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外出野釣鯽魚是一種享受,陽光明媚,暖風(fēng)拂面,菜花飄香,穿行在綠草如茵的小徑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周的疲憊與煩惱都會拋之腦后。 此時的垂釣對象主要是鯽魚,其實春日釣鯽還是有章可循的,鯽魚即將產(chǎn)卵繁殖,需要有營養(yǎng)的食物供給身體的能量。首先我們要找到最佳的釣點,然后要重視垂釣的小小技法,下文要對釣浮與釣懸浮做重點闡述。 一、找到最佳的釣點,在野外水域春釣鯽魚,必須重視釣點的選擇,務(wù)必找到最佳的釣點,才對得起這么好的空氣與難得的閑暇時光。 首先要找淺灘而釣。能找到的近岸淺灘處有很多,最佳的是在湖庫或者河流水流速度不大的淺灘,還有注入大水面的直流淺水處,一般不選大水面的深水區(qū)范圍。溫暖的春天里,淺水區(qū)在陽光的照耀下,水溫得到了適當(dāng)?shù)厣?,引得鯽魚前來暖水區(qū)取暖與覓食,也為即將到來的產(chǎn)卵補充充足的能量。所以在淺灘處垂釣,一般能上體型較大的鯽魚,比較刺激。 同樣好的釣點就是河灣或湖庫的水灣處。岸邊地形忽然來個回灣,這樣的釣點的確好,水的流速不大,水草長勢也好,鯽魚在溯游而上的時候,正好在回灣處歇歇腳覓覓食,稍作調(diào)整繼續(xù)出發(fā),有的甚至直接以此為家,依附水草繁殖后代。這樣的釣點天然的食物也很多,而且釣場比較安靜,非常利于垂釣,一般上魚率都很高。 再就是刮風(fēng)天氣的釣點選下風(fēng)口為宜。春天的氣溫一上升就難免引起刮風(fēng)天氣,只要風(fēng)力在許可的范圍就可垂釣。風(fēng)力的作用使水體含氧增多,并將水面或岸上的昆蟲與其它天然食物集中到下風(fēng)口。此時的鯽魚一定是喜歡暖水區(qū)與食物豐富的水面,所以能確保釣效。 二、釣浮的小技巧,春釣鯽魚也要講究釣法,有時一點小小的技巧能直接提高上魚率。晴好的春日里,早晨和晚上均是可以釣底的,到了中午前后時段則宜釣淺釣浮。中午時段,氣溫升高至最高階段,鯽魚隨本能開始上浮至水體表層,有的鉆入水草區(qū)覓食或產(chǎn)卵,如果此時仍堅持釣底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到了下午兩三點鐘,不妨開始進(jìn)行浮釣,垂釣的水深要根據(jù)鯽魚上浮的程度決定,一般在一兩尺左右的水體表層。進(jìn)行浮釣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常識。 首先是戳草洞而釣,水草區(qū)魚兒不易被岸上釣者的活動驚嚇,鉤子直上直下被水草遮擋,其它魚兒受到的影響不大。 再就是宜使用短尾漂,因為釣浮不需要長尾漂,魚兒中鉤之后不必抖腕刺魚,可直上地領(lǐng)魚出水。釣者在岸邊坐著垂釣,既舒適又不易驚魚。 最后是不必掛紅蟲或者紅蚯蚓這樣的葷餌施釣,用商品餌料掛鉤即可,因為釣浮要在動態(tài)中打餌,誘魚聚魚是隨時進(jìn)行的。水體表層的魚兒聚集快,但是散開得也快,所以需要不斷地誘魚聚魚,否則魚群一旦散去,就失去了上魚的好機會。再因為表層的小雜魚較多,如果鉤子上掛的是紅蟲或蚯蚓這樣的葷餌,很快就會被小雜魚搶食一空,鯽魚就沒有機會吸食到鉤餌,當(dāng)然就不能上魚了。 三、釣離底小訣竅,春日釣鯽有時可不必釣底,就算釣點水較深也不釣底,可讓鉤餌稍離底而處于懸浮狀態(tài),鉤餌距離水底十到二十公分左右,正好是鯽魚活動的水層,幾乎是送餌至魚嘴邊了。懸浮狀態(tài)的鉤餌能有效吸引鯽魚的眼球,上魚的頻率就很高了。 再則,鉤餌懸浮,鯽魚中鉤之后一般都是拉沒浮漂,即黑漂,提竿訊號十分給力。若是釣底浮漂只會輕輕上送或下頓,這是鯽魚中鉤之后的上浮與下沉。而鉤餌處于懸浮狀態(tài)時,幾乎送餌至魚嘴邊,魚兒吸食鉤餌之后,是直接在該水層游動,浮漂就會一直下沉直到看不見為止。此時如果看到浮漂下沉很快,一般是個體較小的鯽魚中了鉤。 初春的鯽魚魚口較輕,釣底的話由于子線較長,鯽魚中鉤之后上浮,它需要將鉛墜往上提,這樣就會造成浮漂的動作十分微小,容易錯過提竿時機。調(diào)漂方法圖解假設(shè)將子線縮短而增加浮漂的靈敏度,也不行,因為較短的子線易讓魚受到驚嚇,提竿時身處魚群的鉛墜突然一動,就會嚇跑其它魚。而加長一點子線來釣懸浮,鉛墜位于魚層之上,提竿時鉛墜就不會嚇跑魚兒,所以我們不妨適當(dāng)加長子線而釣懸浮。 水溫低時又是使用的紅蟲或細(xì)蚯蚓掛鉤,傳遞給浮漂的訊號也是很微弱,釣者有時是為了檢查鉤餌狀態(tài)而提竿,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中魚了,就是這個道理。反思一下,可知這樣釣底一定會錯過很多上魚的機會。 但是釣懸浮也容易招雜魚鬧鉤,當(dāng)小雜魚特別多時,我們可以讓雙鉤躺底,鉛墜也觸底而釣鈍。當(dāng)天有小雨或者陰天時,魚兒不上浮,則須堅持釣底了。 |
|
來自: 秋風(fēng)369 > 《手竿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