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瓶的制式起源于何時巳無證可考,從它的制式上分析極可能是用于祭祀禮儀場合的用具。六管瓶在晚唐至宋代時較為流行,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認為它具有五谷倉的文化意涵。
圖為五代末至北宋時期生產的白瓷蓮花口六管瓶。[窯口不詳,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此瓶造型樸實豐滿,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微閃黃,器表現(xiàn)細小的片紋。該瓶瓶口以綻開的仰蓮紋作裝飾;瓶頸有數道凸弦紋;瓶腹光素。
對于六管瓶制式的討論目前存在兩種觀點:1、它是由南北朝的多管瓶衍生而來;2、它由漢晉時的多角瓶演變而來。由于缺乏文獻證據,所以對六管瓶至今尚無定義。
上海博物館的這件六管瓶為早年征集品,對于它的產地頗具爭議。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這是件五代末至北宋早期的產品,至于窯口問題,一部分人認為是北方白瓷;另一部分人認為產自南方。為了落實最終的產地,受上博常務館長汪慶正研究員[汪館長曾于2001一2005年任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2005年病逝]電邀,我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穆青研究員兩次去上博上手研判六管瓶及另一件白釉人物紋瓷枕,從它的胎質、施釉、墊燒及成型工藝分析認為這只六管瓶應是定窯五代末生產的;而另一件人物枕尚待確認。
六管瓶與五管瓶從形式上看基本屬于同類,它既不同于香具,又與多管、多角瓶[罐]有所區(qū)別,若將它歸類于冥器似乎有些牽強,我以為將它納入祭祀用具則更能體現(xiàn)它造型工藝上的特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