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簡約之美
浙江省嘉興市友誼小學
姚玲娟
【摘要】本文討論了語文課堂追求“簡約”的含義,認為通過精簡目標、精簡提問、精簡環(huán)節(jié)和精簡教學手段,能使語文課堂從繁復走向簡約;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能使語文課堂成為有底氣的課堂;對文本進行適度地補白與拓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能使語文課堂成為有深度的課堂,有張力的課堂;在充滿“靜”界的語文課堂中使語文教學洗盡鉛華、回歸本真,走向簡約和真實,能使語文教學變得簡約而豐滿。在無數(shù)次刪繁就簡的過程中,在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過程中,將語文教學逐步回歸到其本質——簡約,讓語文課堂教學散發(fā)出簡約之美。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簡約
有人問一位雕塑家:“你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雕像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語文教學,能否從中得到一點兒啟示呢?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先生這樣認為:“學習語文無非八個字,‘讀讀寫寫、寫寫讀讀’罷了。”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大聲疾呼:語文學習的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也就會越復雜,結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事實上,當老師們把教材讀厚、讀深、讀透之后,惟有
“更淺出”的教學,將那些不是語文或關于語文、甚至是語文但不是重點的東西清除出語文課堂,把多維深刻的語文教學內容以凝練簡約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才能使教師簡簡單單教語文,學生簡簡單單學語文。
這里的簡單,不是膚淺,應是簡約。追求簡約,既不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形式上的減少,也不是訓練強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語文教學的“根本”,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對文本進行適度地補白與拓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語文教學變得簡約而豐滿。
一、簡約是一種理念,使教學過程清清爽爽
現(xiàn)代人,服飾追尋簡約,裝修追尋簡約,文字追尋簡約,課堂更應追尋簡約。
“簡約”的語文教學首先是指從目標到環(huán)節(jié),從方法到語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凈凈,教學過程更有條理、清清爽爽,以簡馭繁,返樸歸真,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
(一)教學目標追求簡明
教師在實施教學任務前必須有目標意識,目標就是要求,目標就是方向,簡明教學目標是應考慮的首要問題。
這里的目標,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指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大目標要明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而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所以,從總的語文目標來說,我們如能扎扎實實地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增強學生文化底蘊,那就是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只要將這幾件事情做好了,語文也就學好了。從這個意義上來審視語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是我們將語文的目標搞得太復雜了,以至于抓不住本質的東西。
第二層意思是指學習一篇課文的目標要簡明。新課標提出了三個維度的目標——知識能力、方法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說,三個維度是一個整體,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寓于知識能力的學習之中,而不是游離于知識能力的學習之外,而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內化,又要經(jīng)歷一個自我體驗、自我建構的過程。認識了“三維”本是“一體”,有助于簡化頭緒,使目標簡明。面對一篇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課文,我們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要教什么東西,看看這段,好;看看那段,也好!于是從頭到尾,蜻蜓點水地將課文過一遍,教學目標多而雜,就感覺自己的語文教學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不應追求多方面的全面開花,而應根據(jù)文本的表達形式和人文意蘊,找準一節(jié)課要解決的一個或兩個問題,確立相對集中的,切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這一堂課真正學會什么,而教師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目標得以在課內完成、落實,學生輕松,老師輕松。這樣的語文課堂當然是簡約有效的。
(二)課堂提問追求簡要
語文教學要想顯得簡約而豐滿,教師必須把握對話的本質,以話題統(tǒng)領對話。
當前的閱讀教學,盡管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依然問題多多,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滿堂灌”——以問代講的“新滿堂灌”。教學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師的問題串起來的,大問題套著小問題;學生課堂上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在猜測問題的答案。課堂上,他們與靜思默想基本“無緣”,和潛心會文近乎“絕交”,有的,只是熱鬧、膚淺、無聊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而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什么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了什么,又是如何收獲的,他們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靜靜思考。
課堂是個常數(shù),一旦教師提問的時間多了,學生獨立思考讀書的時間必定減少。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須留出整塊時間給學生。時間怎么留?當從減少提問開始。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最好不要超過8-10個。教師要盡可能提緊扣教學主目標,讓孩子們通過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問題。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追求簡化
不少課堂過于追求時髦與新穎,搞了不少花樣,環(huán)節(jié)多了,形式多了,學生無價值的活動也多了,一節(jié)課看上去確實很熱鬧,可是學生并沒有能靜下心來去認真讀書感悟,結果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了。
教學過程簡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學實效,也就是要減少花樣,簡化環(huán)節(jié),留給學生更多的讀書、思考、討論的時間,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理解到內化,最后學會表達運用,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看一節(jié)課是否具有無限豐富性,首先得看教學“預設”?!熬€性”的教學流程難以包容課堂教學的復雜多變,一問只有一答,一項任務只有一種努力的方向;且哪個問題先問,哪個問題后問,都做了“精確”的設計,和流水線操作沒有兩樣。這樣的設計,從客觀上抑制了課堂“生成”的可能。因此,我們倡導“非線性”的“版塊預設”。這種教學設計是分支式的,一問有多答,一項任務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決路徑。這樣的版塊設計,就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無限可能。
看看王崧舟老師《長相思》這一課的教學。他先是引領學生讀通詩詞,讀出韻味;接著是引導學生圍繞“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處?”這個主問題,讀懂詞意;然后引導學生想像詞中作者的情景和假如他在故園中的情景對比,讀出詞情;最后是通過質疑來讀透詞心,明白作者雖愛家,但更是為了報國,提升了主題。這樣以“讀”貫穿全課教學,板塊式推進,簡單而又高效地將課文的學習推向高潮,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四)教學手段追求簡便
有些公開課,過多地利用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而放棄了語文“原生態(tài)”的最本質的教學方式。其實,語文是實打實的,就是要多讀,多寫。這話是樸素的真理,至理名言。學習語文,就應當充分遵循本民族語言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閱讀能力是讀來的,讀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詞造句的奧妙,感受祖國語言的美,感受表達形式的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讀書是主線,應以讀為主,以多媒體、表演等手段為輔。如果把握不好尺度,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反而會阻礙學生學習語文,過度使用,甚至會封殺學生的想象,讓他們的思維不再靈動,想像的翅膀被無情地折斷?,F(xiàn)代教育技術,要“用在當用時”,“止于當止時”。語文,就是要以語文的方式去學習。只有這樣,語文才能閃亮“因樸素而優(yōu)雅”的面孔,語文課也因此而顯得更加簡約。
二、簡約是一種底氣,使語文學習扎扎實實
倡導簡約的語文教學,決不是為教師“偷懶”找借口?!按蟮乐梁啞?,它看上去是挺“輕松”,做起來卻不容易。它更要求教師練好自己的“內功”,不斷提升和鍛造自己,使自己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文化視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
聆聽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知識功底、寬廣的學科視野,確實讓我們?yōu)橹鸷?。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都是那么出其不意,每一次過渡都是那么情感投入,每一次朗讀指導都是那么動情揪心,每一個細微的學習習慣都是那么重視,每一次教學拓展都是那么思路開闊,每一次角色轉換都是那么自然。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他就能及時地捕捉這個問題的實質;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他能夠及時出現(xiàn)在孩子的身邊;當孩子想說某句話而沒有說出來,他能夠帶著孩子說出來……這都是智慧的體現(xiàn)。在他們充滿了文化功底的課堂中,我們看到的是特級老師的博學睿智、幽默深情和獨到韻味,是一種深厚的文化底氣。
底氣來自于豐厚的積淀。具體到一篇課文,需要的是對教材的深入解讀。語文新課標反對把課文講深講透,煩瑣解析,但并沒有反對教師對教材反復推敲,想深想透。惟有深入,才能淺出。有效的課堂一定是建構在對教材正確、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的,我們每一位教師一定要在鉆研教材上下工夫,針對教材特點,立足教材內涵上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不必盲目追求設計的新穎。
一篇課文,總有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課文的時代背景離學生現(xiàn)實生活十分久遠;課文的文化背景與學生差距較大;作者的認知水平遠遠高于學生當前的理解力;課文描寫的生活城鄉(xiāng)學生存在著不同的熟悉程度……這些,也許都可能成為學習的難點。難點必須突破,但它不一定成為教學的重點。突破難點,往往會成為一堂課的亮點。教師必須先“讀”“品”“悟”,激活自己的內心情懷,重組自己的文化儲備,調動自己的文化經(jīng)歷。教參雖然給我們提供了價值取向,但教材內容,文本本身蘊含的意義,更需要我們自己去領會??梢赃@樣說,我們教師能在教材的世界中走得遠些,走得深些,那么就會帶著我們的學生也同樣走得遠一些,深一些。
《二泉映月》這節(jié)課上,王嵩舟老師認識到這首名曲的誕生和無錫惠山二泉的月夜景象是分不開的。課始,王老師讓學生讀課文,看一看二泉映月這道風景,找出有關的句子。當學生把文中的四處景象找出之后,王老師出示了一組詞語:“茫茫月夜、如銀月光、一泓清泉、蜿蜒而來、流水淙淙、靜影沉壁、月光照水、水波映月”。這八個詞是王老師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提煉出來的,是如此的凝練,構成了一首詩,一幅畫。學生只要讀出詞的意思,讀出詞的感覺來,月下二泉寧靜幽美的意境就浮現(xiàn)在腦海中,也會積淀下來。而在課中、課尾,王老師又充分運用了這一組詞,遙相呼應,引導學生思考、領悟《二泉映月》這首名曲和月下二泉的內在聯(lián)系。
因此,追尋簡約語文,要求我們首先要把自己武裝得“不簡單”起來,因為只有擁有了“不簡單”的底氣,才能游刃有余地營造簡簡單單的語文課堂。
三、簡約是一種深度,使語文課堂充滿張力
“簡約”的語文課是有深度的課堂。盲目追求課文教學的“厚重”固然不可取,那些過于簡單的課堂教學也并非是真的“簡約”:目標設置膚淺、課堂容量小,教師的提問學生都能一一舉手回答,甚至不需要討論、沒有任何思維的阻礙,看似熱鬧的課堂其最后也激發(fā)不了學生的求知興趣,有的仍然是無知。
有深度的語文課堂是在“簡約”之上的“豐滿”。如果說“簡約”指從目標到環(huán)節(jié),從方法到語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凈凈,那么“豐滿”則是指在教學過程所呈現(xiàn)的課堂張力——思維的張力、情感的張力、文化的張力乃至于智慧的張力。正如特級教師孫雙金說的“上課如登山,一堂好的語文課,老師應該引領學生登上知識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是的,一節(jié)語文課,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的知識增長了,情感發(fā)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砥礪了,才能說這樣的課堂是豐滿的。
那么,如何在簡約中追求豐滿,讓語文課堂充滿張力呢?
(一)留白與補白,讓課堂充滿想象的張力
“留白”是我國傳統(tǒng)繪畫詩歌中普遍運用的藝術手法。中國山水畫講究留白帶給畫面的豐富感,中國書法藝術中亦有飛白的技法,音樂中更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海明威說:“好的文學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蔽覀兊恼n文很多都是這種短小精悍的文學作品。語文教學就應抓住“這一角”,讓學生尋找、想象冰山下的百分之九十,補足有形與無形省略的意義產(chǎn)生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不斷充實豐滿文本。因此語文課堂也要講究“留白”和“補白”。有時候,故意留下空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有時候,填補課文的空白,讓課堂因補白而充實。留白和補白,讓課堂更具節(jié)奏之美,張弛之美。
張祖慶老師《我盼春天的薺菜》的一個片斷:當夜色越來越濃重,小動物都已經(jīng)回到媽媽的身邊,但是女兒卻久久沒有回到家。母親會在村口怎么焦急的呼喚?她又在擔心些什么呢?又冷又餓、非常孤獨地在田野里游蕩的小女孩,聽到了母親聲聲的呼喚,她多么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呢?隨之大屏幕出示“孩子你怎么還不回家啊……”、“媽媽,不是女兒不想回家啊……”,讓學生以此為開頭,在低沉凄涼的音樂聲中靜靜寫話。之后是對著屏幕深情地朗讀媽媽的呼喚,和小女孩的內心獨白。
這個教學片段,教師利用文本空白點,營造傾訴的情懷:讓孩子們在動筆中積蓄情感,在交流中傾吐情感。母女間心靈深處的呼應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染力,振聾發(fā)聵,催人淚下。它將苦難演化在每個孩子的心頭,沁入了每個孩子的肺腑,讓他們身臨其境,沉浸其中。課堂,因著這樣的留白與補白,充滿了情感的張力。
(二)拓展與反哺,讓課堂充滿文化的張力
“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資源”——隨著《課標》精神的深入人心,課堂學習資源的拓展也日益加重。這是好事,它讓語文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
說簡單教語文,并不是排斥一切語文課本以外的東西?;ノ睦碚摳嬖V我們,每一個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鏡子,每一文本都是對其它文本的吸收與轉化,它們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開放網(wǎng)絡,以此構成文本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巨大開放體系。再者,不同樣式,不同意蘊的言語之間的勾兌和交互,多個文本話語之間的相互照應、穿插、印證,無疑為多重言語思維空間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這樣的互文反哺,讓文本的意蘊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讓課堂更具文化的張力。
還是張老師的《我盼春天的薺菜》,學習課文之后,張老師引入了作者的《走過人生的冬天》一文,給課文的理解提供了一個“過去”的背景,讓學生的已有文本感悟上“更上一層樓”:原來文中的“冬天”,是作者經(jīng)歷的苦難生活的一個縮影;作者盼望的“春天的薺菜”,原來不僅僅是薺菜,更是人生中的希望呀!同時它給文本提供了一個“未來”的指向,將學生關于課文的體悟和精神更明晰指向一個終點:那就是心懷春天,永葆希望。這樣的拓展與反哺,讓課堂富于蘊藉的哲學意味和獨特的文化張力,整個課堂因之被賦予更多的人文內涵。
要注意的是,拓展要基于學情,本末不能倒置。課堂學習資源的開掘與引進,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反哺文本”這一最終目標服務的,拓展資源是為了補充課文,豐厚主題,說到底,它是以課文為內核向外進行的學習輻射。
四、簡約是一種境界,使語文教學回歸自然
“大音希聲”。簡約的課堂追求一種境界,或更確切的可稱之為“靜”界。語文課堂應該是沉靜的課堂,在沉靜的課堂里,學生才能認真思考、潛心傾聽,才能感到安全和放心。
“樸素是優(yōu)雅的靈魂”。聽于永正、賈志敏等老師的課,我們會發(fā)出一種“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感慨。他們的課堂,基本沒有現(xiàn)代教育手段,只憑著一支粉筆一張嘴,就能讓語文絢麗多彩、精彩紛呈。尤其讓人欽佩的是,他們教學語言清新、質樸,沒有華麗精致的辭藻,沒有氣勢如虹的排比,但是學生卻在他們的帶動下充分地說,投入地讀。這種樸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再反觀當前不少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課堂太喧鬧了,豐富多彩的圖片影像讓人目不暇接,曲風不一的背景音樂此起彼伏,熱鬧活潑的游戲層出不窮……學生靜心學習語文的時間嚴重缺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能學會傾聽,學會思索嗎?當視覺疲勞、聽覺疲勞、身體疲勞的他們隨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趕沖時,他們的語文能力又如何能提高?苦心設計準備的教學環(huán)境已經(jīng)對學生學習語文形成了干擾。
“靜”是語文教學洗盡鉛華、回歸本真的前提條件,使語文教學逐漸走向簡約,走向真實。浙江名師張祖慶在執(zhí)教《詹天佑》時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他讓學生細讀課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中的哪些細節(jié),讓今天的我們依然深有感觸?張老師留了十分鐘時間讓學生讀書、勾畫、思考。這樣的語文課擁有一份真實的精彩,十分鐘的靜,絕不是教學行為的靜止,安安靜靜的課堂中,學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維在發(fā)展,能力在提高。
為了讓學生沉下心來學語文,真正學會傾聽、閱讀、思考、寫作,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外部的“靜”界??鬃咏逃龑W生,最喜帶著學生到自然中去,遠離塵世的喧囂?!澳捍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樣清靜的外部環(huán)境,有利于學習者不受干擾,專注學習
營造外部的“靜”界很簡單,只要教師能夠將課堂實實在在地當作學生學習的場所,在教學時多做“減法”,刪去對學生認知起負面影響的環(huán)節(jié),把時間還給學生。課堂自然就安靜下來了。
語文學習也需要學習者保持良好的內心“靜”態(tài)。只有靜心,才能保證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只有靜心,才能保證真正地讀進文本;只有靜心,才能保證調動新知、舊知進行思考。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上課時,總是不斷提醒那些在老師剛提出問題后就迫不及待地舉手發(fā)言的學生:“別急著舉手,再想想!”他總是在有學生讀書或發(fā)言時,指導全班學生靜心傾聽?!办o”下來,不僅作為一種語文學習的良好狀態(tài),更應是一種彌足珍貴的語文學習習慣。
總之,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簡約,簡約是一種美。追求語文課堂的簡約之美,就是要變繁復低效的語文教學為簡單高效的語文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其中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摸索。對于一名語文教師來說,我們有責任在無數(shù)次刪繁就簡的過程中,通過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揚棄過程,在不斷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過程中,將語文教學逐步回歸到其本質——簡約,讓語文課堂教學體現(xiàn)一種簡約之美,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美。
【參考文獻】
1.打造語文課堂教學的“靜”界[J],查靜,江蘇教育,2007,3:20-21
2.語文本色和本色語文[J],楊再隋,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6,1:10
3.利用課文空白開發(fā)思維潛能[J],郭輝雄,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5,4
4.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J],張祖慶,小學語文教師,2006,6
5.簡簡單單平平淡淡
真真切切[J],梅林等,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6,9
6.簡約語文(R),汪潮,浙江青年名師展示會,2006,11
7.關于新課程改革的一些想法(R),張慶,蘇教版第六次徐州培訓會開幕式,2005
8.守望簡約的語文教學,
徐新銘,http://www./fkggzs/Article_Show.
asp?ArticleID=3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