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志先生論“死在太陰?”導讀:本文摘錄自《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以后我們將陸續(xù)推送相關(guān)內(nèi)容,并且這些內(nèi)容將歸類在本微信平臺的傷寒學板塊內(nèi),方便眾師友學習交流。 如果認為“太陽、少陰是表,少陽、厥陰是半表半里,太陰、陽明是里”,那么就有了“死在太陰”的說法。 因為里虛證就是太陰,所以有人說人的生命終結(jié)在太陰。 可是大家要知道,《傷寒論》的太陰病篇,沒有一個字說到死。而實際上《傷寒論》講的死證,主要集中在少陰篇和厥陰篇。我把太陰篇第一條到最后一條念給大家聽,沒有一條涉及到“死”字。 第一條:“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這是太陰之為病脈證提綱。脈證提綱在后面有一個補充:“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脈證提綱是對太陰病發(fā)病基本情況的概括。 第二條“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講的是太陰中風,六經(jīng)都講中風。 第三條是太陰病欲解時,六經(jīng)病都是這么講的。 第四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講了太陰病的桂枝湯。因為太陰病脈浮無力,氣虛的人脈浮,后面我們講太陰病的時候會詳細講。太陰病脈是浮的,可以用桂枝湯發(fā)汗。 第五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與“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這兩句都是補充太陰病脈證提綱的。然后又說了一條什么呢?“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如果說腹?jié)M時痛,里頭有大便的,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通便。如果說“大實痛者”,再加大黃。 最后說:“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shè)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也就是說如果病人胃氣弱的話,你要用大黃、芍藥通便,量要少。 太陰篇就講了一個太陰病脈證提綱,兩條補充,再就是太陰中風,太陰病欲解時,這都是寫六經(jīng)病的統(tǒng)一套路。 最后說太陰病用什么處方?用桂枝湯。然后給你說了如果肚子疼有大便的,要用芍藥通便;如果大便硬一些,加大黃;如果這個人胃氣弱的時候,用芍藥、大黃的量要少。太陰病篇總共就講了這些內(nèi)容。哪條跟死亡有關(guān)系? 死亡,從西醫(yī)看有兩個原因:心衰和休克。 心跳沒了、血壓沒了這個人就會死。心衰屬少陰病的多,休克屬厥陰病的多,休克的典型癥狀就是厥陰病的癥狀。我們臨床見到哪個病人是吃不下去飯餓死的?是腹瀉給拉死的?而且太陰病腹瀉還不是那么厲害,太陰病篇幾次大便就病人能拉死了嗎?別人吃三兩飯他吃一兩飯,他就餓死了?而且太陰篇“脈浮緩”,“手足自溫”,他怎么會死呢?“脈浮緩”,休克的時候、心衰的時候,脈怎么會是浮緩的脈呢?至少是一個脈細欲絕、脈微欲絕啊,少陰、厥陰病里面講了。 那有人說了《傷寒論》講過“除中”???可是別忘了,“除中”是在厥陰病篇?!俺小钡臋C理是厥陰病的病人到了命終,人死之前大量的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和兒茶酚氨的分泌,與疾病做最后的抗爭,這時候病情突然緩解,然后想進食,老百姓叫“回光返照”。如果進一步治療他的病情緩解,他就活過來了;如果皮質(zhì)激素短暫分泌,機能不能恢復他就死掉了。這就是中醫(yī)講的“除中”,發(fā)生在病情極危重的時候。沒有人一天吃三兩飯,有一天他吃一兩飯,突然“除中”就死掉了。一個人一天拉一次大便,有一天拉三次大便就突然“除中”死掉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見到的都是非常危重的病人,最后皮質(zhì)激素分泌增多而“除中”,這個西醫(yī)可以說得很清楚,怎么會是太陰病呢? |
|
來自: 山東中醫(yī)竹林 > 《佛天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