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軼聞二三事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好皇帝之一,仁宗時代是中國封建經(jīng)濟(jì)文化登峰造極的輝煌時代。 他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的個性特征,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為帝的業(yè)績。仁宗一朝造就出了許多如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這樣名垂垂千秋的大文豪;同時還湧現(xiàn)了如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包拯、杜衍等一大批名臣。史家把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對于仁宗皇帝正史、野史、名人筆跡中有許多趣聞軼事,在此擷取二三事。 一、朝堂爭辯,包拯的唾沫噴到仁宗臉上 仁宗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常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怒“拉出去砍了!”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一載: [張堯佐除宣徽使,以廷論未諧,遂止。久之,上以溫成(張貴妃)故,欲申前命。一日將御朝,溫成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鄙显唬骸暗玫??!奔冉抵?,包拯乞?qū)?,大陳其不可,反?fù)數(shù)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 張貴妃深受仁宗皇帝寵愛,多次請求皇帝讓娘家伯父張堯佐進(jìn)入“宣徽院”,仁宗無奈,答應(yīng)試一試。仁宗上朝后,宣布這項任命,可是包拯極力反對,說話慷慨激昂,不依不饒,爭得面紅耳赤,距離又近,竟然把唾沫都噴到皇帝臉上了,直到皇帝收回成命為止。為探究竟,張貴妃還遣小黃門偷偷探伺,知拯犯顏切直,下朝后仁宗去張貴妃宮中,張貴妃迎拜謝過,仁宗此時才“舉袖拭面”,把包拯噴到臉上的唾沫擦去。這個故事一般被認(rèn)為表現(xiàn)了包拯的剛直敢諫和;沒有在第一時間擦唾沫,不但表現(xiàn)了仁宗的仁慈虛心,當(dāng)著張貴妃的面擦唾沫也是對寵妃一種安撫藝術(shù):不是朕不辦事,朝堂阻力太大,口水為證嘛! 二、為一個錯別字較真 仁宗朝,某年大考,四川考生趙旭,字伯升,才華橫溢,文采出眾,考官將他的考卷呈送仁宗皇帝,希望點狀元。仁宗打開第一卷,閱罷,大悅。說,此卷做得極好,只可惜有一個錯字。原來是張旭在考卷中把“唯”字的”口“偏旁寫成了三角“厶”。趙旭被宣覲見皇帝,在殿試時,他俯伏在地,惶恐不安。仁宗說,卿所做試卷極好,只可惜中間錯了一個字。趙旭伏問何字,仁宗說“唯”字。趙旭聽后,小心解釋說,這兩個偏旁是可以通用的。 仁宗不高興了,立刻取來文房四寶,憤然寫下八個字“私和、去吉、矣吳、臺呂”遞給趙旭,趙旭看了半晌,終無言以對。仁宗說,你還是回去讀書吧。就這樣,因為一個錯字,把趙旭給刷了。趙旭狀元丟掉了,斷送了前程,趙旭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等三年后下一次科考,他干脆流落在京都,每日靠替人寫字作文為生,過得落魄潦倒。 一日,仁宗微服出宮,到狀元坊茶肆,見壁上有二首趙旭詞作,想起前因,便讓太監(jiān)找來趙旭,又予面試,趙旭也沒認(rèn)出仁宗皇帝。仁宗問他,為何上科不第。趙旭詳細(xì)述說了原因,并說:“在下學(xué)問不精,苛責(zé)不細(xì),自取其咎?!币蜈w旭是西川成都人,便說四川王制置是自己的外甥,還寫了封信,讓趙旭去投靠王制置。第二天,兩位素不相識的“大官人”,除了給他一封拜謁的文書,還給了他一個仆人,一些盤纏銀兩。趙旭感激不盡,一路前行。其料不巧,快到成都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傳來——王制置已經(jīng)調(diào)任了,四川大小官員正在等候新制置上任。趙旭聞聽,不禁大喊命苦。仆人勸他不妨繼續(xù)前行,看看是何消息。在接官廳上,西川諸官等了三天,也沒接到新任的制置。仆人便勸趙旭到接官廳上看看,趙旭不去,仆人不由分說就把他推到接官廳,然后撕開文書,宣布趙旭為西川五十四州新任制置。原來,所謂文書,是仁宗皇帝的一道任命書。 仁宗因為和一個錯字較真,讓原本可為狀元的趙旭流落京都街頭;又因為趙旭的才華、誠實和善良,所以再次和自己的一顆愛才之心較真,最終為趙旭導(dǎo)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戲。
三、節(jié)制自律 由于宋代經(jīng)濟(jì)文化繁榮,東京酒樓的熱鬧喧嘩,甚至讓皇宮都顯得黯然失色。據(jù)宋筆記《北窗炙錄》載,“一夜,(仁宗)在宮中聞絲竹歌笑之聲,問曰:‘此何處作樂?’宮人曰:‘此民間酒樓作樂處?!瘜m人因曰:‘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首谠唬骸曛瘢恳蛭胰绱死渎?,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渠便冷落矣?!笔芯姆睒s將豪華的皇宮襯托得冷冷清清,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吧,在后來的朝代也極少聽說了。更難得的是,宋仁宗明白,唯有權(quán)力保持節(jié)制,民間才能維持繁華。
四、百姓錢,豈能妄用 “仁宗嘗與宮人博,才出錢千。既輸卻,即提其半走。宮人皆笑曰:‘官家太窮相,既輸又惜,不肯盡與?!首谠唬骸曛隋X為誰錢也?此非我錢,乃百姓錢也。我今日已妄用百姓千錢。’” (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錄》) 據(jù)宋人筆記,那時的千錢可買一頂青紗帽,而買套衫褲要花萬錢。仁宗和宮人賭博,輸了還要耍賴,以其錢乃百姓血汗故也。宋代之富之所以能為歷代之冠,與宋帝這樣的觀念當(dāng)不無干系吧?
五、對“惡毒攻擊”者,特與科名 北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載:[嘉佑中,蘇轍舉賢良對策,極言闕失,其略云:“聞之道路,陛下宮中貴姬至以千數(shù),歌舞飲酒,歡樂失節(jié)。坐朝不聞咨謨,便殿無所顧問?!笨脊僖陨铣鯚o此事,轍妄言,欲黜之,仁宗曰:“朕設(shè)制舉,本待敢言之士。轍小官,如此直言,特與科名?!盷 蘇轍參加進(jìn)士考試,僅憑“聞之道路”,就對皇帝無端進(jìn)行“惡毒攻擊”,皇帝不僅沒有將蘇轍撤職查辦、繩之以法、打進(jìn)入牢,反而“令史官編錄”,作為傳之久遠(yuǎn)的史料記錄在案!
六、寫反詩舉人,反得錄用。 《曲洧舊聞》記載:[仁宗時,一舉子獻(xiàn)詩于成都府云:“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敝灯淙?,表上其事,仁宗曰:“此老秀才急于仕宦而為之,不足治也??墒谝运緫魠④?,處于遠(yuǎn)小郡。”其人到任,不一年,慚恧而死。] 把守劍門,燒毀棧道 ,煽動四川叛離大宋,成為獨立王國,明明是十惡不赦的叛國罪,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即使不按“謀大逆”嚴(yán)懲,起碼也得按“危害國家安全”治罪,仁宗不但不治罪,反而給他安排一個職務(wù)為國效力,其“寬仁”可見一斑。
七、此人勸我拒諫,豈宜置左右 《曲洧舊聞》載:[仁宗一日朝退至寢殿,不脫御袍,去幞頭,曰:“頭癢甚矣。”急喚梳頭者來。及內(nèi)人至,方理發(fā)次,見御懷有文字,問曰:“官家是何文字?”帝曰:“乃臺諫章疏也。”問:“言何事?”曰:“淫霖久,恐陰盛之罰。嬪御太多,宜少裁減。”掌梳頭者曰:“兩府兩制,家內(nèi)各有歌舞,官職稍如意,往往增置不已。官家根底賸有一二人,則言陰盛須減去。只教渠輩取快活?!钡鄄徽Z。久之,又問曰:“所言必行乎?”曰:“臺諫之言,豈敢不行?!庇衷唬骸叭艄校堃耘珵槭?。”蓋恃帝寵也。帝起,遂呼老內(nèi)侍及夫人掌宮籍者,攜籍過后苑,有旨戒閽者,雖皇后不得過此門來。良久降指揮:自某人以下三十人盡放出宮。時迫進(jìn)膳,慈圣(皇太后)亟遣,不敢少稽。既而奏到,帝方就食,慈圣不敢發(fā)問。食罷進(jìn)茶,慈圣云:“掌梳頭者,是官家所愛,奈何作第一名遣之?”帝曰:“此人勸我拒諫,豈宜置左右。”慈圣由是密戒嬪侍勿妄言,無預(yù)外事,“汝見掌梳頭者乎?官家不汝容也。”](《 邵氏聞見錄略》同 )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侍女進(jìn)來替他梳頭。侍女梳頭時見仁宗懷中有一份奏折,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侍女說:“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并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仁宗沒有接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zhǔn)備采納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dāng)然要采納?!笔膛允岩回灋榛噬纤鶎櫺?,就不滿地說:“如果采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比首诼犃?,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jiān)入內(nèi),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侍女削減出宮。事后,皇太后問道:“梳頭侍女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余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仁宗說:“她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呢!”
八、擔(dān)心侍從受罰 仁宗春日在宮內(nèi)散步,多次回頭看望,侍從不知何意?;貙m后,立即對宮女說:渴死了,快拿開水來!宮人說:怎么在外面不讓他們給您拿水?仁宗說:我?guī)状位仡^都沒有看到負(fù)責(zé)帶水的人,如果我問他們要水,負(fù)責(zé)供水的人就要受處分了,所以我只好忍著。(《東軒筆錄》)
九、皇帝批條子無用,被撕毀,“笑而遣之” 一位宮人好久沒有提拔,多次向宋仁宗請求。仁宗說:你要提拔,還不符合規(guī)定,朝廷不會同意的。宮人說:如果您批示了,誰敢不辦?仁宗笑說:你不信,我就寫個字條試試看。有關(guān)部門見了,認(rèn)為不合規(guī)定,無法執(zhí)行。發(fā)工資時,宮人出示仁宗親批的紙條要求增加工資。有關(guān)部門也不予執(zhí)行,宮女一起來向仁宗訴說,并且當(dāng)面將仁宗寫的紙條撕毀,發(fā)牢騷說:原來這東西也沒有用!仁宗“笑而遣之”。(《清波雜志》)
十、尊重行政主管部門的自主權(quán) 在行政上,仁宗尊重主管部門的自主權(quán),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剛愎自用。據(jù)宋人《澠水燕談錄·卷一》記載,夏竦死后,仁宗打算給他一個謚號“文正”,夏竦曾兩度擔(dān)任樞密使(相當(dāng)于軍委副主席),并有《文莊集》行世,也算是一個文武兼?zhèn)涞摹暗酃芨刹俊薄2涣?,?fù)責(zé)官員考核的劉原父說:“給謚號是我們主管部門的事,我們挺負(fù)責(zé)的,皇帝怎能侵犯我們的權(quán)利?再說,夏竦也不夠格?!彼抉R光也上書,說:“文正”的稱號太高。于是,仁宗收回成命,同意將謚號改為“文獻(xiàn)”。 皇帝想給“帝管干部”一個“榮譽(yù)稱號”,都要受到下級的干擾和非議,要是擱在其他朝代,大臣都會爭夸“皇上圣明”呢,沒準(zhǔn)兒還會年年紀(jì)念圣諭發(fā)表多少周年。
十一、仁宗去世,鄰國皇帝為之痛哭。 《邵氏聞見后錄》記載:“仁宗皇帝崩,遣使訃于契丹。燕境之人,無遠(yuǎn)近皆聚哭。虜主扶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指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賜御衣,嚴(yán)視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一個國家的皇帝死了,讓本國黎庶哭得涕泗橫流的事,屢見不鮮,引得鄰國百姓和皇帝痛哭,實在是鳳毛麟角。 事實上,仁宗既沒有太祖趙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樣多才多藝,他的過人之處,僅是對臣僚、對百姓比較寬容,即“仁”。 《宋史·仁宗本紀(jì)》“傳曰:為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這確實是對宋仁宗實行“仁政”的頗有眼光的詮釋。 公元1063年農(nóng)歷三月,54歲的宋仁宗去世,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nèi)之前”。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敵國,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后,“燕境之人無遠(yuǎn)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沖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敝钡?00年后,自命“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認(rèn):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兩個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 英國漢學(xué)家湯因比有句名言:“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