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伊斯蘭包圍的科普特 開羅是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的總部所在地,在地理位置上也處于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位置,是名副其實的中東之心,來之前和身處其中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貼上相應(yīng)的標簽。每天幾次的響徹天際此起彼伏的誦經(jīng)祈禱聲,在旅途中更是慢慢成為耳邊的習慣。總覺得中東應(yīng)該屬于阿拉伯,應(yīng)該屬于伊斯蘭——但偏有以色列猶太人在約旦河西岸的虎視眈眈,以色列像是一塊在阿拉伯中的異教飛地。而在開羅古城中,在四周宣禮塔的包圍中,竟然還有一塊與伊斯蘭世界和睦相處的屬于基督教的區(qū)域——科普特區(qū)。 說起來,“科普特”是個復(fù)雜的詞語,在伊斯蘭教成為主流的初期,“科普特人”就是指的埃及人。而后不斷移入埃及的阿拉伯人、突厥人、庫爾德人逐漸染指這片土地,定居,通婚,越來越多的人皈依伊斯蘭教,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埃及?,F(xiàn)在,埃及有著百分之十的基督教人口,他們相信自己便是埃及法老的后代,是真正的埃及原住民,而有的人卻認為科普特人不過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而已……從人種,從民族,科普特已經(jīng)融化在現(xiàn)代埃及的洪流中;從信仰,從心理特質(zhì),這里確實是一塊特別的地方。 穿過一道鐵門便到達了科普特區(qū),很自然地去到了一片墓地,倒也安靜祥和??破仗夭┪镳^正在修葺,不能進入,旁邊的懸掛教堂很值得一去,有精美的馬賽克,好似優(yōu)美的東正教建筑??破仗亻_羅區(qū)域不到一平方公里,是埃及基督教團體的核心地帶,作為游客的感官而言,也是開羅難得清凈之地,穿著長袍的科普特人,混在開羅的大街小巷,說著阿拉伯語,可能沒人會察覺,唯獨他們胸前的十字架或口中古老的科普特語才能證明信仰。只是現(xiàn)代的科普特人,只在彌撒中會用到科普特語了。 聽慣了縈繞在開羅上空的高亢的穆斯林的禱告,教堂里傳來的孩子們的基督歌曲,多了幾分親切的感覺。懸掛教堂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修建在護城河上方,只不過現(xiàn)在護城河已經(jīng)被埋沒,只留下一處可以向下張望的洞口,不見了河水的影子。教堂、清真寺這樣的地方,總能營造獨立的氛圍,不受外界的干擾,自成體系。 打個小盹,昏昏沉沉,竟會不知道自己在哪在何時。 從懸掛教堂出來,以為已經(jīng)領(lǐng)略了科普特開羅的精髓,其實不然。隱藏的小門在南邊,進門下臺階,穿過一段地道,像是進入另一個世界。據(jù)說這里很像耶路撒冷,曲折的小巷,錯落石砌建筑,圣歌繚繞的氛圍。轉(zhuǎn)過一道彎,或者到達下個街角,就常常是十字架照耀的教堂?;浇膛c猶太教都能在這里找到影子,圣巴巴拉教堂、本埃茲拉猶太教堂是這里著名的建筑。 如果說尺度,科普特老城區(qū)自然小得可憐,說它是彈丸之地毫不為過。讓我們感嘆的是,在民族遷徙和歷史更迭的潮流中,其中與古埃及最相關(guān)的一支留存至今,與伊斯蘭教和諧共榮。 很難在開羅找到這樣的一處清靜的地方,沒有嘈雜的人群,沒有骯臟的街道,沒有機動車嗆出的尾氣。這不是刻意的隔離和營造,從那些舊舊的但看得出來是經(jīng)常被打理的門窗雕刻,精美的飾物便可知道,這里歷來就這樣,歷來似乎就不屬于這墻外的伊斯蘭世界。 走出科普特區(qū),我才覺得“回到”了開羅,它“別來無恙”…… 伊本圖倫和蘇丹哈桑 因為伊本圖倫清真寺是我們在開羅造訪的清真寺中最喜歡的一座,因此去了兩次。這里沒有許多景點古跡那般絮絮叨叨的解說歷史,導(dǎo)覽與展品,甚至沒有門票,你所能做的,就是恭敬地脫了鞋,在柱廊下在穹頂下穿梭,在一角依靠著靜靜欣賞上千年的建筑瑰寶,感受神奇的場所精神。它沒有一點多余的裝飾,沒有一點矯揉造作,真誠地詮釋一種叫“氛圍”的玄之又玄的東西。你會相信冥冥之中某種空間力量的存在。 世界著名的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在設(shè)計伊斯蘭博物館的時候,滿世界地“找靈感”。他無非想要找到真正的伊斯蘭風格,以給自己的設(shè)計形式上的啟示。阿拉伯世界以至北非南歐都收到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清真寺的形態(tài)各異。西班牙有華麗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沙特有圣潔的麥加大清真寺,伊斯坦布爾有夢幻的藍色清真寺。無論這些清真寺的名氣多大,形制多么紛繁華麗,貝聿銘都未覺得是“真正的伊斯蘭”。直到他來到開羅,在混亂曲折的老城區(qū)看到這里的清真寺,看到伊本圖倫。 這里謝謝貝聿銘,教會我探索“建筑的源頭”,無關(guān)裝飾,無關(guān)名氣,至關(guān)于空間、光線和歷史。 與伊本圖倫清真寺的古樸真誠不同,與之僅一公里之隔的蘇丹哈桑清真寺就顯得高大華麗,雕刻紛繁復(fù)雜,有人認為這是中東最美的清真寺。標志性的兩座宣禮塔高度達到80米,相當于現(xiàn)代的高層建筑了,這在當時是相當不可思議的,只可惜當時沒能攀上塔頂,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內(nèi)的開羅全景。開羅的清真寺大多呈回字形,中間是巨大的庭院,而蘇丹哈桑不同,已經(jīng)是繁復(fù)穹頂下的高大空間了,作為人,能感受到這樣的巨形尺度,那是深深的震撼。 從高大的入口進入,而后是巨大的廳,左拐后曲曲折折光影變化,進入一個小內(nèi)院,這是講堂,人在建筑中行走,空間時高時低,光線時明時暗,最后只想在巨大的伊斯蘭尖拱下靜坐發(fā)呆,直到沉沉睡去,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時。 同伴說:”喂,你畫了那么多圖,上了那么多西方建筑史課程,是不是都不及來這里一次?“我說:“我回來兩次?!庇谑牵陔x開開羅的最后一天,我們又來到了這里。 我們并沒有去著名的薩拉丁城堡,那是土耳其式帶有拜占庭風格的華麗建筑,遠遠望去也優(yōu)美壯麗,但因為團隊游客眾多,加上自己也將要去土耳其,所以就更愿意呆在那些中世紀的樸素的,土黃的,安靜的,屬于自己的清真寺中。 科普特人長著和阿拉伯人一樣的相貌 懸掛教堂中 教堂中玩耍的小孩兒 科普特區(qū)比開羅其他區(qū)域顯得更加安靜祥和 據(jù)說科普特開羅和耶路撒冷有種相似的氛圍 伊本圖倫清真寺,有著更為簡單明了的形制 伊本圖倫清真寺的拱門 查看原文 ? 版權(quán)屬于作者 商業(yè)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