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謂容平①,天氣以急,地氣以明②,早臥早起,與雞俱興③,使志安寧,以緩秋刑㈠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⑤,無外其志,使肺氣清㈡⑥,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⑦。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㈢⑧。
㈠刑:《太素》作“形”。 ㈡清:《太素》作“精”。 ㈢奉藏者少:《太素》作“則奉養(yǎng)者少”。
①【王冰】萬物夏長,華實已成,容狀至秋,平而定也。 【楊上善】夏氣盛長。至秋也,不盛不長,以結其實,故曰容平也。 【張介賓】陰升陽降,大火西行,秋容平定,故曰容平。 ②【王冰】天氣以急,風聲切也。地氣以明,物色變也。 【楊上善】天氣急者,風清氣涼也。地氣明者,山川景凈也。 【張介賓】風氣勁疾曰急。物色清肅曰明。 ③【王冰】懼中寒露,故早臥,欲使安寧,故早起。 【楊上善】秋之三月,主肺藏,手太陰用事,陽消陰息。故養(yǎng)陰者與雞俱臥,順陰息也;與雞俱起,順陽消也。 【張介賓】蚤臥以避初寒,蚤起以從新爽。 ④【王冰】志氣躁則不慎其動,不慎其動,則助秋刑急,順殺伐生,故使志安寧緩秋刑也。 【楊上善】春之緩者,緩于緊急,秋之緩者,緩于滋盛,故寧志以緩形。 【張介賓】陽和日退,陰寒日生,故欲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 ⑤【王冰】神蕩則欲熾,欲熾則傷和氣,和氣既傷則秋氣不平調也,故收斂神氣使秋氣平也。 【楊上善】夏日之時,神氣洪散,故收斂順秋之氣,使之和平也。 ⑥【王冰】亦順秋氣之收斂也。 【張介賓】皆所以順秋氣,欲使肺金清靜也。 ⑦【王冰】立秋之節(jié),初五日涼風至,次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蟬鳴。次處暑氣,初五日鷹乃祭鳥,次五日天地始肅,后五日禾乃登。次仲秋白露之節(jié),初五日盲風至,鴻雁來,次五日玄鳥歸,后五日群鳥養(yǎng)羞。次秋分氣,初五日雷乃收聲,次五日蟄蟲坯戶,景天華,后五日水始涸。次季秋寒露之節(jié),初五日鴻雁來賓,次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后五日菊有黃華。次霜降氣,初五日豺乃祭獸,次五日草木黃落,后五日蟄蟲咸俯。凡此六氣一十八候,皆秋氣正收斂之令,故養(yǎng)生者必謹奉天時也。新校正云:詳“景天華”三字,今《月令》無。 【楊上善】攝志存陰,使肺氣之無雜,此應秋氣,養(yǎng)陰之道也。 【張介賓】凡此應秋氣者,正所以養(yǎng)收氣也。 ⑧【王冰】逆,謂反行夏令也。肺象金,王于秋,故行夏令則氣傷。冬水王而金廢,故病發(fā)于冬。飧泄者,食不化而泄出也。逆秋傷肺,故少氣以奉于冬藏之令也。 【楊上善】晚臥晚起,志不寧者,秋時以逆太陰氣,秋即傷肺,至冬飧洩,奉冬養(yǎng)之道少也。 【張介賓】肺屬金,王于秋。秋失所養(yǎng),故傷肺,肺傷則腎水失其所生,故當冬令而為腎虛飧泄。飧泄者,水谷不分而為寒泄也。秋收既逆,承收氣而冬藏者少矣。飧音孫。 【郭靄春注釋】 〔1〕秋三月 指農歷的七、八、九月。按節(jié)氣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容平 指草木形態(tài)到秋天已達成熟階段。 〔3〕興 起。 〔4〕飧(sūn孫)泄 完谷不化的泄瀉。 【郭靄春白話解】 秋季三個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節(jié)。天氣勁急,地氣清明。在這個季節(jié),人們應當早臥早起,和雞活動時間相仿,使意志保持安定,從而舒緩形體。但是,怎樣使意志保持安定呢?主要是精神內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肅殺之氣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馳,使肺氣得到勻整。這就是適應秋天收養(yǎng)的道理。如果違背了這個方法,會損傷肺氣。到了冬天就要生飧泄病,這是因為秋天收養(yǎng)的基礎差,供給冬天潛藏之氣的能力也就差了。
【版權聲明:本文拼音圖片源自大字拼音版《中醫(yī)啟蒙》,古文注解部分摘自王玉興主編《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三家注》(將于2013年9月出版),白話解部分摘自郭靄春編著《黃帝內經(jīng)素問白話解》,以上內容均由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編輯授權“中醫(yī)書友會”發(fā)布。轉發(fā)請保留出處?!?/p>
中醫(y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與您一起品讀中醫(yī)之美。 |
|
來自: 樂乎齋119 > 《讀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