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百脈匯集于掌,適宜于6歲以下小兒的推拿法有多個版本,而以《火柴棒醫(yī)生手記》的最為簡單、實用。今將周先生的小兒推拿法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從《火柴棒醫(yī)生手記》中單獨抽出,并參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補充,供人們試用。 小兒推拿手法 1.清、補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節(jié)螺紋面)。 操作:順時針旋推為補,名“補脾土”,中醫(yī)功效等于吃人參、白術(shù);從螺紋面根部推向指尖(即離心方向——編者注)的直推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補,而少用清。
2.清、推大腸 部位:食指外緣(即食指橈側(cè)——編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從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腸”,為補,止瀉;從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腸”,治便秘。 3.揉板門 部位: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門”。揉法為補,自掌根推向指根(即離心方向——編者注)為“清”,作用同清推大腸。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補,補之恐動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補,補后恐動心火。清肝木與清心火有清火、降熱功能。 6.清、補肺金 部分:無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為清,名“清肺金”;旋推為補,名“補肺金”?!胺谓稹睂崯岚Y用清法,虛癥用補法。 7.補腎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腎水與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為補,名“補腎水”。 注意:“水”宜補不宜清,補腎水相當(dāng)?shù)觖}水與葡萄糖,也有健體與降熱作用。 8.揉外勞宮 部位:第三掌骨背側(cè),腕橫紋至掌骨小頭連線之中點。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勞宮”。有清熱、鎮(zhèn)靜、止痛作用。
9.推上三關(guān) 部位:小臂前側(cè),自腕橫紋至肘部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兩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關(guān)”或“推三關(guān)”,有發(fā)汗降熱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內(nèi)側(cè),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側(cè)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熱重要手法,還有寧心與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側(cè),自腕橫紋至肘部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兩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當(dāng)于中藥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熱,不可輕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縫從上向下推如彎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頭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對久咳急氣患兒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