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矗立幾百年,仍然以其悠遠的故事和厚重的歷史而充滿神秘和震撼。 朱棣從燕王到皇帝 大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后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1360年5月2日,朱棣生于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1370年至1391年,他先后3次將26個兒子中的23個封為親王,分赴全國各戰(zhàn)略要地駐防。 1370年,朱元璋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 1378年,朱元璋改南京為京師,并讓親王陸續(xù)分赴各自的封地。 1380年4月16日,燕王朱棣正式到自己的封地北平就藩。因為北平擔負著防御蒙古貴族侵擾的重任,故朱元璋給予他的軍隊編制比其他親王多,而且準許他除大事上奏外,軍中的小事可以自行決斷,這使朱棣實力大增。 1399年,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 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永樂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國南京。而朱棣和他的舊部熟悉北平,也對這個地方充滿感情。永樂元年的農歷正月十三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宮。禮部尚書李至剛,建議北平立為京都。朱棣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下來,并將北平升為北京,成為王朝第二個京都。 一則,朱棣殺了不少建文帝的舊臣部下,十分不安。而且,攻入南京城時,他的侄兒建文帝就在一場大火中神秘失蹤,生死不明。但后世的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當時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經逃亡在外。而這件事也成為朱棣最大的一塊心病。 有一天上朝,朱棣還差點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殺。后來,朱棣在南京城里經常做惡夢。更強烈地開始懷念他的故地北京。于是開始謀劃他遷往北京的計劃。他曾提過遷都建議,卻遭到大臣們的激烈反對。后來,他開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為遷都進行系統(tǒng)而縝密的準備。 遷都+修建宮殿:皇帝的暗藏心機 公元1403年,由北平剛剛改稱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來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們得到朝廷的應允,遷至北京,即可獲得五年免繳稅賦的優(yōu)待條件。這些人普遍比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們以往在南方所經營的生意。同時在北京的郊區(qū),也多了很多農民開始墾荒種地,大規(guī)模的移民工程開始了。 公元1405年6月,鄭和受永樂皇帝的派遣率一支船隊作遠洋航行。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和下西洋。鄭和帶著展示國威的使命,揚帆起航。也有說法是,這次航行其實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就在鄭和遠行之時,發(fā)生一件讓朱棣高興的事情。以丘福為首的一群大臣,建議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宮殿,當然,正和朱棣的心意。 永樂皇帝開始派他的心腹親信們奔赴全國各地,為這項巨大工程做準備。他們中有工部尚書宋禮、吏部右侍郎師逵、戶部左侍郎古樸。永樂時期為建造新的宮殿,而進行的采木工作,據說持續(xù)了整整13年。然而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也很艱辛。 公元1409年,朱棣以巡狩的名義住在這里。從公元1409年至宮殿建成后的公元1421年,他在北京度過了5年又8個月。這使得大明朝的決策、軍事和行政系統(tǒng)逐漸北移。從公元1410年到公元1414年,朱棣以北京為根據地,兩次跨過長城御駕親征,擊敗了多年來威脅北京的蒙古部落。 朱棣謀劃遷都北京剛剛開始的時候,他的結發(fā)妻子徐皇后去世了。陵墓理應建在南京,但是朱棣卻悄悄派一個大臣和一個風水先生前往北京尋找吉壤建陵。兩年后,在昌平以北20多里的地方,被朱棣降旨圈為陵區(qū)禁地。這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借徐皇后之死而建陵,大臣們都意識到這是皇上向他們釋放的一個遷都信號。 這之后南京城里的一些大臣開始上疏,直截了當反對永樂皇帝暗藏的遷都用意。而他們都被貶謫。后來,大臣們都紛紛強烈要求將明王朝的第一首都定在北京。朱棣多年的遷都欲望也終于實現。后世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次決定意味著中國政治中心開始北移,中國地緣政治從此發(fā)生改變。 聲明: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