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唐代高門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東方欲曉10 2015-12-02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 :唐代高 門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唐代高門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王善軍 摘要 :唐 宋時期的社會 變革,在各個社會領域均有不 同的表現(xiàn)。門閥士族退 出歷 史舞 臺,應算是階層 變動 中的明顯特征之一。崔、盧、李、鄭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門 士族 ,至宋朝 時,這些家族 的社會地位發(fā)生 了很 大變化 ,其后裔 已難 以再憑借 門閥而 “ 顯著” ,亦難以像先朝一樣 以門閥相矜。但是 ,某些適應宋代社會環(huán)境的支 系,仍然 可以不斷培養(yǎng)出仕 宦成員,成為兩宋世 家大族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 :唐宋時期;高門士族 ;崔盧李鄭 ;士族后裔 中圖分 類 號 :K244;K245 文獻 標 識 碼 :A 文章 編 號:0257.5833 ( 2015 ) O8. 0 】3 5—)8 作者簡介 :王善軍,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博導 ( 陜西 西安710069) 宋人在撰寫人物傳記時,每每言日:“唐末五代 ,天下喪亂 ,衣冠 舊族多流落 閶閻,沒而不 振 ?!?在吟詩時 ,也會 自覺不 自覺地吟出這樣 的詩句 :“ 唐家甲乙尊門族 ,誰有流傳直到今?”② 就唐宋時期 的社會變革而言 ,雖在各個社會領域均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早已成為后人共識的門閥士 族退出歷史舞臺,大概要算是明顯特征之一了。至于唐代門閥士族的后裔在宋代的情況究竟怎 樣 ,則很少有人做具體的研究。誠然 ,對所有 門閥士族 的后裔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具體考察 ,不但任 務繁重 ,而且亦無必要 。本文擬以頗具代表性 的崔 、盧 、李、鄭為例 ,對這一問題做一初步探 索 。考察一下這些家族入宋以后 的歷史命運 ,或許對我們認識唐宋世家大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具 有一定的益處。尤其是這一視角在以往學者的研究 中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從全面認識問題的角 度出發(fā) ,亦須進行或加強這一視角的探索。 之所以將崔、盧 、李 、鄭作為考察 目標 ,主要是因為他們是后世普遍認可的唐代大族 ,無疑 可作為門閥士族的代表。公元 l0 世紀末 ,高麗 國王王治在接見宋朝使臣劉式 、陳靖 時, “ 因語 及 中國族望 ,必有高下 ,如唐之崔 、盧 、李 、鄭。式等言 ,但以賢才進用 ,亦不論族姓 ”⑧。南 宋人王明清也曾說 :“ 唐朝崔 、盧 、李 、鄭及城南韋 、杜二家 ,蟬聯(lián)蛙組 ,世為顯著。至本朝絕 收稿 日期 :2015-03-06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 目 “ 多卷本 《中國宗族 通史》” ( 項 目編號 :14ZDB023)的階段性成果。 ①祖無擇:《龍學文集》卷九 《宋故贈尚書工部侍郎清河張君神道碑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098 冊,第831頁。 ②方岳:《秋崖集》卷一一 《次韻李君攜示唐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182 冊,第 250 頁。 ③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七七 《高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校點本,第 1010 頁;《宋史》卷二六七 《魏羽傳 附劉 式傳》,第 9206 頁 。 135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 :唐代高 門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無聞人 O” ① 這里 ,且不論劉式 、王明清等人所說 的宋朝有關情況是否準確 ,但王治 、王 明清都 提及了唐代的幾大高門士族。韓琦在論及崔氏家族時也說 :“ 自元魏歷周 、隋間 ,世居顯仕 ,而 至唐尤盛 ,與盧 、李、鄭三姓 ,遂為諸侯之望。” ② 可見 ,崔 、盧 、李、鄭是唐代最具代表性 的 高門士族。這些家族至宋朝 “ 絕無聞人” ,但并不等于沒有了后裔 ,只是他們難 以再憑借門閥而 “ 顯著” ,亦難以像先朝一樣以門閥相矜而已。 一、 崔 氏 崔氏在魏晉南北朝 時期 即為北方的著名世家大族 ,有清河 、博 陵二望。而 “ 至唐 尤盛 ”⑧, 有唐一代產生宰相達 23 人之多。在唐代成員眾多、“ 定著十房” ④ 的崔氏 ,至北宋時期 尚能有聞 于世的主要是居于鄢陵的一支 。北宋名相韓琦的夫人崔氏即出自這一支系,因而其家族情況在韓 琦的文集中留下了較多的記載 。據(jù)韓琦記載,其岳父崔立以上的三世 ,仕宦情況如下 : 曾祖諱光表 ,清河大房休之后十二世孫也。后唐 同光初舉進士 ,為天下第一 ,終右 補闕、直史館。祖諱周度 ,性忠鯁敢言,周初為兗州節(jié)度判官,其帥慕容彥超叛 ,即以 大義譬責之 ,復引近世逆順禍福 以為監(jiān) ( 鑒?) 。父諱 汝礪 ,以父死節(jié)尚幼,朝廷欲優(yōu) 其廩給,乃以為左班殿直。后 以家世儒者 ,恥從武弁之列,遂棄官歸鄢陵 ,安 處先廬, 不 以榮利 為意 。 盡管在仕宦方面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直至淪為平民,但在婚配對象方面 ,崔 氏卻仍 “ 與盧 、 李 、鄭數(shù)家相為婚姻 ,它族不得預。夫人 ( 韓琦妻)曾祖母 、祖母 ,猶 皆盧 、李二姓 ,故世高 其門風” ⑥。 成平三年 ( 1000) ,崔立中進士第,崔氏重新起家。崔立娶職方員外郎冉宗閔女為妻④,雖在婚姻 方面已不能保其 “ 門風” ,但在仕宦方面卻 “ 以清德懿行,顯于皇朝”⑧,仕至給事中,告老以工部侍 郎致仕 ,這已算是崔氏在宋代最為顯達的人物 了。崔立臨終前曾召諸子謂日: “人生得七十者為少 , 而吾壽已過之。又官為丞郎,汝輩皆為京寺之官,女配吉士,吾 自顧無一不足者。” 可見,其本人對 其家族的現(xiàn)狀并無不滿,是要求不高的。這應是唐代高門后裔適應宋代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 崔立有子三人 ,長子勉天圣五年 ( 1027) 擢進士第 ,與季弟長孺 均終大理寺丞∞。次子公 孺 ,“ 始以父任補將作監(jiān)主簿 ,恥在蔭籍 ,欲 自取進士第。既不利有 司,?6?8 ?6?8 視富與貴,恬然不 能少動其心也” ,仕至 尚書 比部員外郎。公孺子振孫 ,大理寺丞 ;保孫 ,試將作監(jiān)主簿⑨。 崔氏在科舉方面兩代有成員 中進士 ,應算是較為成功了。在婚姻方面 ,崔立識韓琦于未顯 , 妻以女 ,人服其鑒 。崔立另三女則分適 比部員外 郎杜防、祠 部郎中趙宗道 、大理寺丞張汝士@, 崔保孫娶宰相范純仁女⑩,亦應不算失敗 。盡管如此 ,崔氏后世卻基本無聞,顯然在宋代社會條 件下 已是家世難繼 。 除崔立家族號清河崔氏后裔外 ,宣稱為博 陵崔氏后裔者則主要有崔貺家族和崔遵用家族 。前 者約在五代宋初時 “ 隱居安平” ,雖推測為博陵崔氏后裔 ,“ 然不知何祖出也” ,后 “ 避胡南徙瑕 ①王明清 :《揮麈 錄》 前 錄卷二 《本朝族望之盛》,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1年標點本 ,第 l 5 頁 。 ②③⑤⑦⑨⑩韓琦 :《安 陽集》 卷五 O 《故 尚書工部侍 郎致仕贈工部 尚書崔公 行狀》,巴蜀書社 2000 年 編年箋 注本 ,第 1578 、1578、1578 、1585、1584 、1585-1586 頁 。 ④《新唐書》卷七二下 《宰相世系表二下》,中華書局 1975 年校點本 ,第 2817 頁。 ⑥韓琦:《安陽集》卷四六 《錄夫人崔氏事跡與崔殿丞請為行狀》,第 1432 頁。 ⑧范純仁 :《范忠宣集》 卷一二 《比部杜君夫人崔氏墓志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104 冊,第669 頁。 ⑥韓琦:《安陽集》卷四九 《故尚書比部員外郎崔君墓志銘》,第 l517—15l9 頁。范公偶 《過庭錄》 “公孺 ” 作 “公 立” ,誤。其二子長作保孫 ,次作予厚 ( 中華書局 2002 年校點本 ,第 332 頁) 。 ⑧韓琦:《安陽集》卷五O 《故尚書工部侍郎致仕贈工部尚書崔公行狀》,第 1586 頁;范純仁:《范忠宣公集》卷一二 《比部杜君夫人崔氏墓志銘》,第 1104 冊 ,第 669 頁 ;陸增祥 :《八 瓊室 金石補 正》卷一。三 《宋故安平縣君崔 氏夫人 墓志銘》,文物 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727 頁 。 ⑩范公偶 :《過庭錄 · 崔 比部來時食稍不精必直言》,第 332 頁。 1 36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唐代高門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丘” 。崔子 良 “ 與其兄之子知侍御史雜事 暨,俱進士起家大 中祥符間” 。子 良之子貺 ,又 “ 世其 科” ,中嘉j;占二年進士 ,“ 而瑕丘之崔始大 ” 。不過 ,崔貺在任全椒令 時因 “考滿不遷” ,即喟然 而嘆,且 “ 漫不省事,即謝病去” ①,表現(xiàn)相當孤傲。后者的詳細情況比較模糊,只是蘇舜欽在 為崔遵用撰寫的墓志中稱其父 “ 駕部郎 ( 崔 ) 憲” ,其子 “ 崔籍 ,初命理獄于涼” 。崔遵用本人 舉進 士屢與殿試不 中,后有大臣推薦他 “ 試以補武吏” ,他卻頗有感慨地說 :“ 我素以卿弼 自標 置。一旦不偶 ,返棲屑執(zhí)筆 ,求 為賤役 ,不亦鄙乎?” 由于不愿意去做所謂 “ 賤役” ,結果終身 不仕 。盡管如此 ,此人在婚姻 、交游方面卻非普通寒士可比。他娶后周宋初宰相范質之 “諸女” 為妻 ,“ 生平交游 ,皆炬赫將相也 ”②。據(jù)此可知 ,其家世背景 ,必有可憑借處 。從其話語 中,也 不難體會 出一個失落士族后裔成員的心態(tài) 。 至于歐陽修所云唐拱 “ 初娶博陵崔氏 ,贈仙游縣太君 ;后娶崔 氏,贈清河縣太君 ,皆衛(wèi)尉 卿仁冀之女”⑧;程顥所云程希振 “ 娶博 陵崔氏” ④ 之類 ,皆難以確考。 二 、盧 氏 盧氏郡望范陽,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唐范陽盧 氏后裔在宋代的仕宦情況較少。明確記載為范陽盧氏后 裔 的仕宦支系是常州盧氏。據(jù)孫覿為盧習所撰墓志銘記載 :“ 范陽盧氏,在唐為甲族。避五代之 亂 ,始徙建業(yè) 。李氏國除,又徙常州之晉陵。距今六世矣。” 可見 ,因避亂而輾轉遷居常州之晉 陵縣 的這一支 系,至南宋初年已繁衍 了六代。這一支系的人仕 自盧習之父盧察始。盧察被孫覿稱 為 “ 老儒” ,他雖 “通經學古” ,但一生中 的主要經歷只是 “ 以詩 書教授里 中,為人 師” 而已。 至大觀四年 ( 1110) ,以特奏名人仕 ,然隨后 即逝 ,僅 “ 官左宣教郎” 。盧習于 “ 紹興二年賜進 士出身” ,主要仕歷 為宣州 寧國縣主簿 、黃州 錄事參軍 、滁州全椒來安二縣令 、隨州州學教授 等,官職可謂卑微。在經濟上,盧習 “ 家素貧,不殖貲產,屋廬庇風雨,藜羹糲飯,一飽之外, 淡然 自足” ⑤??梢钥闯?,盧氏雖進入官戶行列 ,但經濟上仍處 于 “ 貧窶 ” 狀態(tài) ,實難與中上層 官僚家族相 比。 在宋代的墓志資料中 ,尚有一些提及范陽盧氏女性后裔 的情況。如皇族成員趙克常之妻盧 氏 的墓志銘 中稱 “ 盧為著姓 ,前世尤盛。有婉夫人 ,載其休令 ” 。其先世仕宦情況為 : “ 曾祖贄 , 東上 圉門使 、誠州刺史。祖亮 ,太子右監(jiān) 門率府率。父炳 ,泉州德化令?!?⑥ 可見 ,該盧 氏支系 亦為 中下層的官僚之家。又如碑志資料中稱錢若水之母 為 “ 范陽盧 氏”⑦;葛源之繼室為 “ 范 陽 盧氏” ⑧;葛次仲之繼室為 “ 范 陽盧 氏”⑨;王樞之母為 “ 范 陽盧氏,山東舊閥”⑩。似此類記載 , 所在多有 ,然其家族情況卻不得其詳。 值得注意的是,王明清曾云:“ 明清家昔有盧載 《范陽家志》一書,敘其祖多遜行事之 詳。” ⑩盧載所著 《家志》,既然冠以范陽郡望,似可說其家亦應出自于范陽盧氏。然其書久佚 , 證據(jù)不確 ,難 以遽斷。 三 、李 氏 唐代李氏高門實為兩家,即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兩大家族珠聯(lián)璧合,人物輩出,成為唐代 晁補之 :《雞肋集 》卷六七 《奉議 郎致仕崔君墓志銘 》,四部叢刊初編本。 《蘇舜欽集》卷一四 《處士崔君墓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校點本 ,第182 頁。此處之 “諸女” ,似指侄女。 《歐 陽修全集 》卷卷二五 《右班殿直贈右羽林軍將軍唐君墓表》,中華書局 2001年點校本 ,第 388 頁。 《河南程 氏文集》 卷 四 《程郎 中墓志》,《二程集》,中華書局 2004 年點校本 ,第 499 頁。 孫覿 :《鴻慶居 士集 》卷三九 《宋故教授盧公墓志銘》,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 ,第 1135 冊 ,第 430 頁。 劉敞:《公是集》卷五二 《皇侄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克常妻濮陽縣君盧氏墓志銘》,叢書集成初編本,第 636 頁。 楊億:《武夷新集》卷九 《贈戶部尚書錢公墓志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年點校本,第 149 頁。 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卷九六 《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銘》,四部叢刊本。 葛勝仲:《丹陽集》卷一五 《太中大夫大司成葛公行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l 127 冊,第552 頁。 胡宿:《文恭集》卷三九 《故秘書王公墓表》,叢書集成初編本,第466 頁。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0 年影印本,第6 頁。 13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⑩ 社會科 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 :唐代高 門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政治舞臺上頗為耀眼 的社會現(xiàn)象。尤其引人注 目的是 ,在宋代的眾多世家大族中,號稱出自于李 氏兩大家族者最為集 中。 ( 一) 隴西李氏 北宋名 臣楊億所作李繼隆墓志銘云 : 其先隴西成紀人 。?6?8 ?6?8 族 望重 于山東,譜牒藏 于冊府 ,非假一二而談也。公之遠 祖 , 占籍上黨,水深土厚 ,代產偉人。大王父諱直 ,以高尚之姿 ,不求人 爵;以蕃衍之 慶,大啟孫謀 。王父諱肇 ,仕后唐為都壕寨使、檢校 司徒 。同光 中,討王都于中山。會 北戎赴援 ,王師失律 ,諸帥奔潰 ,不任其恥 ,獨率麾 下,力戰(zhàn)而歿。烈考諱處耘 ,國初 佐命 ,功居第一 ,歷 宣徽 南北院使 、樞 密副使。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 出,上黨李氏家族在唐代一度不仕 ,五代至宋初是 以武將家族的身份活躍 于歷史舞 臺的。這一家族即使確出自于隴西李氏高門 ,也已明顯減少 了門閥士族的特色 ,軍功成 為支撐家族勢力的主要因素。 入宋以后 ,李處耘 、繼隆、昭亮祖孫三代更是代代建功立業(yè) ,仕至高位 ,處耘女又貴為宋太 宗皇后 ,使這一家族興盛一時,成為北宋時期兼具軍功和外戚特色的著名世家大族 。 除李處耘家族外 ,上黨李 氏尚有李崇矩一系 ,亦為 自五代人宋而興盛百余年的世家大族 。這 一支系亦極可能與李處耘家族一樣 ,同出于隴西李氏。李崇矩以軍功起家,宋初仕至樞密使 ,其 后裔亦以武職而世其家 ,并同皇室聯(lián)姻 ( 如宋真宗時李遵島 尚太宗第六女萬壽長公主) ,亦是北 宋時期有影響的武將世家大族 。 以上為隴西李氏后裔在北方的基本情況。在南方 ,東南之吳與西南之蜀是五代時期士族的避 難之所 。入宋后這些土族 的后裔復興于社會者甚多。吳地的南唐皇室 ,稱出 自于隴西李氏,入宋 后這一家族失去 了往 日的皇族身份 ,成為亡國孓遺 ,但仍是享有某些特權 的世家大族 ,子孫世代 承襲爵位 ,并可憑借家族地位而出仕為官。蜀地稱 出自于隴西李氏者 ,則有合州合陽李氏、成都 李 氏等。這些家族多經歷過數(shù)代不仕 ,依靠家世維持著一定的地方勢力 。如合州李 氏,“ 其先系 出隴西 ,從唐僖宗入蜀 ,丑五季之亂 ,不仕 ,浮沉梓 、遂 間。藝祖受禪 ,有詔唐衣冠之在蜀者 , 賜閑田以居,由是占籍于合” ②。而 《氏族譜》所載之成都李氏,其家族的具體情況則是這樣的: 系出隴西。自敘云,七世祖騏 隱,五季間聞蜀 多名 山,遂 挈二子及 宗屬 自鼎灃入 蜀,游岷 、峨 ,棲 于雅 州之 瓦屋 。世祖迪 為儒 生。其 家雙流, 自曾祖元 義。元 義生文 顯,文顯生某某 ,亦學道 ,因出游學,放 浪山水間不歸,其葬也以衣冠。三子師尹、庾 崧、鄉(xiāng)庾入太學,與四方賢士交。獨于李光泰發(fā)最厚 ,晚樂善好施,子大年甚似之 。二 子嘉謀、嘉猶 同登 第。嘉猶好學工詩文,官至 宣教 郎。嘉謀 嘗入為 宗正丞 ,出守二 州, 繼持節(jié)作牧又典州云。③ 成都李氏在宋代起家既晚 ,亦不顯達。數(shù)代沉潛于民間 ,已淪為普通家族。然能兄弟三人同 人太學,又有成員 “樂善好施” ,似仍有較強的經濟勢力。 另外 ,因唐朝皇族 自稱系隴西李 氏,所 以宋代有些李 氏家族 自稱皇族后裔 ,有時亦稱隴西李 氏,蜀地 即有漢州什邡李氏④、資州李氏⑤、華 陽李 氏⑥等家族 。 ( 二 ) 趙郡李 氏 與 自稱出 自于隴西李氏的宋代仕宦家族相 比,自稱 出 自于趙郡李 氏的宋代世家大族尤其為 ①楊億 :《武夷新集》卷一o 《忠武李公墓志銘》,第 l62一l63 頁。 ②馮時行:《縉云文集》卷四 《李時用墓志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138 冊,第 887 頁。 ③《巴蜀叢書》第 l 輯,巴蜀書社 1988 年版,第290 頁。 ④《朱熹集》卷九四 《承務郎李公墓志銘》,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 年點校本 ,第4782 頁。 ⑤李石 :《方舟集》 卷一 六 《李隱君墓志銘》、《先君墓志銘》,文淵閣四庫全 書本 ,第 1149 冊 ,第 708 、717 頁。 ⑥佚名:《氏族譜》,《巴蜀叢書》第 1 輯,第251 頁。 1 38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 :唐代高門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多。引人注 目的是 ,北宋時期三位李姓名相 的家族 ,均廁身其列。 李疇為宋初名相。胡宿為李疇之孫李昭述所撰墓志銘,曾明言李氏出自趙郡贊皇,北遷而至 鎮(zhèn)陽。并云 “ 日西者李,仍世其昌”①,這應是指 “ 家號西李” ② 的李疇家族繼續(xù)昌盛的情況。 而南宋時魏了翁撰李炎震墓志銘則說 : “ 自唐高祖子鄭惠王元懿 ,十二世而為右仆射李文正公 防。” ③是又將李嘮家族說成是唐代皇族后裔 ,似無多少根據(jù)。所謂東李、西李,是指同宗且同 里的兩家?!?晉侍中崧者 ,與嘮同宗且同里 ,時人謂崧為東李家 ,防為西李家 ?!雹?張方平為李崧 之孫李宗泳所撰墓志銘 ,開篇便稱 :“ 趙郡李氏 ,出廣武君左 車。拓跋魏至唐時 ,為冠冕盛族 。 五代晉侍 中崧 ,公之祖也 。侍 中閥閱,載于晉冊?!?⑤ 可見 ,深州饒 陽李氏的兩個支系 ,均更多 地認可出 自于趙郡李氏。以李宗泳一系為代表的 “ 東李家” 在宋代難言昌盛 ,而 “ 西李家” 則 不然?!?西李家” 以文翰而知名,三世學士,一時傳為美談 ,成員獲進士出身者大有人在。尤其 不同于普通官僚家族的是 ,李疇 家族 “ 家世 七葉 ,爨無異煙 ,門 內之治有規(guī)” ,成員 “ 自守家 法 ,不為時變 ” ,“ 清素孝謹 ,為舊族之冠” ⑥,頗有唐代門閥士族之遺風。宋真宗曾對李宗諤說 : “ 朕常思國朝將相之家 ,世緒不墜 ,相惟嘮 、將惟曹彬 爾。聞卿家尤更雍睦有法 ,朕繼二圣基 業(yè) ,亦如卿家保守 門閥?!?Z) 李沆為宋真宗朝名相 ,其父李炳仕于五代宋初。王禹傅撰寫其墓志銘時引用 了行狀的如下記 載:“ 趙郡人 ,廣武君之后也。毫州團練使 、太清官副使諱斡,曾祖也 ;泰陵令 、贈太子少保諱 豐,祖也 ;沼州團練判官 、贈太子少傅諱滔 ,父也 。” 可見 ,這一支系的李氏家族在唐末五代時 仍是世代仕宦的 ,盡管官位均不高 。李炳 “ 幼 孤 ,事母 以孝 聞 ,有文行為鄉(xiāng)里所稱 。方將決科 名 ,取貴仕 ,邢帥薛懷讓知其名 ,奏觀察支使 ”⑧。居鄉(xiāng)里而為地方大帥所征辟 ,不排除李 氏家 族 的傳統(tǒng)勢力 或 家族 聲望 仍在 起著 某種 作用 。李 炳仕 至侍御 史 ,卒 于宋 太宗太 平興 國元 年 ( 976) 。其子李沆兄弟借助科舉之優(yōu)勢 ,得以在仕途上大展宏圖。李沆位極人 臣,其弟李維亦至 工部 尚書。這一李 氏家族在北宋政治舞 臺上亦曾興盛一時。 李迪為稍晚于李沆的宋真宗朝另一李姓名相,并在仁宗朝二度為相?!端问贰肪砣?《李 迪傳》稱 :“其先趙郡人 ,后徙幽州 。曾祖在欽 ,避五代亂 ,又徙家濮。” 李在欽唐末 “ 以武材 , 仕范 陽軍” 。其子令洵 ,終庫部員外郎 、三司戶部判官。令洵子護 ,終 國子博 士、知德州⑨。由 唐人宋 ,李迪先世是仕宦不絕的。李迪 以狀元及第 ,仕至宰相 ,成為宋朝歷史上少有的幾位狀元 宰相之一 ,且仕宦長達 40 余年之久 ,因而為家族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 了良好 的基礎 。李迪之子柬 之仕至工部尚書 ,徽之為度支員外 郎,張方平稱為 “ 皆以才進 ,著名跡 ,稱 賢士大夫 ,不藉世 家” ⑩;從子肅之、承之兄弟亦 “ 相繼為侍從”⑩;孫輩亦數(shù)人至高官。盡管李柬之反對蔭補太 廣,但李氏家族成員仍多由蔭補入仕。在上述三個北宋李姓宰相家族中,李迪家族乃是最為昌盛 的一支。 三個李姓宰相家族 盡管曾不斷遷徙 ,但根基 均在北方。至南宋時 ,衰落甚為明顯。洪邁 曾 說 :“ 近見余干寓客李 氏子云:本朝三李相——文正公防 、文靖公沆 、文定公迪 ,皆一時名宰 , 子孫亦相繼達宦。然數(shù)世之后,益為蕭條,又經南渡之厄。今三裔并居余干,無一人在仕版。文 胡宿:《文恭集》卷三八 《禮部尚書謚恪李公墓志銘》,第457 頁。 《朱熹集》卷九二 《篤行趙君彥遠墓碣銘》,第4693 頁。 魏了翁 :《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一 《朝奉郎權發(fā)遣大寧監(jiān)李君墓志銘》,四部叢刊本。 《宋史》 卷二六五 《李疇傳》,第 9138 頁。 張方平 :《樂全集》卷三九 《趙郡李公墓志銘并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104 冊,第469 頁。 胡宿:《文恭集》卷三八 《禮部尚書謚恪李公墓志銘》,第456-----457 頁。 文瑩:《玉壺清話》卷四,中華書局 1984 年點校本,第 37 頁。 王 禹傅 :《小畜集》 卷二八 《故侍御史累贈太子少師李公墓志銘并序》,四部叢 刊本 。 張方平:《樂全集》卷三六 《李公神道碑銘并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l104 冊,第401 頁。 張方平:《樂全集》卷三六 《李公神道碑銘并序》,第 1104 冊,第405 頁。 《宋史》 卷三一 0《李 迪傳附子肅之傳》,第 10177 頁 。 139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⑩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 :唐代高門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定濮州之族 ,今有居越者 ,雖日不顯 ,猶簪纓僅傳 。而文正 、文靖無聞 ,可為太息 ! ”④的確 ,宋 代這三個李氏宰相家族 已難以再與其唐代先祖相比配,衰落亦屬宋代世家大族 的正?,F(xiàn)象。但就 現(xiàn)有資料看 ,情況也并非完全如洪 氏所說。李防后人南宋時仍有某些成員得列仕版。魏 了翁所撰 李炎震墓志銘 ,曾記載居于合州一支的仕宦情況是 :“ ( 李士觀 ) 以建炎扈蹕 ,出守合州 ,卒于 官。其妃張夫人 ,丞相商英女也。因家于合。士觀生敏隨 ,為右宣義郎 ,贈中散大夫。敏隨生如 晦 ,朝請大夫 ,歷知敘印資三州 ,贈 中大夫 ,娶黃 氏,生四子 ,侯 ( 指李 炎震——引者 ) 其季 也。少與伯兄鼐 同登淳熙十一年進士第。歷任四十年 ?!雹?這一家族 的女性成員 中,亦有為貴夫 人而獲較高名位者 ,如寧宗朝宰相趙汝愚之母李氏等?!?簪纓僅傳 ” 的李迪后人 中,有一曾任浙 東參議 的李迪五世孫 ,其去世后 “ 子孫遵其德 ,貴賤百五十人 ,合 堂共食 ,令壹而和 ,職分而 同” ,以至 “ 新嵊之郊 ,以為是北方名族能存其 舊風 、可效而行者也” ③??梢?,這一家族已經算 是南渡世家大族 中的佼佼者了。 除 了上述三個李 氏宰相家族外 ,還有不少 自稱 出自于趙郡李氏的宋代家族 。位至參知政事的 李 昌齡 ,其家族 自稱為李棲筠的后人 ,由唐及宋 ,這一家族幾乎是仕宦不絕的④。也有些支系 , 從唐末衰落,歷經數(shù)代才得以在宋代重新起家。如公孫簡所撰 《宋贈大理寺丞趙郡李君墓志銘》 云:“ 故唐開元中 ,望惟趙郡 。吏部郎華 ,乃其祖焉。唐末 民離,家世不仕 。”⑧ 這一家族直至宋 真宗咸平年間才有成員 中進士 ,獲得入仕機會 。鄆州 的兩個李姓仕宦家族均稱 為趙郡李 氏后人 , 李師中家族稱為唐丞相李吉甫后裔⑥,李樞家族則稱 “仕唐末為殿 中丞 ” 的李稹為其先祖⑦。諸 如此類 ,不一而足 。 從 以上所考述的隴西、趙郡兩望李 氏在宋代 的情況看 ,唐代高門士族 的某些支系 ( 盡 管不 一定是主要支系) ,在唐末五代宋初的一段時期 內,傳統(tǒng) 的家族勢力和門望對家族地位的維持和 發(fā)展仍有一定的助力。但這些家族在宋代 的進一步發(fā)展 ,卻主要依賴于軍功和科舉 。高級官僚的 蔭補和特權雖可以起到很重要 的作用 ,但 已不可能單憑 門第而 “蟬聯(lián)硅組 ,世為顯著 ” 了。單 從郡望的地理 區(qū)域而言,兩望李 氏還奇特地應驗 了 “ 山東出相 ,山西出將” ⑧ 的古諺 ,這顯然與 其成員的 自身努力是分不開的。這種奮斗取 向是否與傳統(tǒng)家風有關 ,尚有待于進一步鉤沉索 隱。 四、鄭 氏 唐代滎陽鄭氏家族至五代宋初時已不見顯宦 ,宋代 自稱出 自于這一高 門士族的家族 ,以中下 層官僚家族為多 ,但也有若干屬于上層官僚家族行列 。 王安石所撰鄭詒墓表 ,稱其子鄭所書的閥閱 、世次為 : 鄭 氏故 家滎陽,有善果者,卒于唐江州刺 史,而子孫為德安人。 自善果 至旺七世 , 生裔 ,為樂清縣令 ,君之 大父也。裔生柬 ,君之父也。以詩 書教授 鄉(xiāng)里,而終不仕。君 以景秸四年進士,為洪州都昌縣主簿。⑨ 鄭詒官終太常博士。這一家族的發(fā)展歷程 ,表現(xiàn)出了宋代基層官僚家族的沉浮升降狀況???①洪邁 :《容齋隨筆》 三筆卷一二 《大 賢之后》,中華書局 2005 年 點校本 ,第 574~575 頁。 ②魏 了翁 :《鶴山先生大全集》 卷七 一 《朝奉 郎權發(fā)遣大 寧監(jiān)李君墓志銘》。 ③葉逋:《水心文集》卷二一 《宜人鄭氏墓志銘》,載 《葉逋集》,中華書局 1961 年點校本,第 401 頁。所謂李迪五世 孫 ,當指李宗質 。宗質曾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 ,“ 治家尤嚴 ,外人無識子弟面者” 。宗質有子 四人 ,其 中文鑄 仕至臨安府通判,文縊仕至滁州司理參軍 ( 樓鑰:《攻娩集》卷一0 一 《朝散郎李公墓志銘》,叢書集成初編本,第 1412~ l4l3 頁 ;袁燮 :《絮齋集》 卷一九 《滁 州司理 李君墓 志銘》,叢 書集成初編本 ,第 311 頁 ) 。 ④《曾鞏集》 卷四五 《試秘 書省校書 郎李君墓 志銘》,中華書局 1984 年點校本 ,第 616 頁。 ⑤國家圖書館藏拓片 · 墓 志6489 ,見 《全宋文》卷三二一 ,上海 辭書出版社 、安徽教育 出版社 2006 年 版,第 16 冊 ,第 l 頁 。 ⑥劉摯 :《忠肅集》 卷一二 《右司郎中李公 墓志銘》,中華 書局 2002 年點校本 ,第 256 頁。 ⑦劉摯 :《忠肅集》 卷一三 《職方員外郎李 君墓志銘 》,第 272 頁。 ⑧班 固:《漢書》 卷六 九 “ 贊日” ,中華 書局 1962 年校點本 ,第 2998 頁。 ⑨王安石 :《I臨川先生文集》 卷九0《太常博 士鄭君墓表 》。 14 0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唐代高門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以看出,作為高門士族的先世,對這一鄭氏家族的作用已不太明顯。其可能的作用,或許是自鄭 善果至鄭裔的數(shù)代間 ,鄭氏延續(xù) 了在專制政權基層的仕宦地位 ,亦或許是鄭氏家族在一定時期將 政治勢力轉化為在德安地方上的勢力。與德安鄭 氏相類似者,尚有襄邑鄭氏,只是后者在重新起 家后仕宦較為顯達而已。該鄭氏家族 “望出滎陽,而世家襄邑,譜不著其所從徙” ,可見其來源 實際已說不清楚。在 “ 累葉德賢,晦于里閭” 之后,鄭雍之父終于 “始仕為尚書郎” ①,而鄭雍 則中進士甲科 ,仕至尚書右丞 ,從而躋身上層官僚家族行列 。 盡管滎陽鄭 氏家族 “ 于唐 皆顯大照耀” ,但 時移事遷 ,于 “ 末世喪亂 ” 之時卻不得不 “ 逃 患” 。其中 “ 往之巴蜀”② 者,已知即有兩個支系: 一是彭州鄭氏家族 ,系唐宰相鄭覃之孫鄭從革 ,“ 仕僖宗朝為御史 ,從狩 留蜀 ,遂家彭之瀠 陽” 。數(shù)代不仕 ,至北宋后期 ,鄭械得官 “ 邛州安仁縣主簿”③。 二是湯陰鄭氏家族。據(jù)鄭希甫墓志云 :“ 曾祖儀 ,導江令。祖遵勖 ,劍州刺史。父先壽 ,奉 禮郎,知蓬州伏虞縣,以公累贈尚書郎。母李氏,封隴西縣君。初 ,國兵西伐,孟氏去國,詔例 遣來中都,下遷湯陰主簿,遂占數(shù)焉?!?鄭希甫中進士甲第,歷知數(shù)州。 “ 兄文甫,中進士第 , 終衛(wèi)#IN 官” ?!?三子 ,日昂 、昆、昊” ,則不見仕宦記載??梢?,這一家族盡管有 良好的科舉業(yè) 績 ,但卻不能避免迅速衰退的歷史命運④。 在東南沿海地 區(qū),兩宋特別是南宋時期雖有不少鄭姓家族宣稱 出自于滎陽郡望 ,但他們的先 世情況多說不清楚 。黃裳為鄭愷所撰墓志銘云 :“鄭 氏始有諱元究者,自五代時偽補金紫光祿大 夫 、檢校太保 。我宋統(tǒng)有天下 ,遂不復仕 ,乃家于尤溪 。二世而有澈 ,三世而有淑 ,皆舉進士。 四世有某 ,五世 而有愷 ,字和叔 ,預試禮部 ,不貢。?6?8 ?6?8 長嗣汝霖 ,季嗣汝楫 ,皆讀儒 書?!雹?該鄭氏家族盡管積極參加科舉考試 ,但在激烈的競爭中卻很難起家。當然 ,也有不少培養(yǎng) 出仕宦 成員甚至名公 巨卿 的家族 ,同樣 自認唐代滎陽鄭 氏為遠祖 。元末明初人李繼本曾概括地說 : 浙江義讓鄭氏 ,其先 滎陽人 ,系出漢大司農 當時。唐從讜 以下 ,三世為相。五季散 居閩粵間。宋工部侍 郎登龍徙 于溫,遂家焉。龍圖文肅公景望 ,丞相忠定公清之 ,以勛 德 為世 所推服 。⑥ 如果按李繼本的說法 ,則散居東南地 區(qū)的鄭姓家族 ,包括產生 了工部侍郎鄭 登龍 的溫州鄭 氏,產生了直龍圖閣鄭伯熊的溫州永嘉鄭氏以及產生了丞相鄭清之的慶元鄞縣鄭 氏,多有 出自于 滎陽鄭氏者。以同居共財而聞名于世的浦江鄭氏家族 ,亦稱 出自于滎 陽鄭氏。這一家族的早期代 表人物鄭綺,活動時期已屬南宋,因而亦無多少可信度可言⑦。不過,同居共財?shù)男⒅敿绎L,倒 是與唐代高門士族似有某些共同之處。 余論 鑒于唐末五代士族譜牒大壞,而至宋又 “ 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xiāng)貫”⑧ 的社會現(xiàn)實,依據(jù)文 獻資料來考察唐代高門士族后裔的情況是有相當困難的。正如陳亮所說:“ 譜牒之不明久矣。卿 士大夫能譜其世家,使始末可考見者,蓋僅有之?!雹?盡管真正能譜其世家者不多,但假冒情況 卻不少 。宋人趙彥衛(wèi)曾說 : “ 唐人 尚氏族 ,推姓顯 于一郡者 ,謂之望姓 ,如清河張 、天水趙之 ①綦崇禮 :《北海集》卷三四 《贈宣奉大夫鄭公行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134 冊,第737 頁。 ②《蘇舜欽集》卷一四 《屯田郎滎陽鄭公墓志》,第 184 頁。 ③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卷四。任忠厚 《李孺人鄭氏墓志銘》,( 香港) 龍門書店 1971 年影印本,第 527 頁。 ④ 《蘇舜欽集》卷一四 《屯田郎滎陽鄭公墓志》,第 l 84—186 頁。 ⑤黃裳:《演山集》卷三四 《滎陽鄭君墓志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l 120 冊,第 228 頁。 ⑥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卷一八七六李繼本 《鄭氏義讓序》,鳳凰出版社2004 年版,第 6O冊,第 980-- 981 頁。 ⑦漆俠:《宋元時期浦陽鄭氏家族之研究》,載 《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⑧陳傅良:《止齋先生文集》卷三五 《答林宗簡》,四部叢刊本。 ⑨ 《陳亮集》卷三五 《方元卿墓志銘》,載 《鄧廣銘全集》第 5 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70 頁。 14 1 社會科學2015 年第 8 期 王善軍 :唐代高門土族人宋后裔考略 類。世人惑于流俗 ,不究本宗源流 ,執(zhí)唐所推望姓 ,認為己之所 自出,謁刺之屬顯然書之 ,至于 封爵 ,亦如是 ,殊失尊祖敬宗之意 0” ① 受資料 限制 ,不少家族的先世記載 ,往往令人既難證其 偽 ,亦難證其實?!?在許多情況下 ,經常是一個家族在宋代成為士人家族的幾代之后 ,他們才宣 稱 自己擁有顯赫的唐代祖先 ,而且這類說法的數(shù)量從 1I 世紀中期 以來顯著增長。?6?8 ?6?8在 i I 世紀 中期 ,《新唐書》成 書,其 中有 11 卷是關于唐代主要宰相 的世系表 ,為那些渴望有一個顯赫祖 先的家族提供了許多資料?!雹?上述對唐代崔 、盧 、李 、鄭 四姓六家的后裔狀況的考察 ,自然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號稱 出 自于李 氏二望的宋代官僚家族之所以尤其 多,顯然就與李姓在 總人 口中的大姓狀況有一定 的關 系③。盡管這種考察不可避免地會含有一定 的不確定因素 ,但總體上仍有重要認識價值。尤其是 由唐末至宋初世系關系仍較 明確 的家族 ,應該說還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 從代表性的高門士族的后裔家族狀況可 以看 出,所謂唐宋之際門閥士族退出了歷史舞臺,并 非意味著他們的后裔從此就長期淪為平 民百姓。在農 民起義軍及各類戰(zhàn)爭大量奪取 了士族成員的 性命之后 ,其殘余支系仍有世代仕宦而長期在宦海沉浮者,亦有在官民之間而時有起伏者,在社 會競爭中大多仍具有一定的先天或后天的優(yōu)勢。這種變革期的持續(xù)因素 ,說明了中國古代社會凝 固性的一面 ,是無時無地不在發(fā)揮作用 的④。 兩宋時期 ,門閥雖已喪失了其原有價值⑤,但 門閥士族后裔通過 自身的調整 ,亦可 以在新形 勢下的社會競爭 中獲得不少果實 ,成為兩宋世家大族 的一個組成部分。 ( 責任編輯:陳煒祺 ) T he S t udy of t he Nob le Fa m ilie s ’ Des ce nda nts of the T ang Dy na s ty in t he S ong Dy nas ty Wang ShaniUn A bstr act :Duri ng the T 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had different refl ections in a range of soc iety fi el ds. T he fading away of th e powerfu l an d infl uential families is one of the obvious features in stratum vari ation.Some families ,lik e Cui ,Lu ,L i and Z heng ,were the typical noble families in the T ang dynasty.T he social position of these families had a huge transformation in th e Song dynasty SO that their desc en dants c ould n either be illustri ous rely on their ancestors nor boast about each other like what they d id in the form er dyn asty. H owever , some branc hes of nob le families whic h h ad already adapted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c ould still educ ate peopl e who are able to bec ome offi c ials and b e the p art of the ari stoc ratic families in the Song dyn asty. K ey wor ~: the T ang and Song Dynas ties ; th e N obl e Family ; C ui , L u , L i and Z heng ; A ristoc ratie D eseen dants ①趙彥衛(wèi) :《云麓 漫鈔》 卷 三,中華書局 1996 年校點本 ,第 5O—51 頁。 ②[ 美]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劉寧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 7l —72 頁。 ③美國學 者詹森 考察了宋代 “一大群 自稱趙郡李 氏的人 ” ,結 果認為 “ 幾乎所有 的例子 ,實 際上 都并非真 的具 有趙郡 血 統(tǒng)” ( 《世家大族的沒落——唐末宋初的趙郡李氏》,耿立群譯,《唐史論文選集》,( 臺北) 幼獅文化事業(yè)公司 1990 年 版 ,第 283 頁 ) 。詹氏的這一說法 ,顯然不夠準確 。真實的情況是 ,大多數(shù) “ 自稱趙郡李氏的人” ,已無法用文獻 資料 證明其真實性。至于其血統(tǒng)情況,自然也說不清楚。 ④秦觀 《淮海集》卷三四 《裴秀才跋尾》記河東裴氏的情況亦很有代表性,現(xiàn)摘引于下,以資參考:“裴本秦之別姓, 自漢以來世有顯者 ,在唐尤為望族 ,五房之裴為宰相者 ,十有七人。裴 氏衣 冠 ,于斯為盛 。而 東眷房晉公度 ,實唐第 一等人。君,晉公之裔孫也。少篤學,鋒氣銳甚 ,頗有志于天下之事。已而舉進士屢不中,?6?8 ?6?8 君之弟?6?8 ?6?8朝散君起 家四十為郎 ,聲聞籍甚 ,所謂功名富貴 ,蓋未易量?!?(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94 年箋注本 ,第 1125一 l126 頁。) ⑤關于這一點,門閥士族后裔是有清醒認識的。河東柳氏后裔柳開曾說 :“ 唐季盜覆兩京,衣冠譜諜燼滅,迄今不復舊 物。以姓 冒古名家 已稱后者 ,觳混無別 ,吾寧敦乎? 茍其材 ,負販廝役得 時用 ,為王公 卿士 ,是須古名 家子耶? 其不 材,縱名家子,今何謂?” ( 柳開 :《河東先生集》卷一四 《宋故昭義軍節(jié)度推官試大理評事柳君墓志銘并序》,四部 叢刊本。) 14 2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