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藥綜述】】】
凡能清除痰涎或減輕和制止咳嗽、氣喘的中藥材,稱化痰止咳藥。
包括化痰藥和止咳平喘藥。本類藥或辛或苦,或溫或涼,多入肺經(jīng),辛開苦降,溫以散寒,涼可清熱。
一、凡以祛痰或消痰為主的藥物稱為化痰藥;在化痰藥中,藥性辛而燥者,多有燥濕化痰、溫化寒痰的作用;藥
性甘苦微寒者,多有清化熱痰、潤燥化痰的作用。化痰藥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與痰有關的如癭
瘤瘰疬等證;
二、凡能緩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藥物稱止咳平喘藥;止咳平喘藥中,由于藥物性味的不同,分別具有宣肺、降
肺、瀉肺、清肺、潤肺、斂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部分藥物還有散結(jié)消腫、熄風定驚、清熱利尿、潤腸通便等
作用。止咳平喘藥主要用于治療癥見咳嗽、氣喘的多種疾患。
三、配伍
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藥時,須根據(jù)不同的病情適當配伍。
如因外感,當配解表藥;
如因里熱,當配清熱藥;
如兼里寒者,當配溫里藥;
虛勞咳喘者,當配補益藥;
癲癇驚狂者,當配安神、平肝、開竅藥;
中風痰迷者,當配開竅醒神藥和熄風藥;
癭瘤瘰疬者,又當配軟堅散結(jié)之品。
咳痰夾血可配合止血藥同用;
肺虛痰盛可配健脾藥同用;
肺虛久咳,可配補肺藥同用;
肺氣不納之虛喘,又可配補腎納氣藥同用。
四、藥理作用
1、化痰作用:
桔梗、前胡、皂莢、南星、貝母煎劑或流浸膏有祛痰作用,桔梗和前胡的作用較強,皂莢次之,在給藥1小
時后分泌量較多,以后逐漸減少??疃ㄐЧ^差。家種、野生川貝母醇流浸膏均有顯著祛痰作用,兩者無
明顯差異。
2、鎮(zhèn)咳平喘作用:
半夏、桔梗、款冬花、苦杏仁等有鎮(zhèn)咳作用:桔梗鎮(zhèn)咳作用較強。款冬花醇浸膏對哮喘患者(支氣管哮喘及
哮喘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者),多數(shù)有效,但遠期療效較差。 化痰止咳平喘藥部分服后可增加支氣管的
分泌,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而有祛痰作用。某些化痰散結(jié)藥含碘可用于缺碘的病癥。止咳平喘藥大多有
鎮(zhèn)咳作用,部分藥物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而有平喘作用?! ?br>
3、其他作用:
半夏各種制劑均有一定的鎮(zhèn)吐作用,款冬花能引起中樞興奮,升壓,興奮呼吸,抑制胃腸道平滑肌。有的尚
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藥被廣泛用于感冒、支氣管炎、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大葉
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結(jié)核、肺癌等多種肺部疾患,以及甲狀腺腫大、中風昏迷、癲癇、半身不遂、癔
病、精神分裂癥、美尼爾氏綜合征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五、用藥注意事項
1、溫燥藥性的溫化寒痰藥,不宜用于熱痰、燥痰。
2、寒涼藥性的清化熱痰藥,不宜用于寒痰、濕痰。
3、刺激性較強的化痰藥,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4、麻疹初起兼有表證之咳嗽,應以疏解清宣為主,不可單用止咳藥,忌用溫燥及具有收斂之性的止咳藥,以
免影響麻疹透發(fā)。
5、根據(jù)痰之成因以審因論治,如脾虛生痰者應配健脾燥濕之品,以標本兼治。
6、化痰藥有溫化寒痰、清化熱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溫肺、斂肺之別,故應用時必須根據(jù)病情,
選擇相適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應用斂肺止咳藥。
7、化痰藥與止咳平喘藥各有所長,如痰多喘咳,兩者可以配伍同用。
8、由于痰熱引起的驚癇,痰濕引起神昏、癲癇以及痰濕入絡,肢體酸痛麻木等癥,在應用化痰藥時,可分別
配合息風藥、開竅藥或祛風藥同用。
9、為加強化痰藥的功效,可適當配合具有利水滲濕、理氣等功效藥物同用。用于久咳無痰,可適當配合收斂
肺氣藥物。
10、凡燥痰、燥咳、肺陰不足或咳痰夾血,不宜應用藥性溫燥之品。
【【【【一、溫化寒痰藥】】】】
此類藥味多辛苦,藥性多溫燥,主歸肺、脾、肝經(jīng),具有溫肺祛寒,燥濕化痰之功,部分藥物外用有消腫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質(zhì)稀,口鼻氣冷,或濕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塊、舌苔白膩,以及痰濕阻滯經(jīng)絡所引起的關節(jié)酸痛、痰核流注、肢體麻木、瘰疬,或痰濁上壅、蒙蔽清竅所致中風痰壅、眩暈、癲癇驚狂等證。臨床運用時,常與溫散寒邪,燥濕健脾的藥物配伍,以期達到溫化寒痰、濕痰的目的
溫燥之性的溫化寒痰藥,不宜用于熱痰、燥痰之證。
【1、皂莢】
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樹的果實。
辛,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祛頑痰,通竅開閉,祛風殺蟲。
主治:(1)皂莢有強烈的祛痰作用,治濕痰壅滯、胸悶喘咳、咯吐不爽者,可單用本品焙干研末,用紅棗煮湯
調(diào)服;也可配合半夏、萊菔子等同用。
(2)皂莢辛散走竄,外用有通關開竅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開屬于實閉之癥者,可配合天南星、
半夏、細辛、薄荷、雄黃等藥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蘇醒。
(3)皂莢熬膏涂瘡腫(未潰者),有退腫的功效。
【2、半夏】
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塊莖。
辛,溫有毒,歸脾、胃經(jīng)。
功效: 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降逆止嘔,外用消腫止痛。
主治:(1)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于痰濕
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
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
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于痰內(nèi)阻、胸脘痞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
熱互結(jié),有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jié)除痞的功效。此外,又常用于胸痹
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癥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夏又能化痰散結(jié),可用以治療痰濕結(jié)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jié)的梅核氣等
病癥。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
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4)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于多種嘔吐癥候,在使用時應根據(jù)不同的癥狀而予以不同的配
伍。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
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 注:
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礬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礬制。
**** 比較:
半夏、天南星均為溫化寒痰的代表藥,二藥均燥烈有毒,均有較強的燥濕化痰作用,常相須為用治療寒痰、濕痰、咳嗽痰多。外用均能消腫散結(jié),治療癰疽痰核。但半夏辛散而專走腸胃,善化脾胃濕痰兼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為治濕痰之要藥,亦為嘔吐、胸痞之常用藥。天南星辛燥而專走經(jīng)絡,善祛經(jīng)絡風痰,并能祛風止痙,為治風痰之要藥,故眩暈、中風、癲癇等癥常用之。膽南星苦、涼,功善清熱化痰、息風定驚,常用于痰熱驚風抽搐。
【3、天南星】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擬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屬近似植物的求狀塊莖。
苦、辛,溫,有毒,入肺、肝、脾經(jīng)。
功效: 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主治:(1)本品功能燥濕化痰,而溫燥之性更烈于半夏,故可用于頑痰咳嗽及痰濕壅滯、胸膈脹悶等癥,常與
半夏配合應用。
?。?)南星又能祛經(jīng)絡之風痰而解除痙攣,故可用于風痰眩暈、癲癇,中風痰涎壅盛、口眼歪斜、經(jīng)絡不
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攣,以及破傷風口噤強直等癥。在臨床上治風痰眩暈、目眩、嘔逆、
胸悶少食等癥,常與半夏、天麻、生姜等配伍;治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口眼歪斜等癥,常與半
夏、白附子、川烏等配伍;治破傷風,常與白附子、天麻、防風、白芷、羌活等同用。
(3)本品生用,外敷癰腫、跌撲損傷,有消腫定痛作用。
**** 注:
南星有毒,內(nèi)服須經(jīng)炮制,方可使用;本品用苦寒的膽汁制后,燥烈之性已減,故常用于痰熱內(nèi)盛、驚風
抽搐等癥。
【4、白芥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種子。
辛,溫,入肺經(jīng)。
功效: 祛痰利氣,散結(jié)消腫。
主治:(1)白芥子辛散利氣,溫通祛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滯肺絡、胸膈之間所引起的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
多稀薄而色白等癥。以本品配蘇子、萊菔子,用于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飲,可
治痰涎停留胸膈。
(2)本品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結(jié)以消腫,治痰注肢體、關節(jié)疼痛,可與肉桂、沒藥、木香等配伍;治流
注陰疽,可與麻黃、肉桂、熟地、炮姜、鹿角膠、甘草等同用。
(3)本品搗爛外敷,有活血消腫、散寒逐飲的功效,可用于胸脅刺痛、寒痰哮喘的輕癥
**** 注:
本品辛散容易耗氣,性溫容易動火傷陰,故對肺虛久咳、陰虛火旺及胃火熾盛者忌用。
【5、旋覆花】
本品為菊科植物線葉旋覆花或旋覆花的頭狀花序。
苦、辛、咸,微溫,入肺、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消痰平喘,降逆下氣止嘔。
主治:(1)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氣而平喘,故適用于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jié)所致的咳嗽痰多之癥,可與桑白皮、甜
葶藶、陳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癥者,當配解表藥同用。
(2)本品性溫,能降氣消痰,故可用于脾胃虛寒或痰濕內(nèi)聚所致的噫氣或嘔吐等癥,常與代赭石、半
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3)旋覆花與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強降氣化痰的功能。本品性屬微溫,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熱咳
嗽、痰多氣急者,也可配合清熱藥如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等品同用。
【6、白附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或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
辛,溫,有毒,入胃經(jīng)。
功效: 祛風痰、逐寒濕,止痙止痛,解毒散結(jié)。
主治:(1)白附子善于祛風痰、燥濕痰,故可用于中風痰壅之癥,常與天南星、半夏等同用;治口眼歪斜,常
與全蝎、僵蠶等息風止痙藥同用。
(2)白附子不僅善于祛風痰,又能逐寒濕,故適用于寒濕頭痛、偏正頭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癥,而以治
療頭面部疼痛的效果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烏等藥應用。
【7、紫蘇子】
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成熟果實。
辛,溫,歸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主治:(1)本品性主降,長于降肺氣,化痰涎,氣降痰消則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痰多胸痞,
甚則不能平臥之證,常配白芥子、萊菔子。若上盛下虛之久咳痰喘,則配肉桂、當歸、厚樸等溫腎
化痰下氣之品,如蘇子降氣湯。
(2)本品富含油脂,能潤燥滑腸,又能降泄肺氣以助大腸傳導。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蔞仁等,如紫蘇
麻仁粥。
(3)本品質(zhì)潤多油,故有滑腸通便的功效,適用于腸燥便秘,可與火麻仁、瓜蔞仁、杏仁等同用。
【8、白前】
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前的根莖及葉。
辛、甘,微溫,入肺經(jīng)。
功效: 祛痰,降氣。
主治:(1)本品善于降氣祛痰,故適用于痰多壅肺、咳嗽痰多咳嗽氣促等癥,可與紫菀、半夏等品配伍同用。
(2)治寒嗽,可與紫菀、款冬花、半夏等配伍;治熱咳,可與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 注:
本品祛痰作用頗強,對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過多,如果用量過多,易引起惡心嘔吐。故使用時必須注意。又本品無補益作用,功專辛散下氣,對于肺虛干咳者,不宜應用.
【9、羅漢果】
為葫蘆科植物羅漢果的果實。
甘,涼,歸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
主治:(1)本品味甘性涼,善清肺熱,化痰飲,且可利咽止痛,常用治痰嗽,氣喘,可單味煎服,或配伍百
部、桑白皮同用;治咽痛失音,可單用泡茶飲。
(2)本品甘潤,可生津潤腸通便,治腸燥便秘,可配蜂蜜泡飲。
【【【【二、清化熱痰藥】】】】
藥性多寒涼,具有清化熱痰,潤化燥痰之功,主要用于熱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黃,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以及痰火上擾的心煩不安、痰迷心竅的中風、癲狂,或痰火凝結(jié)、癭瘤瘰疬痰核等證。
本類藥部分藥物質(zhì)潤,兼能潤燥,部分藥物味咸,兼能軟堅散結(jié)。清化熱痰藥主治熱痰證,如咳嗽氣喘,痰黃質(zhì)稠者;若痰稠難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證,宜選質(zhì)潤之潤燥化痰藥;痰熱癲癇、中風驚厥、癭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熱痰藥治之。臨床應用時,常與清熱瀉火、養(yǎng)陰潤肺藥配伍,以達到清化熱痰,清潤燥痰的目。
藥性寒涼的清化熱痰藥、潤燥化痰藥,則寒痰與濕痰證不宜用。
【1、前胡】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苦、辛,微寒,入肺經(jīng)。
功效: 降氣化痰,宣散風熱。
主治:(1)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風之力,長于降氣化痰,故適用于肺氣不降,痰稠喘滿,咯痰不暢等癥,常
于桑白皮、蘇子、杏仁等藥配伍;
(2)至于用治風熱郁肺、咳嗽痰多,可與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用。
**** 比較:
1、前胡與白前都能降氣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風熱,白前則專主降氣。
2、前胡與柴胡都有發(fā)散的力量,兩藥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風解熱,故前人稱二胡為風藥。但前胡治在肺經(jīng)而主
下降,柴胡治在肝膽而主上升,這是二藥不同之點。
【2、桔?!?br>
本品為桔??浦参锝酃5母?。
苦、辛,平,入肺經(jīng)。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主治:(1)桔梗辛開苦泄,功能宣肺祛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藥同用。屬于外感風寒者,可與荊芥、防
風、紫蘇葉、杏仁等配伍;外感風熱,可與前胡、牛蒡子、菊花、桑葉等配伍應用。如咽喉腫痛、
聲音嘶啞,可與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本品能祛痰而排膿,用治肺癰,可與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鮮蘆根、魚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癰
腫,可與板藍根、牛蒡子、馬勃、白僵蠶、甘草等同用。
(3)本品配甘草,可祛痰利咽;配枳殼,可利胸膈;配魚腥草,可排膿解毒而治肺癰。
【3、竹茹】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莖的節(jié)間部份,用刀刮去第一層青綠表層后,刮下的中間層。
甘,微寒,入肺、胃經(jīng)。
功效: 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主治:(1)竹茹寒能清熱,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于肺熱咳嗽,咯痰稠厚,常與黃芩、瓜蔞等藥同用。
(2)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適用于胃熱嘔吐、呃逆等癥,常與橘皮、半夏等藥同用;對妊娠嘔吐之癥,
本品也可應用。
【4、竹瀝】
系新鮮的淡竹和青桿竹等竹桿經(jīng)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
甘,寒,歸心、肺、肝經(jīng)。
功效: 清熱豁痰,定驚利竅。
主治:(1)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強。治痰熱咳喘,痰稠難咯,頑痰膠結(jié)者最宜。常配半夏、黃芩等,如竹瀝
達痰丸。
(2)本品入心肝經(jīng),善滌痰泄熱而開竅定驚。治中風痰迷,驚癇癲狂。
(3)治小兒驚風,常配膽南星、牛黃等藥用。
**** 注:
本品性寒滑,對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5、海藻】
本品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葉海藻)或羊西藻(小葉海藻)的葉狀體。
苦、咸,寒,入肝、胃、腎經(jīng)。
功效: 消痰結(jié),散癭瘤。
主治:(1)藻功能消痰軟堅,為治療癭瘤的要藥,常配合昆布等應用;
(2)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軟堅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療痰核瘰歷等癥。
【6、昆布】
本品為昆布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鵝掌菜等的葉狀體。
咸,寒,入肝、胃、腎經(jīng)。
功效: 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主治:(1)本品清熱化痰、軟堅散結(jié),為治療瘰歷、癭瘤之要藥,常與海藻等藥配伍同用。
(2)本品與海藻配合其它利水消腫藥,又可用以治療水腫或腳氣等病癥。
【7、瓜蔞】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果實。
甘,寒,入肺、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肺化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
主治:(1)瓜蔞甘寒清潤,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熱咳嗽、咯痰稠厚、咳吐不利及肺癰等癥,常與知
母、浙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瓜蔞能清上焦的積熱,又可化濁痰的膠結(jié),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脅痛,在應用時常與薤白
配伍。
(3)本品還可用于乳癰初起、腫痛而未成膿者,與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
(4)瓜蔞仁質(zhì)潤多油,善滌痰垢而導積滯,有滑腸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腸燥便秘等癥,常與火麻仁、郁
李仁等配伍應用。
(5)本品配以貝母,則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則開胸散結(jié)、通陽利氣,以療胸痹
【8、礞石】
本品為綠泥石片巖或云母片巖。
甘、咸,平,入肺、肝經(jīng)。
功效: 下氣墬痰,鎮(zhèn)肝止痙。
主治:(1)品性烈而質(zhì)重,功專墬痰,主要用于頑痰癖結(jié)、或積痰驚癇等癥,須配合沉香、大黃、黃芩等同用
(2)礞石又能鎮(zhèn)肝止痙,對痰熱引起的驚風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同用。
【9、黃藥子】
為薯蕷科植物黃獨的塊莖。
苦,寒,有毒,歸肺、肝經(jīng)。
功效: 化痰散結(jié)消癭,清熱解毒。
主治:(1)本品能化痰軟堅,散結(jié)消癭,治項下氣癭結(jié)腫,單以本品浸酒飲;亦可與海藻、牡蠣等配伍同用,
如海藥散。
(2)本品能清熱解毒,可治瘡瘍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單用或配其他清熱解毒藥同用。
(3)本品還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熱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
嗽、氣喘、百日咳等。
【10、貝母】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葉川貝、川貝母,以及浙貝母等的鱗莖。
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入心、肺經(jīng)。
功效: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jié)消腫
主治:(1)川貝與浙貝皆屬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肺虛久咳、痰熱咳嗽、咯痰黃稠等
癥。然川貝性涼而有甘味,兼有潤肺之功,而清火散結(jié)之力則不及浙貝母,故宜用于肺虛久咳、痰
少咽燥等癥,可與沙參、麥冬、天冬等品配伍;浙貝母苦寒之性較重,開泄力勝,大多用于外感風
邪、痰熱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常與桑葉、杏仁、牛蒡子、前胡等品配伍同用。
(2)二貝都有清熱散結(jié)的功效,可用于瘰歷、瘡癰、乳癰及肺癰等癥。然浙貝偏于苦寒,長于清火散
結(jié),故一般認為用浙貝較佳。在臨床應用方面,治瘰歷可與玄參、牡蠣配伍;治瘡癰可與連翹、蒲
公英、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癰,可與鮮蘆根、生苡仁、冬瓜子、魚腥草等同用。
**** 注:
貝母與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貝母苦寒清熱,功專治肺,適用于熱痰、燥痰;半夏辛溫散寒,治在肺脾,適用于寒痰、濕痰。故一潤一燥,各有所長。
【11、荸薺】
本品為莎草科植物烏芋的球莖。
甘,微寒,入肺、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化痰消積,清熱生津,明目退翳。
主治:(1)本品功能清化痰熱,可用于肺胃痰熱壅滯的病癥,對痰核、瘰歷出現(xiàn)熱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
化痰消散作用。
(2)荸薺善清肺胃熱而生津止渴,用于溫病熱灼津液口渴時,可用鮮者打汁,配鮮蘆根汁、鮮藕汁、梨
汁等同服。陰虛肺燥、痰熱咳嗽,大便燥結(jié)時,也可應用。
(3)荸薺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它藥配合點眼。
【12、天竹黃】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節(jié)內(nèi)的塊狀物。
甘,寒。入心、肝經(jīng)。
功效: 清化熱痰,涼心定驚。
主治:(1)天竺黃能清化熱痰,涼心定驚,功用與竹瀝相似,適用于痰熱驚搐、中風痰壅等癥。
(2)在臨床上以用于痰熱驚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黃連、僵蠶等同用。
【13、胖大?!?br>
本品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種子。
甘,寒,入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開肺氣,清肺熱,潤腸通便。
主治:(1)本品有開宣肺氣、清泄肺熱的功效,故適用于肺氣閉郁、痰熱咳嗽、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癥,常
與苦桔梗、生甘草、蟬衣、薄荷等藥配合應用。
(2)胖大海不僅能清肺熱,同時有潤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熱結(jié)便秘,可單用炮汁飲服,但只適用于輕
癥,重癥尚須配合適宜的清熱瀉下藥同用。對熱結(jié)便秘引起的頭痛、目赤、輕度虛熱等癥,用之亦
有一定的效果。
【14、豬膽汁】
苦,寒,歸肺、肝、膽經(jīng)。
功效: 清肺化痰,清熱解毒。
主治:(1)用治肺熱咳喘,痰多不爽,及百日咳。
(2)用治火毒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癰腫痛以及濕熱黃疸,熱結(jié)便秘。
【15、海浮石】
本品為火山巖漿形成的石塊或多孔珊瑚石。
咸,平,入肝經(jīng)。
功效; 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
主治:(1)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臨床主要用于痰熱、咯痰稠黏之癥,可配伍瓜蔞仁、青黛等同用
(2)本品又能化痰軟堅,治瘰歷結(jié)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藥同用。
(3)可用于石淋、小便澀痛,以本品研細末,用生甘草煎湯調(diào)服。
【16、海蛤殼】
本品為文蛤科動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貝殼。
苦、咸,平,入肺、腎經(jīng)。
功效: 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
主治:(1)海蛤殼能泄肺熱而化稠痰,用于痰火郁結(jié)、胸脅疼痛,可與青黛、瓜蔞等配合;用于痰稠咳喘,可
與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本品有軟堅散結(jié)的功效,可用于瘰歷、癭瘤等癥,可與昆布、海藻、牡蠣等同用。
【17、瓦楞子】
本品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貝殼。
咸,平,入肺、胃、肝經(jīng)。
功效: 散結(jié),消痰。
主治:(1)本品咸以軟堅,故有消痰散結(jié)的功效,治癥瘕痞塊、老痰積結(jié)等癥,常與三棱、莪術、桃仁、鱉甲
等配合應用。
(2)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癥。
【18、膽南星】
為天南星用牛膽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苦、微辛,涼,歸肝、膽經(jīng)。
功效: 清熱化痰,息風定驚。
主治: 適用于中風、癲癇、驚風、頭風眩暈、痰火喘咳等證。
【19、木蝴蝶】
本品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種子。
苦,寒。
功效: 清肺開音,疏肝理氣。
主治:(1)本品有清肺開音的效用,能治療咳嗽音啞的癥候,臨床上常與宣肺、止咳、化痰等藥物配合應用。
(2)本品又能疏肝理氣,可以治療肝胃氣。常配合香附、金鈴子等藥同用。
(3)木蝴蝶還可用貼癰疽,有收斂瘡口的作用。
【【【【三、止咳平喘藥】】】】
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氣逆的咳喘證。部分藥物還可用治痰熱急驚、濕熱水腫、腸燥便秘等證。
本類藥物主歸肺經(jīng),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溫或寒,由于藥物性味不同,質(zhì)地潤、燥有異,止咳平喘之理也就有所不同,有宣肺、清肺、潤肺、降肺、斂肺及化痰之別。其中有的藥物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則兼而有之。
本節(jié)藥物主治咳喘,而咳喘之證,病情復雜,有外感內(nèi)傷之別,寒熱虛實之異。臨床應用時應審證求因,隨證選用不同的止咳、平喘藥,并配伍相應的有關藥物,總之不可見咳治咳,見喘治喘。表證、麻疹初起,不能單投止咳藥,當以疏解宣發(fā)為主,少佐止咳藥物,更不能過早使用斂肺止咳藥。個別麻醉鎮(zhèn)咳定喘藥,因易成癮,易戀邪,用之宜慎。
【1、葶藶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種子。
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經(jīng)。
功效: 瀉肺定喘,行水消腫。
主治:(1)葶藶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瀉肺定喘的功效,適用于痰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
聲如拉鋸,在應用時可與桑白皮、旋覆花等藥同用。
(2)本品瀉肺氣之閉,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面浮、小便不利、胸腹積水而屬于實癥者,常與防己、
椒目、大黃等品配伍同用。
**** 比較:
葶藶子、桑白皮均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治療肺熱咳喘,水腫,小便不利等。便桑白皮甘寒,藥性緩和,重在清肺熱,故肺熱咳喘及水腫輕證多用。葶藶子苦寒,降泄力猛,重在瀉肺實,故痰涎壅肺,咳喘氣急及胸腹積水,水腫脹滿的實證多用。
【2、白果】
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成熟種子。
甘、苦、澀,平,有毒,歸肺經(jīng)。
功效: 斂肺化痰定喘,止帶縮尿。
主治:(1)本品性澀而收,能斂肺定喘,且兼有一定化痰之功,為治喘咳痰多所常用。治寒喘由風寒之邪引發(fā)
者,配麻黃辛散,斂肺而不留邪,開肺而不耗氣;如肺腎兩虛之虛喘,配五味子、胡桃肉等以補腎
納氣,斂肺平喘;若外感風寒而內(nèi)有蘊熱而喘者,則配麻黃、黃芩等同用,如定喘湯。若治肺熱燥
咳,喘咳無痰者,宜配天門冬、麥門冬、款冬花以潤肺止咳。
(2)本品收澀而固下焦。治婦女帶下,屬脾腎虧虛,色清質(zhì)稀者最宜,常配山藥、蓮子等健脾益腎之品
而用;若屬濕熱帶下,色黃腥臭者,也可配黃柏、車前子等,以化濕清熱止帶。治小便白濁,可單
用或與萆薢、益智仁等同用,遺精、尿頻、遺尿,常配熟地、山萸肉、覆盆子等,以補腎固澀。
【3、百部】
本品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qū)θ~百部等的塊根。
甘、苦,微寒,入肺經(jīng)。
功效: 潤肺止咳,滅虱殺蟲。
主治:(1)品為治肺癆咳嗽的要藥,且能用于一般咳嗽,尤以久咳為良,用治頓咳,也有很好療效。臨床常配
合紫菀、款冬、黃芩、白芨等同用。
(2)用于蟯蟲病。
(3)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藥,不論新咳、久咳、寒咳、熱咳,都可應用。配荊芥、桔梗、甘草等,可
治新咳;配五味子、訶子等,可治久咳;配干姜、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黃芩、竹茹等,可治熱咳
(4)本品配白前、貝母、沙參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4、紫菀】
本品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莖。
辛、苦,溫,入肺經(jīng)。
功效: 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1)紫菀氣溫而不熱,質(zhì)潤而不燥,故對咳嗽之癥,不論外感或內(nèi)傷,寒嗽或熱咳,皆可配用,為化痰
止咳要藥。治咳嗽氣逆、咯痰不爽,可與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
(2)治肺虛久咳、痰中帶血,常與款冬花、川貝、麥冬、阿膠等品同用。
**** 注:
紫菀辛散苦泄,祛痰作用較強,而止咳的力量較弱。它性溫而不燥烈,不論肺寒、肺熱,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暢者,不論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5、款冬花】
本品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開放的頭狀花序。
辛,溫,入肺經(jīng)。
功效: 潤肺止咳化痰。
主治:(1)款冬花有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時,往往與紫菀同用,可收消痰下氣之效。
(2)因其性溫,故較宜于寒嗽,若作適當配伍,也可用于痰嗽帶血等癥。
**** 比較:
款冬花與紫菀兩藥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臨床應用上常配合同用。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較強,而祛痰作用較弱;紫菀正好與它相反。
【6、馬兜鈴】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果實。
苦、微辛,寒,入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肺止咳,降氣平喘。
主治:(1)馬兜鈴具泄熱降氣之功,為清肺止咳之藥。用于肺熱咳嗽、痰壅氣促等癥,可與枇杷葉、前胡等藥
配伍;
(2)用治肺虛久咳,可與沙參、麥冬、紫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帶血,可與阿膠白芨等藥配伍應用。
(3)本品又能清泄大腸熱邪,故亦可用于腸熱痣血之癥。
【7、天竺子】
本品為小蘗科植物南天竺的成熟果實。
苦、澀、微甘,平,入肺經(jīng)。
功效: 止咳。
主治:(1)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臨床上常與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藥配伍,治療咳嗽、氣喘;
(2)配合天將殼、蠟梅花、生甘草,治療百日咳。
【8、桑白皮】
本品為??浦参锷5母?。
甘,寒,入肺經(jīng)。
功效 :瀉肺平喘,行水消腫。
主治:(1)本品能瀉肺熱而下氣平喘,故適用于肺熱喘咳,如喘咳而兼身熱者,常與地骨皮、黃芩、生甘草等
配合應用。
(2)桑白皮有利尿消腫作用,用治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常與生苡仁、茯苓、澤瀉、車前子等配合
應用。
【9、苦杏仁】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杏、山杏等的種仁。
甘、苦,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止咳化痰,潤腸通便。
主治:(1)杏仁苦泄降氣而止咳,故可用于咳嗽、氣喘等癥,常與麻黃、甘草,或貝母、前胡等配伍應用。
(2)本品質(zhì)潤多油,故又有潤腸通便之功,應用時可與大麻仁、瓜蔞仁等潤腸藥配伍。
【10、枇杷葉】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
苦,平,入肺、胃經(jīng)。
功效: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主治:(1)枇杷葉能清泄肺熱而化痰下氣,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息等癥,可與桑白皮、杏仁、馬兜鈴等同用
(2)本品有清泄苦降之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嘔呃,常與半夏、茅根、竹茹等配伍;至于用治口渴,亦
取它清泄胃熱之功,可與鮮蘆根、麥冬、天花粉等品同用。
(3)本品配以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前胡,可用治痰熱郁肺、喉癢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
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鮮蘆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熱嘔呃。
【11、鐘乳石】
本品為天然碳酸鈣鐘乳狀的巖石。
甘,溫,入肺、腎、胃經(jīng)。
功效: 溫肺助陽,化痰平喘。
主治:(1)本品性味甘溫,入肺能溫肺化飲,可治肺虛勞嗽;
(2)入腎能壯陽納氣,可以治療陽虛冷喘;入胃能益氣通乳,可以治乳汁不下等癥。
【12、矮地茶】
為紫金??浦参锲降啬镜娜辏置辖鹋?。
苦、辛,平,歸肺、肝經(jīng)。
功效: 止咳平喘,清利濕熱,活血化瘀。
主治:(1)本品有顯著的止咳祛痰作用,少兼平喘之功。治肺熱咳喘痰多,可單用,亦可配枇杷葉、銀花、豬
膽汁等藥用;若屬寒痰咳喘,則配麻黃、細辛、干姜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藥同用。
(2)治急、慢性黃疸,常配茵陳、虎杖等藥用;治水腫尿少,配澤瀉、茯苓等;治熱淋,常配車前草、
萹蓄等藥;與白扁豆、山藥、椿白皮還可用治脾虛帶下。
(3)本品有活血化瘀,通經(jīng)止痛作用,治上述諸證可分別配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濕通絡,及祛瘀療傷藥同用
【13、鼠曲草】
本品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
甘,平,入肺經(jīng)。
功效: 化痰止咳。
主治:(1)鼠曲草有化痰止咳之功,不論寒嗽或熱咳,皆可應用。如咳嗽痰多無其他兼癥者,可單用本品一味
煎服,能使痰液分泌減少而奏止咳之功。
(2)用治肺寒咳嗽,可與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等配伍;用治肺熱喘咳,可與前胡、瓜蔞、竹茹、葶藶
子、桑白皮等同用。
(3)可用治高血壓癥,有降壓作用。
【14、洋金花】
本品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的花冠。
辛,溫,有毒。
功效: 定喘,止痛。
主治:(1)洋金花平定氣喘作用比較顯著。治療哮喘,有定喘作用,用于煎湯內(nèi)服,必須掌握用量,因其有
毒,故一般很少作為湯劑。
(2)本品只適宜老年或中年人哮喘無痰的病癥;兒童忌用。
(3)洋金花有麻醉作用,因此止痛的功效較為顯著,治療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