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祝勇 北京的長安街上,最令人著迷的建筑,莫過于那歷經(jīng)了幾百年滄桑變故的故宮了。作為5個多世紀的最高權力中心、明清兩代皇宮、24個皇帝的起居之地;收藏百萬無價之寶的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這座紫禁城,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探究,而近三分之二大小的紫禁城從未開放過的事實,也讓我們對故宮有了很多遐想……本期邊走邊看,特邀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祝勇,和您聊聊故宮的隱秘角落 故宮的隱秘角落 邊走邊看 故宮的隱秘角落 故宮,這座曾經(jīng)的皇家秘所,自1925年開放以后,近年來正以一種越來越親民的方式向民眾展現(xiàn)其本身:開放區(qū)域不斷擴大、展覽數(shù)量明顯增加。故宮博物院去年90周年院慶,開放面積已達65%,今年將再增加約10%。下面讓我們?nèi)ス蕦m里走走看看~ 故宮舊稱紫禁城,竣工于1420年,到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之間的五個世紀中,因為閑人免進,所以對于天下百姓來說,整個紫禁城處處都是隱秘的角落。 1925年故宮博物院對外開放的前一年,遜帝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沈從文先生是較早的一批觀眾,曾在一篇文章中記錄參觀時的場景。他清楚記得“紅木方桌上的果盤里,還有個未吃完的北京蘋果”,并說“可知當時是在十分匆促情形下離開的”。 嘉賓祝勇說,幾十年中,出于文物保護和辦公的需要,故宮博物院的開放面積始終沒有超過一半,以至于每次有朋友去故宮,都希望祝勇陪他們到“未開放區(qū)”走走。 曾有一年,他帶著朋友“從西華門進,先看武英殿,然后沿著還沒有開放的外西路,參觀了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安宮、雨花閣,然后順著三大殿外的紅墻,走到太和門前,目睹太和殿的雄渾壯麗,再穿過協(xié)和門到達東路,拜謁文華殿里的文淵閣,然后沿紅墻走到箭亭,穿過箭亭廣場,向東進入寧壽宮區(qū),抵達東北角的乾隆花園和景陽宮”,漸漸的,祝勇將這條線路視為參觀故宮的“一條有效的路線”。 在很多人看來,故宮之美,首先體現(xiàn)在規(guī)?;趾氲慕ㄖ荷?。在和建筑相關的圖書中,著名古建筑學家、前故宮副院長單士元的《故宮營造》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 單士元在故宮工作多年,1959年主持完成故宮第一次大修,被視為“故宮學”的奠基人和權威大家。這本書是他關于故宮論文的精選集,對故宮的營造歷程、規(guī)模形制、細節(jié)寓意等做了權威解讀,并且講述了故宮中鮮為人知的故事,揭秘不為人知的故宮軼事,呈現(xiàn)出絢麗莊嚴的古代文明和中華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于故宮的藏品,文物鑒定家、清史專家朱家溍先生的《故宮藏美》被眾多文物愛好者推崇。朱家溍從1946年即開始在故宮工作,家學淵源,一生近距離接觸過大批國寶級藝術品。在這本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故宮的藏品說開去,內(nèi)容涵蓋古代書法、繪畫、工藝美術、清宮戲曲,是一部關于古代文化藝術鑒賞的權威之作。 游客來到宮中,看得見建筑,卻未必看得見歷史。在“宮里”工作多年的祝勇,顯然比一般作者更有發(fā)言權。他說,在過去的很多著作中,建筑和歷史是被割裂的。紫禁城的建筑是歷史發(fā)生的場所、歷史人物活動的地方,把兩者融合起來敘述,能增加觀眾的現(xiàn)場感——一段歷史就是在這個建筑中實實在在地發(fā)生的。 平時工作太忙,但有個宮殿,祝勇幾乎每天必去報到——壽安宮,這座宮殿至晚自明代就有了,當年,乾隆皇帝在這里與母親進茶侍膳看戲,如今,成了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祝勇在這里讀得最多的,是《文淵閣四庫全書》印影版。“這些書買不起,也沒地方放,去圖書館查也費盡,這里是開架的,跟自己家的書房一樣,可以帶著電腦進去。” 那天,他在壽安宮查一個人的下落。這個人,是康熙第二個兒子、雍正的異母哥哥——胤礽。他曾被康熙立為太子,而且是兩次,但自從第二次被廢,他的身影就在宮殿里消隱了。只因他沒有當上皇帝,在今天,幾乎沒有人記得他。 而胤礽被廢之后的幽禁地,居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這座壽安宮。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在壽安宮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被那些書頁承載著,又回到了壽安宮。 和故宮朝夕相處,對嘉賓祝勇來說,它已經(jīng)成了一個生命體,他能體會到故宮的呼吸、節(jié)律,乃至情感。 《故宮的隱秘角落》 祝勇著 中信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