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書法家米芾在《書論》中說:
言簡意賅,形象生動。但是,如果你將之視為世俗社會的趨炎附勢現(xiàn)象,那還是膚淺的。事實上,米芾這段話所透露的,是一段書法史上的大玄機。 這就是顏體在宋代之所以能成為“流行書風”的主要原因——“趣時貴書”。 這與王羲之的書法在唐代成為風尚有相似之處,但又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鐘王”書貴是因為帝王的積極倡導和書法實踐,這叫“上有所好”,于是“下必甚之”。鬧出很多書壇佳話,并且“蘭亭”一書背來去臨摹之后,流傳世間的版本已真假莫辯。但即使是這些歷代書家筆下的復制品,按學者祝勇的說法,都成為了“治文人心病的藥”。 而顏真卿自己萬萬沒有想到,身后的宋朝,由于一批權(quán)貴的的推崇,他所開創(chuàng)的字體驟然間煥發(fā)出異彩,光耀宋元明清,成為中國社會綿延不絕的“流行書風”。 【宋綬:推顏為“朝體”】 按前述米芾的記述,宋綬的書體一時被追捧著,人皆習之,成為了“朝體”。所謂“朝體”,大概就是官方文書使用的通用書體的意思。比如,離當代最近的“朝體”應該就是“館閣體”了。 據(jù)《宣和書譜》記載,“文臣宋綬官至參知政事,作字尤為時所推右,然亦自喜其書,凡制稿必集成篇,至于點畫亦不妄作,意其文必附書以垂后世耳。”你看,官大了被眾人追捧,宋綬也就認為自己的書法可以名垂千古了。黃庭堅也有記述,“天下靡然承風...士大夫書尺間,班班皆有筆勢?!?/p> 在這樣的時尚下,他的兒子宋敏求以善書顏體楷書而天下聞名。據(jù)史料記載,大書法家蔡襄當年也曾跟宋綬學習過書法,而蔡襄的書法面目,大家都知道是以顏書為主。 【蔡襄:以顏獲“本朝第一”】 蔡襄的書法成就,可從歐陽修的大肆贊美中得到感知,《集古錄跋尾》中,歐氏評其書為“本朝第一”,儼然當時書壇的盟主。 蔡襄做過翰林學士等重要官職,史載他諸體皆能,尤以真行為妙,但是蔡襄最出名的還是顏體楷書大字。“仁宗深愛其跡,嘗書曰‘御筆賜字君謨’以寵之?!痹谒耐瞥缰拢侒w成為宋仁宗晚期世人爭相學習的“楷?!薄?/p> 嘉佑五年(1060)秋書刻的《萬安橋記》,是蔡襄大字楷書的代表作。曹寶麟在《中國書法史》中評論認為,此碑是“蔡襄竭力摹擬顏氏《大唐中興頌》”。 (圖:蔡襄《萬安橋記》局部) 【韓琦:“全法顏平原”】 韓琦是北宋歷史的重要人物,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于嘉佑三年任宰相。他與范仲淹當時被朝廷所倚重,天下稱為“韓范”。 韓琦傳世作品稀少,比較重要的是,皇佑二年由他撰文并書丹的《大宋重修北岳廟碑》。王世貞評價稱,“魏公所書全法顏平原,而時時露柳骨,鋒距四出,令人不敢正視。”此碑比顏書更加肥厚和沉重,十分出彩。 (圖:韓琦《大宋重修北岳廟碑》局部) 【小結(jié)】 限于篇幅,我們從米芾所透露的線索,檢索資料并簡要分析了上述三位權(quán)貴在北宋仁宗后期所引領的書法風尚。有更多地史料可以證實,在他們的影響下,北宋存在過一個全民學習顏體的熱潮。 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的倡導者、學習者多為士大夫官僚階層,顏風之所以流行,也是巴結(jié)權(quán)貴、投機求仕的書法行為的結(jié)果。雖然在當時,還沒有將顏楷上升到科舉考試中的正體書寫規(guī)范標準,但仁宗后期,書學教育已經(jīng)把顏體作為學習的主要書體了。 有史學者指出,顏書在大唐并非時代巨擘,而且五代時期的地位也不高。但在北宋的興起,一如上述所言是因“趣時貴書”而勃興,但同時也是當時儒家道德價值體系架構(gòu)的需要——關于這一點,如今也還在被人所津津樂道,儒家以顏真卿為楷模的道德標準也影響了書壇千百年。 但這不是本文的主旨,且留待后話。 圖文/彭澎 (圖:韓琦《信宿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