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屬于中醫(yī)學“中風”“卒中”等病證范圍。 【病因病機】本病之本為內(nèi)臟虛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陰陽失調(diào);其標為痰濁瘀血,壅滯內(nèi)停,阻塞腦絡(luò)。故屬本虛標實之證。臟腑虧損,痰濁阻絡(luò),氣虛血瘀是高黏血癥的病因,而血高黏滯性又是腦梗死的病理基礎(chǔ)。由于年老體衰,陰陽失調(diào),腎元虧損,虛風內(nèi)動,痰濁壅阻腦竅,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血菀于上,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運化失健,聚濕生痰,郁而化熱,痰熱上逆,蒙蔽腦竅而發(fā)病。 病證輕者在經(jīng)在絡(luò),癥見手足麻木,肌膚不仁,頭暈耳鳴,口眼喁斜,語言不利,甚則半身不遂;病證重者入臟入腑,癥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guān)緊閉,面赤氣粗(閉證),或目合口開,鼻鼾聲微,手撒遺尿(脫證),其清醒后則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語言謇澀等。 【辨證用藥】本病的病理改變是瘀,所以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療原則?,F(xiàn)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有抗血小板凝集、溶化血栓、改善血流變學等作用,而腦梗死患者的血液多是濃黏凝集的狀態(tài),應(yīng)用此類藥物能使這些病理改變得以消除或改善,從而達到 治療目的。 1.中經(jīng)中絡(luò)治以祛風通絡(luò),養(yǎng)血和營,平肝化痰。方用大秦艽湯加減。 處方:秦艽、甘草、川芎、當歸、芍藥、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芷、生地黃、熟地黃、自術(shù)、茯苓、細辛、石膏、天麻、鉤藤、牛膝。 方中秦艽祛風通經(jīng)活絡(luò);川l芎活血通絡(luò);當歸、芍藥、熟地黃養(yǎng)血行血,有“血行風自滅”之用;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解表祛風散邪;黃芩、石膏、生地黃涼血清熱;白術(shù)、茯苓益氣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天麻、鉤藤、牛膝降逆息風。諸藥共奏清熱祛風、養(yǎng)血活血之效。 2.中腑中臟 (1)閉證:治以開竅,平肝潛陽,息風豁痰。方用至寶丹辛涼開竅,再用羚羊鉤藤湯加減。 處方:羚羊角(代)、龜甲、生地黃、牡丹皮、白芍、柴胡、薄荷、蟬蛻、菊花、夏枯草、石決明。 方中羚羊角(代)清肝瀉火,解痙息風;龜甲滋陰潛陽;生地黃、白芍養(yǎng)陰增液,柔肝舒筋;柴胡疏肝解郁;薄荷、蟬蛻清熱散風;菊花清熱舒風;牡丹皮涼血散瘀;夏枯草瀉肝解郁;石決明平肝息風。全方共收平肝息風、涼血散瘀之功。 (2)脫證:宜益氣回陽。急用參附湯或地黃飲子。 處方:人參、附子;或熟地黃、麥冬、五味子、山茱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蓯蓉、石菖蒲、遠志、茯苓、石斛。 參附湯中人參大補元氣以固脫,附子回陽救逆,共收補氣固脫,回陽救逆之功。地黃飲子中熟地黃、五味子、山茱萸補真陰,壯腎水;麥冬、石斛滋養(yǎng)陰液;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蓯蓉補陽,引火歸原;石菖蒲、遠志豁痰開竅;茯苓健脾滲濕。全方共收壯水制火之功。 (3)后遺癥:治以益氣養(yǎng)血,祛瘀通絡(luò),祛風除痰,宣竅。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處方:當歸尾、川芎、黃芪、桃仁、地龍、赤芍、紅花。 方中當歸尾祛瘀而不傷血;川芎、桃仁、赤芍、紅花活血化瘀;黃芪大補脾胃元氣,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地龍通經(jīng)活絡(luò)。全方共收益氣養(yǎng)血、祛瘀通絡(luò)之功。 【典型醫(yī)案】 例一 馬某,男,50歲。主訴:右側(cè)半身不遂8個月。 病始于8個月前,突然右半身肢體癱瘓不遂,經(jīng)對癥治療好轉(zhuǎn),但右側(cè)肢體活動受限,手不能拿物,足不能走路,行動困難。 癥見右側(cè)肢體癱瘓,活動受限,手不能拿物,足不能走路,行動困難。舌苔白膩,脈滑。心電圖正常,x線胸片示兩肺正常。診斷:腦血栓形成。證屬正氣不足,脈絡(luò)空虛,風邪乘入,脈絡(luò)閉塞,氣血受阻,而成中風證。治法:祛風通絡(luò),養(yǎng)血和營。方用大秦艽物加減。 處方:黃芪30克,秦艽l5克,當歸30克,赤芍l5克,地龍l5克,川芎15克,桃仁l5克,紅花l5克(后下)。水煎服。 二診:癥狀減輕。上方加牛膝、半夏各5克。 三診:癥狀好轉(zhuǎn),上方變化內(nèi)服。 例二 馬某,男,55歲。主訴:左側(cè)半身不遂2個月。 病始于2個月前,突然左半身肢體癱瘓不遂,經(jīng)對癥治療好轉(zhuǎn),但左側(cè)肢體活動受限,手不能拿物,足不能走路,行動困難。 癥見左側(cè)肢體癱瘓,腫脹麻木,活動受限。舌苔白膩,脈見滑。心電圖正常。診斷:腦血栓后遺癥。辨證:由于正氣不足,脈絡(luò)空卑,風邪乘入,脈絡(luò)閉塞,氣血受阻而成中風證。治法:祛風通絡(luò),養(yǎng)血和營,活血祛瘀。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處方:黃芪60克,當歸30克,赤芍l5克,地龍l5克,川芎15克,桃仁l5克,紅花l5克(后下),牛膝15克。水煎服。 二診:上方用后自覺肢體麻木、腫脹等癥狀減輕。續(xù)服上方。 三診:癥狀漸好,腫消,腿痛手麻明顯減輕。續(xù)服上方。 四診:左上肢腫痛不明顯,活動受限。改用華佗再造丸內(nèi)服。 【附方】 大秦艽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秦艽、甘草、川芎、當歸、自芍、細辛、羌活、防風、黃芩、石膏、白芷、白術(shù)、生地黃、熟地黃、白茯苓、獨活。功能:祛風清熱,養(yǎng)血活血。主治:風邪初中經(jīng)絡(luò)??谘坂?,舌強不能言語。 羚羊角湯(《醫(yī)醇媵義》) 組成:羚羊角(代)、龜甲、生地黃、牡丹皮、白芍、柴胡、薄荷、蟬蛻、菊花、夏枯草、石決明。主治: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言語謇澀,口角流涎,下肢痿廢,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 組成: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功能:利氣,活血,通絡(luò)。主治: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言語謇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