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青春期的標簽,幾乎每一個孩子的青春期都是在叛逆中度過。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1、中學生的叛逆行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現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2個重要的反抗期。第一個是在2-4歲,這個時期的兒童的反抗主要是指身體方面的。第二個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表現得更突出,這時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導致,主要是為了獲得獨立和尊重。 2、中學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三種類型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fā)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zhàn)。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 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么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3、逆反心理是中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 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迅速發(fā)展,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他們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希望了解自己,并且他們開始對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開始對家長的言行舉止加以審視。這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4、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過強,也是中學生叛逆的一方面原因 腦科學研究發(fā)現,控制情緒沖動的大腦前額葉從2歲到3歲開始發(fā)育,6歲達到高峰,之后在整個青春期都發(fā)育趨緩;而負責產生情緒、識別情緒的大腦杏仁核,則在青春期開始迅速發(fā)育。 進入青春期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活動明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處于過分活躍狀態(tài),使他們對周圍的各種刺激,包括別人對他們的態(tài)度等過于敏感、反應過于強烈。 5、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難免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彎路。由于家長會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習慣性地控制孩子。 孩子處于兒童期時,父母的控制往往還有效,但是進入青春期后,往往適得其反。家長不但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背道而馳。 6、逆反心理具有消積和積極雙重作用 逆反心理的消極作用在于,使家庭和學校教育不能順利進行,加劇親子矛盾、師生矛盾,嚴重的還會出現打架、逃課等問題。此外,逆反心理會加劇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問題,出現多疑、偏執(zhí)、冷漠等不良情緒,導致意志衰退、生活萎靡等。 但是從積極的角度來說,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表現,逆反心理對青春期孩子也有積極影響。重新認識自我、定義自我,孩子通過獨立思維和新的嘗試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yōu)缺點,對自己的認識更加客觀、全面。 1、適度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家長不要過分焦慮 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過分出格(例如離家出走),家長就不要恐慌、不要過度焦慮。不要見到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或者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擔心孩子走上歧途。家長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是不是也有叛逆的時候?對孩子的叛逆多一些包容和信心,允許他們去叛逆,相信孩子,他們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2、判斷孩子叛逆類型,對癥下藥 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當跟孩子觀點不一致時,不要用強勢的態(tài)度逼孩子低頭,要用平靜的語氣跟孩子商量。 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并引導孩子跟你溝通。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表情、肢體語言。了解孩子的心思。想辦法讓孩子說出自己遇到的事情、平常的一些生活感悟跟孩子分享,激發(fā)孩子說話的欲望。 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對于這種孩子,家長要讓孩子理解“你不同意爸爸媽媽的觀點也沒關系,有自己的想法是值得鼓勵的”,“當你有自己的意見,直接提出來就好,我們一起商量”。 3、尊重孩子,跟孩子平等交流 進入青春期后,孩子開始發(fā)展自我,尋求獨立,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當青春期的孩子感到父母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對待時,他們情緒自主的需要得到滿足,也就不會通過叛逆的方式來爭取自主了。 尊重孩子們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孩子。在孩子遇到苦難、失敗時,給他安慰與鼓勵;當孩子取得成功時,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自豪之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 4、變言傳為身教,減少說教和嘮叨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說教和嘮叨是最沒效果的一種教育方式。父母的說教和嘮叨會使渴望得到獨立的孩子感到特別反感,孩子要么直接反抗家長,要么表面上不說什么,心理根本不贊成家長的觀點。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在意家長說的是什么,反而留心注意父母是怎么做的,家長如果當著孩子的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這往往會成為孩子以后反駁你的理由。發(fā)揮“身教”的作用,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在心里感到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 (內容來自:《讀懂孩子》、微言教育、教師博雅)
與小編老師交流孩子教育問題, 加微信:143235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