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老子的第一個貢獻“道生萬物” 我現(xiàn)在來講第一方面。 我們?nèi)松钤诘厍蛏?,地球在太陽系里,太陽系在銀河系里,銀河系之外還有無數(shù)個銀河系。所以人在世界上說起來是非??蓱z,非常渺小。你想先看看,全世界所有七十億人口,你不過是七十億當中的一個,這個七十多億人所在的地球,不過是太陽系當中一個微粒,而太陽系又不過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微粒,銀河系又不過宇宙當中的一個微粒,所以我們?nèi)耸俏⒘.斨械奈⒘#⑽⒘.斨械奈⑽⒘?,微微微粒當中的微微微微粒。所以人千萬不要自大。你是非常非常的渺小的。你在這個世界上不過度過幾十年,了不起一百年,或者一百多一點。而且你還要知道,除了人以外,這個地球當中,還有那么多的生物,還有那么多的無生物,山啊水啊,但是人也不可以自卑,不可以看低自己,因為在這所有的萬物之中,唯有人有靈性,唯有人有理性,唯有人會去思考,這個宇宙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所見的萬事萬物是怎么一回事兒,我在這個宇宙上處于什么位置,我是從哪里來的,我又往哪里去,我應該怎么去度過我這幾十年,生命的意義在哪里?只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如果完全不能解答,人就沒有辦法活下去。所以我們看到我們有些人會自殺。但是自殺的人,你去觀察一下,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沒飯吃,沒衣服穿自殺,沒有。討飯的人一般不自殺,流浪漢一般不自殺。自殺都是因為,生命找不到意義,不知道怎么安頓自己,這才會自殺,所以狗也不自殺,貓也不自殺,鳥也不自殺。因為他沒有這樣的靈性沒有這個理性,他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不知到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至少我有過,我很小的時候,幾歲吧,躺在草地上,就會在想,這怎么回事啊,這世界到底有多大呀,我怎么會在這里呢,我這算是個什么呢,我從哪來的呢,我是誰?用英文講就是:who am I?我是誰?如果沒有人給我們提出一個解釋這些問題的框架,我們就始終是糊里糊涂的,一輩子都是糊里糊涂的。糊里糊涂的這樣活下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跟一個畜生差不多的,跟一個雞跟一個狗,跟一個貓差不多,吃吃喝喝睡睡。所以人需要給自己尋找一個意義,需要明白自己在宇宙當中處于何等地位。這就需要對萬事萬物作一個解答。后來就出現(xiàn)了一些偉人。在中國像孔子這樣人,像老子這樣的人,在希臘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柏拉圖這樣的人,亞里斯多德這樣的人,在猶太教里面像先知這樣的人,乃至于后來出現(xiàn)的耶穌這樣的人,伊斯蘭教里面默罕默德這樣的人,這些大智大慧的思想家,因為他們天資卓絕,或者他們是天降圣人,他們?yōu)槲覀兲岢隽艘粋€理解宇宙的框架。比方說,基督教,基督教認為這個世界有一個創(chuàng)造者,這個創(chuàng)造者就是god。這個god創(chuàng)造一切。你們讀圣經(jīng),第一天,god說要有光,就有光,god說要有水,就有水,然后一直到第六天把人創(chuàng)造出來,第七天他就休息了,所以禮拜天我們就休息。于是這個世界就這么一個世界出來了。然后根據(jù)god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我們就當然要按照god的意志和他規(guī)定的原則來生活,這個世界就變得井井有條了。這是基督教的解釋。那中國人就有中國人的解釋。在戰(zhàn)國以前,中國有些原始的信仰。比方說信仰祖先,祖先崇拜,如果我們的祖先死了以后,就會變成某種神靈,住在天上,那這種神靈當中,有一個最大的就叫帝,或者叫上帝。我們后來翻譯剛才說god,我們翻譯成上帝,其實是中文當中原來就有上帝這個詞,我們拿他來翻譯英文的god。這個帝和上帝的概念,在周朝以前就有。但是始終不完美?;旧咸幱谝环N原始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祖宗崇拜,我們現(xiàn)在去看,文化發(fā)展比較低的民族,大概都處于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祖先崇拜,或者祖靈崇拜。我在臺灣看到臺灣的高山族,少數(shù)民族原住民,大部分就是這種祖靈崇拜。他們對于宇宙的解釋,比較的缺乏系統(tǒng)。比較系統(tǒng)的解釋,是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由老子孔子提出的。但是孔子,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學說是比較偏重現(xiàn)實,比較的偏重于社會。所以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歷來都被奉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因為他對管理社會,建設社會具有作用,他是比較現(xiàn)實。我們每個人面對的首先是現(xiàn)實社會,儒家恰恰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孔子不大愿意談太抽象的東西。論語里面記載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還有圣人不議論六合之外的事情,六合之外存而不論。什么叫六合?東西南北上下,這個叫六合,像一個盒子一樣的六面,合就是合作的合。六合之外的事情存而不論,什么叫存而不論,就是他不去討論它,不去議論它,但是他也不否定它。存就是讓它在那里,不討論它。所以孔子有個弟子叫子貢,后來孔子去世以后他就感嘆,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他說我們這些當學生的是沒有聽到。這個話很值得琢磨啊。夫子之言性與天道,說夫子是講性講天道,不是不講,但是我們這些當學生的,不可得而聞也,我們沒有機會聽到。這不是說孔子不講天道不講性,而是說我們沒有機會聽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這些學生太笨,老師覺得我們聽不懂,所以就沒講。所以我們看到儒家的一個基本態(tài)度,或者說孔子常常提出來跟學生討論的,他教化人民的,是比較現(xiàn)實的東西,不大講抽象的東西。這樣一來在儒家就形成了某種確失,這個確失就是對整個宇宙沒有提出一個完成的框架。孔子也許他是有他的一套想法,但是他沒有說,沒有說那就是遺憾了,因為我們就找不到啊,論語沒有記載。老子就說了。老子就提供了一個很完整的框架。老子的框架是什么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這個話,簡單的說就是道生萬物。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無論是人也好,動物也好,植物也好,山水也好,連天地都在內(nèi),都是從道生出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樣出來的。我們這里凡是讀過道德經(jīng)的人都知道,最開頭的一段,一般人都能背,比較拗口,但是很與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是道德經(jīng)五千言的第一段,我們很多人應該都可以背。但是要講清楚就不容易。這段話什么意思呢,我拿白話講一講。他說凡是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我要說的那個常道,不是那個根本的道,凡是可以叫出來的名就不是我說的那個常名,不是那個根本的名。這個天地還沒有出現(xiàn)的那個時刻那個狀態(tài),我把它叫做無,無中生有,無。這個世界上的萬物馬上要出來的那個狀態(tài),那個根子,我把他叫做有。所以我們常常要從無的那個角度去觀察宇宙中無限的奧秘,也要常從有的那個狀態(tài)去觀察天地萬物的奧秘。這樣我們向內(nèi)向外,向宏觀向微觀,都窮盡他的微妙。所以有和無這兩個狀態(tài),其實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就是從道出來的,都是很玄妙的東西,我們能夠在這個當中領會到無窮的宇宙的奧秘,我們就會知道所有的奧秘全部是從這個門里出來的,這個門就是道。這個就為我們理解這個宇宙,建立了一個框架。原來我們所看到的萬事萬物,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也并不是就這個樣子的,不,他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他是從一個東西化出來的。這個東西是什么呢?這個東西就是道。其實說道都不對,只要我們能夠說出來,就不對了。那是一個不能說的東西,一說就不對,一說道,這就不對了,一說名,這就不對了。他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把握,是我們?nèi)说睦硇詻]有辦法把握的一個極其神妙的東西,是我們的語言不能形容的一個東西。在佛教里面也有這樣的概念,佛曰,不可說,不可說。迦葉拈花微笑,因為說不出來的,一說出來就走了樣。人類的語言是非常有限的,人類的思想也是有限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不要以為自己無限。我看了一下人其實是非常渺小的,人有靈性這是非常了不起非常偉大,但是我們也不能把這個靈性和理性過分的夸大,因為你畢竟只是宇宙當中的一個微粒,微利微微粒。因此你的理性和思維都有限制,人的語言更有限制,所以那個無窮不可思議的那個東西是不能說的,是不能形容的,甚至你是不能思考的。但是我又不能不說,怎么辦呢,我就只好用道來代替那個東西。你曉得啊,我講道就是講那個,你不要執(zhí)迷于道這個字啊,我講道就是講那個東西,講那個不可說的東西,講那個極其神妙的東西。但是我不能不說,我不能不跟你們講,那我只好拿個道來說,姑且用這個做名字。其實不用這個做名字用別的做名字也可以,所以老子在另外一個地方講,也可以叫大,也可以叫什么別的。叫道是因為道這個東西比較普遍,在老子講之前其實道已經(jīng)有了,儒家也講道,道就是道路嘛,最原始就是道路,我們做任何事情,走任何地方都要通過一條道路嘛。這個比較好理解一點,我姑且借這個東西,其實是,這個不可思議的,這個無比神妙的,這個我們的語言不可以形容的,我們的理性也不可以把握的這個極其微妙的東西,我姑且拿一個道來代替,就好像拿個X來代替一樣,我們學數(shù)學。這個東西是化生萬物的東西,一切的東西都從那里來,一切的奧妙都從那里來。所以老子在另外一個地方他又講,他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生于道。后面這句話是我講的。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那無是生于道。于是這樣一來我們看到,這個框架就起來了。這個宇宙是怎么來的呢?是有一個及其了不得的東西在后面,這是他的所有的來源。然后他慢慢慢慢發(fā)展到天地之前的,快要誕生的那個階段,我們把它叫無,然后萬物快要產(chǎn)生那個階段,我們把它叫有,然后從有生出萬物。就這樣一個架構(gòu)。后來到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了不得的思想家,哲學家,是一個天才,真是一個天才,此人才活了23歲,還不知道滿了沒有滿,叫王弼。王弼后來把老子這套思想又簡化了一下,怎么簡化呢,因為他覺得道-無-有-萬物這四個層次他覺得還復雜了一點,干脆就把他合并成兩個層次,把道和無合并成一個層次,都叫無,無也就是道,道也就是無,然后把有跟萬物合并,就叫有,萬物就是有,這個是有,這個是有,這個是有,我也是有,中國也是有,共產(chǎn)黨也是有,這個政府的運作也是有,各種學術(shù)也是有,全都是有。就是你看得見的,你聽得到的,你知道的一切全是有。這個有從哪里來,從那個道來,從那個無來,那個是你看不到聽不見,甚至你想都沒有辦法去想的東西。所以到王弼手上就把這個老子的這個框架簡化成,從四層簡化成兩層。于是我們就有個成語,叫作什么,叫作無中生有。我們今天講無中生有,大家就覺得,這個人造謠,這個人無事生非,這個叫無中生有,我告訴你啊,無中生有這四個字本來是一個非常嚴肅、非常了不起的哲學命題。我們現(xiàn)在這種用法只是世俗的用法。就是無中生有,搞清楚沒有?就是無中生有。萬物都從道來,道是看不見的,你想都想得到的,不是無中生有是什么呢? 你看啊,老子這個思想非常了不起,本來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一個雜亂無章的世界,我們也不知道自己處于什么位置,現(xiàn)在我們懂得了,它其實是一個井井有條的世界,它是有一個發(fā)生的次序,從道而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或者說有從無而來。因此在萬事萬物的背后有一個非常了不得的東西在那里,我們只是這個東西化生出來的萬物當中的一粒微塵,這就是我們在宇宙當中的位置。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對那個非常偉大的非常神秘的東西的敬畏!我們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只看到一個有形的世界,以為這就是一切。這不是一切,這是極粗糙,極表面,極小的部分。所以沒有信仰的人常常沒有敬畏。不管這個信仰是什么,在道家這里這個信仰就是道,當然后來變成道教之后,那就有天尊了。但是在道家的思想當中這個值得我們極其敬畏的東西就是道。所以人做什么都要合乎這個道才行。所以后來中國就有許多成語出來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類。為什么?就在這里。 我們最近這幾十年來,中國人的文化當中充滿了太多現(xiàn)實功利主義,太多的人無所敬畏,不像西方那樣的敬畏god,也不像佛教當中那樣敬畏釋迦牟尼,敬畏如來,也不像中國傳統(tǒng)儒家那樣敬畏孔孟,又不像道家這樣敬畏那個道。有人就是所謂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這個就變成了什么都敢做,把自己這個微??吹暮芰瞬坏茫瑸榱诉@么一點小小的微利什么壞事都敢干,殺人放火都敢干,所以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才會淪落到這個樣子。 在這一點上,道家對于儒家來講,從某個角度來講,道家比儒家還高明一些,他對宇宙提了一個框架。儒家因為孔子不講那個我們看不到,但是我們在周易當中我們看到類似的話,跟這差不多的,叫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其心,等等,這個跟一生二二生三差不多。所以有些學者認為周易其實是道家的典籍。比方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叫陳鼓應,在座的如果對道家文化有興趣應該知道這個學者,本來是臺灣的,現(xiàn)在在北大哲學系。他就提出一個道家主干說,他說中國哲學思想的主干是道家,不是儒家,因為道家提出這個宇宙框架其實比儒家更早,后來一直到宋明理學朱熹王陽明那里,才吸收了道家這個思想,又結(jié)合周易的思想,最后就有這個隨無極而太極,以至于化生萬物這么一個框架,這樣子儒道兩家在對宇宙的解釋上就比較接近一致了。所以宋明理學其實不是純粹的儒家,他是吸收了道家之后的儒家,而且還吸收了一部分佛教思想。這是我今天講的第一個問題,道家對中國文化,也是對世界文化,第一個最偉大的貢獻,就在于對宇宙的架構(gòu)提出了一個理解的框架,使得我們能夠明白自己在宇宙當中的位置。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剛才講的,人總是要問這個問題,我一開頭就講,人他就是關(guān)心這個問題,人的靈性和理性讓我們?nèi)プ匪萑嗽谟钪娈斨械奈恢檬鞘裁?,人活著有什么意義,所以人找不到意義會自殺。我曾經(jīng)有個比方,人就好像一個蜘蛛,你看那個蜘蛛,蜘蛛不能像鳥一樣在天空里飛,也不像蟲一樣在地上爬,他是在空中,但是他必須有個網(wǎng),把自己掛在那個網(wǎng)上。人就像個蜘蛛。我剛才講的這種解釋宇宙的框架就像一個網(wǎng),就給人一個意義,給人一個架子,編織成為一個網(wǎng),然后把自己掛在上面,雖然這個網(wǎng)是人自己編造的。但是是需要的,沒有是不行的。關(guān)于第一個問題我就講到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