷史地認識華夏文字的創(chuàng)世與發(fā)源問題了。 二是伏羲太極八卦是華夏民族文化產(chǎn)生之源。 伏羲文化之“文”,由太極八卦中陰陽交錯的筆畫“乂(yi)”形成。隨著太極陰陽的不斷變化交錯,符號“乂”由形成了“爻(yao)”?!柏常▂ao)”是卦的形象,比喻客觀自然事物的形跡,象征著大自然天地萬物變動、生生不息的運行規(guī)律。 “乂”、“爻”表示太極陰陽交織的相互作用。對地球來說,是指太陽和月亮運動對地球的交織作用。其基礎(chǔ)符號用“—”來直觀表述太陽對地球的陽性作用,用“--”來直觀表述月亮對地球的陰性作用,即兩個“-”表述陰性作用。這樣就形成了兩種特征的“爻”,分別用陽爻“—”、陰爻“--”來表示。這也是表述陰陽的初等基礎(chǔ)符號,也可以稱為一級或初級符號。
“爻”演變?yōu)椤拔摹眻D 太極陰陽之“乂”、“爻”的不斷交錯、和合與發(fā)展,就是“文”育化的過程,也是伏羲以太極陰陽八卦教化、孕育華夏文化的開始。 所以,華夏文化源于太極陰陽交錯、和合和發(fā)展的八卦之中,沒有伏羲肇始的太極八卦,華夏文化之“文”的產(chǎn)生是不可想象的。 三是伏羲八卦是育化華夏民族文明的燈塔。 伏羲八卦是華夏先民從無極、混沌、朦朧時期,進化為主觀、思維的太極、陰陽、開化時期的標志和依據(jù)。而文明之“明”,就是由“日”和“月”組成的、代表天地、乾坤、陰陽的象形文字,也是華夏先民主觀認識大自然天地、日月、乾坤、陰陽等客觀世界的起點。 這種文字表述,既是華夏先民主觀、思維進化狀態(tài)認識的唯物、象形世界觀,也是對華夏先民所處上古歷史起點的認定。所以,華夏文字、文化、文明同時起源于伏羲時期肇始的太極八卦文化。它是既是華夏民族原始文明的開始,也是華夏民族人文歷史的開始。 甘肅天水伏羲廟“開天明道”圖 因此,我們研究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就是要依托伏羲太極八卦來進行探索。它既是天象、地形、人文,也是節(jié)氣、方位、歷法,是指導華夏先民生存、勞作、繁衍和發(fā)展的先進思想和行事方法,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唯物世界觀和象形方法論。 故曰:伏羲肇始的太極八卦文化,是華夏人文歷史的開元,是華夏民族創(chuàng)世之說產(chǎn)生的依據(j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