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號稱“太陽王”(Roi Soleil),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一共執(zhí)政72年(1643年—1715年),是世界歷史上有確切記錄的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 他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認為君權(quán)神授,“朕即國家”。 路易十四執(zhí)政初期,勵精圖治,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紀里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并修建了著名的凡爾賽宮,資助藝術(shù)和科學的發(fā)展。執(zhí)政后期,由于連年征戰(zhàn),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chǎn),使波旁王朝的統(tǒng)治面臨危機。
登基初期編輯路易十四在當時被看做一個奇跡,因為他的父母結(jié)婚23年沒有子女。他四歲時(1643年)就登基做國王了,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代他執(zhí)政,但此后的18年中紅衣主教馬薩林是法國的真正統(tǒng)治者。 1648-1653年,法國巴黎的投石黨組織了一次巨大的暴亂,它主要是針對首相馬薩林的政策。因為年幼的路易在暴亂中兩次逃出巴黎,對小路易造成深遠的影響。他決定永不允許這樣的暴亂重現(xiàn),并對巴黎留下沉重的負面印象,開始計劃在未來定居凡爾賽宮。 1648年投石黨爆發(fā)之時,因為法國仍與西班牙作戰(zhàn)(1635-1659年),所以陷入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當中。法國國力被嚴重削弱,并導(dǎo)致它原本稱霸在即的事業(yè),被硬生生中斷。而且叛亂之后,法國的國力短時間仍難以恢復(fù),國際地位暫時下降至二流國家??梢哉f叛亂不但造成社會的大混亂,政府還因為稅收大減,軍力從十五萬衰退到五萬多。 法西戰(zhàn)爭的過程就像現(xiàn)代歷史學者保羅·肯尼迪所形容:“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后的法、西11年戰(zhàn)爭中,兩個對手就像被打得昏頭昏腦的拳擊手一樣,在幾乎耗盡體力的情況下,互相緊緊地抓住對方,而不能將另一方打倒。雙方都遭受國內(nèi)叛亂、普遍貧困化和厭戰(zhàn)情緒的折磨,也都處于財政崩潰的邊緣?!?/div> 法國重新朝稱霸歐洲的方向,大步邁進(埋下1667-1668年“產(chǎn)權(quán)轉(zhuǎn)移戰(zhàn)爭”的伏筆)。 親政時期編輯于是24歲的青年國王宣布親政,并把自認為是馬薩林繼承人的重臣尼古拉斯·富凱給解職(理由是貪贓收賄)。他一天工作八小時以上,以無比的熱誠與精神治理國家,很快就成為全歐洲最優(yōu)秀的英明君王,創(chuàng)立有史以來無與倫比的絕對君主制。 借由天才宣教士博旭哀主教(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家)積極宣傳君權(quán)神授與絕對君主制,以及路易自身的努力,他徹底馴服法國貴族與教會主教,并重用有非凡才干的中產(chǎn)階級(布爾喬亞),為他打理分工越趨精細的國家事務(wù),當中最優(yōu)秀的天才就是柯爾貝爾,而能干的皮埃爾·塞吉埃(1588-1672年)則負責外交與法院事務(wù),對法國早期的外交成就貢獻卓著。 因為路易十四在1666年,任命治軍天才盧福瓦(Louvois,1641-1691年,貴族出身)擔任法國的戰(zhàn)爭部長。嚴厲能干的盧福瓦替路易十四大刀闊斧地整頓軍備、孜孜不倦地訓練將士。在路易十四54年的親政時期,法國的貴族參加了四次大型戰(zhàn)爭:1667年至1668年與西班牙爭奪南尼德蘭(產(chǎn)權(quán)轉(zhuǎn)移戰(zhàn)爭),1672年至1678年的法荷戰(zhàn)爭,1688年至1697年的大同盟戰(zhàn)爭,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促使貴族服從中央并進化成優(yōu)秀的軍官。前兩次戰(zhàn)爭因為法國戰(zhàn)勝,獲得豐碩的戰(zhàn)果。而后兩次大戰(zhàn)法國一和一負。 路易十四對敢于反叛的外省貴族無情鎮(zhèn)壓,同時建造凡爾賽宮,把各地大貴族宣召進宮,侍奉王室。路易十四還向各省派駐“司法、警察和財政監(jiān)督官”,整頓軍備擴充兵源,引進新式武器和先進技術(shù),并把各省軍隊的調(diào)度權(quán)控制在中央手里。在思想上, 要求全體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經(jīng)濟上,路易十四將經(jīng)濟問題交給了柯爾貝爾,推行重商主義。 在柯爾貝爾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gòu)集中于他的周圍,以此增強了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gòu)的力量。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迪普萊西·德·黎塞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專制王國。 對他執(zhí)政不利的事件有他與教皇之間的不和,他對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他執(zhí)政期的后期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chǎn)。 為政舉措編輯政治
路易十四執(zhí)政(1661—1715年),把國王的權(quán)力發(fā)展到了頂峰。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權(quán)至上,“朕即國家”,并且用“君權(quán)神授”來為王權(quán)至上制造理論依據(jù)。 路易十四對貴族實行高壓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對國王敕令的指摘權(quán),拒絕召開王國三級會議。
路易十四親政后廢除了首相,并親自選定了6位大臣。這6位大臣為國王出謀劃策,最終做決定的是路易十四本人。 雖然海陸軍將領(lǐng)也是宮廷人員,但是路易十四還是從法國最好的軍團選定8000人保衛(wèi)凡爾賽宮。當時凡爾賽宮的宮廷人員還有雕刻家等。
凡爾賽宮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權(quán)力的策略之一。路易十四完成了黎塞留和馬薩林建立一個中央集權(quán)、專制的民族國家的努力。他將貴族變成了他宮廷的成員,解除了他們作為地方長官的權(quán)利,以此削弱了貴族的力量。為此他建造了凡爾賽宮。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搬進這座位于巴黎城郊的巨大的宮殿。宮廷的規(guī)矩迫使貴族為衣裝付出巨款,他們從早到晚都得待在宮殿里參加舞會、宴席和其他慶?;顒樱@是宮廷生活的一部分。 據(jù)說路易十四記憶驚人,他進入一個大廳后一眼就可以看到誰在場,誰缺席。因此每個希望得寵于國王的貴族都必須每天在場。這些貴族都熱愛法國。讓他們就沒有時間去管理地方的問題了,慢慢地他們就失去了地方的權(quán)力。
路易十四認為,要獲得無上的權(quán)力,他必須統(tǒng)一法國人的宗教信仰。因此他對新教徒施加壓力。尤其以1685年的楓丹白露敕令最為兇狠。他以此推翻了法王亨利四世1598年下的寬容的南特赦令。敕令下達后胡格諾派的教堂被摧毀,新教的學校被關(guān)閉。 路易的這個命令迫使許多胡格諾派教徒移居國外,大多數(shù)移居荷蘭、普魯士、英國和美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因為許多這些逃亡者是非常好的手工業(yè)者,他們的技巧與他們一起流亡國外。這些流亡者給他們到達的國家?guī)砹司薮蟮呢敻弧?/div> 對路易和他的大主教們來說,一個統(tǒng)一的法國就是一個天主教的法國。 在法國盧浮宮進口前有他的銅像。 軍事
在他的統(tǒng)治期內(nèi)法國參加了四次大的戰(zhàn)爭:1667至1668年與西班牙爭奪荷蘭的遺產(chǎn)戰(zhàn)爭(即產(chǎn)權(quán)轉(zhuǎn)移權(quán)戰(zhàn)爭,The War of Devolution),1672至1688年與荷蘭的戰(zhàn)爭(法荷戰(zhàn)爭),1688至1697年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九年戰(zhàn)爭(大同盟戰(zhàn)爭,也被稱為奧格斯堡同盟戰(zhàn)爭、巴拉丁王位繼承戰(zhàn)爭)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 這些戰(zhàn)爭耗盡了法國的國庫,使國家陷入高度債務(wù)之中。 1674年法國政府從一個私人企業(yè)手中買下了馬提尼克島。 1689年路易十四發(fā)布了“黑法”(Code Noir)允許在法國所有殖民地販賣奴隸。 1636年-1637年西班牙進攻法國,法軍獲勝。 經(jīng)濟當路易十四1661年開始掌政時,法國已經(jīng)瀕臨破產(chǎn)了。通過大量的戰(zhàn)爭和宮廷的支出,他促進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和貨幣的流通。他統(tǒng)治的晚期,法國稅收的大約一半用在凡爾 路易十四各時期畫像 (8張) 賽宮的支出中。此外許多錢財消失在官僚機構(gòu)的貪污中。 當時法國的稅收有商業(yè)稅(aides, douanes)、鹽稅(gabelle)和土地稅(taille)。當時法國過時的稅收制度規(guī)定貴族和僧侶不必納稅,因此沉重的稅務(wù)負擔就完全落到農(nóng)民和正在興起的中產(chǎn)階級(市民)身上了。后來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法國稅收制度不公平的不滿。 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長柯爾貝爾通過克服貪污和整頓官僚機構(gòu)的方法來提高法國的稅收,但這些手段還是無法降低法國的巨債。 柯爾貝爾實行重商主義,他既認為國家的財富越多越好,財富越多,國力就越強。因此,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這些措施促進了法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是導(dǎo)致各個國家爭相效尤。引起了商業(yè)競爭。不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外交路易十四和順治幾乎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與康熙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與康熙都是從17世紀中至18世紀初長期執(zhí)政,都是文治武功威名赫赫,都是幼年即位,甚至,都有一位老大臣權(quán)傾朝野。不同的是,康熙8歲即位后,沒多久便靠自己的力量,設(shè)計擒拿了鰲拜。而路易十四,在5歲即位后,是一直等到23歲時,他那位老大臣尤勒·馬薩林主教自然死亡之后,才開始真正親政。 親政之后,路易十四也頗有一番作為:實行“朕即國家”的專制統(tǒng)治,采用重商主義政策,推動工商業(yè)發(fā)展;發(fā)動了四次大的戰(zhàn)爭,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建造了凡爾賽宮,籌建了法蘭西油畫雕塑學院、法蘭西科學院、法蘭西建筑學院,培育了古典主義喜劇奠基人莫里哀等一大批文藝巨匠,使法國取代意大利成為歐洲文藝中心…… 更有趣的是,路易十四曾向康熙派出使節(jié)。他們帶來了渾天器等30箱科學儀器,他們獻上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的瘧疾,他們幫康熙就中俄東北邊界問題進行談判,他們參與繪制中國史首份現(xiàn)代化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最喜歡鉆研科學的,無疑是清朝的康熙。而路易十四,癡迷的則是舞蹈。 康熙對科學的癡迷,到了御醫(yī)要勸誡影響健康的地步。而路易十四,干脆就自己上陣,先后出演21部芭蕾舞劇,有位朝臣甚至擔心國王會過度練功而病倒。當然有一點是康熙沒有的——路易十四之所以在當時被看作一個奇跡,因為他父母結(jié)婚23年都沒有子女,而路易十四本人的壽命,又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得都長,于是他的繼位者,要到重孫路易十五。 評價編輯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里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zhí)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與康熙同時代的西方大帝,時人尊稱“太陽王”。 宮廷女官莫特維爾夫人評價說,在公正、仁厚、寬大、自制、嚴明方面,當代與歷代所有的君王都趕不上路易十四。法國貴族學者圣西門伯爵則認為,路易的性情是溫和謹慎的,行動與言語都極有節(jié)制。包含伏爾泰在內(nèi)的批評者,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錯誤歸咎于驕傲自大,認為他對權(quán)勢與榮耀的喜好,導(dǎo)致法國社會的貧困與災(zāi)難。杜克洛說:“許多市民在他的靈柩經(jīng)過時,甚至認為不值得去侮辱一番。” 《波旁王朝的故事》小評路易十四法蘭西的歷代君王之中太陽王路易十四無疑是最為著名的一位,作為歐洲絕對君主制的楷模,他的名號代表了一個王朝、一個時代,一種制度。(路易十四只有1/4法國血統(tǒng),祖母瑪麗·美第奇是意大利人,母親奧地利·安娜是西班牙人,因此我們在他身上能夠看到意大利的優(yōu)雅與藝術(shù)氣息,西班牙的虔誠與驕傲、法蘭西的浪漫與熱情。) 路易十四一生豐功偉績,同時也犯下許多錯誤。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這位君王呢?德國文學家歌德有句名言,“人的罪惡一般都是受他所處時代的影響,而他的德行才是他自己的。”這句話用在路易十四是身上可以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作為國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長度是歐洲第一,執(zhí)政54年。時間已經(jīng)注定這不會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朝代。路易十四不僅統(tǒng)一了法蘭西的國土與臣民,也統(tǒng)一了政府與政策,在他之前歐洲從來未有一位君王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掌控力,是路易十四將法國打造成了近代意義的統(tǒng)一國家、統(tǒng)一民族。縱觀路易十四朝,法國培養(yǎng)并吸納了無數(shù)各個學科上的天才,建造宏偉的宮殿,成立強大的軍隊,震驚并鼓舞了人類世界達半個世紀之久。 路易十四自認為最大的功績是開疆擴土,他為法國征服了許多領(lǐng)土,當然拿破侖征服了更多,但是沒能保留下來,今天法國版圖的雛形正是在路易十四時代形成。 除了對外擴張,路易十四對內(nèi)也可以說政績斐然,1667年路易十四頒布了《路易法典》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規(guī)范了上到國王、下至平民的權(quán)利與義務(wù),這一法典在當時堪稱最完美的法規(guī),其生命力甚至超過了波旁王朝本身,一直沿用到了法國大革命之后,才被《拿破侖法典》所取代。路易十四一生強調(diào)規(guī)矩,他嚴格規(guī)定了各階層的權(quán)利與義務(wù),在其親政之后法國再也沒有過貴族叛亂。 國王不允許有人以下犯上,同樣也不允許有人以上欺下、胡作非為。1665年國王曾指派欽差調(diào)查邊遠地區(qū)貴族的作為,并且當眾處死了一位魚肉鄉(xiāng)間的伯爵,結(jié)果整個法國貴族階層為之一震。 朝廷上路易十四是嚴格而英明的領(lǐng)導(dǎo),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這位國王始終事必躬親,勤于治國,從不曾有過絲毫的懈怠。國王每周工作六天,周日雖是宮廷休息日,也會召集朝會,聽取大臣的報告,如果臥病在床,國王則在自己的臥室召開會議,整個法蘭西都知道國王是怎樣的勤奮。 路易十四樂于傾聽他人意見,雖然理論上太陽王是一位獨裁者,但是終其一生,路易十四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與聽取了大量意見之后的判斷。 對于大臣們他總是禮貌有加,并且給予充分的信任。早年路易十四曾經(jīng)對大臣們說,請你們不斷告訴我你們心里的意見,如果我沒有接受你們的建議,請不要氣餒。這使得路易十四成為了朝廷里消息最靈通的人。對于朝政路易十四始終了如指掌,他知道的永遠不比大臣們少,甚至更多。 路易十四注意每一件事情,陸軍、海軍、宮廷、家務(wù)、財政、宗教、戲劇、文學、藝術(shù)……除了樂于聽取意見,路易十四對于下屬也十分嚴格,他不允許大臣私自做出任何決定,對于大臣的一言一行都嚴格監(jiān)督,獎罰分明,從不庇護任何人,盡管大臣們分擔了大部分瑣碎工作,但是國家在各個方面的主要政策都必須由國王親手制定,路易十四無時無刻不是國家的王。 1664年荷蘭駐法國大使就曾經(jīng)寫到,真是令人難以相信,法蘭西的年輕君王以何等的迅速、清楚、決斷與智慧來辦理公事,他以愉快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以極大的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歐洲沒有一位君王能夠比得上他。 宮廷里路易十四同樣是公正與嚴明的象征。路易十四十分看重親情,他是孝順的兒子,母親在世時,早晚必定前去請安,他也是仁愛的兄長,慈愛的父親、祖父、曾祖父。路易十四的一言一行都被看作是宮廷的楷模,整個宮廷也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服從國王。 縱觀波旁王朝前半段歷史,宮廷幾乎總是烏煙瘴氣,充滿了陰謀、狡詐、陰暗與暗斗,這很大程度上要歸結(jié)于前兩位國王亨利四世與路易十三在性格與行為上的缺點。但是路易十四使得宮廷變得單純化,所有人都以國王為中心,這里真正變成了國王的家,充滿了家庭的氛圍,路易十四以一個家的主人的身份,對待宮廷里的每一個成員與每一個來到宮廷的客人。 宗教上路易十四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本人厭惡新教,但是他也清楚的看到新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天主教會本生出了問題。路易十四親政以來就嚴格整頓教會,甚至不惜對抗羅馬教皇,這一時期法國的天主教會可謂煥然一新,天主教重新恢復(fù)了在社會中的威望。所有外國的宗教人士都不得不承認,法國天主教會在紀律性與道德上要優(yōu)于任何其他國家。不過也正因為路易十四在宗教上花費了不少心血,使得他最終不能原諒國內(nèi)的數(shù)十萬頑固胡格諾教徒。 后世評價路易十四最大的功績是在與文化上的推動,確實自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大帝以來,歐洲沒有一個王朝像路易十四時代那樣擁有如此之多偉大的作家、畫家、雕刻家、與建筑家,并且在禮節(jié)、時裝、思想、藝術(shù)上被他國所羨慕模仿,整個歐洲都把巴黎與凡爾賽看作是歐洲文化與修養(yǎng)的中心。 路易十四頭戴假發(fā)、腳蹬高跟鞋、穿著華麗服飾的形象成為了當時貴族穿戴的標桿。法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歐洲文化的主導(dǎo)者,這一優(yōu)勢一直持續(xù)到拿破侖時代,正是路易十四向世人展現(xiàn)了法蘭西燦爛與絢麗。 這樣一位君王曾經(jīng)一度被臣民看作是凡間的神,作為國王路易十四已經(jīng)近乎完美。但是在其晚年國家卻幾乎崩潰。路易十四朝始于軍事輝煌勝利,文化燦爛絢麗,巴洛克式的光輝奪目,卻終于藝術(shù)與文學的衰微,人民貧困疲憊,國家受挫屈辱。究竟是什么導(dǎo)致了法蘭西王國波旁王朝的盛極而衰?路易十四又在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除去國王的尊位,作為個人的路易十四依舊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物,在個人品質(zhì)上路易十四要優(yōu)于自己的祖父與父親,他不像亨利四世那樣放蕩,也不像路易十三那樣孤僻。路易十四一生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所有親眼見過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禮節(jié)上他是當之無愧的標桿。在對待個人方面路易十四慣于利用自己的風度勝于使用自己的王權(quán),親朋與朝臣們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這位君主,并非僅僅因為他是國王。 路易十四一生都行得正、做得正,在人們眼中他是絕對的君王,一言一行都擁有王者風范。對親人、對朋友、對大臣、對使節(jié)他都恪盡義務(wù)。在宮廷里他是慷慨的獎賞者、慈悲的懲罰者、公正的宣判者??v然有時君王的身份使他顯得有些冷漠,有些高傲,他曾經(jīng)對兒子大太子說過,某種程度的嚴峻,亦是對子民的慈善,一味寬大只會帶來更多的罪惡,國王一旦顯得軟弱,權(quán)威將會瓦解,而受罪的終將是下層百姓。(后世的路易十六正是犯了這個錯誤) 宮廷女官莫特維爾夫人就曾經(jīng)評價,在公正、仁厚、寬大、自制、嚴明方面當代與歷代所有的君王都趕不上他。法國貴族學者圣西門伯爵則認為,他的性情是溫和謹慎的,行動與言語都極有節(jié)制。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這里有幾則小故事體現(xiàn)了路易十四人格上的偉大。 一次宮廷為前線戰(zhàn)爭的勝利而慶祝,國王破例邀請了許多中層軍官參加慶功宴,宴會上一位軍官因為相貌丑陋而受到了小太子妃勃艮第公爵夫人的嘲笑,這位軍官無地自容,只好借故向國王表示提前退席。而路易十四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馬上走到了女眷群中,對著包括勃艮第公爵夫人在內(nèi)的所有貴婦人高聲說到,夫人們,我覺得這位軍官是這里最英俊的人,因為他是凡爾賽宮里最勇敢的軍人! 還有一次一位在戰(zhàn)爭中失去一只手,落下終生殘疾的軍官,抱怨國家給予的退休慰問金太少,國王聽聞后馬上做了調(diào)查,確認這位軍官的功勛之后,馬上吩咐下人送去了一份雙倍的慰勞金。這位軍官親自來到凡爾賽宮感激地說道,我愿為陛下失去另一只手。國王則開玩笑地說道,那我要準備更多的慰勞金了。 最為有名的一次,當小太子勃艮第公爵一家被病魔侵襲,最終家破人亡,而路易十四陷入無比悲痛之時,一個惡毒的傳言開始迅速傳播。矛頭指向了國王的侄子奧爾良親王菲利普,傳言中是這位行事乖張的親王在自己的化學實驗室里,用巫毒之術(shù)詛咒著國王的所有子孫,這樣這位親王就能登上王位。很快傳言就滿城風雨,奧爾良親王跪倒在伯父面前,請求國王給予自己一個公開公正的審判。 但是國王卻扶起侄子說到:孩子,我從來就不相信世間有什么巫毒之術(shù),如果有的話我這個老國王早就被人咒死了。路易十四深知自己的這個侄子雖然放蕩不羈,行事乖張,但是絕不是什么野心家,更不是會使用下三濫手段的卑劣之徒。國王在公開場合高調(diào)表示相信奧爾良親王的清白,嚴肅的聲明一定會嚴懲造謠生事者。很快傳言就不攻自破、偃旗息鼓了,奧爾良親王感激涕零,在路易十四死后鞠躬盡瘁,輔佐年幼的新君路易十五,報答了伯父的公正。(這是路易十四比漢武帝偉大的地方) 缺點/弱點/錯誤但是人無完人,路易十四也有自己的缺點。 幼年的路易十四因為國家的動亂而未曾受到足夠的教育,對于許多國內(nèi)外的事情,路易十四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其統(tǒng)治早期,個人的注意力與意志力,以及優(yōu)秀大臣、將領(lǐng)的輔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的國王才智上的不足。但是當這些因素都因為其漫長的統(tǒng)治時間而消磨殆盡之時,太陽王的弱點就暴露無遺。早年的成就與周圍的諂媚使得路易十四志得意滿,他虛榮的像個演員、驕傲的像尊雕像,謹慎與節(jié)制逐步被偏執(zhí)與野心所取代。 如果路易十四了解荷蘭人的秉性,他就不會在荷蘭幾乎要投降的時候那么咄咄逼人,以至于激起了海上馬車夫的愛國激情。 如果路易十四了解英國的國家體制,他就不會在光榮革命爆發(fā)后那么積極支持詹姆斯二世,以至于得罪了所有不列顛人。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完全不想與法國為敵,他們也不喜歡來自荷蘭的威廉三世,僅僅是因為他們更痛恨詹姆斯二世。但是路易十四卻只看到自己的死敵威廉三世戴上了不列顛的王冠,于是乎太陽王天真的認為不列顛已經(jīng)與自己為敵,殊不知正是自己的支持表哥復(fù)辟的行動,才促成了英國的最終參戰(zhàn)。 包括伏爾泰在內(nèi)的許多人都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錯誤歸咎于狂妄、自大,但是我們應(yīng)當看到:從本質(zhì)上說路易十四并非自大的人,他在行為上的錯誤,與其說是性格作祟,不如說是學識不足所致。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jīng)將所有的鄰國都深深刺傷,不知道自己的所為在外國人看來是無理與傲慢。 并非個人的失敗——絕對君主制的必然另一方面很多事情也并非路易十四能夠左右的,雖然黎塞留希望與荷蘭聯(lián)盟對抗英國,但是到了1672年法國進攻荷蘭卻是大勢所趨,換做另一位國王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甚至可以說換做黎塞留也會進攻荷蘭) 1685年廢除《南特敕令》同樣是大勢所趨,實際上絕大部分法國人在當時并不覺得國王做錯了,僅僅是在副作用逐漸暴露后,才馬后炮的覺得路易十四錯了。 1701年挑起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同樣不是路易十四主觀上的希望,對于他來說西班牙的王位不接也要接,接了則必定是戰(zhàn)爭。所以他才會對身邊的人說,不論我作出什么決定,我都將受人指責。 路易十四的悲哀在于他的壽命太長了,手中的權(quán)力也太大了,以至于他偉大人格中的瑕疵,被手中的無邊權(quán)力與漫長的統(tǒng)治所放大。 作為個人路易十四幾近完美,歌德稱贊他是自然造就的帝王中的完美樣本。拿破侖評價路易十四是一位偉大的國王,是他造就了法國在國際中的一流地位,自查理曼以來又有哪位君王能夠與他相比?同時代的英國史學家阿克頓勛爵則認為,他是現(xiàn)代國王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路易十四的失敗并非他個人的失敗,而是絕對君主制的失敗,路易十四自己的人生已經(jīng)向世人表明,在絕對君主制之下,國王的罪惡如何被手中的權(quán)利放大,路易十四是國家的最高領(lǐng)袖,唯一的立法者,政府內(nèi)最高的行政者,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還是最高的監(jiān)察者,宗教的實際最高領(lǐng)袖。(法國教會只在名義上從屬于羅馬教皇,實際上法國國王才是實際領(lǐng)袖) 國家的所有最高權(quán)力都在一個人手中(路易十四相當于兼任總統(tǒng)、總理、三軍總司令、最高法官、最高檢察官、宗教主管),任何些微的錯誤都會造成悲慘的結(jié)果。 路易十四做的已經(jīng)稱得上最好,他給了法國統(tǒng)一的國家與政府,文化上取得了毋庸置疑的領(lǐng)導(dǎo)地位。同時進行著毀滅性的戰(zhàn)爭,在建筑與奢侈上的揮霍,沉湎于個人的驕傲,遏制哲學發(fā)展,使得百姓變得貧困。 在此我們再一次重申歌德的那句名言,人的罪惡一般都是受他所處時代的影響,而他的德行才是他自己的。路易十四確實犯了很多錯,但是與其說是他個人的結(jié)果不如說是那個時代與那個制度的必然。今天仍處于太陽王光輝被澤的法蘭西,已經(jīng)學會原諒他為了造就法蘭西的偉大而幾乎毀滅法蘭西的事實,因為太陽王本身已經(jīng)成為法蘭西至高無上時代的代表與標記…… 影響編輯對于啟蒙時代的影響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法國,路易十四因為他使法國強大而受到尊敬,但他的無度的戰(zhàn)爭使法國的國家經(jīng)濟破產(chǎn),他不得不不斷加強對農(nóng)民的稅收要求。法國歷史學家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認為,這個重稅、他對貴族的削權(quán),以及沒有政治權(quán)力的市民階層對政策的不滿,是導(dǎo)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政治、社會和經(jīng)濟原因。 軼事典故編輯奢華生活路易十四被稱作“太陽王”。把君主比作太陽,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路易十四敢于喊出“朕即天下”,并締造了法國封建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因為他在宮廷里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華之風,并把這股風氣吹遍了整個法國大地。從以恢宏奢華而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相當于法國全年稅收一半的龐大宮廷開支,到富麗堂皇的宮殿里沒日沒夜極盡奢華的宴會。 首先,我們需要一張可以容納31個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狀為方形、圓形、長條形或是橢圓形。14個人在左,十四個人在右,主人一個人坐在上座,另外兩個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僅蓋住桌面,得每個邊都垂到地面。 根據(jù)當時的風尚,要在桌子的四個角上各擺一盆有肉有菜的鮮湯,四盆湯兩兩之間放一個盤碟架,每盆湯旁放一個專用的大鹽盅以便調(diào)味。桌子中間擺滿供客人自取的小鹽盅,和用來放大盤菜肴的轉(zhuǎn)盤。 給客人用餐的盤子不能用平盤,而要用那種很深的大湯盤,既方便盛湯,又可以讓客人們一次性取足自己需要的食物。如果客人因盤子太小而取的菜不夠吃,他們就得一次次地再從放菜的大盤子里取——畢竟把剛從嘴里拿出來的勺子一下伸到大盤里取東西,可能會引起別的客人的反感。這個規(guī)矩是從路易十四時期才開始出現(xiàn)的。 十七世紀中期之前,即使是貴族家庭,朋友聚會或家庭聚餐的時候,大家也都無所避忌地在一個盆里喝湯——說白了就是還在吃“大鍋飯”,尚未形成今天西餐“分餐”的習慣。 國王使用的餐具是金子做的,而王公貴族則用鍍金的餐具。盤子的左邊放叉,右邊放刀,擺放的順序是從主座開始一直往下擺放。 餐前準備做完了,便要舉行一個入餐儀式,這是太陽王在1661年所規(guī)定,直到路易十六之后才被廢除。儀式在國王寢室的前廳舉行,所有參加宴會的來賓,都必須著裝整齊,列隊站在桌子前等候,只有少數(shù)幾位地位極高的女士可以坐著等候。書記官和仆人則在旁邊等候差遣。如果晚宴是事先向大眾宣布過的,那儀式就會更加隆重,菜肴也會更加豐盛,為的是給大眾做出一個榜樣,并顯示皇帝的尊嚴。 上菜也有講究,第一份菜要先給主人右手邊第一位客人,第二份給左邊第一位客人,先右后左,以顯示右手邊的客人地位較高。菜盤里裝的就是這次晚宴的頭盤:鮮美的肉菜湯,精心制作的肉餡或是口感濃郁的面包湯。吃飯先喝湯。主人通常會準備兩到三種不同的湯,譬如營養(yǎng)湯(其實就是燉的時間比較長的肉菜湯),“王后”湯(在湯里放入鷓鴣肉餡或雉雞肉餡的一種湯,有時會加點黃油),還有比斯克醬蝦湯。除了好喝的湯,還有幾種肉餡、洋薊、蘑菇等配料和大面包供給客人。面包個頭必須大,每一個要夠一位大胃口的男士吃,甚至它的面包皮要夠一位女士用來蘸湯吃。而國王的面包總是比其他人的軟很多,因為路易十四的牙很不好。 在上第二道菜之前,仆人必須為每位客人換上一副新的餐具,并遞上一條濕毛巾擦手,這是上菜前的必備程序。第二道菜也屬于頭盤,算是一道大雜燴,食品主要是小塊的烤肉、熱餡餅、圓面包、火腿、香腸、臘腸,還有作為前餐的水果。裝滿食物的大盤子絕不會放在比較尊貴的客人面前,因為這會阻擋了這位客人的視線,造成他給別人傳遞食物或講話的不便。 接下來的小烤肉,材料多以鳥類為主,中世紀流行的天鵝、鶴、鷺在路易十四的年代已經(jīng)被鴿子、雞、鴨所代替。供給國王的鴨都是在法國西北部魯昂飼養(yǎng)的,雞則是在勒芒飼養(yǎng)的,為了讓這些家禽吃起來更具肉香,喂養(yǎng)時還要添加一些植物香料在食物里。 美妙的菜肴似乎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搭配?沒錯,我們還沒提到葡萄酒——法國最引以為豪的珍寶。路易十四時期,最好的紅葡萄酒來自勃艮第、歐塞爾和庫蘭熱。而宮廷宴會用的必須是四年以上的葡萄酒。利口酒和冰凍過的酒也是路易十四的最愛。由于一個領(lǐng)主向路易十四提出,女人喝的含酒精的酒比男人還要多,為了控制過量飲酒,咖啡也開始成為一種宴會的飲品,在這個時期流行起來。 在享受了這美妙的一餐之后,喜歡搞“Party”的國王會邀請所有的來賓參加一場盛大的舞會。 近親聯(lián)姻路易十四的婚姻是名副其實的近親結(jié)婚,不但是近親,而且是親上套親,因為他親姑姑嫁給了他親舅舅,而他娶了舅舅和姑姑的女兒作王后,也就是說他舅舅成了他岳父,姑姑成了岳母。對于王后瑪麗·特蕾茲來說,她爸爸成了公公,媽媽成了婆婆,而路易十四只比表妹瑪麗·特蕾茲大五天。 路易十四跟表妹瑪麗·特蕾茲生有三男三女,其中三個當年就夭折了,另外兩個一個活了三歲,一個活了五歲,只有長子王儲活到50歲。王儲的兒子“法國的路易”只活了30歲,所以當偉大的太陽王隕落時,只好把王位傳給了只有五歲的重孫子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與第二個情婦生有四男二女,此外還有三個私生子和一個私生女。 死后偷心路易十四死后,盜墓者將他的心從他的墓中偷走賣給了英國的哈考特爵士,而他又將這顆心賣給了西敏寺的主持人威廉·巴克蘭。據(jù)說巴克蘭的兒子將這顆心吃了。 發(fā)明高跟鞋路易十四是個矮子,身高大約154cm,所以他對自己的身高十分不滿,覺得自己的地位和身高并不匹配,于是他叫做鞋工匠在給他做鞋的時候在腳跟處墊上厚跟,形成了現(xiàn)代意義上第一個高跟鞋。 但實際上,最開始高跟鞋的出現(xiàn),是因為路易十四宮廷里的宮女經(jīng)常在夜晚偷偷翻出宮墻參加舞會,為了禁錮這些不守規(guī)矩的女子,路易十四讓工匠設(shè)計一種可以讓宮女行動不便的鞋子,鞋匠于是將宮女的鞋跟加高,踩踏地板時會發(fā)出嘎吱聲,來引起人們警覺,制止宮女偷跑的行為。 沒想到幾個月之后,這些宮女便習慣了高跟鞋,并學會了如何穿著高跟鞋跳舞,也發(fā)現(xiàn)高跟鞋對拉伸腿型的好處,她們穿著這些鞋子繼續(xù)出逃,參加貴族們的舞會,最終使得高跟鞋在上流中風行。 路易十四本人得知真相后,也開始穿起了高跟鞋,只是他的鞋底是象征國王尊榮的紅色。這在凡爾賽宮內(nèi)的畫作上,也可以清晰得見。 家庭成員編輯父母父親:路易十三 母親:奧地利安妮、西班牙公主、法國王后 兒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