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dǎo)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今日推薦】 ☆ ※中外名著※※ ☆ 世界名著 ☆ 四大名著 ☆ 白話古籍 ☆ 古代俠義 ☆ 古代公案 ☆ 三言二拍 ☆ 忠烈將門 ☆ 經(jīng)典誦讀 ☆ 武俠小說 ☆ 法律大全 ☆ 家庭教育 ☆ ※中外名著※ ☆ 名人傳記 ☆ 百家講壇 ☆ 健康保健 ☆ 教育故事 ☆ 蒙學(xué)叢書 ☆ 漢譯學(xué)術(shù) ☆ 世界全史 ☆ 中國全史 ☆ 細(xì)說中國 ☆ 宮廷艷史 ☆ 抗日戰(zhàn)爭 ☆ 通史演義 ☆ 意林故事 ☆ 十大元帥 ☆ 思想家傳 ☆ 神仙傳奇 ☆ 意林叢書 ☆ 唐詩鑒賞 ☆ 宋詞鑒賞 ☆ 古文觀止 ☆ 成功勵志 ☆ 諾貝爾獎 ☆ 少兒文學(xué) ☆ 三十六計 ☆ 二十四孝 ☆ 紅學(xué)專題 ☆ 西游全書 ☆ 水滸全傳 ☆ 三國演義 ☆ 名家文集 ☆ 中外童話 ☆ 歷史演義 ☆ 二十四史 ☆ 白話古籍 ☆ ※中外名著※ ☆ 福爾摩斯 ☆ 紅色經(jīng)典 ☆ 話題作文 ☆ 作家辭典 ☆ 十三經(jīng)注 ☆ 經(jīng)營管理 ☆ 文化百科 ☆ ※中外名著※ 【三圣人】 孟子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笔ブ疄槊乐畼O、德之至也。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此大賢者之事也。賢者之事如此,則可謂備矣,而猶未足以鉆圣人之堅,仰圣人之高。以圣人觀之,猶太山之于岡陵,河海之于陂澤,然則圣人之事可知其大矣?!兑住吩弧芭c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兇”,此蓋圣人之事也。德茍不足以合于天地,明茍不足以合于日月,吉兇茍不足以合于鬼神,則非所謂圣人矣。孟子論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夫動、言、視、聽,茍有不合于禮者,則不足以為大賢人。而圣人之名,非大賢人之所得擬也,豈隘與不恭者所得僭哉!蓋聞圣人之言行不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jìn),亂亦進(jìn)?!倍笫乐慷嗖荒芮笠烈恼?,由是多進(jìn)而寡退,茍得而害義,此其流風(fēng)末世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矯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則進(jìn),亂則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進(jìn),過廉而復(fù)刻,此其流風(fēng)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矯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遺逸而不怨,厄窮而不憫?!倍笫乐慷嗖荒芮罅禄葜恼撸墒嵌辔鄱褲?,惡異而尚同,此其流風(fēng)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時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時,三圣人之弊,各極于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則速,可以久則久,可以仕則仕,可以處則處?!比缓笫ト酥来缶撸鵁o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無弊者,豈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為終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蓋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則惡在其為圣人哉?是故使三人者當(dāng)孔子之時,則皆足以為孔子也,然其所以為之清、為之任、為之和者,時耳。豈滯于此一端而已乎?茍在于一端而已,則不足以為賢人也,豈孟子所謂圣人哉?孟子之所謂“隘與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時爾。且夏之道,豈不美哉,而殷人以為野,殷之道,豈不美哉,而周人以為鬼。所謂隘與不恭者,何以異于是乎?當(dāng)孟子之時,有教孟子枉尺直尋者,有教孟子權(quán)以援天下者,蓋其俗有似于伊尹不弊時也。是以孟子論是三人者必先伯夷,亦所以矯天下之弊耳。故曰:圣人之言行,豈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 【周公】 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載周公之言曰:“吾所執(zhí)贄而見者十人,還贄而相見者三十人,貌執(zhí)者百有馀人,欲言而請畢事千有馀人?!笔钦\周公之所為,則何周公之小也?夫圣人為政于天下也,初若無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無所不治者,其法誠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黨,立序于遂,立學(xué)于國,而盡其道以為養(yǎng)賢教士之法,是士之賢雖未及用,而固無不見尊養(yǎng)者矣。此則周公待士之道也。誠若荀卿之言,則春申、孟嘗之行,亂世之事也,豈足為周公乎?且圣世之士,各有其業(yè),講道習(xí)藝,患日之不足,豈暇游公卿之門哉?彼游公卿之門、求公卿之禮者,皆戰(zhàn)國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亂世,不能考論先王之法著之天下,而惑于亂世之俗,遂以為圣世之士亦若是而已,亦已過也。且周公之所禮者大賢與,則周公豈唯執(zhí)贄見之而已,固當(dāng)薦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賢,不足與共天位,則周公如何其與之為禮也?子產(chǎn)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jì)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鄙w君子之為政,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悅之,則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為政,則宜立學(xué)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學(xué)校而徒能勞身以待天下之士,則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勢亦有所不得,周公亦可謂愚也。或曰:“仰祿之士猶可驕,正身之士不可驕也。”夫君子之不驕,雖暗室不敢自慢,豈為其人之仰祿而可以驕乎?嗚呼,所謂君子者,貴其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于亂世,而遂以亂世之事量圣人,后世之士,尊荀卿以為大儒而繼孟子者,吾不信矣。 【子貢】 予讀史所載子貢事,疑傳之者妄,不然,子貢安得為儒哉?夫所謂儒者,用于君則憂君之憂,食于民則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則修身而已。當(dāng)堯之時,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堯以為憂,故禹于九年之間三過其門而不一省其子也?;刂煜轮窕加猩跤阡?,天下之君憂有甚于堯,然回以禹之賢而獨樂陋巷之間,曾不以天下憂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豈不同道哉?所遇之時則異矣。蓋生于禹之時,而由回之行,則是楊朱也;生于回之時,而由禹之行,則是墨翟也。故曰:賢者用于君則以君之憂為憂,食于民則以民之患為患,在下而不用于君,則修其身而已。何憂患之與哉?夫所謂憂君之憂、患民之患者,亦以義也。茍不義而能釋君之憂、除民之患,賢者亦不為矣。《史記》曰:齊伐魯,孔子聞之,曰:“魯,墳?zāi)怪畤?。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貢因行,說齊以伐吳,說吳以救魯,復(fù)說越,復(fù)說晉,五國由是交兵?;驈姡蚱?,或亂,或霸,卒以存魯。觀其言,跡其事,儀、秦軫代,無以異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奔阂詨?zāi)怪畤瑒t齊、吳之人,豈無是心哉,奈何使之亂歟?吾所以知傳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當(dāng)是時,孔子、子貢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萬鐘之祿也,何以憂患為哉?然則異于顏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傳者之妄,二也。墳?zāi)怪畤?,雖君子之所重,然豈有憂患而謀為不義哉?借使有憂患為謀之義,則豈可以變詐之說亡人之國,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傳者之妄,三也。子貢之行,雖不能盡當(dāng)于道,然孔子之賢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曰孔子使之也。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弊迂曤m好辯,詎至于此邪?亦所謂毀損其真者哉! 【楊孟】 賢之所以賢,不肖之所以不肖,莫非性也;賢而尊榮壽考,不肖而厄窮死喪,莫非命也。論者曰:“人之性善,不肖之所以不肖者,豈性也哉?”此學(xué)乎孟子之言性,而不知孟子之指也。又曰:“人為不為命也,不肖而厄窮死喪,豈命也哉?”此學(xué)乎楊子之言命,而不知楊子之指也。孟子之言性曰性善,楊子之言性曰善惡混;孟子之言命曰莫非命也,楊子之言命曰人為不為命也。孟、楊之道,未嘗不同,二子之說非有異也,其所以異,其所指者異耳。此孔子所謂言豈一端而已,各有所當(dāng)者也。孟子之所謂性者,正性也,楊子之所謂性者,兼性之不正者言之也;楊子之所謂命者,正命也,孟子之所謂命者,兼命之不正者言之也。夫人之生,莫不有羞惡之性,且以羞惡之一端以明之。有人于此,羞善行之不修,惡善名之不立,盡力乎善以充其羞惡之性,則其為賢也孰御哉?此得乎性之正者,而孟子之所謂性也。有人于此,羞利之不厚,惡利之不多,盡力乎利以充羞惡之性,則其為不肖也孰御哉?此得乎性之不正,而楊子之兼所謂性者也。有人于此,才可以賤而賤,罪可以死而死,是人之所自為也。此得乎命之不正者,而孟子之所兼謂命者也。有人于此,才可以貴而賤,德可以生而死,是非人之所為也。此得乎命之正者,而楊子之所謂命也。今夫羞利之不厚,惡利之不多,盡力乎利而至乎不肖,則楊子豈以謂人之性而不以罪其人哉?亦必惡其失性之正也。才可以賤而賤,罪可以死而死,則孟子豈以謂人之命而不以罪其人哉?亦必惡其失命之正也。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支之于安逸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比粍t孟、楊之說,果何異乎?今學(xué)者是孟子則非楊子,是楊子則非孟子,蓋知讀其文而不知求其指耳,而曰我知性命之理,誣哉! 【材論】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夫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眾、不使其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為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終身無天下之患,材之得失,無補于治亂之?dāng)?shù),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敗亂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謂吾之爵祿貴富,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戚在我,吾可以坐驕天下之士,將無不趨我者,則亦卒入于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養(yǎng)育取用之道,而讠思讠思然以為天下實無材,則亦卒入于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為患則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猶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蓋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畫策而利害得,治國而國安利,此其所以異于人也。上之人茍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異于眾,況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異能于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故未有有其實而不可見者也?!贝送接幸娪阱F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馬之在廄也。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蹄嚙,求其所以異者蔑矣。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dāng)是之時,使駑馬并驅(qū),則雖傾輪絕勒,敗筋傷骨,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騏驥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dāng)其所能而已。夫南越之修,簇以百煉之精金,羽以秋鶚之勁翮,加強弩之上而廣之千步之外,雖有犀兕之捍,無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決勝覿武之所寶也,然用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蛟唬骸肮胖擞诓挠幸越逃删椭?,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fù)先王之法度,能復(fù)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況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噫!今天下蓋嘗患無材。吾聞之,六國合從,而辯說之材出;劉、項并世,而籌劃戰(zhàn)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此數(shù)輩者,方此數(shù)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人君茍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廣,人物之眾,而曰果無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命解】 先王之俗壞,天下相率而為利,則強者得行無道,弱者不得行道;貴者得行無禮,賤者不得行禮??鬃有奚頋嵭校员赜衫K墨,陳、蔡大夫惡其議己,率眾而圍之,此乃所謂不得行道也。公行有子之喪,右?guī)熗?,入門,有進(jìn)而與右?guī)熝哉?,有出位而與右?guī)熝哉摺C献硬慌c右?guī)熝?,右?guī)煵徽f。孟子曰:“我欲為禮也?!狈绞菚r,不獨右?guī)煵徽f,凡與右?guī)熝哉呱w皆不說也。此乃所謂不得行禮也。然孔子不以弱而離道,孟子不以賤而失禮,故立乎千世之上而為學(xué)者師。右?guī)煛㈥惒讨蠓蜃湟嗖坏脗?,以其有命也。今不知命之人,剛則不以道御之,而曰:“有命焉,彼安能困我?”由此則死乎巖墻之下者,猶正命也。柔則不以禮節(jié)之,而曰:“不出,懼及禍焉?!庇纱藙t是貧賤可以智去也。夫柔而不以禮節(jié)之,剛而不以道御之,其難免一也,故《易·旅》之初六與上九同患。悲夫!離道以合世,去禮以從俗,茍命之窮矣,孰能恃此以免者乎? 【對疑】 己亥敕書:“自今內(nèi)殿崇班以上,大喪致其事,供奉官以下則勿致,如其故?!庇谑怯幸烧撸詾楣┓罟僖韵乱嗍看蠓蛞?,而朝廷獨遇之如此,顧而問曰:“今子以謂如何?”嘗竊原朝廷之意以對曰:先王之制喪禮,不飲酒,不食肉,不御于內(nèi),以致其哀戚者,所謂禮之實,而其行之在我者也。不論其人之貴賤,不視其世之可否,而使之同者也。然而有疾則雖賤者亦使之飲酒而食肉,此所謂以權(quán)制者也?;虿谎远滦校蜓远笫滦?,或身執(zhí)事而后行者,所謂禮之文,而其行之在物者也。論其人之貴賤,視其世之可否,而為之節(jié)者也。視其世之可否而為之節(jié),故金革之事,則雖貴者亦有時乎而無辟,此所謂以權(quán)制者也。今欲使三班趨走給使之吏,大喪則皆無以身執(zhí)事,而從古者卿士大夫之禮,此固盛世之所宜急,而先王以孝理天下之意。然而事又有先于此者。古之時,卿大夫之喪,所以聽身不執(zhí)事者,為其可以不身執(zhí)事也。其可以不身執(zhí)事者,何也?古之人君于其卿士大夫之喪,所以存問養(yǎng)恤者,蓋不詘于其在事之時,其有大喪而得不以身執(zhí)事者,以其臣屬足使而祿賜足以事養(yǎng)故也。今三班趨走給使之吏,其素所以富養(yǎng)之,非備厚也。一日使去位而治喪者,則朝廷視遇與庶人之在野者無以異。庶人之在野者,所以葬祭其先人,畜養(yǎng)其妻子,有常產(chǎn)矣。三班趨走給使之吏,去位而治喪者,則其使令非有臣屬,事養(yǎng)非有祿賜,一日無常產(chǎn),則其窮乃有欲比于庶人而不得者。若用事者不為之憂此,而曰“汝必?zé)o以身執(zhí)事”,則亦有餓而死者耳!然而世之議者方曰:“今之小吏去位而治喪者眾矣,吾未見有餓而死者?!狈蚪裰ノ欢螁收撸苑嵌喾e馀藏,有以活身,則孰能無以身執(zhí)事者乎?今欲使之去位而治喪者,故欲使其致喪之實而無以身執(zhí)事也。茍不能使之無以身執(zhí)事,而徒使之去位,則豈盛世之所急,而先王以孝理天下之意也?愚故曰事又有先于此者,謂所以存問恤養(yǎng)士大夫如古之時者,今之所先也。夫明吾政以贍天下之財,而存問恤養(yǎng)士大夫如古之時,此吾之所易為也。仰無以葬祭其先人,俯無以畜養(yǎng)其妻子,然且去位而治喪,無以身執(zhí)事,以致古者士大夫之禮,此人所難行也。舍吾之所易為而忽不謀,曰:“是皆先王之事,非吾今日之所能為也。”操人之所難行而誅之不釋,曰:“古之士大夫皆然,爾奚事而不為?”朝廷或者以為此非先王以權(quán)制喪、內(nèi)恕及人之道,故止而不為。雖然,愚亦有疑焉,欲內(nèi)恕以及人而不為吾之所易為者,何也?
來自: DonaldKing2589 > 《王安石集》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泉翁大全集(上)3
仆於執(zhí)事,蓋得於長安傾蓋之初,而奇其為至寶矣。今美質(zhì)如執(zhí)事,立志如執(zhí)事,乃曰未敢望圣賢,則將望之誰耶?用是力病鼓舞,黽勉就道,益自奮勵,思效一得,期裨萬分,以 上無負(fù)於圣天子之明,中無負(fù)於...
曾國藩文集《散文第六》譯文與賞析
真正富有智慧的人從不夸耀于人,總是夸耀于人的人往往不明不白。君子慎獨論。而秦尚書蕙田,于是編纂《五禮通考》,列舉天下古今人神萬事,都用禮貫穿它,可以說是規(guī)模宏大,思慮精密了。文王、周公、...
第06部 卷五百五十三
愈再拜:以擊球事諫執(zhí)事者多矣,諫者不休,執(zhí)事不止,此非為其樂不可舍、其諫不足聽故哉?天下之事,不可遽數(shù),又執(zhí)事之志,或有待而為,未敢一二言也。彼之所望于執(zhí)事,執(zhí)事之所以待乎彼者,可謂至而...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xué)匯編.經(jīng)籍典 卷二百九十
《請孟子為學(xué)科書》皮日休圣人之道不過乎經(jīng),經(jīng)之降者不過乎史,史之降者不過乎子,子不異乎道者,孟子也。孟子之言性,曰性善,楊子之言性,曰善惡,混孟子之言命,曰莫非命也,楊子之言命,曰人為不...
孟子精義 卷十四
孟子精義 卷十四孟子精義卷十四.橫渠曰孟子以智之於賢者為命如晏嬰智矣而獨不知於仲尼非天命耶 又曰智之於賢者知人之謂智賢者當(dāng)能知人有於此而不受知於賢者智不施於賢者也晏嬰之賢亦不知仲尼於仲尼...
萬言書:蘇洵《上田樞密書》原文、賞析和鑒賞
萬言書:蘇洵《上田樞密書》原文、賞析和鑒賞。曩者,見執(zhí)事于益州。雅州太守雷簡夫向歐陽修推薦蘇洵說:“起洵于貧賤之中,簡夫不能也,然責(zé)之亦不在簡夫也; 若知洵不以告子,則簡夫為有罪矣?!瓐?zhí)...
諸子墨論述評
荀子謂“墨子有見于齊,而無見于畸”,“蔽于用而不知文”,批評墨道,尤可謂簡而賅。漢武以后,儒學(xué)統(tǒng)一,孟子之書盛行,人皆惡無父之名,而遂鮮有敢言墨學(xué)者,予墨子以最大之打擊,厥惟孟子矣。然自...
【小倉山房文集】卷廿三
後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寵愛子也,牢籠功臣也,求防衛(wèi)也,其視百姓之休戚,如秦人視越人之肥瘠也,故封建行而天下亂。若夫舉舜於畎畝,膠鬲於魚鹽,傅說於版築,伊尹於耕,太公於釣,管夷吾於士,...
如果從漢代起不用儒家,而是用道家,那老子就是圣人,那中國會怎樣?
有一種道家思想是不主張?zhí)煜掠薪y(tǒng)治者的,《莊子》中滲透出的道家消極思想告訴我們,得道之人遠(yuǎn)離天下政權(quán),超脫于世俗之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中道家并不盛行(《莊子》學(xué)說應(yīng)該是漢代以后才形成規(guī)...
微信掃碼,在手機(jī)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