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鏡行業(yè)中有不少驗光配鏡人員只能解決一般問題,一旦遇到少見的或疑難問題則束手無策或解決不妥?,F(xiàn)為大家介紹驗光配鏡疑難問題及解決方法 。 1、高度遠視和近視 高度近視(-6.00ds以上): 對初次配鏡者如完全矯正有明顯不良反應,則可由2/3的屈光度開始配鏡,3個月后隨著不良反應的減輕逐漸達到滿意矯正。有時遞增度數(shù)到完全矯正可達3次之多,每次提高一般在-3.00d以內(nèi),這是因為睫狀肌恢復正常調(diào)節(jié)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對曾戴過高度近視鏡的患者,也有可能提高1次屈光度就能達到滿意的矯正視力。 實際上,對老年人只要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配鏡度數(shù)可適當?shù)托?,這樣既可遠用又可近用。例如60歲顧客為-12.00ds,實配-9.00ds,如遠視力矯正到0.8,近視力正常,無不良反應即可。至于 p.d取遠,近用p.d之平均值,如只選遠用或近用取相應p.d。對于學生應力爭完全矯正。高度近視,特別是-12.00d以上的近視常有合并癥,如晶狀體及玻璃體混濁、眼底變性等。當很難判斷矯正視力能否再提高時,取小孔鏡置于矯正鏡片前,如視力仍無提高,就判斷矯正視力到此為止。這樣做,有利于加速選擇適宜的屈光度鏡片。 高度遠視(+5.00ds以上) 有晶狀體眼:由于少年兒童眼的調(diào)節(jié)異常活躍,在初步驗光后仍需要散瞳或用云霧法緩解調(diào)節(jié),待瞳孔恢復正常時(用復方托品酰胺于第2天,用后馬托品于第1周后,用阿托品于第3周后)再行驗光,然后對比散瞳前后的屈光度,開具處方。一般處方上的屈光度數(shù)位于散瞳前后屈光度數(shù)之間,這是因為既要排除調(diào)節(jié)緊張的干擾,又要考慮日常客觀存在的剩余調(diào)節(jié)。也可以用顯性遠視度+1/4隱性遠視度作為配鏡度數(shù),或取2/3的當天散瞳后的屈光度,但均不如前法準確可靠。如用云霧法緩解調(diào)節(jié),可當天決定處方,但不如散瞳效果好。如初配時不適應可稍減鏡度,在短期內(nèi)逐增鏡度至充分矯正,以防內(nèi)斜視及弱視發(fā)生。對青年及成年人,由于調(diào)節(jié)逐漸減低,一般不作散瞳驗光,必要時采用云霧法,取正常視力或較好視力的最高度數(shù)。 無晶狀體眼:常見于白內(nèi)障患者晶狀體摘除者,一般取+10.00ds(或+11.00ds)加上原屈光度的一半作為配鏡度數(shù)。例如某患者在晶狀體摘除前近視-2.00ds,可試取或;若原為+2.00ds,可試取或。 2、屈光參差顯著 catleton和madigan提出,當由于屈光參差所致視網(wǎng)膜上的影像大小產(chǎn)生5%之差時,為兩眼融像的最大限值。通常主張用普通鏡片矯正屈光參差時,兩側(cè)鏡片的度數(shù)相差不能超過2.00d,這已成為常規(guī),如能做到當然很好。但文獻(徐寶萃.眼鏡處方的確定原則和方法.眼屈光專輯.1985,3:82.)作者通過100例屈光參差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兩眼屈光度相差4.00d以下,常常能全矯正,其視像多在3%以下;屈光度相差在 4.00~5.00d時,多數(shù)可矯正,其視像多在3~4%;屈光度相差在5~6d時,為接受與不接受的臨界值,應爭取全矯正,其視像多在4~5%之間,屈光度相差在6d以上時,通常難以矯正,且多喪失立體視,其視像多在5%以上,應作適當?shù)牟糠殖C正。本文作者曾為多例患者兩眼配鏡屈光度相差在6.00d以上,并無不良反應。例1,為42歲男性患者,裸眼視力右為0.1,左為0.25,配鏡右為-13.00ds-2.00dc→0.4,左為-2.5ds- 0.5dc→1.0;例2,為30歲男性患者,裸眼視力右為2.0,左為0.1,配鏡右為平光,左為+9.00ds+2.00dc×163→0.8。每例的兩眼屈光度雖相差在10d以上,但感覺良好,且能防止廢用性弱視的惡化傾向。可見對眼鏡矯正的適應能力有很大個體差異,尤與年齡有關(guān),也可能是由于主眼發(fā)揮視功能優(yōu)勢的緣故。 3、一般高度散光 為減少不良反應,對初次配鏡者常利用最小彌散圈原理適當減去部分散光,其一半加于球鏡上。兩眼減去的散光度數(shù)最好相同,使兩眼散光度數(shù)相差最好控制在 1.5d之內(nèi)。首先取1/2或2/3的散光度開始配戴,分幾次,逐漸加大散光度,最后接近或達到原屈光度,獲滿意矯正視力。例1,原屈光度 -4.00dc×40→-1.00ds-2.00dc×40→-0.50ds-3.00dc×40→最終配鏡-4.00dc×40;例 2,-3.00ds-5.00dc×170→-4.00ds-3.00dc×170→-3.50ds-4.00dc×170→最終配鏡-3.25ds- 4.50dc×170。對以往戴過散光眼鏡的人,如需追加散光度,自然就比較容易達到矯正目的。 4、混合散光 首先要考慮需否光學恒等變換,當球面透鏡度絕對值≥柱面透鏡度絕對值或電腦顯示形式上的混合性散光,實為復性散光時需要變換。恒等變換的目的是,利于鏡片制作,簡化處方形式并暴露其真正的散光類型。恒等變換方法是,新球面透鏡的頂焦度為原球面透鏡與柱面透鏡頂焦度之代數(shù)和;新柱面透鏡的頂焦度為原柱面透鏡頂焦度的相反數(shù);新軸位:若原軸位小于或等于900的加900,大于900的減900。例如:-2.00ds+2.00dc×70(似為混合性散光)→- 2.00dc×160(實為單純性近視散光);+3.00ds-3.00dc×170→+3.00dc×80(實為單純性遠視散光),+5.00ds- 3.00dc×40→+2.00ds+3.00dc×130(實為復合性遠視散光);-5.00ds+2.00dc×70→-3.00ds- 2.00dc×160(實為復合性近視散光)。如能完全矯正則行之,一般情況下為了減少不良反應,仍可應用最小彌散圈原理,減少散光度的一半加于球鏡度上。上述舉例變換后的+3.00dc×80再轉(zhuǎn)換成+0.50ds+2.00dc×80;-2.00dc×160轉(zhuǎn)換成-0.50ds- 1.00dc×160;+2.00ds+3.00dc×130轉(zhuǎn)換成+2.75ds+1.50dc×130;-3.00ds-2.00dc×160轉(zhuǎn)換成 -3.25ds-1.50dc×160。 5、斜向散光 在矯正較好視力的前提下,清除戴鏡不良反應的方法,整理如下: 1、輕度散光(如-0.75dc),利用最小彌散圈原理,將全部散光度的一半并入球面透鏡中。 2、軸不變,降低散光度,但對散光度很大者奏效較差。 3、保持散光度,變換散光軸向,把軸靠近水平或垂直方向;如用前法無效時,既要減少散光度,又要變換散光軸向。 如果僅一味追求無不良反應,任意把軸向靠近水平或垂直方向,就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殘留散光,導致眼鏡不合格,所以應注意執(zhí)行我國國家標準,不要超越標準,例如:原屈光度為-2.00ds-1.50dc×86,可試轉(zhuǎn)換成 -2.00ds-1.50dc×90(增加40);原屈光度為-2.00ds-1.50dc×174,可試轉(zhuǎn)換成-2.00ds- 1.25dc×180(散光度減少0.25d,軸向增加60),均可能較好地矯正視力,又無不良反應 6、生理性散光及順例散光 在電腦驗光中經(jīng)常遇到某些散光,甚至散光度很高,卻發(fā)現(xiàn)配散光不如不配散光矯正效果好或兩者效果無明顯區(qū)別。筆者常用放射線及十字圓柱鏡檢查,如不支持散光判斷,近視力也正常,就不配散光,而配球面透鏡,試戴后矯正視力滿意,且無不良反應,這可能是由于電腦出現(xiàn)故障或驗光員操作失誤所致,此外,還應考慮是否為生理性散光或順例散光。順例散光即遠視散光900或近視散光1800,即強主子午線垂直方向者。生理性散光不需要配戴,順例散光也常不必配戴。 7、兒童斜視、弱視 兒童斜視、弱視多發(fā)生在中、高度屈光不正而未能及時配戴適宜的眼鏡者,尤其是遠視更為多見。斜視發(fā)生越早,對眼的視覺發(fā)育影響越大,功能性治愈的可能性越小。6歲前是治療的黃金時間,10歲以后難治,13歲后治療不可逆轉(zhuǎn)。 配鏡方法:戴適度鏡可消除或減輕斜視度,治療弱視。內(nèi)斜伴有遠視者給予足量或過度鏡片矯正,外斜伴有近視也要完全矯正,但要考慮兒童的耐受性;內(nèi)斜伴有近視或外斜伴有遠視者均以提高視力為主,宜低度;斜視伴有散光者必須完全矯正散光;屈光參差的患兒以能耐受的最大程度予以矯正。應該明確,內(nèi)斜伴有遠視或外斜伴有近視者戴鏡完全矯正的目的是,使眼恢復正常的調(diào)節(jié)和集合,以達正常眼位,而不在于視力的提高;然而外斜伴有遠視或內(nèi)斜伴有近視者如給予完全矯正反而使斜視加重,故用低度矯正,以提高視力為主要目的。 遮蓋法:若只有一眼弱視,則遮蓋健眼;如兩眼弱視程度相近,則以1:1或2:2遮蓋,即雙眼輪流遮蓋相同天數(shù);當兩眼弱視明顯不同時,則輕:重=2:1遮蓋。有文獻報道,加用弱視儀,效果更好。遮蓋和使用弱視儀治療的目的是使患眼的視網(wǎng)膜被動接受光的刺激,興奮視覺細胞,以增強視功能。 患兒應每月復查一次,如發(fā)現(xiàn)健眼視力下降應停止遮蓋。隨著病情好轉(zhuǎn),要調(diào)整屈光度和遮蓋,直到最好效果為止。 8、焦度計應用問題 根據(jù)焦度計測定結(jié)果計算普通散光度及選擇角度比較容易,一般配鏡人員均能掌握,但對混合性散光,雖計算公式未改變,卻有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出現(xiàn)錯誤,究其原因是不會應用代數(shù)計算。 計算公式表示:在焦度計轉(zhuǎn)輪的刻度上,一般取絕對值大者作為被減數(shù),其對應的指針刻度為散光角度,絕對值小者作為減數(shù),即球鏡度數(shù),兩數(shù)之差為散光度數(shù);如果取絕對值小者作為被減數(shù),另一數(shù)為減數(shù)亦可,計算的鏡片度為前者的恒等變換。 代數(shù)計算方法:減負數(shù)等于加正數(shù),減正數(shù)等于加負數(shù),然后在異號數(shù)相加時,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其差的符號同大的絕對值;在相同符號數(shù)相加時,兩個絕對值相加,其和的符號不變。 舉例:當焦度計刻度上顯示+3.00及-1.00時,其對應的指針刻度分別為1800、900。 計算方法(1):因+3.00-(-1.00)+3.00+(+1.00)=+4.00,故鏡片變?yōu)?1.00ds+4.00dc×180 計算方法(2):因(-1.00)-(+3.00)(-1.00)+(-3.00)=-4.00,故鏡片度為+3.00ds-4.00dc×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