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游富平說老廟 文/頻陽吟笛 從宮里鎮(zhèn)駕車南行五里至橋頭村,折東三里許廟后村,又東行四里東勝村,折向南八里入S106省道,又東南二里許溫泉中學。再東行四里許何仙村,又東八里許興戶村,再東十里許十字中學,折而南五里許劉集鎮(zhèn)。 車進北門,適逢集市,街道人如潮涌,東躲西挪出東門,眼前是一條狹窄鄉(xiāng)間土路。欲去八公塬,路遇一婦人連聲說:“路哈(爛)得很!過不去?!彼斓纛^拐向南繞道未果,只好抱憾而返。 由勝福村東行八里許至南崖村,又東而北四里許鹵泊灘東湖村,北行拐而東五里施家鎮(zhèn)。稍事休息繼續(xù)北行八里封家村(屬蒲城縣地界),北行十里蘇坊鎮(zhèn)。折而東北五里藍光中學。又北行四里聯(lián)友村,至雒楊北行四里折向東晨光學校,往東五里仉(zhang)楊村。再往北經(jīng)小路、老城、北堡、由黨村十里許曹西堡。又東行折向北四里篤祜村,再北行六里老廟鎮(zhèn)。 時已過午,饑腸轆轆,環(huán)顧四周,老廟街道十字口路南偏西,有一家山西刀削面館,進門問:“山西人?”女老板朗聲答:“運城的?!薄皝硭耐氲断髅?!”“啥鹵?”“雞蛋西紅柿。”稍時面端上桌,油潑辣子調(diào)的紅紅的,四個人吃了。出門瞧見十字路口一婦人高聲叫賣:“饦饦饃,一塊錢一個!”看得眼熱,我是買了三個饦饦饃的,掰一疙瘩嘗了,果真香啳可口。婦人越發(fā)得意斬勁地說:“你吃我這饦饦饃,就得想吃第二回,下次你來,我獎勵你一個!”數(shù)日后,我果真是去了的,天已漆黑,燈光中婦人不停地用手撲挲著被風吹亂的發(fā),口里喊:“饦饦饃,一塊錢一個!” 老廟位于富平縣東北隅,距富平縣城四十二里許,唐設長樂驛,明為長樂鎮(zhèn),因古有顯圣廟而得名。老廟北倚萬斛山,東臨金熾山,南眺蘇坊鎮(zhèn),西望尹家村。明御史楊爵故里篤祜村,史載:“楊爵,字伯修,生于明孝宗弘治六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年五十七歲。少以學行有名,嘉靖八年科考中進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歸。時年歲旱,帝日夕建齋醮,經(jīng)年不朝,爵上疏極諫,立下詔獄,歷五年得釋。抵家甫十日,又被逮系獄,三年始還。卒,謚忠介。”楊爵與海瑞為同朝錚臣,時有:北楊南?!敝Q。清康熙帝題贈:“楊中介明代事,關西夫子清世稱。” 老廟老鼓聞名遐爾,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是為鼓舞士氣,驚潰敵軍之戰(zhàn)鼓,流傳至今兩千余年,經(jīng)久不衰。據(jù)司馬遷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公元前228年,秦大將王翦曾在金粟山南麓之黑鷹溝屯兵養(yǎng)馬,黑鷹溝南五里許雷古坊,世傳為王翦的軍鼓手宿營訓練之所。”老廟先民們深受秦國戰(zhàn)鼓的得天獨厚之熏陶,汲取“戰(zhàn)鼓壯軍威鼓士氣之精髓”。遂用之于祀神祭祖、歡慶歲豐之重大盛典。有秦至今,樂此不疲。 老廟老鼓由秦代戰(zhàn)鼓演變而來,其旋律高亢激越,撼天動地!其表演粗曠奔放,威武陽剛又不乏細膩乖巧。時而令人心潮澎湃,時而讓人舒緩纏綿。其藝術精髓在于“神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古文化傳承之魅力!其陣容強大,可觀賞性極強!陣容大者大鼓五十余盤,鼓手、镲手、旗手等百十余人;陣容小者大鼓僅一盤,鼓手镲手十人左右。其表現(xiàn)形式一曰鼓樂;二曰鼓舞。 鼓樂內(nèi)容豐富,種類繁多。常用鼓譜有三十余種,如梅花鼓、纏穗子、叮叮咣、盤帽根、摘豆角、雞上架、鵓鴿旋窩、滾核桃、滾繡球、一二三、轉鼓子等等。鼓譜分激越、舒緩和行進三大類,均以昂揚、宏大、震撼為特色,自古有聲震十八鄉(xiāng)之說。 鼓舞動作溶戲劇、體育、舞蹈為一體,與鼓調(diào)相配合,給人以颯爽、強悍的美感。如《打虎》鼓舞,既彰顯降虎勇猛陽剛之霸氣,又形俱舞蹈藝術高雅之美,傳神備至,醉人心弦! 老廟老鼓根植于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富平東北一帶村堡,多有逢年過節(jié)敲老鼓之習俗,唯有老廟老鼓傳承最為正宗完整。老廟村民上至七八十歲老翁,下至小學堂的娃娃,皆可隨口念一段鼓歌,順手擂幾套鑼鼓。2009年,陜西知名秦腔新秀老廟人楊升娟,把老廟老鼓搬上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委實讓人大開眼界,令人折服! 作者簡介:頻陽吟笛,彭輝,陜西渭南富平縣人,本科學歷,曾任海軍某部教導員、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職,有報告文學《山溝溝有這樣一個兵》《大荒戀歌》《風雨萬里路》《大山的魅力》等作品散見于軍內(nèi)外報刊。近年來熱心于故鄉(xiāng)文史探尋考究,見諸于“頻陽吟笛”博客。 |
|
來自: 富平人原創(chuàng)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