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條執(zhí)枝,泫然流淚。 桓溫為武人,情致如此,更何況文人?由此足見魏晉風度。 1 何謂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二十講》一書編者按中言:高貴、自然、生趣這些構成了魏晉風度的內(nèi)涵,它最終指向的是名士們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張三夕在《魏晉風度何為》一文中,認為:魏晉風度是一種特定的亂世風度,是一種死亡逼出來的風度,它的產(chǎn)生與東漢末......
顯示全文
桓溫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條執(zhí)枝,泫然流淚。
桓溫為武人,情致如此,更何況文人?由此足見魏晉風度。 1 何謂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二十講》一書編者按中言:高貴、自然、生趣這些構成了魏晉風度的內(nèi)涵,它最終指向的是名士們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張三夕在《魏晉風度何為》一文中,認為:魏晉風度是一種特定的亂世風度,是一種死亡逼出來的風度,它的產(chǎn)生與東漢末年以降大規(guī)模的死亡現(xiàn)實和集體性死亡意識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他認為魏晉風度是一種文人風度,是一種文人的反常風度,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行為方式的反?!簳x風度也是一種藝術的風度,一種藝術地表達人生的風度,或者說是一種以審美的方式表達人生的風度。 對魏晉風度評價不高的是樊樹志,他的看法是:這是一個動亂而黑暗、迷惘而絕望的時代,名士們懾于統(tǒng)治者的淫威,茍全性命于亂世,講自己不想講的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心靈完全被扭曲了。這就是“魏晉風度”。此君對魏晉風度與玄學均持否定態(tài)度,若生于當時,八成也是個打壓名士們的“正人君子”。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魏晉風度? 要理解魏晉風度,應該先理解魏晉之“審美”,宗白華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中,認為中國美學發(fā)源于這時期的“人物品藻”??梢猿幌伦谙壬恼碌闹饕^點。 魏晉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義和個性主義,解脫了漢代儒教統(tǒng)治下的禮法束縛,在政治上先已表現(xiàn)于曹操那種超道德觀念的用人標準,一般知識分子多半超脫禮法觀點直接欣賞人格個性之美,尊重個性價值。二、山水美的發(fā)現(xiàn)和晉人的藝術心靈。三、晉人藝術境界造詣的高,不僅是基于他們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個性,生機活潑,更主要的是他們的“一往情深”!四、我說魏晉時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學的,因為是最解放的、最自由的。五、晉人的“人格的唯美主義”和友誼的重視,培養(yǎng)成為一種高級社交文化和“竹林之游,蘭亭修禊”等。六、晉人之美,美在神韻。七、晉人的美學是“人物的品藻”。八、晉人的道德觀與禮法觀。 理解了晉人的美,我們就好理解何謂魏晉風度:在嚴酷的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之下,在價值多元化的開放時代,在文人化的審美形成之初,在玄學清談的學術語境之中,文人們尋那種看破生死,在出世與入世、名教與自然之間自由通達的心態(tài),不粘滯于物的舉止作派,形象地說,就是“林無靜樹,種無停流”(郭景純之詩,阮孚評:“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的生活風格。 2 與“風度”相關的是“風流”,有風度之人自然風流,無風度之人談何風流?風度也罷,風流也罷,都與美有關系,理解了風度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風流。 關于晉人的風流,馮友蘭在《論風流》一文中闡釋得很好。 他認為“風流是一種人格美”,風流的構成條件是:一、是真名士,真風流的人,必有玄心。二、真風流的人,必須有洞見。三、真風流的人,必然有妙賞,所謂妙賞是對于美的深切的感覺。四、真風流的人,必有深情??偠灾?,要想真風流,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玄心、洞識、妙賞、深情。玄心關乎義理,洞識源自天生,妙賞因為審美,深情則以前三者為土壤而萌生。 深情難得。 被“看殺”的美男子衛(wèi)玠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這些就是晉人的深情,此深情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天道之融匯,古人情感充沛,臨別會下淚,見山川會慨嘆,今天已不可見。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憋L流者真誠、深情、忘懷,最風流者,便是忘記了哀樂,馮友蘭說:無哀樂便另有一種樂。此樂不是哀相對的,而是超乎哀樂的樂。按席勒的劃分,正是“素樸”的樂。所以超出深情,內(nèi)化了深情的風流,就是陶淵明式的風流,陶可以說是魏晉風流中最素樸也最得其精髓的一人,其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詩表現(xiàn)了玄心、洞識、妙賞、深情,又超越了哀樂,達于最高的風流。 3 有風度,自風流,便為名士。 何謂名士? 名士不是“名人”,今天有名人無名士。王朔是名人,文化名人,余秋雨是名人,話題名人;明星們是名人;李開復丁磊們是名人;黃光裕王石們是名人……名人是很有名的人,很有錢的人,很有勢的人,但不是“名士”,名士不一定有名有錢有勢,但有型,有品,他們的言行舉止會讓天下模仿,帶來做人上的時尚潮流。 王恭說: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這是對假名士的定義,不是真名士,真名士有這些: 最出名的名士是“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這幾人被稱為七賢,是因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最能代表名士的是謝安。謝安字安石,祖輩父輩兄弟輩都在朝中做高官,他也屬于“太子黨”,但這個“太子黨”卻非常不俗。他四歲時,譙郡桓彝見而嘆:此兒風神秀徹,后當不減王東海(王承)。少年時去拜訪大名士王濛,離開后王對自己的兒子說:此客亹亹,為來逼人。謝安少年即有重名,當時的名士比今天的博士證書還有用,但謝安并沒有進入仕途,一直隱居于山林,在會稽東山與名士王羲之、許詢、孫綽、支遁等“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要直到四十歲以后,謝安因為家道開始下降而不得不出來做官。謝安做隱士做得天下聞名,做官同樣做得風生水起,統(tǒng)帥東晉軍隊打贏了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史載: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蛦栔?,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逼浯髿馊缡?!從容如是!謝安被稱為“風流宰相”,高華平在《評東晉的風流宰相——謝安》一文中,認為:謝安的“風流”人格既不全在精神的瀟灑,也不全在其事功的顯赫;既非全在于“出”,也非全在于“處”;既非全屬于儒,也非全屬于道,而在于其對于出處、儒道、內(nèi)圣外王的統(tǒng)一與超越。 陶淵明則是最能代表文人的名士。陶的淡泊、從容、隱逸,一直是中國文人所羨慕與向往的。與魏晉大多數(shù)名士們不同的是,陶與大自然之間沒有距離,他是第一個心境與物增冥一的人,是自然中的“元素”,有機組成部分,不是欣賞者,不是二元對立中的“我”。所以他能安靜地在鄉(xiāng)村隱居數(shù)十年,能寫那些素樸的詩文。 謝安與陶淵明成為魏晉名士中的兩極:政治、文化。李白一直追慕謝安: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而白居易、蘇軾等人則以陶淵明為追慕對象。 名士,永遠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偶像: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4 在一個混亂的、自然災害頻仍的、戰(zhàn)亂連綿的時代里,中國人發(fā)展了真正的“東方貴族”風度:自由地出入隱顯、不為禮制所拘、胸懷天下、舉止瀟灑、寬袍大袖、飲酒、服藥。他們將生命當作一次藝術創(chuàng)造,將生活當作藝術。他們是真正的藝術人生。 名利從來不是目的、工作也不是目的,聲名也罷錢財也罷,都是一種道具,有更好,沒有也可,最重要的是個人智慧的通透、生活的藝術性、對死生的看穿,這樣才能審美地度過一生。 但魏晉風度已成絕響,那些風流的人,那些風流的故事已舊成故紙堆中的軼事,那些名士,只隔在歷史的煙塵中向我們偶爾閃現(xiàn)高古的面容。今天,是一個沒有名士的時代,沒有風度的時代,甚至連風流也被理解成了男女之間不正當?shù)年P系。 今天的中國處于這樣一個時代:沒有戰(zhàn)爭、沒有屠殺、沒有內(nèi)戰(zhàn)……我們的生活多么地平靜。今天的英雄是商界豪強,今天引領潮流的是影視明星,今天不服藥,不酗酒,不舉止出格。今天的人們是按照同一個標準生產(chǎn)出來的機器人。 所以今天偶爾有一個符合魏晉風度的人,在人們眼中只是一個怪人,而不會被目為名士。今天哪怕你再才高斗學富五車,再智慧透達,再審美藝術,你也會被逼著去掙錢按揭買房、買車、旅游、升職……真風流者邊緣化,真名士不被接受。這是一個沒有風度的年代,沒有故事的年代,所以這不是一個適合真名士們生活的年代與國家。 就算“一往有深情”,在今天也會被認為不合時宜,因為它無法被兌換了信用卡上的數(shù)字。說到“深情”,在桓溫之后,瘐信在寫《枯樹賦》時,將“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敷衍成了一首小詩: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逢搖落,凄愴寒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在這個乏味的時代與國家,人何以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