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宗是明代德化馳名中外的瓷塑藝術大師,他善于繼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其它各種相關藝術的創(chuàng)作手法,并結合到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他的瓷塑作品,充分發(fā)揮了中國傳統(tǒng)的”傳神寫意”的雕塑手法,注重作品整體與局部的統(tǒng)一,形與神的統(tǒng)一,材質與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何派”瓷塑藝術風格.他的作品被譽為”東方藝術”,”世上獨一無二珍品”,有著”天下共寶之”的美譽. 何朝宗瓷塑的藝術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與局部的統(tǒng)一 在一件優(yōu)秀的雕塑作品中,外部的大形總是越明確,越單純,越概括越好,而從內部看卻又是越有變化,越豐富越好,如果光有大形的明確,而無豐富的細節(jié),就會顯得空洞;如果光是各種跳動繁瑣的細節(jié),而沒有明確,單純的大型,就會顯得零亂松散.這就需要雕塑家既要有細部刻畫能力更要有整體造型的意識和能力.只有把握住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傳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 中國古代的雕塑,不論是佛像或是陵墓前的石人,石馬或是怪獸,凡是氣韻生動的,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均是高度統(tǒng)一的.在何朝宗的瓷雕作品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把握的恰到好處.例如:瓷雕<達摩渡海>>整體造型簡潔概括,整件雕塑由幾塊外形單純,概括,飽滿有力的基本形組成,從不同角度看一條輪廓線都是外弧線,能使人強烈地感受到由內向迸發(fā)的力量.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達摩無窮的智慧與力量,以及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信心與決心。 在細節(jié)的刻畫上,何朝宗在繼承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風格的同時加以突破創(chuàng)新,更加注重細節(jié)的微妙變化.例如在衣紋的處理上線條更加深秀洗練,圓勁有力,立體感更強,變化更豐富.但這些豐富細節(jié)的表現均被統(tǒng)一在一個單純的整體里,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達到了統(tǒng)一,使作品更具有藝術感染力,顯示了何朝宗深厚的藝術功底。 二、形與神的統(tǒng)一 中國畫論,書論都對藝術作品中”形”與”神”的關系大量的論述,東晉顧愷之繪畫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以神為主”.中國的傳統(tǒng)雕塑也同樣具有這樣的藝術特征:所有的造型手段和表現手段,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都是為了題材的表現,為了形象的塑造而存在的,都必須能夠更強烈,更集中地顯示作品的思想內容,離開了題材,形象和思想內容,一切造型和表現手段,一切形式因素,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在”神”的塑造上可以不必拘泥于事物原來的面目,可適當的夸張變形,但又不完全脫離現實.何朝宗也同樣繼承了中國寫意式的雕塑風格,在注重寫實,突出表現對象的基礎上,運用奈張的手法進行提煉,概括以進一步加強形象的藝術感染力.例如<達摩渡海>>中達摩的頭顱,作者顯然有意識降底了五官的位置,加高加大了頭顱的尺寸與體積.五官位置的下移,使達摩更具有威嚴感,達摩龐大的凸起而又光潔的頭顱里仿佛充滿了無窮的智慧與力量.在衣紋上的塑造上也同樣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何朝宗將雙手拱起形成的衣紋塑造的更加鼓起,更加飽滿有力,加強了力量感,而裙角則處理的飄逸,如行云流水一般,從而與飽滿有力的衣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達摩自信堅毅的性格和追求自由超脫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材料與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 “因材施藝”是何朝宗對材料運用的重要原則,可以說對材料充分了解并加以靈活的運用是何朝宗瓷塑藝術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德化蘊藏著豐富而優(yōu)質的瓷土資源,早在宋代就已生產白瓷,到了明朝,隨著”象牙白”的燒制成功,把德化瓷業(yè)發(fā)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峰.這種聞名國內外,獨樹一格的”象牙白”瓷,其原料加工后顆粒細度致密,可塑性較強,制瓷燒成后以乳白,質地堅韌瑩潤,細膩勻潔,素靜淡雅,穩(wěn)重大方,在白色中微閃黃色猶如凝脂,似白玉,或隱約呈現肉紅色,使人一見頓然有靜穆之感.瓷與坯釉結合緊密,半透明度高,特別是一些細小輕溥的地方更具材質美感.何朝宗就是采用這種"象牙白"瓷土為原料進行瓷塑創(chuàng)作,他通過長期地探求和實驗,逐步掌握了"象牙白"瓷土的材質特點,并根據所塑內容的需要,總結了與之相適應的表現形式,從而使作品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地. 任何材料的運用都存在優(yōu)點與缺點的問題,何朝宗對于”象牙白”材料的優(yōu)點采取了充分運用的方法,盡量展現材質本身蘊含的美感.例如在觀音頭發(fā)的處理上采用了保持發(fā)型不被破壞的基礎上,根據頭發(fā)的走向一絲不茍地用工具壓制出排列有序,細如發(fā)絲的線條,燒成后極具美感.這種表現效果與傳統(tǒng)雕塑中頭發(fā)上的塑造效果相比更有毛發(fā)的質感.這就是充分利用了德化透明,更有”玉”的美感的特點.類似的地方還有像衣領,衣袖采用修薄厚度的塑造方法,手與珠子采用手工捏制的方法,這些手法的運用均是同樣利用材質的優(yōu)點,來展示材質的美感。 在何朝宗的作品中為了展示”象牙白”瓷材質美,作品均不上彩,以”白”取勝.但何朝宗在長期的藝術實驗中發(fā)現了”象牙白”瓷材質所存在的缺點:白色的瓷塑在光線較差的情況下立體感很差,細節(jié)往往模糊不清.我們都知道物體在一個完全黑暗沒有光線的地方是感覺不到立體感的,物體的立體感主要是靠光線在物體表面形成的明暗對比而產生的,對比越強烈立體感越強,反之則相反.何朝宗在長期實踐中發(fā)現了這一原理.針對白色反光強,光線在白色瓷塑表現形成的明暗對比不強,立體感較差的現象,何朝宗巧妙地運用了一些表現手法,增強了瓷塑表現的明暗對比,從而使作品的立體感更強烈了.這些表現手法的采用,以直接促使了何朝宗瓷塑藝術風格的形成.具體的表現手法有以下幾種: 1.增加形體的飽滿度 在頭頂,額頭,胸部等面積較大,沒有太多細節(jié)可表現的地方.何朝宗采用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形體的飽滿度,以增加輪廓的外弧度的手法,這樣能在形體表面上最大限度地增加明暗變化與對比度,使形體的立體感增強.如<文昌帝君>>中的帽子,腹部等處均采取了這種表現方法。 2.加深線條的深度 在表面有細節(jié)刻畫的形體上,如衣紋,海浪等地方,何朝宗采用了在不破壞人體結構的基礎上加深線條深度的手法.加深線條的深度,光線較難照射進去,由此形成了陰影,從而產生了較強的明暗對比,立體感大大加強了.如他塑造的衣紋圓勁有力,深而飽滿,不僅起到了裝飾作用和加強衣紋的質感.這些衣紋的處理手法也成了德化瓷塑特有的藝術風格。 3. 增加形體的層次感 在<渡海觀音>>中,觀音的頭與頭上的披巾之間采用了透雕的手法,頭與披巾形成了前后的層次關系,使作品更具真實感,但最重要的是披巾與頭之間的空隙產生了很明顯的陰影,與觀音臉部的明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陰影把觀音恬靜而慈祥的表情完全襯托出來,特別是眼睛與嘴角的細微變化更清晰可見,更好地表現出了觀音的內心世界,從而作品具有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在中外雕塑作品中是極少見的.”因材施藝”的造物觀在何朝宗的瓷塑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何朝宗的瓷塑藝術成就是偉大的,通過對何朝宗瓷塑藝術風格的分析,是為了我們更好地深入領悟”何派”瓷塑藝術精神,充分認識來自現代陶瓷的各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基礎上,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尋找傳統(tǒng)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創(chuàng)造出符合新時代的陶瓷藝術形式,才有可能再次創(chuàng)造出具有”德化窯”特色的同時又能為世界所認同的現代瓷塑精品。 何朝宗的作品,格調高雅,肅穆大方,不施彩色,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質地美而獨擅瓷壇。如以象牙白胎釉燒制的各種觀音、如來、達摩等佛像,胎骨勻稱堅實,美如脂玉,質感性強,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東方藝術”的精品?!霸跂|西洋市場上都是熱門貨,各方以高價爭購;也有一部分華僑攜帶出國,日本及東南亞佛教國家對它格外喜愛”。而有“天下共寶之”、“人爭購之”的贊譽。歐美各國著名博物館與私人收藏家爭相收藏。如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維多利亞·阿爾波特博物館、牛津俄羅摩林博物館、倫敦珀西瓦爾·戴維斯基金會與英國S·MARCHANT8cSON公司,丹麥國家博物館、瑞典斯德哥爾摩??颂m德科姆美術館,法國巴黎博物館,美國俄勒岡·波特蘭·克盧美術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及費城、芝加哥等博物館和西歐一些收藏家如H·M奈特,C·C·克里斯托佛,喬林·梅因夫人,法國巴黎沫西·吉曼物和P·J唐納利等人都收藏有何朝宗名款的瓷塑。國內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福建省等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廈門南普陀寺以及香港攻玉山房等也收藏有何氏的作品 渡海觀音>文昌帝君>達摩渡海>達摩渡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