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潁河 潁河,淮河最大支流,上游以沙河為主,故又稱沙潁河。位于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北部。主干發(fā)源于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又名沒大嶺)東麓,東南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漯河、周口、項城、沈丘等縣市,至界首縣城關鎮(zhèn)附近進入安徽省,往下經太和、阜陽,于潁上縣沫河口入淮河。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原為4萬平方公里。沙河上游、澧河的支流甘江河及北汝河上游,是淮河流域暴雨中心之一。過去,每當夏秋洪水季節(jié),常漫決成災,故有“決了母豬圈(漯河東面),淹掉潁州十八縣”之說;并屢遭黃河決溢泛濫之害,洪澇災害嚴重。1949年后,對中下游各級河道進行了初步治理,并開辟了茨淮新河。潁河干流建有馬彎、周口、沈丘、阜陽和潁上5個梯級水利樞紐,其中阜陽配建船閘,水利狀況得到較大改善。潁河歷來是豫皖間重要水運線。 2、洛河 洛河古稱雒水,黃河支流之一。發(fā)源于陜西省藍田縣境華山南麓,流經洛南、盧氏、洛陽,于鞏縣境入黃河。全長467公里,流域面積1.8881萬平方公里。流域內最大的洛陽盆地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達20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中國原始農業(yè)起源最早地區(qū)之一。遠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種植和畜牧業(yè)。傳說周代已有水利灌溉,東漢開陽渠引洛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代繼有發(fā)展。如今的陸渾水庫和故縣水庫是黃河防洪工程體系的組成部分。流域內的重要城市洛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以機械制造為主的新興工業(yè)城市。流域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澠池仰韶文化等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分布廣泛。據記載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紀)活動的中心地區(qū)。偃師二里頭商代文化遺存,近年發(fā)掘的偃師尸鄉(xiāng)溝商代古城遺址,據考證可能是商湯都城——西亳。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鞏縣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3、漢江 漢江,又稱漢水或襄河,長江最長支流。源自陜西省西南部米倉山西麓。干流經陜、鄂兩省,于武漢匯入長江,全長1577公里。流域內山地占55%,平原占24%,丘陵占21%。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江水由西而東,至襄樊折向東南。干流丹江口以上為上游,丹江至鐘祥為中游,鐘祥以下為下游。漢江是中國中部重要航道,自陜西省洋縣至武漢市通航里程1300余公里。江漢平原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基地,漢中盆地和南陽盆地為著名農業(yè)區(qū)。流域內擁有武漢、襄樊、南陽、十堰、漢中、安康等大中城市。全流域已、正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0萬千瓦,大中型水庫150余座及眾多小型水庫,灌溉事業(yè)也有很大發(fā)展。漢江已成為長江流域開發(fā)利用最高的大支流。 4、清江 清江是長江中游湖北省內第2大河,源于湖北利川縣東北齊岳山龍洞溝,自西向東橫貫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于枝城市注入長江。全長423公里,流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河源至恩施為上游,恩施至資丘為中游,資丘至河口為下游。清江流域地勢自西向東傾斜,除上游利川、恩施、建始3塊較大盆地及河口附近有少數丘陵和平原外,80%以上是山地,呈高山深谷地貌。流域內石灰?guī)r廣布,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清江流域屬鄂西暴雨區(qū),恩施和五峰附近為暴雨中心。清江為山溪性河流,洪水陡漲陡落,常與長江洪水遭遇而加大對荊江的威脅。清江流域理論蓄能達290萬千瓦,其中恩施至長灘間水能蘊藏集中,宜建以發(fā)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等效益的大型水庫。重點開發(fā)的隔河巖水電樞紐工程完工后,裝機容量可達120萬千瓦。清江流域耕地約26.5萬公頃,多集中于河口附近和上游3盆地內。森林資源僅次于神農架林區(qū),居湖北第2位。流域內的鐵、磷礦藏豐富、居全國重要地位。 5、荊江 荊江是長江自中國湖北省枝城市到湖南省城陵磯段的別稱。長約430公里,因屬于古代的荊江而得名。有上荊江和下荊江之分 。上荊江(枝城—藕池口),河道比較穩(wěn)定 ;下荊江(藕池口—城陵磯),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腸”之稱。荊江北岸是江漢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勢低洼,由于荊江河道彎曲,洪水宣泄不暢,故極易潰堤成災,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之說。為了抗御洪水,歷代在荊江北岸修筑有大堤。荊江大堤始建于東晉永和元年(345年),由荊州刺史桓溫陳遵主持修筑,當時名金堤。五代后梁開平年間(907~911年)在東晉金堤的下游修筑江陵寸金堤;北宋時荊州太守鄭獬主持筑沙市堤;南宋又修黃潭堤,并加筑寸金堤。經兩宋的擴建和培修,荊江大堤已初具雛形。50年代始對荊江進行整治,加固荊江大堤,使其抗御洪水的能力有所增強。荊江沿途景觀有明朝古建筑萬壽寶塔,清乾隆、咸豐年間所置鎮(zhèn)水鐵牛多尊、1952年修建的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等。 6、沅江 沅江又稱沅水。源出貴州省云霧山雞冠嶺,流經黔東、湘西,至黔城以下始稱沅江,入洞庭湖。全長1022公里,流貫21縣市,流域面積8.9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崎嶇山地。從河源到黔陽的清水江為上游,流經海拔千米以上的貴州高原,群山緊迫,峽谷曲窄。從黔陽到沅陵比降和緩,為中游丘陵地區(qū),灰?guī)r峽谷與小盆地相間。沅陵至德山為下游,多丘陵河谷平原,桃源以下可通駁輪?,F在干流上建有主要水利工程40處,設計灌溉面積14萬多公頃;支流酉水鳳灘水電站,裝機40萬千瓦;干流裝機120萬千瓦的五強溪水電站正在建設中。流域內除糧食作物外,盛產油桐、茶油、藥材等。干支流上游山嶺重疊,森林茂密,林業(yè)發(fā)達,年采伐量約百萬立方米。主要礦產有煤、磷、鐵、鋅、銅、錳等。 7、湘江 湘江又稱湘水,是長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源出廣西臨桂縣海洋坪的龍門界,于全州附近向北流入湖南省,在湘陰濠河口分為東西2支,至蘆林潭又匯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長856公里,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公里。湘江支流眾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較重。零陵以上為上游,流經山區(qū),谷窄、流短、水急,雨期多暴雨。零陵至衡陽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紅層盆地錯落其間。衡陽以下進入下游,沿河泥沙淤積,多邊灘、心灘、沙洲。長沙以下為河口段,多汊道和河成湖泊。河口沖積平原與資、沅、澧水的河口平原連成寬廣的濱湖平原。湘江流域資源豐富,礦產以煤、鐵、錳、鉛、鋅、銅、銻等為主,湘潭是中國著名的錳礦區(qū)。流域內建有歐陽海、千金廟、雙牌等大型水庫和20世紀80年代初期興建的東江水電站。此外,還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45處,設計灌溉面積64萬公頃,其中韶山灌區(qū)近7萬公頃。農副產品以稻、薯、煙、茶、大豆為大宗。 8、資水 資水又稱資江,上游赧水發(fā)源于湖南省城步縣北廣福山的茅坪坳,至邵陽縣雙江口與南來的夫夷水匯合,始稱資水。干流全長713公里,流域面積2.81萬平方公里。資水水系范圍分布于12縣境,支流山溪河流特性明顯。小廟頭以上為上游,水源流經山區(qū),沿河有武岡、洞口、邵陽、新寧等紅層盆地和河谷平原斷續(xù)分布。小廟頭至馬跡塘為中游,多山嶺峽谷,支流中連溪上源為世界銻都——錫礦山所在地,新化附近地勢較平緩,多丘陵和小片沖積平原,為主要農耕地區(qū)。馬跡塘以下進入下游,河谷開闊,兩岸地貌低緩,河床多沙洲、淺灘。益陽以下全屬沖積平原。河流補給除以雨水為主外,地下水補給豐富,多裂隙—溶洞水和喀斯特大泉。干流柘溪水電站是湖南大型水電樞紐,為湘中北電網的骨干電源,并使河口5萬公頃農田免于洪水威脅。流域內為湖南農副產品基地,除糧食外,還產花生、茶油、豬,林業(yè)資源豐富,煤礦儲量7億噸。 9、澧水 澧水是湖南省西北部的河流。源于桑植縣北部的杉木界,東流經永順、大庸、慈利、石門、臨澧及澧縣等縣市,在津市小渡口入洞庭湖。干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4萬平方公里。桑植以上為上游,多高山,海拔2000米左右。桑植至石門為中游,有茅巖河和上、中、下巖河四大峽谷,沈家灣以下逐漸過渡為丘陵地帶。石門至小渡口為下游,地勢低平,自新安市以下至澧縣全為沖積平原,常年可通駁輪;但洪水暴漲,沿岸靠筑堤防洪。澧水流域與長江三峽、清江處于同一暴雨區(qū),易與長江分流入松滋河的洪水相遇,造成下游洪災。目前下游建有3處骨干工程,對澧陽平原及其附近低丘區(qū)不僅擴大自流灌溉面積,且兼具防洪效益。澧水流域內礦產以磷、煤、鐵、鹽為主,銅、鉛、鋅、硫磺、芒硝等亦具一定儲量。森林蓄積量596萬立方米。著名的張家界自然保護風景區(qū)即在大庸、桑植、慈利3市縣交界處。 10、洪江 洪江一名洪溪,又名熊溪,為武陵五溪之首。以集散洪油、木材、鴉片、白蠟聞名于世。洪江地處湘西的山地丘陵地帶,中部為沅水河谷盆地,東西兩側為雪峰山的兩支山脈所夾,東部為主脈,山勢高峻,西部為支脈,地勢略平緩,以丘陵為主。全境林業(yè)發(fā)達,盛產松、杉、楠木等各種木材和油茶、油桐。農業(yè)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等。當地產的柑橘品種較多,質量上佳,極富盛名。特產還有香梨、烏骨雞、天麻、竹編等。工業(yè)則有塑料、化工、陶瓷、紡織、印染、醫(yī)藥等門類。洪江古城位于黔城鎮(zhèn)沅江的下游20公里處,三面環(huán)著沅水、巫水、舞水,承接源于貴州、四川、云南的水上交通。這是中國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它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到了清朝康熙(1662年)以后,成為當時中國大西南最繁榮的商業(yè)重鎮(zhèn)。這里曾經聚集了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商人,有18家報館、23家錢莊、34所學堂、48個半戲院、70多家客棧,上百個作坊和店鋪,并且至今大多保存完好,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 11、郁江 郁江,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支流,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部。北源右江為正源,發(fā)源于云南省廣南縣境內的楊梅山;南源左江源于越南境內。左、右江在邕寧縣宋村匯合后始稱郁江。宋村經南寧至邕寧蒲廟段亦稱邕江,東流至桂平匯黔江后稱潯江。郁江干流全長1152公里,流域總面積9.2253萬平方公里。郁江流域降水豐沛,水力資源較豐富,全流域理論蘊藏量297.64萬千瓦。規(guī)劃中主要有瓦村、百色、西津、桂平等電站,已建成的西津水電站裝機容量23.44萬千瓦,是目前郁江干流最大的水電站。郁江兩岸平原開闊,是廣西重要的稻米、甘蔗、玉米、花生、香蕉,烤煙、黃麻等生產基地。沿江的百色、田東、平果、南寧等地是廣西重要的工業(yè)中心。郁江又是西江水系中最繁忙的航運干線。郁江沿岸有煤、磷、鐵、錳、鋁、鋅、銅、石油等礦產,其中平果鋁礦被列為中國九大有色金屬基地之一。 12、柳江 柳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黔、桂水上交通要道。上游在貴州省境稱都柳江,入廣西境稱融江、柳江。發(fā)源于貴州省獨山縣里納九十九個潭,流經黔東南及桂北,在廣西石龍三江口注入西江。干流全長773公里,流域面積5.7173萬平方公里,地跨桂、黔、湘3?。▍^(qū)),河源—老堡口為上游,柳州是中、下游的分界。柳江水系呈樹枝狀,上游河道灘多流急,三都以下汛期可通行木船;中、下游水勢平緩,河曲較發(fā)育。以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平原,峰叢谷地為主,沿河階地、丘陵廣布,耕地集中,人口稠密。由于高溫多雨,適宜亞熱帶、熱帶作物生長,年可三熟。上游及山區(qū)為中國重要杉木林區(qū)。柳江屬雨源型河流,柳江流域水力資源豐富,沿河灌溉較發(fā)達,灌溉面積達23.7萬公頃,是灌溉、發(fā)電、航運兼利的河流。 13、紅水河 紅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上游稱南盤江,發(fā)源于云南省沾益縣馬雄山,與北盤江匯合后始稱紅水河。全長659公里,流域面積3.3萬平方公里。河流流經高原、低山和丘陵,其上游為三疊紀的砂頁巖,中下游為石炭紀、二疊紀的石灰?guī)r。沿途群峰夾谷,河床深邃,主要險灘有50余處。蘊藏可開發(fā)的水力資源居珠江水系之首,為全國第6位。已建成大化、惡灘電站。巖灘電站正在施工中。紅水河終年可通航木船,忻城紅渡以下可通航小輪船,直達來賓、柳州和桂平等地。流域內山嶺連綿,地形崎嶇,交通以公路為主。紅水河流域是壯族及瑤族聚居地區(qū)。農業(yè)生產因喀斯特分布廣,地表缺水干旱,多以玉米等旱作為主,上游高山區(qū)多產木材。流域內礦產蘊藏豐富,以有色金屬及黑色金屬為主,有金、銀、銅、鐵、錫、鉛、鋅、鎢、鉻、鉬、鈦、鈾、汞、石棉、螢石、錳、煤等。南丹大廠的錫礦和來賓鳳凰的錳礦聞名全國,合山煤礦是廣西最大的煤礦。 14、漓江 漓江又名漓水,位于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部,屬珠江水系。發(fā)源于廣西桂北越城嶺的貓兒山,全長160公里。二千多年前,秦國在興安開靈渠,湘水的一支被分離入渠,稱“離水”。南宋周去非說:“今桂水名漓者,言離湘之一派而來也?!钡莱隽死旖妹挠蓙?。漓江自桂林至陽朔83公里水程,是廣西東北部喀斯特地形發(fā)育最典型的地段。河谷開闊、平緩,伏波山、疊彩山、象山、穿山、塔山等皆平地拔起,四壁如削,奇峰羅列,氣勢萬千。河流依山而轉,形成峽谷,景致迷人,尤以草坪、楊堤、興坪為勝,有浪石奇景、九馬畫山、黃布灘等美景。倒影是漓江一大奇觀。漓江集中了青山、秀水、洲灘、奇洞、美石、深潭、險灘、飛瀑、流泉等諸多景觀,是世界上風光最秀麗的河流之一。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如詩似畫的漓江。 15、珠江 珠江又稱粵江,是指廣州到入??诘囊欢魏拥?,因河中有海珠島而得名,是中國第3大河。其上源為西江、北江和東江三大水系,通常總稱為珠江,并把西江作為珠江的干流。珠江是我國南部的一條大河,主要干支流總長約1.1萬公里,流域跨越滇、黔、粵、桂、贛和湘等省區(qū),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越南境內的1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呈扇狀輻合,但各水系則呈樹枝狀分布。珠江流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五嶺高倚在北部和西北部;西北部為云貴高原,多喀斯特地貌,高原邊緣峰峭崖陡,多瀑布急流。云貴高原以東,山勢驟降至兩廣低山丘陵,其中矗立大瑤山、大明山、九連山、石硿洞等千余米高山,喀斯特遍布。丘陵中有南雄、英德、曲江等較大盆地。丘陵以東為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低平,河網縱橫,僅有少量丘陵、臺地散布其間。流域內已建的大型發(fā)電站有紅水河大化站、東江新豐江發(fā)電站等,年發(fā)電總量達200多億度。 16、韓江 韓江,唐時稱惡溪,后因紀念韓愈,改稱韓江。位于廣東省東部,是廣東省第2大河。上源由汀江和梅江組成,兩江在三河壩匯合后始稱韓江,由此穿山南下在汕頭附近注入南海,全長約410公里,流域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包括福建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廣東平遠、蕉嶺、梅州、興寧、五華、大埔、豐順、揭陽、揭西、潮州、澄海和汕頭等16縣市。韓江在三河壩以上為上游,下至潮州為中游,潮州以下進入三角洲河網地帶為下游。上游曲折多灘,比降大,不利航行,但蘊藏水力資源巨大;中游水勢增大,流量豐富,潮州以下,河谷寬狹不一,比降緩和,分叉如網,堤圍水塘比比皆是;下游水運便利。韓江流域基本為人多地少地區(qū),廣東境內尤甚。下游三角洲,為中國著名的糧食和經濟作物高產區(qū),粵東農業(yè)精華所在,入??谝粠a魚、鹽,工業(yè)和手工業(yè)也很發(fā)達,較大工商業(yè)城市有汕頭市、潮州市。 17、鑒江 鑒江,廣東省沿海河系中最大河流。發(fā)源于信宜縣里五山,南流經高州、化州、梅菉,到吳川縣黃坡入南海。為樹枝狀水系。干流長210公里,流域面積9445平方公里。鑒江上游森林過伐,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大,河道淤積較重。下游河道淺小,多急彎,河床積沙淤淺,使河床泄洪力量減小,每逢暴雨,常造成嚴重的洪水災害。全流域易受水澇災害的農田近4.7萬公頃。1960年高州縣在鑒江支流曹江和竇江上游建成高州水庫,庫容11億立方米,水庫是鑒江流域的主體工程,也是粵西地區(qū)最大的蓄水工程,年蓄水量14.7億立方米,有效地減輕了鑒江兩岸農田的洪水為害,還保證了茂名市的生活和工業(yè)用水之需。鑒江流域人多地少,作物種類較多,多種經營發(fā)展較好。花生、黃麻、黃紅煙、胡椒、橡膠、香蕉、茶葉等生產在廣東均占一定地位。耕作精細,生產水平較高。位于鑒江支流小東江上的茂名市是新興的中等城市,中國南方最大的石油基地。 18、漠陽江 漠陽江,廣東省徑流系數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省境云浮縣西南大云霧山南側,初向西南行,流經陽春縣馬南山后折向東南,在陽江縣的北津流入南海。干流長169公里,流域面積6042平方公里。漠陽江的西面和北面有天露山等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阻擋,使來自海洋的季風和臺風在山地前緣產生大量降雨。漠陽江谷地以雨量豐沛著稱,且暴雨強度大,是廣東的暴雨中心。受降雨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影響,漠陽江一年中相應有兩次主要洪峰出現。漠陽江流域每年秋季常遭臺風直接襲擊,如正值海水大潮期,江水受頂托難于下泄,江河兩岸大片農田常受洪水影響和威脅。流域耕地面積較廣,糧食充足,每年提供商品糧數量較大。蔗糖生產亦具一定規(guī)模,是省內重要蔗糖生產基地之一。陽春砂仁、陽江鵝及水產品均為廣東名產。 19、南渡江 南渡江,海南島最長河流。發(fā)源于昌江、白沙兩縣交界的壩王嶺(黃牛嶺附近),東北流經白沙、儋縣、瓊中、屯昌、澄邁、瓊山等縣,主流在瓊山縣與海口市邊境入海。長314公里,流域面積7176平方公里。河流入澄邁之前,穿行在山丘之中,比降大,河岸陡,河谷狹窄,多為石底河床,水力充足。從澄邁金江鎮(zhèn)后,南渡江主要在玄武巖臺地和淺海沉積臺地中流過,地勢開闊,河床坡度較緩,河谷較寬。潭口以下進入三角洲,河道有數支分汊。南渡江水源豐富,流量大。流域氣候有明顯的干濕兩季,又多暴雨,故河流流量和水位常出現暴漲暴落。每當暴雨后,山洪暴發(fā),河水猛漲,立即可達最大洪峰。一年中河流水位出現兩次高峰。1961年南渡江上游建成松濤水庫,庫容量達31億立方米,有防洪、灌溉、發(fā)電等效益,對克服流量不穩(wěn)定的狀況有重要作用。南渡江三角洲河床比降小,河道淤積快,夏秋臺風暴雨之時,潮水倒灌,時有洪潮災害。 20、濁水溪 濁水溪,中國臺灣省最長河流。位于臺灣本島西中部,河長186.4公里,流域面積3100平方公里。源出中央山脈合歡山南麓,向南接納萬大溪,沿山脈走向南下,接納南來的郡大溪后,向西流,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帶,與來自南部玉山的陳有蘭溪匯合后,流出山地;向西流經平原地區(qū),主流經西螺入臺灣海峽。河流主要靠雨水補給,降雨豐沛。山區(qū)暴雨強度大,坡度陡,水土流失嚴重,溪水混濁。濁水溪是臺灣省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已建有日月潭水電站、萬大水電站等大型電站。下游經集集以西出山口進入平原。支流漫衍,北至鹿港,南至北港皆為其沖積扇所及,其間濱海灘涂發(fā)育。濁水溪下游為臺灣本島西部平原重要農業(yè)分界線,以南地區(qū),秋冬少雨,嘉南大圳灌溉系統(tǒng)的部分水源有賴濁水溪進水口的供應,為臺灣3年輪作區(qū)。 21、高屏溪 高屏溪又稱下淡水溪,是臺灣第二大河,位于臺灣南部,由荖濃溪、楠梓仙溪、濁口溪、隘寮溪等四條主要河川匯流而成。因其自旗山到林園工業(yè)區(qū)出海,正好是高雄縣與屏東縣分隔而得名。高屏溪全長171公里,流域面積3257平方公里,是臺灣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流經高屏縣市共24鄉(xiāng)鎮(zhèn)。溪水滋潤沿岸的大地,不管是汲水取用,灌溉田園或供工業(yè)生產都不愧是南臺灣住民的生命之河,孕育出原住民、客家、福佬、外省文化。高屏溪流域面積廣闊,水量豐富,提供了豐富而廣大的水族生物的棲息場所,孕育了藻類,浮游生物,水棲昆蟲、蝦、蟹、魚、貝等各式各樣的生命。其中的高身魚固魚,是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在高屏溪分布相當廣泛,此外尚有鱸鰻、埔里中華爬巖鰍及蓋班斗魚三種珍貴稀有魚類。沿岸的河谷地多為農耕地,河川邊緣有濃密的禾科植物,是遷移性陸候鳥的重要過境地,也是本地留鳥重要的棲息地,出??诘臐竦亍⒏「驳?,生活著許多野鳥。 22、淡水河 淡水河為中國臺灣第三大河川,發(fā)源于中央山脈北端的品田山,流域面積2726平方公里,河長 158.7 公里,主流上游為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二大支流蜿蜒經臺北地區(qū)平地,分別于江子翠及關渡二地匯合成本流后向西北流,于淡水鎮(zhèn)油車口注入臺灣海峽。流域上游大漢溪發(fā)源于品田山,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水力蘊藏豐富,目前已開發(fā)者有榮華壩、義興電廠與石門多目標水庫工程,為臺灣北部灌溉及公共給水之樞紐;石門以下河床轉寬且平緩,淡水河航運全盛時期,舟楫曾航行至大漢溪。淡水河流域包括臺北市、臺北縣大部份、桃園及新竹兩縣之小部份;其中臺北市為臺灣地區(qū)政治及經濟文化中心。而北勢溪流域以坪林為中心,村落散布于河口開闊處,居民多以種茶、果園,或在山澗種田為生。基隆河上游山區(qū)煤蘊藏量豐富,自平溪至瑞芳間之居民多以礦工為業(yè)。 23、曾文溪 曾文溪為中國臺灣第四大河,也是臺南地區(qū)最大的河流,全長138公里,河域面1177平方公里。發(fā)源自阿里山山脈,向西流經嘉義縣、臺南縣市而由七股出海。曾文溪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全臺灣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即在曾文溪上游,此外,在曾文溪的支流上,尚有南化水庫。曾文溪中游以下,坡度漸緩,河水寒山量很多,至下游出口后,成為臺南海埔地的主要沙源。曾文溪河水挾帶砂石與生物碎屑在出??诘某练e,加上潮水的作用,提供了大量養(yǎng)分,因而蘊育了豐富的底棲與浮游生物資源,吸引了大批水鳥在此處棲息。曾文溪上游為嘉義縣山區(qū)少數未為人為破壞的溪流之一,原始林相完整,野生動物不少,如綠蓑鷺,食蟹蒙等。上游多峽谷瀑布等困難地形,續(xù)往上溯行可探霞山山區(qū)諸山。 24、大甲溪 大甲溪,為中國臺灣西北部重要河流。位于臺中縣,長140公里,流域面積1235平方公里。發(fā)源于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等群岳之間,與七家灣溪、司界攔溪、南湖溪及合歡溪匯流后,始稱大甲溪。經德及合歡溪匯流后,過白冷后溪床開展并轉而向北,在東勢轉折向西,而于清水鎮(zhèn)出海,注于臺灣海峽。全溪水力資源居臺灣各水系之首,已建成的水電站有天輪、谷關、德基等處。大甲溪上源游七家灣溪、南湖溪,特產一種鮭鱒科魚類,曾被稱“撒拉矛鱒”,可能為北太平洋南移的冰期殘留生物,已成為現今世界上此種魚類最南的分布區(qū)。在大甲溪沿線有谷關溫泉、德基水庫、佳陽、梨山、環(huán)山等重要游覽區(qū)。大甲溪上游南北山地皆有臺灣重要林區(qū)分布,南為八仙山林區(qū),北為大雪山林區(qū)。自大雪山至雪山迤東北一帶,為北臺灣海拔3000米以上高峰聚結區(qū),冬季群峰映雪,自然景色至為壯觀。 來源: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nsbdqk) 中國國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