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諸多在教育領域供職的朋友,從高校到民間培訓機構,從正規(guī)課程到職業(yè)培訓班花樣繁多??墒敲C=虒W系統(tǒng)里,卻獨獨沒有人教導應當怎樣學習。好像無論老師學生還是家長心中都默認,學習不是同吃飯走路一樣人人都會的嗎?可是以我多年的經(jīng)歷而言,學習其實是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如果能夠掌握學習的技藝,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的效率就會扶搖直上,成績也會大幅提升。相反,如果一味疲勞應戰(zhàn),死記硬背,到最后不但身心俱疲,學習率也會十分低下。而且人生里諸多領域一通百通,牢牢掌握學習的技巧,在工作和生活里也可以更加得心應手。 這幾篇文章,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對于我個人而言,學習中最重要的幾點小技巧。不但對于學習有用,對工作也是大有裨益。那么,開始吧! 【1】 注意學習模式的切換 人的大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模式,專注模式(focused mode) 和 發(fā)散模式(diffuse)。 專注模式每次只能激活大腦中相對集中的一小塊區(qū)域,但是激活強度大,對于需要專注的工作項目,或自己已經(jīng)十分熟悉的項目有很好的效果。背單詞,記公式和寫代碼都是在這個模式下完成的。而發(fā)散模式(diffuse)每次可以激活大腦中的多個分散區(qū)域,但是激活程度較淺。雖然無法進行深度學習,但是發(fā)散模式能夠?qū)⒛X內(nèi)不同知識結構互相聯(lián)系起來,對于新事物的學習有很好的效果。兩者的功能不同,激發(fā)模式也不一樣。專注模式需要集中精力才可以被激活,因為要完全征調(diào)大腦的四個信息組,所以外界的干擾越少越好。而發(fā)散模式則可以在放松,運動,甚至是洗澡時被激活,就連睡眠的過程中,大腦也處于發(fā)散模式中。然而這兩種模式不能同時進行,而且無論在哪一種模式下,學習效率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因此,在嘗試特別困難的工作時,應該注意盡量在兩者之間進行切換以獲得最好的效果。通常,很多人認為只有完全集中注意力,才能夠取得學習的效果,有的同學習慣挪出一大塊時間來進行馬拉松學習或工作,然而這樣往往意味著較高的遺忘率,新學習的知識也無法與原有的知識體系相聯(lián)系。這樣做,在一定時間后,學習效率往往會極速下降,這就是因為專注模式達到了極限,這時應該跳轉至發(fā)散模式,例如聽歌,散步,洗熱水澡都是很好的方式。5至10分鐘后再切換回來,大腦就可以在專注模式下繼續(xù)高效的工作。 【2】 背景音樂要不要?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大腦前葉中有4個工作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電腦CPU的內(nèi)核,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是四核處理器。有部分人可以達到6個工作組,但是比例并不多。因此,大腦前葉工作組是十分寶貴的資源,所有信息都要經(jīng)過它進行加工和存儲。如果有繁重的信息加工任務,例如需要思考理解的公式,沒有規(guī)則的新單詞,要統(tǒng)籌規(guī)劃的項目企劃書,這樣的工作往往需要占用全部的工作組(大腦處于專注模式)。相對而言,簡單的任務,例如文字的校對,信息的搜索,普通的社交溝通,(以及抄作業(yè))則并不需要占用所有的工作組(大腦處于發(fā)散模式)。相對而言,越是熟練的工作或是單純體力型無需思考的工作就需要運用越少的工作組加工信息。工作時的背景音樂,可以分為需要占用大腦工作組和不需要占用大腦工作組兩類。帶有歌詞的歌曲,因為需要進行文字處理,所以會額外占用大腦資源,交響樂因為曲調(diào)聲部器樂組合都相對復雜,所以通常也會占用大量的大腦資源。這一類音樂在進行需要復雜信息處理的學習工作時,應該盡量避免。沒有歌詞,旋律簡單,沒有歌詞的輕音樂,自然聲響(雨聲,潮水聲)甚至沒有旋律的白噪聲則不需要占用大腦資源,可以在從事復雜工作時聆聽。當然,每一件任務的難度對于每個人因人而異,從事簡單工作時沒有影響,但是在從事復雜任務時,應該以自己是否注意力被不自覺的吸引到背景音樂當中作為標準進行判斷,一旦發(fā)覺自己的注意力會不自覺的被音樂所影響,就應該立刻進行更換。我個人十分推薦自然音和白噪聲,各類搜索引擎都可以搜索到相關音頻,挑選自己喜歡的作為工作時的背景音樂就好了。 【3】做大腦的主人 你以為大腦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所以大腦就任憑你自己擺布?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部,在人體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人體最任性的身體器官。在從事自己不擅長的學習工作時,大腦會天然的產(chǎn)生排斥信號,尤其是那些與自己生活及經(jīng)驗所無關的事物,例如數(shù)學,邏輯等抽象的事物。屆時,大腦會驅(qū)使身體從該項學習和工作中逃離出來,這會迫使你切換自己的注意力到它喜歡的,有趣的事物上。但實際上只要花費較少的時間,你的大腦就會習慣這種學習,不適感也會消失。一般而言對于不同的人,這需要10至30分鐘時間。此后大腦就會妥協(xié),接受這種學習的處境。所以在學習和工作時,尤其是手頭有非常棘手的任務時,一定要迫使自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克服最開始短暫的排斥期。訓練自己對于大腦的掌控能力。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可以使用番茄鬧鐘,設定25分鐘的定時器,在25分鐘內(nèi),關掉所有可能存在的外在干擾,網(wǎng)絡,手機等。集中注意力專注在一件事情上。25分鐘后,給自己一個5分鐘的休息調(diào)節(jié)獎勵時間,可以是瀏覽網(wǎng)絡,一塊巧克力或者是說說閑話聊聊天。通常,在一個全身心投入的番茄鐘過去后,大多數(shù)人大腦的排斥感都會消失。經(jīng)過大量的訓練后,你就能逐漸成為自己大腦的主人,即使遇到不擅長的問題,也不會一拖二推三不做。 【4】 睡眠的力量 健身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做完重訓后,一定要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才可以讓肌肉重新生長,達到增肌的效果。如果非常努力的訓練,可是卻無法保證休息的質(zhì)與量,那么健身的效果往往要大打折扣。學習和健身在這個方面和健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睡眠的過程中,大腦神經(jīng)元會在你不知曉的狀態(tài)下加深互相的聯(lián)系,這樣的聯(lián)系越深入,越可以保證白天所學習的知識不會在大腦的新陳代謝中丟失(大腦會定期將破碎的,與現(xiàn)有知識沒有聯(lián)系的信息予以刪除,節(jié)省存儲空間)。尤其在努力的(注意努力很重要)學習了新的,難以記憶的知識后,睡眠是保護革命果實的關鍵因素之一。睡眠前學習的知識通常會有更高的幾率在睡眠中得到重現(xiàn)和加強,而有意識的告訴自己在睡眠中想要重溫這些知識,大腦重溫這些知識的概率則會進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大腦中不存在淋巴循環(huán),但大腦在日常的新陳代謝中無時無刻都在生產(chǎn)毒素和垃圾。這些毒素只有在睡眠的時候才會被排除大腦。睡眠時,大腦皮層會自動收縮,這種收縮會增大大腦細胞間的間隙。這樣,大腦中會分泌遞質(zhì)將白天大腦中生成的廢物帶入身體的淋巴循環(huán),從而清除大腦毒素。如果缺乏睡眠,這些毒素會在第二天持續(xù)影響大腦工作,降低注意力,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在考試前臨時熬夜突襲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第二天大腦的工作效率會大大降低。 【總結】 《論語》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的技巧就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勤奮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又有什么值得犯難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