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penser的二次學習日記 今年年初的時候,上海的房價又迎來一波大漲,我一客戶去年準備出手買上海的房子,耽擱了,今年得花更多的錢。 | 有時候真心覺得,大城市吧,就是一個吸血鬼。大城市吸掉你最好幾年的青春和精力。你白天堵車,晚上加班,租著香港不到7平米的臥室,為了省租金恨不得去當廳長;吸著北京的霧霾,還自嘲說霾是北京醇。你存不了什么錢,你投入了所有,你幫助創(chuàng)造著這座城市奇跡和繁榮。 | 看到的都是光鮮,看不到的都是茍且。在香港中環(huán)交易廣場,有一個露天的臺,對面是維多利亞港,另一側(cè)是諾干中道。旁邊圍著是J.P. Morgan, IFC等一批金融寫字樓。坐在這里喝咖啡,陽光能照到自己,感覺很好。 從寫字樓里出來的人,男士金融范,女士OL風。抽著香港特有的白色煙,他們不太多說話,一般都微皺著眉頭,或者低頭看看手機,或者抬頭看看維港。眼神復雜,經(jīng)常放空。 我看著他們,想著,他們在最貴的地段,領(lǐng)著比普通人多幾倍的工資,做著一般人都羨慕的工作。他們此刻在想些什么?他們對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滿意么? |人各活法,大城市的生活狀態(tài),也只是適合一部份人而已上一周在北京,見了一些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人,好些都是90后,年輕,熱情,眼里裝著夢想,笑容讓你覺得北京好年輕。我真心的是希望他們能夠混出來,幾年后心里踏實的知道,可以在這座城市繼續(xù)下去。 在北京的姐姐家,坐著喝茶,聊著北京和香港同樣做為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的區(qū)別。我說在香港你月薪低于15K就不要談體面。她說這樣比起來,北京就是一個特別包容的城市,月薪低于5k的人也有他們的活法。 比如以前在家鄉(xiāng)的時候,夜晚一個人開車到海邊,你覺得整條海岸線都是你的。當年的我,因為生活太單調(diào)而苦惱,因為未來太確定而迷茫;但是不會沒有歸屬感;從來沒想過在小城市怎么活下去這種基本問題。 第一,這幾年的時間成本和事業(yè)積累和社交圈子已經(jīng)放在這里了,回到家鄉(xiāng)重新開始的成本已經(jīng)巨大。 第二,很多事業(yè)的機會就是只有一線城市才有的,資本實力,就是一線城市聚集,沒辦法的。在北京的工作的人,搬去上海深圳發(fā)展是有可能的,甚至在旁邊邊的天津都不太會考慮,回家鄉(xiāng),武功就廢了。大城市的生存技能到了小城市施展不開,小城市需要的資源大城市帶不回去。所以,家鄉(xiāng)人民并不需要你。 我提供兩個不成熟的小建議:1、在大城市,千萬別玻璃心要知道,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于這座城市而言,根本微不足道。城市的本質(zhì)是流動和動蕩的。要接受沒有什么是確定,更有沒什么是你可以掌控的,玻璃心的人,更容易焦慮,更容易沒有耐心,更容易情緒失控,更容易吸收城市帶來的負面氣質(zhì),周圍的人流只會讓你更加沒存在感;城市的燈光會讓你迷失的想哭。 2、給自己設(shè)一個在這座城市的Deadline前兩天回香港浸會大學,作為學長,在給馬上畢業(yè)的研究生學弟學妹們做了一場關(guān)于職場的交流。被問到關(guān)于畢業(yè)后留在香港還是回大陸的問題,我想起我當年畢業(yè)的時候,在畢業(yè)酒會上,也同樣面臨這個選擇。一位老師和我講了這么一句話:
在大城市奮斗和在小地方的區(qū)別在于,在大城市奮斗的時間窗口是有限的,兩個原因,第一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光房價一條,就排除一大片;第二,你身邊的人的素質(zhì)往往都不差,和優(yōu)秀的人一起競爭,不進則退。 3、哪有什么勝利,最后拼的都是體力半年前和Efffie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問她,在麥肯錫工作,最重要的素質(zhì),是不是聰明?她說,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其實吧,在麥肯錫,最重要的是兩個字—— “耐操”。 “做項目的時候日夜顛倒,一周工作超過100小時,聰明吧,只是進入這個行業(yè)的門檻,最后拼的都是體力?!?/p> 職場上看中的是結(jié)果,不在乎過程。身體素質(zhì)不行,演不了苦肉計,得到的不會是同情,而是被替代。 大家都不是精力無限充沛,荷爾蒙無限儲備的小年輕了,身體也是有Qouta的, 現(xiàn)在過度了,以后就沒有了--省著點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