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鄧散木臨的《蘭亭序》來看,他的行草基本上是帖的面目,確切地說,是沿襲了“二王”一脈風格,沒有多少碑體氣息的滲入。由此可見,他對碑帖態(tài)度的不離不棄,實質(zhì)上是主張各有各的發(fā)展空間,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碑帖融合的必要和出路所在。 那么他對帖的深入程度和出新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和同一時期的書法家沈尹默相比,二人在“二王”一路的繼承上可謂不分伯仲、各有千秋。沈氏倡導在筆法、筆勢上貼近傳統(tǒng),而不主張模擬結構;鄧散木則較為注重視覺結構和內(nèi)在氣息的傳達,不主張打破歷史的美感風范。 事實上,我們從鄧散木的言行舉止也能感到他對精神解放和個性自由的強烈追求。從他的這件行草書軸來看,他基本上實現(xiàn)了對“二王”乃至晉人風韻的回歸,給人以優(yōu)游恬適、瀟灑超邁的審美感受。但細審作品,我們又能看到,鄧散木并沒有完全因循“二王”的衣缽,而是體現(xiàn)出了自己的個性——線條趨于險峭,結體向縱向伸展,增加了墨色的對比,強化了書寫的節(jié)奏感,而“二王”筆下時時閃現(xiàn)的章草意味在這里已淡化到難以尋找。 鄧散木(1898—1963),現(xiàn)代篆刻家。1898出生于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別號蘆中人、無恙 、糞翁。一足等。精于四體書,行草書集二王、張旭、懷素之長,旁參明末清初王覺斯、黃道周兩家。隸書曾遍臨漢碑。 篆書初學《嶧山碑》,繼雜以鐘鼎款識,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初學浙派,后師秦漢璽印。早年得李肅之先生發(fā)蒙,壯年又得趙古泥、蕭蛻庵兩位先生親授,藝事大進,又從封泥、古陶文、磚文中吸取營養(yǎng),形成了自己章法多變,雄奇樸茂的風格。 50000首古詩詞免費查! 快去{墨語}使用詩詞查詢功能吧! .蘋果版. 在蘋果商店搜索“書思墨語”進入… .安卓版.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