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吳炳,字可先,號石渠,晚年又自稱“粲花主人”,生于明神宗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今江蘇宜興宜城鎮(zhèn)人,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戲曲作家。[1] 吳炳于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進(jìn)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縣知縣。吳炳嚴(yán)謹(jǐn)執(zhí)法,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后任江西提學(xué)副使,不久又調(diào)任工部都水司主事。這時,正值修建被燒的三殿,吳炳對工匠很體貼,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疾苦,深受工匠愛戴。在任福州知府時,福建沼海一帶的劉香老為寇,擾亂沿海居民,十分猖獗。撫軍熊文旵兵敗舟焚,想沒收外國商人的金銀財物,作為賠償這筆費(fèi)用,囑吳炳偽造外國商人的罪狀,打人監(jiān)獄。吳炳說道:“殺人媚人,吾不忍也。”福建有個叫陳晃的人,因?yàn)橄驒?quán)貴行賄而得祿位的事敗露,企圖逃脫罪責(zé),便托庫使曾士高用千金賄賂吳炳,也被他嚴(yán)辭拒絕。后來吳炳因看不慣官場中的營私舞弊,便托病告歸鄉(xiāng)里。吳炳回鄉(xiāng)以后,居住宜城南門外五云莊的“粲花別墅”,潛心詩文與戲劇創(chuàng)作。 崇禎年間,吳炳由大司馬陸完學(xué)推薦,擔(dān)任江西提學(xué)副使。在崇禎皇帝自縊之后,他便流寓廣東。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永明王在廣東肇慶即帝位,次年稱“永歷’’元年。一月,吳炳被授為兵部右侍郎,從至桂林。二月被拜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宰相),仍兼兵部右侍郎的職務(wù)。四月,隨同永明王至湖南武岡地區(qū)。八月二十四日,聽說清兵將到,便急忙和永明王一起奔向湖南靖州。當(dāng)時情勢十分危急,永明王命吳炳護(hù)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同往的只有吏部主事侯偉時。到達(dá)時,城池已經(jīng)被清兵占領(lǐng),稍戰(zhàn)即為清兵所俘,囚于衡州湘山寺。吳炳被俘后堅貞不屈,清順治五年正月十八日,連續(xù)絕食7天而亡,年僅54歲。他在臨終前寫了一首絕命詩,詩中有“荒山誰與收枯骨,明月長留照短纓”之句。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賜謚“忠節(jié)”。葬宜城南門外山門村石亭埠,后人將他和族侄吳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廟巷“二忠節(jié)祠”內(nèi)。 吳炳為官清廉、忠貞,不僅是明皇朝的一代忠良,而且喜好吟詩作賦,又愛好書法,尤其擅長編劇作曲,造詣精深,是一位杰出的戲劇家。我國著名作家、文學(xué)史家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中稱吳炳、孟稱舜、范文若“同為臨川派的最偉大的劇作家”。吳炳著有《說易》、《雅俗稽言》、《絕命詩》等,同時,還精心編撰劇本多種,尤以《綠牡丹》、《畫中人》、《西園記》、《情郵記》、《療妒羹》5個劇本最為著名,后人把這5個戲劇合稱《粲花五種》(又名《石渠五種曲》、《粲花齋五種曲》)。其中《綠牡丹》名列《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為越劇保留劇目,久演不衰;《西園記》為昆劇傳統(tǒng)劇目之一,并相繼與《畫中人》搬上銀幕。 另一版本 吳炳[明](公元?年至一六五0年)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生年不詳,卒于清世祖順治七年。明萬歷四十七年(公元一六一九年)進(jìn)士。崇禎末年,官至江西提學(xué)副使。家有粲花別墅,極亭榭之勝。永明王由榔即位(公元1646年)任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王奔靖州,炳隨從太子行,遇清兵被執(zhí)。送衡州,不食,自益于湘山寺。乾隆時,賜謚節(jié)愍。炳少時好戲曲,與阮大鋮齊名,《新傳奇品》評為“如道子寫生,須眉畢現(xiàn)?!敝袀髌妗?a target="_blank" ss_c="ssc.citiao.link">綠牡丹》、《畫中人》、《療妬羹》、《西園記》、《情郵記》五種,《曲錄》傳于世。
公元12世紀(jì))〔南宋〕毗陵武陽(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生卒年不詳,南宋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畫院待詔。光宗皇后李氏愛其畫,恩賚甚厚,賜金帶。工畫花鳥,元 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其畫“寫生折枝,可奪造化,彩繪精致富麗”。所作謹(jǐn)守院體畫風(fēng)格。畫跡有《春池睡鴨圖》《山茶鵓鴿圖》《鴛鴦瑞蓮 圖》《寶珠玉蝶圖》《折枝絳桃圖》《折枝芍藥圖》《雞冠花圖》《玫瑰圖》《長春圖》《水仙圖》等43件,著錄于《南宋院畫錄》,均“簡易有生趣”,“精彩如生”。傳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圖》及《嘉禾草蟲圖》,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竹雀圖》冊頁,絹本,設(shè)色,縱25厘米,橫25厘米,畫下側(cè)署款“吳炳畫”3字,是吳炳之代表作,藏上海博物館。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