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覺得 上海的人文歷史怎么講都講不光 今天就來科普一個 “上海第一條馬路是神馬” 讓大家過年聚會 多點談資哈 要說起上海最早的道路,便是明弘治年間的《上海志》中記載的那些道路了。其中,有幾條路如今依然有跡可循。 明朝中葉,上海城內(nèi)已形成南北、東西縱橫交叉的街巷系統(tǒng)??h署東西兩側辟出三牌樓街和四牌樓街兩條南北干道,另有新衙街、康衢巷、新路巷、薛巷、梅家巷5條主要街道,以及觀瀾巷、宋家灣、馬家巷、姚家巷、卜家巷等街巷。 明朝記載的這些路中,如今僅有薛弄底街和梅家街仍然存在,且保留了當時的名字,即為當時的薛巷和梅家巷。其他幾條,有的消失了,有的被并掉了,有的則改頭換面?!靶卵媒帧贝蟮质墙裉斓男屡靶侣废铩贝蟮质墙裉斓耐坡?,“康衢巷”大抵是今天的巡道街。 上海的這些古老街巷,自然沒法分第一、第二;但是,它們確實是上海見著于文字記載的最早道路。 民間傳說上海的第一條馬路是 楊樹浦路 市民馬先生:據(jù)史料考證,上海開埠后,英租界的核心在外灘南京路。1869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從外灘沿黃浦江修一馬路至“楊樹浦”,名為楊樹浦路。19世紀80年代,租界當局又將楊樹浦路向東延筑至剛狄路(今黎平路)。 “要想富,先修路”。楊樹浦路的辟筑,為外商大舉搶占黃浦江濱江岸線,開辟工業(yè)帶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楊樹浦路上,也出現(xiàn)了許多上海乃至全國的工業(yè)“第一”:中國最早的工業(yè)化造紙廠、上海最大的修船塢、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水廠、第一家工業(yè)化制糖廠、第一家城市煤氣廠、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華首家電子工廠…… 正是由于楊浦深厚的工業(yè)基礎,才有了蘇州河的倉庫堆棧,才有了南京路的繁華,最終是外灘金融區(qū)的形成。楊樹浦路,是楊浦區(qū)乃至于上海的第一條近代意義上的城市道路,這是實至名歸。 權威解答:要分三個層次看 ①路→②馬路→③第一條馬路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上海地名學會副理事長 薛理勇: 上海以路作為道路名稱,這已是近代的事,與租界時期的“Road”有關。因此,要說嚴格意義上的第一條“馬路”,得從外國人入華以后說起。楊樹浦路是早期的城市道路之一,但要說第一,還輪不上它。 1842年清廷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上海被列為通商口岸。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1845年,英租界率先在上海建立;1848年、1849年,美租界和法租界也相繼建立。 1845年,上海英租界確定西界。1846年,英租界道路碼頭委員會修筑一條“界路”,這是上海第一條近代城市道路。即今天的河南中路。 上海人為什么把路說成“馬路”? 因為賽馬
不久以后,因為場地狹小,跑馬總會在花園南側外增筑馬道一條。因為這條道路是專供賽馬使用而筑,所以,就被上海居民稱之為“馬路”,意為馬走的路。城市道路,被稱之為“馬路”,正是由此開始的。如今,我們常說的“過馬路”、“逛馬路”,這“馬路”通常就是泛指一般的道路。 第一條“馬路”又是哪里? 南京路 為方便會員前往賽馬場,上海租界當局修筑一條與南側馬道平行的道路,從外灘直抵跑馬場。這第一條修建的,就被命名為“大馬路”,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路。此后租界興建數(shù)條與這條馬路平行的道路,分別又命名為二馬路、三馬路等等。 所以說,名正言順的上海第一條“馬路”,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馬路”——南京路了。 大馬路:指現(xiàn)在的南京路 大馬路——南京路,過去曾被稱作“十里洋場”。這里百貨公司多,名店名商號多,有英商開設的福利、惠羅、泰興、匯司公司(被稱為“前四大公司”),后來,僑商又開設了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公司(合稱“后四大公司”)及中國國貨公司。 現(xiàn)在的南京路依然是上海最主要商業(yè)中心之一,被稱為“中華商業(yè)第一街”,東起外灘,西抵靜安寺,全長10里。 二馬路:指現(xiàn)在的九江路 從前九江路的特色是銀行多,故這條路曾被稱為“東方華爾街”。 現(xiàn)在的九江路是一條與南京東路平行的商業(yè)街。 三馬路:指現(xiàn)在的漢口路
如今的申報館大樓 四馬路:指現(xiàn)在的福州路 老四馬路可說是老上海的紅粉街,每年都要在報紙上公開評選上?;屎?、名花、狀元、花國大總統(tǒng)。一個世紀之前,這里也集中開設了不少書局和報館,以及一些出售紙、筆等文化用品的商店,因而享有“遠東第一文化街”的美稱。
五馬路:指現(xiàn)在的廣東路 六馬路:指現(xiàn)在的北海路 上海自己修的第一條馬路 外馬路 1846年英租界就開始修筑近代馬路,帶來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華界見此不甘示弱,也開始動起了建造新式馬路的念頭。這條市政出資、上海人自己筑的第一條新式馬路在哪里?就是南起南碼頭(今南浦大橋西起點)、北至十六鋪的黃浦江邊的外馬路。 1897年馬路筑成通車,這是上海第一條由地方政府撥款和組織修筑的道路,初也稱“馬路”或“大馬路”。 1905年,南市當局決定再筑一條位于該馬路里側,又與該馬路平行的馬路。筑成后,根據(jù)位置的內(nèi)外,里側的遂被稱為“里馬路”,就是今天的中山南路,而外側的原馬路則被稱之為“外馬路”。 相關鏈接 上海最長的馬路—— 除了環(huán)線路之外,最長的是滬太路。滬太路南至上海市閘北區(qū),北至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zhèn),全長約38.5公里,是上海到太倉的一條省際公路。1921年建造完畢通車,是上海到外省市最早的公路,也被列為上海最長馬路。 上海最短的馬路—— 可謂眾說紛紜,比較有名的短馬路——太平路和厚德路。太平路位于虹口區(qū)溧陽路旅順路間東大名路南側,全長只有50余米,路上門牌只有1號,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浦江海關”。 厚德路位于虹口區(qū)四川北路與邢家橋南路間,全長僅有30米,但卻有3戶人家。因為這些短馬路在地圖上都被忽略不計了,所以很難判斷最短馬路的頭銜應該花落誰家。我們也可以再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最短馬路。 上海最寬的馬路—— 世紀大道,曾名中央大道、軸線大道,是上海浦東新區(qū)的一條主要道路。東起世紀公園,西至陸家嘴東方明珠電視塔并與延安東路隧道直接相連,被譽為“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世紀大道以100米的平均寬度成為上海公認的最寬馬路。 上海最窄的馬路—— 龍泉園路可謂上海最窄的馬路,一頭連寧波路,另一頭是南京路步行街,總寬才1.46米。 如果兩個人拿東西面對面走的話都會磕磕碰碰,相比上海最寬的弄堂——雙車道的鎮(zhèn)寧路465弄來說,真是有些寒磣了。
精彩回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