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午有事嗎?來我家試試各種不同的炸醬?”小偉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去機場?!拔医裉鞙蕚淞肆畈煌恼ㄡu,從1號到6號,每一種都風(fēng)情萬種,都別出心裁,你真的不想來試試嗎?”我盤算了一下路程和距離,說:“等著我,我馬上到。” 小偉是一個已經(jīng)蒼掉的前任帥哥,早年混跡于文化圈電影圈廣告圈,最后他的夢想是開一個面館。面館里自然要有一款炸醬面,炸醬面是最得北京風(fēng)骨的一碗面,這碗面與胡同相宜,與冰水里的西瓜相宜,與鼓樓的火燒云相宜,與郭德綱的相聲相宜,與護城河邊的風(fēng)箏相宜,如果這碗炸醬面不妥帖,很難說這面館靠譜。 小偉家的試煉場 我到了小偉家,他正在廚房里忙活,廚房里傳來一種濃郁的醬味,我朝里面探了一下頭,被深深的震撼了一下,但見:黃豆醬與甜面醬一色,干黃醬與味增醬齊飛,間或夾雜著五花肉、大料、蔥花、甚至還有韓國的豆醬……小小的廚房被生生整成了炸醬實驗室。 小偉在他狹窄的廚房里做炸醬 小偉跟我說這其中一共有6款不同的醬:“1號醬是海天黃豆醬打底,里面有甜面醬,講先蒸熟,再下鍋炒,放黃酒,放五花肉;2號醬用的是六必居的干黃醬加甜面醬,這是最傳統(tǒng)的老北京做法,但是在處理上我有了一些變形,在里面加了一些紅蔥,提香;這3號醬用的是韓國的豆醬,味道有一點不一樣了,這4號用的日本的紅味增,5號醬是北京版本和日韓版本的嫁接體,我用了四種醬混合,6號是創(chuàng)新了,我在里面還加了一些西式調(diào)料,比如鼠尾草和迷迭香?!?/p> 小偉的各式炸醬 他一款一款的給我解釋,我一款一款的品嘗,他還煮了面,拌好。每一款都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有的講究骨骼,有的講究形體,有的講究打扮,黑乎乎的醬,猶如選美,環(huán)肥燕瘦各有不同。 小偉給我細心講究每一款醬的制作初衷,不同醬的比例,不同肉的比例,下鍋的時機以及講究,那種種沉迷,猶如一個風(fēng)月老手跟我講他一一失落的真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炸醬。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做炸醬的情景,那是1992年的夏天,我讀小學(xué),放學(xué)回家,家里無人,需要自己給自己弄點吃的??吹接忻鏃l,有醬,有肉,我就試著做了一把。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經(jīng)??粗棠套稣ㄡu,也學(xué)會了三五成。然而第一次,還是做糊了,不懂得小火,不懂得干炸,也不懂得時時刻刻的攪拌,黑乎乎的炸醬,配上一碗夾生的面,我艱難的吃下了自己做的第一份苦果。 等我讀中學(xué)的時候,我住校,每個周日晚上返校,宿舍里的小伙伴們都會從家里帶來各種零食。少不了的是各種炸醬。生活貧瘠,炸醬不是零食,而是下飯菜,買兩個饅頭,再有一勺醬,就可以是一頓飯。各家的醬都不同,有的是加肉塊,有的是加花生米,有的是西瓜醬,還有加黃瓜丁的,雞蛋醬自然也少不了……林林總總,在那些年,我吃過十里八鄉(xiāng)的巧手媽媽們做的種類繁多各有風(fēng)格的炸醬。那是清貧年代的珍貴禮物,知道在柜子某一個角落還有半罐炸醬,心里覺得不慌。 只要有罐炸醬,心里就不慌 然而到了北京,去到面館里吃到炸醬面,反而會覺得不適應(yīng)。北京有眾多的炸醬面館,多是走的“仿古路線”,堂倌都是小伙子,進門的時候高聲招呼:兩位里邊請?。ìF(xiàn)在德云社的岳云鵬在拜師之前就是一家炸醬面面館的伙計),穿著對襟的布衫,只把北京當北平。上面的時候也是迅速而夸張,叮叮當當把各種菜碼倒入碗之中,然后配上一小碗濃郁的炸醬,許多人向你介紹這碗炸醬的時候,總少不了幾個關(guān)鍵詞:小碗干炸、六必居的黃醬、手搟面。眾多餐廳里的炸醬面往往失于形式,醬總是油大味重,菜碼也是囫圇吞棗,面條筋道往往筋道得過分,即便是坐在雕欄畫柱的仿古四合院里吃一碗面,旁邊再配上老北京琴書,也不過是被展覽的一個景兒,得著了北京的皮毛,沒有生動的勁頭,粗線條,感覺是硬生生的一扇門,卻不知道怎么才能打開。 直到我吃過朋友自己在家做的炸醬面,才改變了這個印象。老友阿堅,是個詩人,善于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吃食,做炸醬面有一套,他做的是香菇肉醬。炸醬面一道,“兵熊熊一個,醬熊熊一窩”,那日正是夏末,我們在小院子里喝啤酒,吃西瓜,光著膀子等阿堅的炸醬面。做炸醬面少不了黃醬,黃醬會有一些講究,六必居與天福號總會有咸淡差別,也少不了五花肉,有人會在里面加醬油,有人則不。 做炸醬類似做紅燒肉,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阿堅選擇在里面加香菇,并且用到了泡發(fā)香菇的水;肉丁用五花肉,肥瘦分開,加入蔥花,細火翻滾;面是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手搟面,其實按照最規(guī)范的做法應(yīng)該是抻面,這項老北京家庭主婦人人掌握的和面技術(shù)已經(jīng)趨于失傳。面煮好過兩遍冷水,澆上醬,拌上蒜,擱上碼兒,我們自備了花生米和拍黃瓜,以及冰啤酒,坐在板凳上吃面,風(fēng)來回在我們之間穿梭,記不得那晚聊的什么,反正面是真好吃。 自家炸醬面,家家或許都有不同的方子 在我看來,食物分為兩種,一種是社交型食物,一種是家庭型食物,炸醬面、餃子、春餅都屬于后者。兩者再融合,也有涇渭分明之感,后者總是充滿家庭的溫馨,其中手藝的情感無法在流水化作業(yè)的廚房里調(diào)配出來。人們感懷一些吃食,一些小時候的味道,回憶媽媽的滋味,也不過是那些食物中間的情感記憶。 后來我又在許多人家里吃過媽媽爸爸們做的炸醬面,普遍來說,爸爸們做炸醬往往更好吃,這似乎暗含了男人的審美:醬、油、肉、香,其實也暗含了北京的氣質(zhì):大氣,有點不吝,初看粗糙大而無當,細看溫情款款,給你許多個如同絨毛的細節(jié)。 吃多了也會自己做,甚至試過最復(fù)雜的做法,自己在家和面,刀切,做小刀面。炸醬面初看粗糙,里面卻有門道,學(xué)無止境,每一次小小的變化,都會有不一樣的味道。而這種細微的口感變化無法在外面的餐館里體驗得到,炸醬面這種吃食的存在感就是在其中慢慢析出,帶著香味,彌漫在這個夏天的傍晚。 我雖然每次做的方法都不太一樣,但是基本套路是相仿的。我做的并非是最傳統(tǒng)的老北京風(fēng)格的炸醬,而是依照各路朋友的建議,我個人的口感總結(jié)而成的。 1、準備物料 海天黃豆醬 1kg 六必居干黃醬500g 黃酒(紹興塔牌花雕) 1瓶 古龍?zhí)斐舍u油50g 大蔥(只取蔥白)300g 紅蔥頭 400g 干香菇 6-7朵、去皮五花肉 1.5kg 八角100g 冰糖 6-7粒 2、制作過程寬 01六必居的干黃醬用溫水瀉開,醬和水的比例大致是2:1 。 02黃豆醬和黃醬混在一起,攪拌均勻(我沒有用傳統(tǒng)的甜面醬)。 03兩種醬在火上蒸熟,大致時間是40分鐘。 04在蒸熟醬的期間,要煉蔥油。蔥白和紅蔥頭混合在一起,在鍋里煉制一小碗蔥油。炸好的蔥油備用。 05去皮五花肉下鍋炒。我曾經(jīng)問過大董的廚師,他們?nèi)夂歪u的比例是3:1,三斤肉一斤醬,我折中了一下,比例是1:1,一斤肉配一斤醬。 06肉小火煸炒,出油,將蒸好的醬下鍋。慢慢翻炒即可。 07陸續(xù)下輔料,料酒、八角、冰糖、水發(fā)香菇切成小塊(我也試過杏鮑菇,香味不及),醬油在此的用處是調(diào)色,不建議多加。 08小火,不停翻炒,大致需要20-30分鐘,顏色和火候都差多了,倒入之前的蔥油。轉(zhuǎn)大火,翻炒幾下,出鍋。 3、備注 有人不使用五花肉,而是肥肉瘦肉各半,我也試過,最終還是覺得五花肉更好。有人喜歡生肉下鍋,有人喜歡飛一下水,我覺得只要五花肉的品質(zhì)過關(guān),沒有腥臊味,生肉下鍋即可。 我把我自己的做法,稱為“小寬炸醬”。在那天,我為了給小偉的炸醬多加一個7號,我把這整套程序做了一遍,小偉吃得頗為感動,他決定把那家面館里的炸醬面,起名為“小寬炸醬面”,同時決定用最快的速度送我去機場,那一天,從小偉家到機場,用時17分鐘。 小寬私房炸醬 無論是猴年馬月還是牛鬼蛇神,你都會被這炸醬的香氣追殺到底。如果你按照我的方子做了,覺得不錯,可以給我們寄一小罐炸醬,給我嘗嘗。如果你們也想去尋找那家面館,去嘗嘗里面的小寬炸醬面,也可以留個言,我們告訴你地址。但是實話實說,面館里的炸醬還是不如我做得好吃。 文:小寬 部分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