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派”巨擘——吳昌碩
序
“海派”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從張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學生任頤又并稱“海上三任”,以任頤為高峰。晚期“海派”則以吳昌碩為巨擘。318編輯在前一篇《“海派”大家——任伯年》中詳細地為大家介紹了“海派”及“海派”大家任伯年的繪畫風格;今天則為大家講解“后海派”中最為杰出的藝術家——吳昌碩。 吳昌碩生平
吳昌碩(1844—1927年),名俊、俊卿,字昌碩,亦署倉碩、蒼石,別號缶廬、老缶、苦鐵等,浙江安吉人。他出生在一個讀書人家,自幼好學不輟,十多歲即嗜好刻印,并在他父親指導下進入門徑。17歲始,在經(jīng)歷了五年的流亡生活后回到家鄉(xiāng)和老父相依為命,躬耕度日,22歲曾應試中了秀才,之后未再赴試。29歲到杭州、蘇州、上海等地尋師訪友,并在上海定居。1897年吳昌碩在53歲時曾被推舉為江蘇安東(今漣水)縣令,到任只有一個月便辭去,因此鈐印自稱“一月安東令”。以后曾任浙江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和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副會長、會長。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為“清末海派四杰”,是中國近代杰出的藝術家,是當時公認的上海畫壇、印壇領袖,名滿天下。民國十六年十一月(1927年11月6日),吳昌碩突患中風,病逝滬寓,享年84歲。1933年11月,遷葬于浙江余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cè)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門石柱上刻有沈淇泉所撰聯(lián)語:“其人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兩京碑碣。此地傍玉潛故宅,環(huán)抱有幾重山色,十里梅花。”鄣吳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吳昌碩紀念室。1984年,在遞鋪鎮(zhèn)建吳昌碩紀念館,1987年,修復其在鄣吳村的故居。
詩書畫印一體的創(chuàng)作風格
吳昌碩一生在詩、書、畫、印各方面的造詣都很深,他的藝術道路與眾不同,從制印開始,又學習書法辭章,最后取得繪畫成就,所以他說:“我生平得力之處在于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彼?0多歲開始學畫,求教于任頤,40多歲以后方將畫示人。擅長花卉畫,初受任頤指點,后參趙之謙畫法,又繼承徐渭、朱耷、揚州八怪傳統(tǒng),并將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用筆渾厚蒼勁,力透紙背,又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gòu)圖喜取“之”字或“女”字格局,虛實相生,主體突出;色彩常用濃麗之色,對比強烈,鮮艷奪目,畫上常配以真趣盎然的詩文、灑脫雄渾的書法和渾樸古拙的印章,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極富文人畫意韻。存世作品甚多,從《歲朝清供圖》軸、《菊石雁來紅圖》軸中可了解其成熟畫風之一斑。吳昌碩尤擅長大寫意花卉,取材梅、蘭、竹、菊、松樹、荷花、水仙、牡丹、紫藤和其它雜卉、瓜果等,有時也作山水,摹寫佛像和人物。他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diào)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fā)憤世嫉俗的心情。又喜作蘭花,為突出蘭花潔凈孤高的性格,作畫時喜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用篆書筆法畫成,顯得剛勁有力。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以寄托感情。菊花也是他經(jīng)常入畫的題材。他畫菊花或伴以巖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黃色,亦或作墨菊和紅菊。墨菊以焦墨畫出,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晚年較多畫牡丹,花開爛漫,以鮮艷的胭脂紅設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顯得生氣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經(jīng)常入畫的題材。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如《三千年結(jié)實》),極富生活氣息。作品色墨并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真趣盎然的詩文和灑脫不凡的書法,并加蓋上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于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
吳昌碩·《菊石雁來紅圖》
吳昌碩·《三千年結(jié)實圖》 1918年
他畫藤本植物,如紫藤、葡萄、葫蘆等,更能顯示他“試演草作畫”的主張。在他的作品中,巨石、題跋、印章與所作花卉顧盼輝映,畫面有機和諧。其用墨濃淡干濕,各得其宜,表現(xiàn)出物體的內(nèi)在氣質(zhì)和生命力,并傳達出超乎形似的神韻,給人以出神入化的藝術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大膽使用強烈、鮮艷的重色如西洋紅,在強烈對比中生意盎然、渾厚古拙而不乏書卷氣,發(fā)展了青藤、雪個、石濤、揚州八怪以來的大寫意繪畫傳統(tǒng),形成了個人獨具的新風格。
鼓勵青年 完成心愿
|
|
來自: 老劉tdrhg > 《三十四、畫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