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摩崖石刻《石門銘》欣賞(附釋文)
2016-05-14 13:04 魏碑是指南北朝時期北魏的書法石刻。其中包括:碑刻、造像記、墓志銘、摩崖刻石四種,傳世作品均為拓(tà ) 本。碑刻和造像記,大多用筆方棱剛毅;墓志銘,圓柔妍美;摩崖石刻,則雄偉奇絕。 《石門銘》是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銘文由北魏時任梁秦州典簽王遠(yuǎn)(太原郡人)書寫,河南郡洛陽縣石匠武阿仁刻字。此石刻高1.8米,寬2.25米,共26行,每行約20字不等,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現(xiàn)存陜西省漢中市博物館。 此銘書法作者王遠(yuǎn),書法史上無記載,生卒年不詳。但是,他的書法用筆自然灑脫,結(jié)字舒展開朗,體態(tài)飛逸翩翩欲仙。清康有為有詩:“餐霞神采絕人煙,古今誰可稱神仙?石門崖下摩石碣,跨鶴驂鸞欲上天。”詩后自注:“《石門銘》體態(tài)飛逸,不食人間煙火,書中之仙品也!” 《石門銘》拓本: 釋文:石門銘,此門蓋 漢永平中所穿, 將五百載。世代 綿回,屯夷遞作, 乍開乍閉,通塞 不恒,自晉氏南 遷,斯路廢矣。 其崖岸崩淪,澗閣 堙褫,門南北各 數(shù)里,車馬不通 者久之,攀蘿捫 葛,然后可至?;?/p> 魏正始元年,漢 中獻(xiàn)地,褒斜始 開。至于門北一 里西上,鑿山為 道,峭岨槃迂九 折無以加,經(jīng)途 巨礙,行者苦之。 梁秦初附,實(shí)仗 才賢,朝難其人, 褒簡良牧,三年 詔假節(jié),龍?bào)J將 軍,督梁秦諸軍 事,梁秦二州刺 史泰山羊祉建 旟嶓漾,撫境綏 邊,蓋有叔子之 風(fēng)焉。故天險(xiǎn)難 升,轉(zhuǎn)輸難阻,表 求自回車已南,
磴之勞。就方軌 之逸,詔遣左校 令賈三德領(lǐng)楚 一萬人,石師 百人共成其事。 三德巧思機(jī)發(fā), 精解冥會,雖元 凱之梁河,德衡 之損躡,未足偶 其竒。起四年十 月十日,起永平 二年正月畢功。 閣廣四丈,路廣 六丈,皆填溪棧
百余里,連辀駢 轡而進(jìn)。往哲所 不工,前賢所輟 思,莫不夷通焉。 王生履之,可無 臨深之嘆,葛氏 若存,幸息木牛 之勞。于是畜產(chǎn) 鹽鐵之利,紈錦
川內(nèi),四民富實(shí), 百牲息肩,壯矣。(以下27頁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