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 網(wǎng)+ 第十二期沙龍:大話數(shù)據(jù)之美_如何用數(shù)據(jù)驅(qū)動用戶體驗視覺稿 在前端開發(fā)之前,視覺MM會給我們一個psd文件,稱之為視覺稿。 對于移動端開發(fā)而言,為了做到頁面高清的效果,視覺稿的規(guī)范往往會遵循以下兩點: 1)首先,選取一款手機的屏幕寬高作為基準(以前是iPhone4的320×480,現(xiàn)在更多的是iphone6的375×667)。 2)對于retina屏幕(如: dpr=2),為了達到高清效果,視覺稿的畫布大小會是基準的2倍,也就是說像素點個數(shù)是原來的4倍(對iphone6而言:原先的375×667,就會變成750×1334)。 問題: 對于dpr=2的手機,為什么畫布大小×2,就可以解決高清問題? 對于2倍大小的視覺稿,在具體的css編碼中如何還原每一個區(qū)塊的真實寬高(也就是布局問題)? 帶著問題,往下看… 一些概念 在進行具體的分析之前,首先得知道下面這些關鍵性基本概念(術語)。 物理像素(physical pixel) 一個物理像素是顯示器(手機屏幕)上最小的物理顯示單元,在操作系統(tǒng)的調(diào)度下,每一個設備像素都有自己的顏色值和亮度值。 設備獨立像素(density-independent pixel) 設備獨立像素(也叫密度無關像素),可以認為是計算機坐標系統(tǒng)中得一個點,這個點代表一個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虛擬像素(比如: css像素),然后由相關系統(tǒng)轉(zhuǎn)換為物理像素。 所以說,物理像素和設備獨立像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設備像素比。 設備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 設備像素比(簡稱dpr)定義了物理像素和設備獨立像素的對應關系,它的值可以按如下的公式的得到: 設備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設備獨立像素 // 在某一方向上,x方向或者y方向 在javascript中,可以通過window.devicePixelRatio獲取到當前設備的dpr。 在css中,可以通過-webkit-device-pixel-ratio,-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和 -webkit-max-device-pixel-ratio進行媒體查詢,對不同dpr的設備,做一些樣式適配(這里只針對webkit內(nèi)核的瀏覽器和webview)。 綜合上面幾個概念,一起舉例說明下——以iphone6為例: 設備寬高為375×667,可以理解為設備獨立像素(或css像素)。 dpr為2,根據(jù)上面的計算公式,其物理像素就應該×2,為750×1334。 用一張圖來表現(xiàn),就是這樣(原諒我的盜圖): 上圖中可以看出,對于這樣的css樣式:
在不同的屏幕上(普通屏幕 vs retina屏幕),css像素所呈現(xiàn)的大小(物理尺寸)是一致的,不同的是1個css像素所對應的物理像素個數(shù)是不一致的。 在普通屏幕下,1個css像素 對應 1個物理像素(1:1)。 在retina 屏幕下,1個css像素對應 4個物理像素(1:4)。 位圖像素 一個位圖像素是柵格圖像(如:png, jpg, gif等)最小的數(shù)據(jù)單元。每一個位圖像素都包含著一些自身的顯示信息(如:顯示位置,顏色值,透明度等)。 談到這里,就得說一下,retina下圖片的展示情況? 理論上,1個位圖像素對應于1個物理像素,圖片才能得到完美清晰的展示。 在普通屏幕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retina屏幕下就會出現(xiàn)位圖像素點不夠,從而導致圖片模糊的情況。 用一張圖來表示: 如上圖:對于dpr=2的retina屏幕而言,1個位圖像素對應于4個物理像素,由于單個位圖像素不可以再進一步分割,所以只能就近取色,從而導致圖片模糊(注意上述的幾個顏色值)。 所以,對于圖片高清問題,比較好的方案就是兩倍圖片(@2x)。 如:200×300(css pixel)img標簽,就需要提供400×600的圖片。 如此一來,位圖像素點個數(shù)就是原來的4倍,在retina屏幕下,位圖像素點個數(shù)就可以跟物理像素點個數(shù)形成 1 : 1的比例,圖片自然就清晰了(這也解釋了之前留下的一個問題,為啥視覺稿的畫布大小要×2?)。 這里就還有另一個問題,如果普通屏幕下,也用了兩倍圖片,會怎樣呢? 很明顯,在普通屏幕下,200×300(css pixel)img標簽,所對應的物理像素個數(shù)就是200×300個,而兩倍圖片的位圖像素個數(shù)則是200×300*4,所以就出現(xiàn)一個物理像素點對應4個位圖像素點,所以它的取色也只能通過一定的算法(顯示結(jié)果就是一張只有原圖像素總數(shù)四分之一,我們稱這個過程叫做downsampling),肉眼看上去雖然圖片不會模糊,但是會覺得圖片缺少一些銳利度,或者是有點色差(但還是可以接受的)。 用一張圖片來表示: 針對上面的兩個問題,我做了一個demo。 demo中,100×100的圖片,分別放在100×100,50×50,25×25的img容器中,在retina屏幕下的顯示效果。 條形圖,通過放大鏡其實可以看出邊界像素點取值的不同: 圖1,就近取色,色值介于紅白之間,偏淡,圖片看上去會模糊(可以理解為圖片拉伸)。 圖2,沒有就近取色,色值要么是紅,要么是白,圖片看上去很清晰。 圖3,就近取色,色值介于紅白之間,偏重,圖片看上去有色差,缺少銳利度(可以理解為圖片擠壓)。 愛字圖,可以通過看文字”愛”來區(qū)分圖片模糊還是清晰(如果看上去不明顯,請下載原圖)。 幾個問題 這里說一下,移動端H5開發(fā),在不同分辨率,不同屏幕手機下會遇到的幾個經(jīng)典問題。 retina下,圖片高清問題 這個問題上面已經(jīng)介紹過解決方案了:兩倍圖片(@2x),然后圖片容器縮小50%。 如:圖片大小,400×600; 1.img標簽
2.背景圖片
這樣的缺點,很明顯,普通屏幕下: 1)同樣下載了@2x的圖片,造成資源浪費。 2)圖片由于downsampling,會失去了一些銳利度(或是色差)。 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不同的dpr下,加載不同的尺寸的圖片。 不管是通過css媒體查詢,還是通過javascript條件判斷都是可以的。 那么問題來了,這樣的話,不就是要準備兩套圖片了嘛?(@1x 和@2x) 我想,做的好的公司,都會有這么一個圖片服務器,通過url獲取參數(shù),然后可以控制圖片質(zhì)量,也可以將圖片裁剪成不同的尺寸。 所以我們只需上傳大圖(@2x),其余小圖都交給圖片服務器處理,我們只要負責拼接url即可。 如,這樣一張原圖(點擊預覽),可以類似這樣,進行圖片裁剪: // 200×200 // 100×100 (ps: 當然裁剪只是對原圖的等比裁剪,得保證圖片的清晰嘛~) retina下,border: 1px問題 這大概是設計師最敏感,最關心的問題了。 首先得說一下,為什么存在retina下,border: 1px這一說? 我們正常的寫css,像這樣border: 1px;,在retina屏幕下,會有什么問題嗎? 先來,來看看下面的圖: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在iPhone3gs(dpr=1)和iPhone5(dpr=2)下面的測試效果,對比來看,對于1px的border的展示,它們是一致的,并無區(qū)別。 那么retina顯示屏的優(yōu)勢在哪里,設計師為何覺得高清屏下(右圖)這個線條粗呢?明明和左右一樣的~ 還是通過一張圖來解釋(原諒我再次盜圖): 上圖中,對于一條1px寬的直線,它們在屏幕上的物理尺寸(灰色區(qū)域)的確是相同的,不同的其實是屏幕上最小的物理顯示單元,即物理像素,所以對于一條直線,iphone5它能顯示的最小寬度其實是圖中的紅線圈出來的灰色區(qū)域,用css來表示,理論上說是0.5px。 所以,設計師想要的retina下border: 1px;,其實就是1物理像素寬,對于css而言,可以認為是border: 0.5px;,這是retina下(dpr=2)下能顯示的最小單位。 然而,無奈并不是所有手機瀏覽器都能識別border: 0.5px;,ios7以下,android等其他系統(tǒng)里,0.5px會被當成為0px處理,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0.5px呢? 最簡單的一個做法就是這樣(元素scale):
我們照常寫border-bottom: 1px solid #ddd;,然后通過transform: scaleY(.5)縮小0.5倍來達到0.5px的效果,但是這樣hack實在是不夠通用(如:圓角等),寫起來也麻煩。 當然還有其他好多hack方法,網(wǎng)上都可以搜索到,但是各有利弊,這里比較推薦的還是頁面scale的方案,是比較通用的,幾乎滿足所有場景。 對于iphone5(dpr=2),添加如下的meta標簽,設置viewport(scale 0.5):
這樣,頁面中的所有的border: 1px都將縮小0.5,從而達到border: 0.5px;的效果。 看一下實現(xiàn)后的效果圖對比(右圖為優(yōu)化過的): 然而,頁面scale,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 1)字體大小會被縮放 2)頁面布局會被縮放(如: div的寬高等) 這兩個問題后面講到… 多屏適配布局問題 移動端布局,為了適配各種大屏手機,目前最好用的方案莫過于使用相對單位rem。 基于rem的原理,我們要做的就是: 針對不同手機屏幕尺寸和dpr動態(tài)的改變根節(jié)點html的font-size大小(基準值)。 這里我們提取了一個公式(rem表示基準值) rem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dpr / 10 說明: 1)乘以dpr,是因為頁面有可能為了實現(xiàn)1px border頁面會縮放(scale) 1/dpr 倍(如果沒有,dpr=1)。 2)除以10,是為了取整,方便計算(理論上可以是任何值) 所以就像下面這樣,html的font-size可能會: iPhone3gs: 320px / 10 = 32px iPhone4/5: 320px * 2 / 10 = 64px iPhone6: 375px * 2 / 10 = 75px 對于動態(tài)改變根節(jié)點html的font-size,我們可以通過css做,也可以通過javascript做。 css方式,可以通過設備寬度來媒體查詢來改變html的font-size: 缺點:通過設備寬度范圍區(qū)間這樣的媒體查詢來動態(tài)改變rem基準值,其實不夠精確,比如:寬度為360px 和 寬度為320px的手機,因為屏寬在同一范圍區(qū)間內(nèi)(<375px),所以會被同等對待(rem基準值相同),而事實上他們的屏幕寬度并不相等,它們的布局也應該有所不同。最終,結(jié)論就是:這樣的做法,沒有做到足夠的精確,但是夠用。 javascript方式,通過上面的公式,計算出基準值rem,然后寫入樣式,大概如下(代碼參考自kimi的m-base模塊)
這種方式,可以精確地算出不同屏幕所應有的rem基準值,缺點就是要加載這么一段js代碼,但個人覺得是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 因為這個方案同時解決了三個問題: 1)border: 1px問題 2)圖片高清問題 3)屏幕適配布局問題 說到布局,自然就得回答一下最初的留下的那個問題:如何在css編碼中還原視覺稿的真實寬高? 前提條件: 1)拿到的是一個針對iPhone6的高清視覺稿 750×1334 2)采用上述的高清方案(js代碼)。 如果有一個區(qū)塊,在psd文件中量出:寬高750×300px的div,那么如何轉(zhuǎn)換成rem單位呢? 公式如下: rem = px / 基準值; 對于一個iPhone6的視覺稿,它的基準值就是75(之前有提到); 所以,在確定了視覺稿(即確定了基準值)后,通常我們會用less寫一個mixin,像這樣:
所以,對于寬高750×300px的div,我們用less就這樣寫:
轉(zhuǎn)換成html,就是這樣:
最后因為dpr為2,頁面scale了0.5,所以在手機屏幕上顯示的真實寬高應該是375×150px,就剛剛好。 倘若頁面并沒有scale 0.5,我們的代碼就得這樣:
這樣的寬高,我們往往是這樣得來的: 1)將750×1334的視覺稿轉(zhuǎn)成375×667的大小后,再去量這個區(qū)塊的大小(感覺好傻)。 2)在750×1334量得區(qū)塊寬高是750×300px后,再口算除以2(感覺好麻煩)。 最后給出一張沒有布局適配(上圖)和用rem布局適配(下圖)的對比圖: (上面的手機分別是:iPhone3gs, iPhone5, iPhone6) 很明顯可以看出,rem適配的各個區(qū)塊的寬高都會隨著手機屏寬而改變,最最明顯的可以看一下圖片列表那部分,最后一張圖視覺稿要求只出現(xiàn)一點點,rem布局在任何屏幕下都顯示的很好。 字體大小問題 既然上面的方案會使得頁面縮放(scale),對于頁面區(qū)塊的寬高,我們可以依賴高清視覺稿,因為視覺稿本來就×2了,我們直接量就可以了,那么對于字體該如何處理呢? 對于字體縮放問題,設計師原本的要求是這樣的:任何手機屏幕上字體大小都要統(tǒng)一,所以我們針對不同的分辨率(dpr不同),會做如下處理:
(注意,字體不可以用rem,誤差太大了,且不能滿足任何屏幕下字體大小相同) 為了方便,我們也會用less寫一個mixin:
(注意:html的data-dpr屬性就是之前js方案里面有提到的,這里就有用處了) 根據(jù)經(jīng)驗和測試,還是會出現(xiàn)這些奇奇葩葩的dpr,這里做了統(tǒng)一兼容~ 用的時候,就像這樣: .px2px(font-size, 32); 當然對于其他css屬性,如果也要求不同dpr下都保持一致的話,也可以這樣操作,如: .px2px(padding, 20); .px2px(right, 8); 最后 上面對移動端H5高清和多屏適配的一些方案總結(jié),和知識講解,不對的地方,還請指出來。 【責任編輯:chenqingxiang TEL:(010)68476606】 點贊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