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現(xiàn)代文小閱讀指導1:做題方法篇 一. 在文章中,詞語是承載信息的最基本的語言單位。準確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則是準確理解文章的基礎,這既是理解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又是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從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來看,這里所說的重要詞語,是指關鍵性的名詞概念、指代性詞語和關聯(lián)性詞語等幾種類型的詞語。對它們的把握,總的原則是:“循章斟酌,依句斷詞”,即根據(jù)詞語所在的語言環(huán)境來作出合乎事例的推斷,以準確的理解該詞語的應有含義 —— 要知道,高考考查考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往往是指詞語在實際運用中的具體意義,而不會是從詞典上背下來的一半意義。 1. 科技文中常常出現(xiàn)許多術語、概念,它們大多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出現(xiàn),準確理解它們中間帶有關鍵性質的詞語,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的文段甚至整篇文章的重要的鑰匙。高考考查這類詞語,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們在某專業(yè)領域中的規(guī)范性定義,而是要求考生從語文角度能夠結合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對它作出具體而專業(yè)的理解,以體現(xiàn)個人的語文能力。(練習 2004 年高考全國卷一) 2. 所謂指代性詞語,是指文章中的代詞或具有代詞作用的詞語。現(xiàn)代文閱讀非常強調對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代詞指代內容的理解,原因很簡單,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這些代詞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詞語,弄不清它的具體含義,那就說明還沒有讀懂文字。 3. 所謂關聯(lián)性詞語,這里是指連詞及文章中具有關聯(lián)作用的詞語。這類詞語含義可能“虛化”,但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卻不容忽視??萍颊f明文特別講究語言的準確性,因果、前后關系一般不能顛倒。(練習 1998 年高考) 在科技文中,關聯(lián)性詞語所揭示的,不僅有文章的內容與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還包括文句之間的層次關系,就是說,它們以詞語的面目出現(xiàn),而它們所具有的“能量”及所起的作用,常常超出句子之外,這是考生必須注意的。 二. 要全面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內容,首先要從正確的句子開始,因為文章是由語句構成的。因此,正確理解文章中的語句,特別是關鍵性語句,對理解文章非常重要?!犊荚嚧缶V》中不僅有明確要求,還把它作為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而近幾年的高考,幾乎歷次都把它列為必考內容,道理就在于此。 那么,怎樣的句子才是“重要語句”?其實,句子的重要與否是指它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相對的,而且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類型的重要語句。一般而言,科技文的重要語句在內容上大多具有被一般語句證明或解說的特點。在文章中常常是中心句、文段的起句或結句,以及在文章中起關鍵或關聯(lián)的作用句子。 在科技文閱讀中,迅速而有效地找出其中重要的句子,不僅是全面把握理解文意的關鍵所在,還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那么,怎樣才能迅速地而有效地找出文章的中重要語句并作出正確理解呢?這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弄清句子自身在語句構成方面的特征,二是找出重要句子與相關句子之間的實質關系。具體說來有以下四點: 1. 要對文句中的重要語句作出正確的解讀,首先從句子自身入手。如果是單句,就要做句子結構分析,弄清其基本結構,在找出其主干的同時,還要弄清主干和其修飾成分之間的關系。一般而言,重要語句的主干所包含的內容,常常就是文段甚至是全文的核心和主旨所在,修飾成分所表達內容,則是對核心或主旨的闡釋或解說。 2. 重要語句如果是復句,就要對分句間的層次關系作出分析。弄清它是總分關系,因果關系還是轉折關系,遞進關系等等,從而找出重心所在。 3. 重要語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重要,甚至的關鍵性的,而且還處在重要或關鍵的位置上,它就在這個特定的位置上將它的作用“輻射”到整個“轄區(qū)”,由此可見,明白這一“轄區(qū)”的范圍有多大自然有助于理解該句子的含義。 4. 在明確重要語句的“轄區(qū)范圍”的基礎上,聯(lián)系句子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進一步分析出其項鄰的上下句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才能對該句子的含義作出準確、全面的理解。前文提到“循章斟酌,依句斷詞”就是這個意思,對特別關鍵的語句,有時甚至需要聯(lián)系全篇來理解。這一點極為重要,考生一定要注意。 另外,善于通過抓關鍵詞來理解全句的含義,也是一個簡潔有效的方法。有些情況下,抓準了關鍵詞,全句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重要信息的篩選、提取與轉換 考點精析 現(xiàn)代人閱讀科技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迅速地從中獲取有關信息。歷年高考考查科技文閱讀,都把關于信息的辨析、篩選、提取、轉換作為必考內容,其道理也在于此。這里所說的信息,指的是他通過閱讀書面材料而得到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shù)據(jù)、圖形的資料。從歷年的高考試題來看,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內容大致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發(fā)現(xiàn)并找出有關信息、資料;二是將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從具體的信息資料中提取出來,并做適當轉換 —— 或刪除冗余、或重新概括、歸納等。 要準確而有效地分析和篩選出相關的信息,重要的一點是準確地把握準確地把握全文并全面地理解語言。在高考,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是對文章做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迅速找出重點語段、重點語句、重點語詞。特別是找準了關鍵詞,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從具體的操作程序上說,一般有這樣幾個步驟: 首先是確認檢索區(qū)域。即根據(jù)題目要求,迅速而準確地找出該信息所在的文段。并確定范圍或方位。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找準檢索區(qū)域,對答題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是確認檢索目標。辦法如前所述,是從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著手。如果是隱含信息,則可以利用提干和文中的提示語,找出相關語句或詞語,在對全文做整體把握的前提下,采取對比、求同、求異等方法,將需要的信息提取出來。 再次,是還原辨析正誤。即根據(jù)題目要求,將所給選項的信息與原文進行比較,從它們的細微差別中區(qū)分出正誤。 最后,是進行恰當?shù)霓D換。如果題目需要,對篩選出來又經過檢驗的信息再做壓縮、概括,或做擴展、引申,或做闡釋、解說,就應根據(jù)題目進行恰如其分的轉換。 方法探究: 一、 閱讀是要隨時注意每一段落、每一部分的概括性語句,把握好本部分的意義的寫作意圖,通過對每段落的理解而達到對全篇中心內容、寫作思路的理解,最終弄清下列問題:材料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獨特見解?今后的發(fā)展前景如何?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加以介紹、說明的。 二、 閱讀題干的設置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 前兩者是顯性的,后兩者的隱性的,但又是最為關鍵的。學生要通過分析前兩者來把握命題意圖,即把握本題所涉及的考點,所考查的能力,然后因“題”制宜地解答本題。因為“理解文意”、“篩選信息”、“推斷想象”三者的命題方式不一,答題方法當然也應當有別。 三、 命題者往往會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詞語來偷換原文相關的信息中的詞語,或增加,或遺漏,或更換,以圖瞞天過海。 四、 命題者有時會故意改動文中表示范圍限制的詞語,或縮小范圍,設置陷阱;或擴大范圍,以偏概全。 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考點精析 “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是對潛在能力的測試,是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新增加的一個考點,能力層級為 C 級,人們讀文章不僅要會讀,而且要會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識,為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合理的推斷與想象,是研究性學習所應該具備的素質。增加這一考點,進一步體現(xiàn)了高考注重考查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命題原則,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推斷”即推測斷定,它屬于邏輯思維,要求依據(jù)已知的信息對事務的發(fā)展趨勢或可能產生的結果作出預測或判斷,它具有抽象性、嚴密性及理性色彩?!跋胂蟆睂儆谛蜗笏季S,它是以現(xiàn)實為基礎,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它具有形象性、創(chuàng)造性及感性色彩。因此,新增這一考點的實質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等不停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探求答案,即增加了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考查,“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是說推斷的正與誤、是與非,想象是否合情合理,都必須以閱讀文章為依據(jù),離開了閱讀文章,即使想象如何豐富,推斷如何深刻,那也是與命題原則相悖的。 因為此類題目涉及對事物的理解、認識,就難免有一些不科學的思維在影響正確的判斷,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文章涉及的是新知識、新概念、新思維??疾榈氖沁壿嬎季S的能力,但是有的學生沒能與頭腦中的固有信息切斷聯(lián)系,導致答題時舊有的思維習慣、個人理念占據(jù)了主導地位。 2. 個人的情感對事物的認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對某個選項,便“一見鐘情”地認為“正”或“誤”,然后再為自己的“預告結論”尋找依據(jù),在尋找之后的推敲中即使有所懷疑,但也“不肯悔改”。 3. 看錯題干,漏落了重要信息,導致答案錯誤。如把“甲”看成是“乙”,把“原因”看成是“結果”,把“不屬于”看作是“屬于”,把“正確的”看做是“錯誤的”,等等。對于選項和原文中的某些關鍵字眼,關鍵語句輕易地放棄推敲,把“未然”視為“已然”,把“此事”嫁接到“彼事”上,把“概念甲”混淆為“概念乙”。 4. 正確選項的語言畢竟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語言,學生一旦思維偏執(zhí)、混亂,就會死鉆牛角,懷疑所有表述、選項,甚至最基本的邏輯都無法理解。 因此,在做題過程中,要避免下面幾種情況: 一. 命題者根據(jù)原文內容捏造事實,無中生有,來一個似是而非的推斷;或者來一個正確判斷,但這一個判斷不能從原文任何一處信息找到相關依據(jù)。 二. 命題者把明明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因果關系,或者把看似有因果關系的信息句,通過“技術”處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選擇項所推斷的原因或結論錯誤。 三. 命題者把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之間的關系。 四. 命題者無視原文信息中的“可能、大概、或許、差不多、將會”等限制語,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xiàn)的事情說成既成的事實,或者“已然”“未然”混淆,或者“或然”“必然”不分,造成以假當真,超前肯定。 五. 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故意脫離全篇內容,斷章取義,架空分析。 方法探究 解答這類試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是:進行推斷應該依據(jù)原文而又不局限于原文,應以原文提供的信息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引申或者推斷,并應該有創(chuàng)見。根據(jù)各選項所涉及的內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然后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選項中的某個結論。通過對照,往往會發(fā)現(xiàn)干擾項的種種錯誤:正反顛倒、強加因果、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以及種屬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擾項,就可以確定正確的選項了。 (2000 年全國高考 A 項 ) 解答想象類試題的思路應該是:掌握原文的整體內容,把握人物的形象特點,根據(jù)上下文的特定情景,展開合理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合乎要求的新形象,側重點是看想象是否合理。合理強調的是“理”,具體是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的新形象或推出的新理論,應是在原文語境材料提供的信息基礎上所作出的符合情理或事理的引申與創(chuàng)造。如通過想象去創(chuàng)造新形象,則要符合原型的發(fā)展趨勢;如通過想象引出新事理,則應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想象不能是胡思亂想,不著邊際;想象不是隨意扭曲原型,拔高或降低、頌揚或貶抑;想象不是荒誕無稽,違背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依照原文提供的思維方向,按照事物內部聯(lián)系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把形象的發(fā)展趨勢,才能作出合理的想象,從而引申出新事理,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