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晚睡 講述: 晚睡姐姐,你好,我和老公是同村相親認識的,十七八歲不懂時就結婚了,婚后兩年沒懷孕受了很多委屈,我們一直在廣東打工,其中的辛酸我深有體會,女兒上初二了,兒子也快上初中,學習成績都不太好,我很擔心他們像我一樣年紀小小出來打工,近段時間總想著回家做事好照顧他們的學習,生活方面,老公就不理解說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他從不關心,電話也很少打回家,都是我在操心,說多了他就不耐煩,發(fā)脾氣,對我也不太關心,很少主動跟我打電話發(fā)信息等,我們的夫妻生活也不和諧,一直分居兩地,從沒有前戲,每次完事后我都會尿路感染很不舒服,我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很無奈,無助,我想離婚,希望晚睡姐姐幫幫我,謝謝!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是普利策獎得主,記者戴維·希普勒寫的《窮忙》,他關注的是在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那些被社會所忽視的窮人們的生活。 美國人信仰美國夢,崇尚庶民的成功,認為主要足夠努力,即使出身低微也能夠改善自己的命運,這種文化基礎讓窮人們天然就很難獲得同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資低是工人本身的錯,因為工資低不過就是說明他的勞動價值低。在美國的大環(huán)境中,貧窮總是帶有原罪的氣息?!?/p> 戴維·希普勒指出,貧窮并非完全是個體本身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教育、醫(yī)療和住房,就業(yè)、稅收和福利,乃至性別、地域和文化都不能給予窮人更多便利,相反,“很多麻煩與貧窮是相伴相生的”,因為窮,受到的教育少,精力有限,忙于應付生活的瑣事,很多社會的陷阱、騙局、壓榨都讓他們更容易中招,他們深陷在窮忙的深淵中,越窮越忙,越忙越窮。 “窮,永遠都是一個‘系統(tǒng)’問題?!贝骶S·希普勒承認,在一個富有的國家做一個窮人,比在一個貧窮的國家做一個窮人要難過多了。 這種社會問題在我們國家也存在著,很多低收入的人群并非不夠努力,而是缺乏技術含量,用特別廉價的價格出賣著自己的勞動力,沒有期待,缺少夢想,每天只顧忙著應付眼前的生活,“他們的個人錯誤造成的后果更嚴重,而個人努力的回報卻更微小。” 窮,并非完全是個經(jīng)濟指標,即使那些收入能夠糊口的人,也可能會因為精神和情感上匱乏,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而墮入窮人的范疇。戴維·希普勒將此定義為“經(jīng)濟能力最低,并且面對與之俱來的各種問題的社會階層?!庇绕涫窃谶@個物質決定一切的社會中,“貧窮就像一個流著血的傷口,它會削弱防御能力,它會降低抵抗力,它會引來捕食者?!?/p> 窮人們辛辛苦賺來的錢,卻很容易一夜之間失去。比如被別人忽悠進了傳銷組織,生病了去醫(yī)院被醫(yī)托騙,簽下難以保全自己利益的合同等等。 大量背井離鄉(xiāng)的打工仔基本都是這樣的命運,夫妻分離,母子分離,就是為了賺點辛苦錢,但這份微薄的薪水背后所付出的代價,是將孩子丟棄在老家,成了留守兒童,家不成家,孩子得不到足夠的愛和管教,早早輟學、未婚生子,然后又出來打工,又加入窮忙一組。 一代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代代窮,窮得看不到希望。 網(wǎng)上有一種言論,說窮人不應該非要多生孩子,生下來也就是保安和送牛奶的這種命運。這話說得很刻薄,但現(xiàn)實真的可能是這樣,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最后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一代代,將窮忙的生活模式繼承下去。 這是社會問題,你或者我,都解決不了。不過,作為個體,你應該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打破這種窮忙的鎖鏈。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要回到家里,將工作和家庭全部兼顧起來。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補上孩子所缺失的關愛,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 窮忙的人往往只顧眼前的糊口之事,看不到長遠,窮也會叫人喪失溫情,缺乏理解和同情的能力。不過就算是丈夫不配合你,孩子也是你的。別忽視他們,別以為只要賺夠錢就能改善孩子的命運,不,錢永遠賺不夠,孩子的未來永遠都得他們自己去賺。 在今日的中國,沒有背景和金錢的平民要出頭,依然只有讀書這條路是相對公平的。讀書,不僅可以改變階層,改善命運,更可以賦予一個人在精神層面的豐滿和升華。哪怕是稍微比別人多懂一點知識,也能多點眼界和視野,讓生活多一些可能性。 作為父母,你給他們最大的福利就是把他們拉出窮忙的深淵,不要再讓他們像你一樣,早早的就兩手空空的走向社會,毫無選擇,毫無辦法,被這勢利的社會踩在最底層。 留守兒童常常不僅是學習上存在問題,更重要的是缺愛的問題。母親守在身邊的孩子,即使日后依然是低收入者,但母親的愛最起碼能讓他們身心健康,快樂開朗,這,也是一種未來奮斗和生活的資本。 作者新書《你配得起更好》 |
|