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格斗,是在徒手狀態(tài)下或持有器械狀態(tài)下的打斗形式。 欲在格斗中獲勝,必須具備兩大要素。即雄厚的力量基礎和嫻熟的技術素質。 力量在格斗中的重要性是勿需質疑的。通常我們知道,小孩子打不過大人,這是因為兩者的力量相差太懸殊。有句俗話說的好:身大力不虧。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讓兩個從沒練過武的人打斗,身體瘦弱者若要戰(zhàn)勝身材魁梧高大者,顯然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如此,在多種體育競技中,則是以體重作為不同的比賽級別,如舉重、散手、摔跤、柔道、推手等。 武術中的力量亦稱勁力,通常指的是能在瞬間發(fā)出巨大的爆發(fā)力,所以它與一般的拙力或蠻力有所區(qū)別。對于武術中的勁力描述,不同派別的拳術均有各自的詮釋。如少林拳稱之為剛勁,詠春拳稱之為寸勁,太極拳稱之為彈勁,形意拳稱之為整勁,大成拳則把這種勁力形式稱為內勁。然而,不論任何語言上的稱謂,其本質都是需要具有堅實的骨骼作支撐,訓練有素的肌群進行快速有序的收縮而產生,骨骼越健壯,參與收縮的肌群越多、速度越快,產生的動力越大,打擊的力度就越大。不同的拳術雖然其勁力的修為方式有別,但其目的都是為了使筋骨強健,肌群收縮順達有素。常識告訴我們,不論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能使骨骼和骨骼肌發(fā)生良好的變化,尤其是武術鍛煉更是如此。由《現代運動生物力學》可知,有效的體育鍛煉,則具有“骨重建”的作用,即鍛煉可使骨骼通過改變大小、形狀和結構以適應力學需要的功能。重建可增加骨的密度,從而也就增加了骨的強度和硬度。只有具有良好性能的骨骼作運動鏈,才能具有較好的肢體支撐和擁勁效果。比如,用同樣粗的木棍和鐵棍去搭架子,或去擊人,肯定是后者的支撐力和打擊力要大得多,其原因是后者的密度要遠大于前者。對于一個長期進行武功修煉的人來說,其腕臂的沉重狀態(tài)則如棉里裹鐵,非常沉重,這正是“骨重建”效果。這種效果不但可增加格斗中具有的阻截過程中的掤撐作用,還可提高打擊中的穿透性。 武術的勁力獲取大體有三個途徑。 一.從套路中求取對于多數拳種而言,不論是外家拳法還是內家拳法都有各自的套路。外家拳法的特點是剛勁有力,動作迅猛,如少林拳中的小洪拳、大洪拳、羅漢拳、炮捶等,操練起來動如猛虎,行像巨龍,疾似閃電,聲若雷鳴,如此不斷的長期練習,不但能使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素質得以改善,而且還會產生技擊中的強大打擊力;內家拳法的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則講究以意領氣,形隨意轉。太極拳套路又稱盤架子,有的練家一天能把一個套路演練十至二十遍。在盤架子的過程中,通過意念的引導和動作上的松柔體驗,以感悟勁力的存在與走向。在套路動作熟練的前提下,先以放松為主,當放松達到一定程度后,則會逐漸向至剛過渡,此時,即可進行力量試發(fā)練習。對于陳式太極拳而言,可在套路操練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拳式進行發(fā)力。這也正好體現了陳式太極拳快慢相間、剛柔并濟的特點;對于其它太極拳來說,則可專門選擇套路中的某些單式動作進行力量的發(fā)放訓練。發(fā)力時,務必要很好地把握松緊頻率,使力量具有良好的彈性、整體性和爆發(fā)性。 二.借助于外力性的方式求取習練者可根據自身的喜好或現有的條件選擇適當的方法加以訓練。這些方法包括拉力器或握力器訓練,俯臥撐或單雙杠訓練,杠鈴或啞鈴訓練,擊打沙袋或墻靶訓練。這些手段實際上是對身體進行的不同形式的負重練習。負重練習的目的就是針對性地刺激肌肉,以促使肌纖維增粗發(fā)達。肌群的發(fā)達不但能有效地增加自身的抗重擊能力,而且還容易產生強大的爆發(fā)力。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實用狀態(tài)下的緊張度。例如,李小龍為了加強實戰(zhàn)中的力量,就在訓練中滲進了啞鈴的前臂組合練習,這就使得那身結實的肌肉不但“漂亮”,且“殺傷力”十足;再如,泰拳手通常用粗沙做成沙袋,腿部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對沙袋進行重踢練習,在經過多年的艱苦練習后,雙腳和小腿會形成厚厚的老繭層,即使全力踢擊裝滿彈殼的袋子也不會受傷。除此之外,泰拳還把香蕉樹干作為踢擊的對象。如此訓練所產生的腿擊效果或膝撞威力是震撼人心的。 三.靜力性功力訓練此種訓練即武術中特有的樁功訓練。外家拳法的少林拳和內家拳法的高級功法都有站樁的練法。大成拳則更是把站樁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功法。大成拳功法認為,力由站而得之,由試而知之。雖然站樁者的肌肉看似不怎么發(fā)達,但由于站樁可使內氣充盈,力道篤實整體,故這種靜力性的站樁訓練確實亦有獨到之處。站樁既能改善肌肉的質量,又可達到良好地通連效果。不同的體育鍛煉,雖然其質量可得以改善(如肌節(jié)增長,肌肉體積增大等),但欲使之若一的參與某項運動是有一定難度的。站樁則可使參與收縮的肌肉達到最大程度的延伸。當用肢體的某部擊打對方時,其力源不但來自于該部位近端的肌群收縮,而且還可使肩部、背部、腰部等遠端部位的肌群同時參與收縮,以此產生較大的發(fā)放力與穿透力。 具備一定的力量素質后,即可加強格斗的技藝訓練,此方面的內容包括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 一.基礎技術所謂基礎技術就是技擊的單式動作。比如,散打或拳擊中的直拳、擺拳和勾拳,大成拳中的炮拳、圈捶、鉆拳和橫拳,泰拳中的膝擊和肘擊等。有時為了練好某一單式的技擊動作,還可把套路中的實戰(zhàn)意義較強的招式進行反復的專門練習。例如練太極者即可進行或擁或捋或擠或按的操練,也可進行具有攻防效果的白鶴亮翅、摟膝拗步或云手的練習。單式招法熟練后,還可將它們串連起來進行組合練習,比如直拳和擺拳組合,直拳和勾拳組合,擺拳和勾拳組合,拳擊和膝撞組合,砸拳和足踢組合等;在大成拳中,通常將圈捶與炮拳連環(huán)應用,扇掌和金剛膝連環(huán)應用等。 不論單式操練還是組合連環(huán),一般均要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定步固化練習先要在定步的狀態(tài)下使招式熟練化,對每一攻防動作除了要領悟其技擊內涵外,還要在動作中體驗力道的暢通性; 2、配合步法練習由于步法的移動,一些熟練的招式可能會不太適應,但這一步必須訓練,這是因為格斗時沒有一個人會站在原地任你擊打; 3、模擬攻防練習此時雖然是一個人單練,但操練單式時,要意中有敵,可假設身前站有惡漢,我迅速以直拳擊其面部,對方若有躲閃,我再以更凌厲的連環(huán)招式追擊之。也可設想有人以重拳向我擊來,我在以左拳格擋的同時,迅速出右拳擊其頭部。究竟采用何種招法進行假想訓練,則完全取決于習練者的操練拳種和平時的喜好。 二.應用技術所謂應用技術就是雙人間的對搏練習。單式或組合技法純熟后,即可進行雙人的對招練習。這些內容包括: 1、命中率訓練此訓練就是提高自身的打中機率,而降低對方的命中率。不然的話,就是自身功力再高,招法再妙,也只能是徒勞之力,無用之法;同樣道理,如果對手擊不中自己,其塊頭就是再大,來勢再兇,招法再狠,也不會奏效。提高命中率的訓練,是讓一拳友配戴拳套或手持手靶,位于我身前一定距離處,我以此為攻擊目標,用不同的技法打擊之;此后,讓拳友將靶標不斷移動,我出招擊之,盡量擊中;最后,拳友不斷變換身法,使靶標活動起來,我配合步法追打。使對方招式落空的訓練為:我原地不動,讓拳友以拳擊來,我可根據拳鋒的來勢進行躲閃、撤身或采取其它任何有效措施進行化解,盡可能做到不被擊中。 2、攻防訓練攻防訓練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防守下的反擊,另一種是防與攻同步。前者指的是在使對方來勢落空的前提下,打擊對方,其特點為先守后攻。防守的方法有堵截、牽掛、纏繞、引化等。后者指的是在對方向我進攻的過程中,我在防守的同時,又能有效的打擊對方,是一種打顧結合的方法。由于防與攻的同步進行,其實用價值更高。 3、戰(zhàn)略戰(zhàn)術訓練即真假虛實的訓練。應用時,我可先給對方一個虛假的擊打動作,在對方分心或愣神的瞬間,再用真實的招法以最大的勁力打擊之。由于第一個動作并非真實的意圖,應用時一定要突出“虛”的特征,不論是力度還是進攻的縱深度都要留有余地。不然的話,將會影響真正的打擊意圖。當然,如果我的虛假動作并沒有引起對方的注意,那么,則可以將其演變?yōu)檎鎸嵉倪M攻手段打擊對方。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采用哪種形式的訓練,均要從喂招人手。剛開始時,最好由老師或技術較好的一方來喂招,這樣能更好地發(fā)現接招過程中的不足。由于是喂招練習,要先在慢中求體會,在緩中找感覺,然后逐漸加快節(jié)奏,乃至完全過渡至接近臨戰(zhàn)的狀態(tài)進行對練。 (來源:《武當》 文/張耀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