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云 | 文 豫北許多地方自古就有瞧五月與送羊的習(xí)俗,雖然各地習(xí)俗不盡相同,但其時間、形式、乃至積極的意義大體是一致的。 安陽郊區(qū)有句俗語:“割罷麥,打罷場,起饃籃去瞧娘。瞧娘不是瞧娘嘞,是給俺孩兒要羊嘞?!泵磕昝αT夏收,過門的閨女就忙著去娘家瞧五月。 日期一般選上半月的雙日,如初六、初八、初十、十二,意在好事成雙。禮物是“云勾饃”,就是用老面發(fā)好的面,取大小一斤左右的面塊,搓成中間粗兩頭細(xì)的長條,兩頭向同一方向卷,成祥云型,醒一會上大籠蒸。 頭年過門的新閨女都是拿二十個“云勾饃”,老閨女有的十六個,有的十二個?;貋頃r有回頭,二十個回六個,十六個回四個,十二個回三個,不能空籃子走。 一進(jìn)農(nóng)歷六月,娘家便開始給閨女送羊了。時間不能超過農(nóng)歷六月十六,再晚就是送瘸羊。送的羊分整群和半群。整群羊大羊三斤,二羊二斤半,三羊二斤,看羊狗一斤,各一對。小耍物一兩左右,十二個,也是一對一對的,不能成單??偣捕畟€。 半群羊稍小點(diǎn),小耍物六個,其余個數(shù)一樣,共十四個。當(dāng)?shù)赜小叭隄M四年圓”的說法,要是閨女還沒生小孩兒,就不蒸羊,只蒸二十個云勾饃,外加12個小耍物。有了小孩兒頭三年為整群,到第四年把大羊蒸成一個圓羊,以后就是半群了。 蒸羊很費(fèi)時費(fèi)力,在農(nóng)村往往一家蒸羊四鄰幫忙。蒸羊這天,主人發(fā)好面,幫忙的巧手媳婦來了以后,一支案板,壓面,揉面,分面,把黑豆、剪刀和梳子一并拿上,羊骨剪好(即用高粱穗下邊那段細(xì)桿,剪成一寸多長,作羊頭和羊身的支撐架),就各自為戰(zhàn)。 先捏大羊,把面搓成粗長條,中間凸出,彎成弧形,兩端是羊腳,中間是羊身,再另拿一塊面揉成饅頭狀,用剪刀剪出羊角、羊嘴,再搓條細(xì)眉毛貼在羊臉上,黑豆作眼睛,羊頭做好后插上羊骨,按在羊身上,并用梳子在羊身上壓成一道道的斜花紋,再做兩只小羊頭安放在兩邊,剪出四個腳趾,最后以黑豆點(diǎn)綴,大羊就做好了。 說是羊,可跟真羊一點(diǎn)也不相像,看起來怪怪的,很有民間藝術(shù)的虛擬和夸張。二羊和大羊的做法基本相同,略簡單點(diǎn)。看羊狗有躺著的,有臥著的,活靈活現(xiàn)。小耍物的造型很多,分蔬菜、水果和小動物三類,比如黃瓜、茄子、桃子、香蕉、蛤蟆、燕子、蛇等,有的憨態(tài)十足,有的精巧靈杰,形態(tài)逼真,令人忍俊不禁。 送羊是個體力活,一般有姥爺?shù)睦褷斀o外甥送,姥爺沒空的舅舅去。蒸好的羊晾涼,擺放在柳條編的長籃子里,上面蓋上條新毛巾,第二天,姥爺換上干凈的衣服,穿上雪白的千層底布鞋,戴上嶄新的草帽,搖起蒲扇,扛上二十來斤重的羊籃子就上路了,熟人看見后都要掀起毛巾,看看羊白不白,大不大,再適時夸贊一番:“剁的頭白面吧?幾斤的樣?這羊真排場??!”剁是指磨面時摘的頭遍白面,幾斤的是指大羊幾斤。 娘家來送羊了,閨女把小耍物一對一對拿出來,跑東家,串西家,把小耍物給鄰居的孩子們分享,二羊和三羊送給婆婆或妯娌們吃。剩下的大羊自己吃,吃羊叫“宰羊”,要“爹吃頭,娘吃腳,小孩啃個羊尾巴?!边@也是教育孩子先長后幼,尊重長輩。 小羊即小外孫之意,看羊狗是小羊的保護(hù)神,因此誰也不許吃看養(yǎng)狗,在狗身上系個紅布條,掛在屋里的大梁或神像前,直到第二年見了新羊才取下來。 送羊是聯(lián)絡(luò)感情的一種禮節(jié),也是親情的延續(xù),我們當(dāng)?shù)赜小皵辔逶虏粩嘌颉钡恼f法。姥爺、姥姥逐漸老去,送不動了,由舅舅、妗子接替給外甥送羊。如果舅舅、妗子也送不動了,外甥也成家了,決定下一年不再送羊了,外甥便不再瞧五月,舅舅、妗子再持續(xù)送一年羊,以后就不再送了,這叫 “妗子不老羊不倒。” 關(guān)于送羊的來歷,傳說是來自“羊羔跪乳”的故事:從前有位老婦人,丈夫死得早,她辛辛苦苦將兒子拉扯大,兒子卻嬌慣蠻橫,無事生非、懶惰成性,老婦人非常傷心。她鄰村的哥哥是個牧羊人,知道了這件事,便送給外甥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一天,外甥發(fā)現(xiàn)兩只小羊拱到母羊奶穗下,先跪下兩條前腿,而后才吸奶,覺得很有意思,便跑去問舅舅。 舅舅語重心長地說:“這羊羔知道它娘生養(yǎng)它的艱難,所以吃奶時要先下跪,謝老母生養(yǎng)之恩哪……”外甥聽著,臉紅一陣白一陣,猛扭頭一口氣跑回家,“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痛哭流涕:“娘啊,往日孩兒不孝,真是連羊羔都不如啊……” 從此,他痛改前非,敬孝母親,幫助鄰里,學(xué)農(nóng)活,持家務(wù),和母親過起了美滿的日子。村里人知道這件事后傳為美談,為教育后人,紛紛效仿給外甥送羊,自此,便有了舅舅給外甥送羊的習(xí)俗。至于瞧五月,那是閨女忙完了夏收,該去看看父母親了。 那時候不像現(xiàn)在,各種奶制品營養(yǎng)品都有,那時除了雜糧,白面就是上好的營養(yǎng)品,因此,閨女磨了新麥子,摘了頭白面,蒸成云溝饃著去瞧娘,因?yàn)樵谵r(nóng)歷五月,又叫瞧五月,后來人們就說瞧娘不是瞧娘嘞,為給她孩要羊嘞。 送羊很早以前送真羊,后來改送面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瞧五月送羊的習(xí)俗也在與時俱進(jìn)。夏收結(jié)束,閑暇下來,閨女買點(diǎn)飲料水果去看看父母,過幾天父母想外孫了,買點(diǎn)外孫喜歡吃的零食,再蒸點(diǎn)小耍物,去看看外孫,有的干脆去面包房訂點(diǎn)面包羊或者蛋糕羊。 送羊的日期也沒那么講究了,趁雙休日的多了點(diǎn)。近兩年送羊越來越淡化,有的只送三年,有的閨女嫁到城市或者外地,就干脆將這一環(huán)節(jié)省去了,娘家人和閨女家想互相走動走動,不拘泥于形式,啥時候有空啥時候來,怎么方便就怎么。 中國自古為禮儀之邦,“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瞧五月、送羊的習(xí)俗是親情延續(xù)的一種方式,也是對子孫孝道教育的傳承,其意蘊(yùn)深遠(yuǎn),意義重大。人冀子孫賢?!缎⒔?jīng)》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但愿這能體現(xiàn)孝心、親情的習(xí)俗不要失傳,讓其溶于子孫后代的血脈里永世不衰!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作者簡介 王九云,安陽人,教師,文學(xué)愛好者,喜歡鄉(xiāng)土文學(xué),文章散見于多家報刊,散文《螢火微光亮童年》曾獲得2015《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lián)賽金獎。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